哑剧(英文名:Mime),亦称为默剧,是一种不用台词,而以姿势、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的戏剧。“哑剧”一词,原是“全身表意”或“一切用姿势来表演”的意思。它回避有声语言,靠肢体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和内涵,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联想,形成包括环境、人物关系、事件在内的戏剧情境,创造一定的舞台形象的一种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
哑剧简介
编辑哑剧 Pantomimeyǎjù [pantomime;mummery;dumb show] 不用对话或歌唱而只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哑剧艺术被称为“无言的诗人”,它不仅需要有话剧表演的基础、舞蹈的功底,还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一些曾涉足哑剧艺术的人士纷纷退出。最后就剩下王景愚、游本昌、王德顺和陈健秋等几人仍在哑剧圈里苦苦挣扎。哑剧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出现了停滞和断代的局面。游本昌指出,哑剧断层还与当今有些演员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关系。
哑剧起源
编辑公元前3世纪,罗马已有哑剧演出。在英国和法国,古代丑角的无声表演多在大型戏剧演出之前进行。现代哑剧源于法国哑剧表演大师德布洛(1796~1846) ,他创造了一个人物形象比埃罗,围绕他编演了一系列哑剧作品。当代哑剧有独角戏,也有集体哑剧,演员表演时大都勾画出白色脸谱。中国已有哑剧表演的片断,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戏剧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是从西方借鉴而来的。
哑剧历史
编辑哑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尽管哑剧在英国有自己的传统,但究其起源毕竟还是国际的,它的许多故事情节都来自于世界各地。 “哑剧”一词源出于希腊语,意思是“模仿者”。显然,其最初之意是指表演者,而不是指剧种本身。事实上,这种表演方式远在古代的中国、波斯及埃及就有了。在罗马时代,哑剧最受欢迎。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哑剧也销声配迹。到了十五世纪,一个与哑剧类似的新剧种又开始问世于意大利。在这些剧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头戴面具、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滑稽角色(或叫丑角),不久这一角色又从法国传到英国——开始是作为哑剧演员,然后又作为说话的演员出现于英国舞台。大约是在一百年以前,人们才首次根据童话题材来作为哑剧的故事情节。那时剧中仍然有一个滑稽角色,不过,这种剧当时被称为“以丑角表演为主的戏”。到了十九世纪末叶,演出变得更为复杂化——开始出现了有新式的舞台灯光和机械操纵的舞台布景。到这个时候,更多的杂剧演员也投入了哑剧演出的行列之中。今天,哑剧仍然在变化发展着,许多演出中已出现歌’曲、笑话或来自影视中的人物。
哑剧语言
编辑基本上所谓的哑剧都是一些由身体姿势与手势的组合。虽然哑剧可以是一种想象的、情感的、故事性的沟通方式,但是哑剧的传达不会超出文字可以传达的范围。哑剧并不是用语言上的传达,而是用身体的传达。譬如:如果一个人指着另一个人 ( 这个意思是指 " 你 ") ,然后对他招手 ( 这意思则是 " 来 ") ,后来又指着自己面前的地板 ( 这是指 " 这里 ") ,说到这里,您一定可以了解到他运用的是肢体语言,而这位仁兄他所表演的"你来这里″一切的动作都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逐字表演的。对他而言,他是用肢体去传达讯息,其实在哑剧中他所需要的动作只是"来″这个手势而已,就 " 你来这里 " 这句话的动作而言是来的经济许多。如果一个男演员要传达"我爱你″的讯息给一位女演员,他倒是不必开口说这三个字,他只需要指向他自己 (" 我 ") ,指向她的心或比一个心型 (" 爱 ") ,而后指向她 (" 你 ")。他用眼睛看着她、用一些指示性的手势传达他的爱,而非藉由抽象的文字语言传达,这就是哑剧。所以哑剧的语言必须是要世界化的、要让每一个在地球上的人都能了解他要诉说的故事。 " 我爱你 " 这三个字若是用芬兰语说,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懂,而且要花上一段时间查字典,但是这个"爱″这个字若是用眼睛看再加上一些身体行为的传达,即一目了然,因为肢体语言是属于全球性的一种语言。
哑剧演员
编辑著名哑剧表演艺术家有C.卓别林(英)、 M.马尔索(法)、莫尔肖(奥地利)等。
哑剧表演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