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广州博物馆历史
- ▪ 广州市立博物院时期(1929-1941)
- ▪ 广州博物馆时期(1950年至今)
- 2 设计布局
- ▪ 镇海楼展区
- ▪ 仲元楼展区
- ▪ 城标·城史
- ▪ 临时展览
- ▪ 《仁爱传家》——孙中山家风展
- ▪ 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展
- 4 馆藏文物
- ▪ 平南王铁钟
广州博物馆位于广州市中心风景秀丽的越秀山,馆址为镇海楼。1928年,广州市政府在修葺[qì]镇海楼的同时,于此筹办“广州市立博物院”,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中国最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之一。 经过多次改名,1950年至今,称为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历史
编辑广州市立博物院时期(1929-1941)
1929年2月11日,广州市立博物院在镇海楼举行开幕典礼,标志着广州市立博物馆正式成立。身处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广州市立博物院责无旁贷地将“开化民风”“服务革命”内化在自身的机构使命中,秉承着“收藏当下”的理念,博物馆主要负责收藏并展出革命文物。1929年2月26日,博物院筹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议决通过将筹委会改名为“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并呈报教育局。管委会下设美术部、自然科学标本部、革命先烈遗物部、历史博物部。1936年底,管委会对院内机构进行了调整,改为古物、民族、自然科学、美术和总务五大部门,由市政府委任相当学历和资历之学者专家充任各部主任。这样的机构设置一方面与博物院的陈列布置相一致,每个部门分别负责一类藏品的保管与对应展厅的维护,另一方面也与这一时期“以藏品为主”的博物馆业务中心相适应。
广州市立博物院
1941—1945年,广州市立博物馆改称为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1946年,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称为广州市立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时期(1950年至今)
1950年至现在,称为广州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经过不断发展,现除镇海楼展区外,同时还有广州美术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三个分展区。如今广州市博物馆已经发展成为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广州历史文物为一体,立足广州、服务社会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广州地方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
设计布局
编辑镇海楼展区
镇海楼展区位于风景秀丽的越秀公园,馆址为广州名楼镇海楼及其周边建筑群。镇海楼曾名望海楼,因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它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时守将朱亮祖为拓展城区,合宋代三城为一,修城墙横跨城北越秀山,并在最高处建此城楼。登楼眺望,羊城景色尽收眼底。数百年来,诗人墨客咏叹之篇不绝。清以来一直为“羊城八景”之一。镇海楼展区内长设有基本陈列《城标·城史》展览,展览分为六大部分。观众进入镇海楼,拾级而上,悠久、深厚的古代广州城市历史在眼前逐层展开: 一楼为序厅,主要展现广州城市变迁及人文精神。 二楼展示先秦至两汉的相关历史。三楼展示三国两晋至宋元的相关历史。 四楼展示明清时期的广州。五楼展示近现代的相关历史。
仲元楼展区
仲元楼展区位于镇海路东侧,展区主体建筑仲元图书馆,是为纪念辛亥革命将领邓仲元而建。建筑采用中西结合装饰风格,1929年奠基,次年建成。1957年广州美术馆建成,以该仲元图书馆为馆址,现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区有两个专题展览:分别是《海贸遗珍——18-20世纪初广州外销艺术品》和《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仲元楼展出的是《海贸遗珍》展,该展向大家展示了18世纪清代中期至20世纪初,广州外销的牙雕、刺绣、丝织、广彩、外销瓷、外销画等传统的工艺品,再现了清代广州口岸对外贸易的盛况历史。自然科学馆展出的是《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展,该展采用陨石、矿物和化石三大类罕见珍贵的实物形象地展现了地球的形成发展及生命诞生演化的全过程。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位于广州市广园中路34号。馆址三元古庙原是一座北帝庙,建有山门、香亭、正殿、两廊和偏间,占地面积约1025平方米,建筑面积446平方米,青砖石脚,硬山顶,灰塑博古屋脊上饰以琉璃鳌鱼宝珠,前廊及庙内四壁上绘有“伏生传经”等壁画和图案花纹。150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三元里村宁静的乡村生活 。面对进村骚扰的英国侵略军,村民愤起反击,打死打伤若干英兵后,到三元古庙,商议抗英对策,以三元里为中心, 联络附近103乡, 随后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牛栏岗之役。从此,这座建于清初顺治年间的小庙名扬中外。现馆内陈列为《广州人民三元里抗英斗争史迹展》展览。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展区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越华路小东营5号,是一座颇具岭南民居特色的青砖大屋建筑。它座北向南建筑面积444平方米,早在清代是一官员的住宅称“朝议第”,后虽几经易主,大屋仍保持原有的四进三开间、单层、两面坡顶素瓦的格局。跨进趟栊门,可见院内每进之间均以天井相隔,木雕花隔扇朴实大方。这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
陈列展览
编辑基本陈列
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展览
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展览位于仲元楼展区化石馆,展品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地,少数来自国外。展览内容分为宇宙起源与地球形成、地壳中的矿物世界、地球历史与化石记录三大部分。展品分作陨石、矿物、化石三大类,每件展品都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在化石展览中,更是配以逼真的场景和有趣的游戏,让我们共同目睹宇宙起源、地球形成、生命诞生及演化的种种过程,共同思考大千世界之种种奥妙及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生存的现实意义。
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展览
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展览由中国科学院翟裕生先生任名誉顾问、广州地质调查院地学专家刘金山先生任科学顾问,并得到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大力协助。
海贸遗珍——18至20世纪广州外销艺术品展览
海贸遗珍——18至20世纪广州外销艺术品展览位于仲元楼展区,明清时期,广州曾以“一口通商”的独特地位而一枝独秀,成为东西方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18、19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广州手工艺人应欧美市场所需,创作和生产出各种具有浓厚中国色彩色彩而略带欧洲艺术风格的外销艺术品。这些闻名遐迩的“广货”是历代岭南手工艺人的心血结晶,无论是刺绣、牙雕、漆器,还是制瓷,均经千百年锤炼自成一系;另外,在风格上浓缩了东西方艺术、工艺的精华,因此深爱西洋人士的喜爱,各国商人纷纷来粤订购。此次我们从本馆藏品中甄选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牙雕、刺绣、丝织、漆器、珐琅器、彩瓷、外销画(纸本、通草等水彩画、油画、玻璃刻画等)艺术品,海贸遗珍--18至20世纪广州外销艺术品展览为广大观众再现18-20世纪初广州口岸民间艺术品的外销历史。
海贸遗珍——18至20世纪广州外销艺术品展览
城标·城史
城标·城尺展览位于镇海楼展区,分为六大部分。展示了每个历史时期广州城市建设、市民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发展,以不同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反映广州人文精神。观众进入镇海楼,拾级而上,悠久、深厚的古代广州城市历史在眼前逐层展开:
城标·城史
一楼为序厅,主要展现广州城市变迁及人文精神。以清代城市沙盘和多媒体视频生动展示两千年广州江岸变迁及历代城墙拓展,让观众在几分钟内了解广州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广州人文精神展项在突出重要展品“五羊雕塑蓝本”的同时,以长卷投影讲述“羊城”、“穗城”的由来,辑集历代广州文化名人及其故事精髓,传递广州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二楼展示先秦至两汉的相关历史,即展览的第一、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广州史前及先秦时期文明,以“四大遗址”遗存集中展示史前时期广州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状态。第二部分展示秦至两汉时期的广州。主要展示南越国及汉代“番禺”城居民生活,突出广州作为岭南都会在生产生活、海上贸易等多方面的发展。 三楼展示三国两晋至宋元的相关历史,即展览的第三、四部分。第三部分展现魏晋时期广州的发展。介绍“广州”得名,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局势的相对安定、社会得以发展的情况。第四部分展示隋唐至宋元时期的广州,主要体现了几个朝代广州城建的智慧,同时注重营造商贾频繁往来、文化交流兴盛的城市生活氛围。 四楼展示明清时期的广州,即展览的第五部分。此部分反映广州从明中叶开始被卷入世界贸易体系中,成为中国与海外各国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对馆藏清代广州制造精品的集中陈列,介绍清代广州得“一口通商”之利,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北京、苏州之外重要的手工业制造中心。这一时期,广州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再度扩建,多元文化并存。 五楼展示近现代的相关历史,即展览的第六部分。第一单元从鸦片战争对广州的冲击讲起,介绍有志之士面对西方冲击,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制度、文化,重点展示广州人民在孙中山及共产党员的先后领导下,通过辛亥革命及其后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探索与尝试,以及广州人民积极抗日、拥护正义,最终迎来解放胜利的历史。第二单元主要以多媒体展示广州近代市政建设,归纳广州领先全国的多个“第一”,以小见大,突出广州“勇于思变”、“敢为人先”的历史特质。
临时展览
《仁爱传家》——孙中山家风展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辛亥革命、广州“三•二九”起义110周年纪念。广州博物馆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于2021年3月29日在广州博物馆下属分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举办“仁爱传家——孙中山家风展”。《仁爱传家》——孙中山家风展览展出孙中山与亲友、家人的照片、信件、物件等珍贵史料,多角度展示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家风的感召力。其中就有1910年12月20日,孙中山抵达埃及时写给女儿孙娫、孙婉的信。因为常年为革命事业奔忙,与子女相聚的时光总是非常的短暂,因此孙中山常以书信联系,寄托对子女和家人的思念,从信件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他与两个女儿间深厚的父女感情及对女儿们的敦敦教导,表达了其作为父亲温情的一面。孙科是孙中山的儿子,于1921至1925年间,曾三度出任广州市长。在任期间,对主持广州市政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在父亲孙中山的影响下,他酷爱读书,为官清廉,孝敬长辈。其中就有孙科在母亲卢慕贞七十大寿时,专门订制“孙太夫人七秩寿庆”纪念碗。
《仁爱传家》——孙中山家风展
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展
在2022年6月11日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广州博物馆联合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承德市外八庙管理中心推出重磅大展“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展”。为用文物诠释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实行民族团结政策的盛世风采,展览选用了94件(套)国宝级珍贵文物中展现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体现清代在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卓越贡献,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价值,激发民众共同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展览为承德地区皇家文物在广州的首展。
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
馆藏文物
编辑平南王铁钟
平南王铁钟
平南王铁钟是清代初期广州铸造的,通高1.24米,口径0.92米,重约1000斤。铁钟上部是双蒲牢兽形钮,钟口下部微微向外撇,钟体的纹饰比较简单。钟身具体铭文为:“今上龙飞之七年,平南王奉命恢粤,二月初六师抵五羊城北白云山,结营山阿,凡九阅月。将土奋腾,兵马无恙。其间铸炮制药,随手而应,阴有神助,是年十一月初二日恢省,追溯不忘,乃捐资建造太平庵,内塑佛像。爰勒之钟鼎,以志佛力于不朽,仍镌以铭。铭日:錞鸣肃旅,以事南征。缘岩列帐,依<左山右冉>分营。百举汇应,乃克坚城。爰塑佛力铸钟铭,用以永播其芳声!顺治壬辰岁三月吉日,平南王建。广州府督捕通判周宪章监造。”内容大概为:清顺治七年(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率兵围攻广州,城中军民奋起抵抗,历时9个月才被攻破,平南王下令屠城,青壮年男子大多被杀。此钟是尚可喜在1652年为纪念攻占广州而铸造的。
陶俑座灯
陶俑座灯主要出自广州地区的汉墓,年代布于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是广州西汉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以俑形灯,作为灯座的俑形象有男有女,很多都是深目高鼻,大多具有以下特征:头宽而短、唇鼻皆厚、颧骨较高、眼窝较深、须发皆浓而密、下颌突出,身材短小、毛发浓密、坦胸露乳。图片为1956年在广州东山出土的东汉俑灯,造型别致,灯盘置陶俑头上,出土时俑座灯与灯台一同放在棺室门口的一侧,作为棺前燃烛点灯之用。从俑的外型看,陶俑属于西亚或东非人种,这与当时曾有贵族购海外奴隶作为家内的风习有关。
陶俑座灯
黄釉胡人俑
唐代广州已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交往频繁,唐政府专门在广州城西建有“蕃坊”,供来华的阿拉伯人居住,据史书记载,当时外商人数达到10万人之多。当时国人依据外国人形象制作出黄釉胡俑,该胡俑高鼻梁、络腮胡子,头戴胡帽,身著胡服,脚穿尖头靴。唐代曾有大批胡人经海路或陆路进入中国境内,他们除从事商业、宗教和艺术活动外,亦有少数是宫廷或贵族雇用的奴仆。
黄釉胡人俑
秦戈
秦戈于1962年出土于广州区庄名为“螺岗”的小山丘上的一座秦代木椁墓中,铜戈通长26厘米,援长16.3厘米,狭长上扬,胡有四穿,援、胡均带有锋刃,内一侧刻有十二字铭文:十四年属邦工◻蕺[jí]丞◻◻◻,铭文结构整齐,形体较方正,刻痕较浅,笔划细如发丝,字体为战国时期的秦国小篆。如今铭文已有四个字因锈蚀难以辨认。因此无法完整读取铜戈有关监制工官的名号
秦戈
青釉刻花五管瓶
青釉刻花五管瓶是北宋瓷器,通高27.5厘米 口径8厘米 腹径14.5厘米 足径8.5厘米。五管瓶釉色青黄,盖饰花苞钮,盖面刻覆莲,自肩部至器腹凸起五道弦纹,第三道弦纹作折肩式,上置五管向上伸出,下三层凸起分别刻划莲瓣纹一周。
青釉刻花五管瓶
学术科研
编辑广州博物馆注重学术研究,在2023年编撰出版《广州博物馆藏丝织品》,该图录甄选广州博物馆所藏196件丝织品,展现了多彩文化编织的织绣之美。通过对每件藏品造型、装饰、功能等的分析研究,展现出广州博物馆馆藏丝织品的工艺特色与风格。文稿部分汇集了7位海内外文博、高校、丝织品行业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章,从织绣工艺、贸易历史、民俗文化、中西交流、保护修复不同角度进行论述,为文博同行、研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广州博物馆藏丝织品
广州博物馆也注重文物的收集与保护,进行馆校合作,2021年,为更好地对藏品历史价值、工艺特色进行分类研究,广州博物馆启动了“广州博物馆藏丝织品研究保护”项目,并邀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专业团队参与,馆校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了对馆藏中华优秀传统织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所获荣誉
编辑2012年-2019年,广州博物馆连续八年荣获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称号。2017年1月2日,广州博物馆入选“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8年1月17日,广州市文化志愿者总队颁发的2017年度“广州市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荣誉称号。2018年,“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荣获第二届(2017-2018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2022年5月,“读懂广州系列文物展:百件文物读广州”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2022年12月,“营建·镇海楼”作为全国首个以研究古建筑与古城楼为主题的研学课程,跻[jī]身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