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是指在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目前牙雕制作分为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
象牙牙雕
编辑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很自然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象牙自牙头开始,有小黑点,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管口部心,称之为心。如果我们把象牙尖横断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大致分三种:太阳心、芝麻心、糟心。以太阳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也比较少。象牙有其自然的纹路,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天然的纹为“人”字形和网状形。
牙雕分类
编辑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大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为主,以鸟、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衬,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兰、碧桃、松、竹、梅等,托件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了主角与陪衬体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谷狮吼、雄鸡报晓、鱼跃荷池等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风景题材一般表现山水、岛屿及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幻的云朵是牙雕艺人尤为喜欢的挥刀具象。
牙雕起源
编辑中国的象牙雕刻艺术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牙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各地区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其他还有天津、福州、乐清等地,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风格也逐渐的淡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精细工整,玲珑剔透的广州牙雕以广州为代表,故称之广州牙雕,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
新石器时代
我国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起源非常早,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鸟形匕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牙雕制品。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有象牙镂雕刻筒、象牙梳、象牙珠、象牙管等精美工艺制品。新石器时代的匠人们已经懂得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种种技法来表达他们的意念。他们的作品因为没有任何传统束缚,所以都是大胆和富有创造性的尝试。这些史前的牙雕,充分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对雕刻艺术的各种理解,使我们不能不惊叹原始人类的创作才华和表现力。
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象牙雕刻品达12件以上,其中有刻纹牙雕片、牙雕鸟纹蝶形器、鸟形圆雕匕以及牙雕蚕纹盅形器等,都是先在截取好的象牙材料上错磨出器物的雏形,然后进一步加工雕刻而成。其雕刻技法主要是阴线刻,既刻有直线的,又刻有曲线的,不公表现几何图形,更表现生动的动物形象,最为精彩的是“双鸟朝阳”纹蝶形器、鸟形圆雕匕。“双鸟朝阳”纹蝶形器的正中部位是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炽热的火焰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太阳左右两侧一对小鸟,昂首仰尾,向着太阳振翅欲飞。对称和谐的构图,流畅的线条,烘托出一派欢快活泼的气氛。这是早在金属雕刻工具尚未出现之前的石器时代的雕刻艺术品,先民们以及简陋的工具雕刻出如此生动的形象,不能不令我们惊叹和钦佩,原始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鸟形圆雕匕是用错磨成条状的象牙雕成的。鸟首在匕的柄端,作稍稍下倾状,,匕的正面和侧面均以直线和短斜线,象征着鸟的双翼和羽毛。整体采用圆雕和单线阴刻技法,概括地表现了静止状态猛禽的形象。匕在古代是一种进食餐具,如此巧妙的构思以及完美的圆雕形象,反映了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和高度的艺术想象力。牙雕中的鸟纹图像反映了河姆渡人对鸟所具有的特定审美意识。
人造牙料
编辑象牙的伪制品只有一种——人造牙,它是采用化学工艺合成,比较容易辨认。因为,人造牙的质量轻,光泽差,无牙纹。有的人造牙故意作出牙纹,但死板呆滞,呈规则的平行线条,和象牙的自然的人字纹、网状纹不能比拟。且人造牙易老化、发黄、变脆。
其它仿料
编辑与象牙相仿的材料有:
鱼牙
即海洋里的大鱼牙齿,海牙牙、海猪牙等通称为鱼牙。鱼牙亦弯曲呈月牙形,但与象牙相比要短得多。鱼牙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比象牙稍硬带脆性,光泽也不及象牙柔和,而偏激。鱼牙亦有心,都为杂乱无章的糟心。鱼牙的材料和形状,决定了它的雕刻品多为小件或中件,不可能是大件。
骨
一般指的是牛角和骆驼骨。骨经漂白加工,磨光上蜡等工艺,色也白净,好似象牙。但骨含钙量高,性脆、质轻、且松、有细小的黑点和棕眼。由于骨壁较薄的缘故,骨雕产品不可能雕成实心的大件和中件产品。
角
和象牙雕刻品比较容易相混淆是鹿角、羚羊角之类的雕刻,这类角有皮,无象牙天然之纹路和心,性如细小的树杈。色泛黄,性脆。所刻的多为小件。由于形小,特征少,鉴别时务须特别留意。至于其它的角,如牛角、犀牛角之类和象牙相差甚远,这里就不赘述了。
牙雕发展
编辑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象牙属于有机质、表面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用之雕刻精巧的器物,即成天然与人工斧凿之美的结合。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早在商周时代,我国的牙雕工艺就极其发达,后历经汉、唐、宋、元、明代,牙雕工艺更为精湛。清代,是牙雕工艺的鼎盛时代,牙雕与竹、木、角、金石等小件雕刻一样,成为几案上陈设珍玩。清代前朝,象牙雕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中期以后,象牙雕刻艺术创作方面走向了繁琐堆饰。当时,象牙雕刻分宫廷手工艺与民间手工艺两类,宫廷制作者精工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的章法。虽然如此,但两者是没有绝对区别的,许多宫廷牙匠都是从民间直接招募的。清代的象牙雕刻已基本形成江南与广东两大艺术流派。由于文人雅士的偏爱,立意清新典雅的作品出现了,为了获得好的作品,一大批文人画家不仅设计构图,还直接参与雕刻,使牙雕的风格出新的变化。总体而言,象牙雕刻发展至清代,已逐步向“小品雕刻”的趋势发展,大件牙雕已不常见。文房用具理所当然地成了牙雕工艺的主要部分。主要以文玩、装饰品为主,笔筒、笔架、砚台、墨盒、水墨、镇纸以及一些文具盒、印盒、画托等都比较常见,这些象牙小件多以文人故事、花鸟图案,吉祥题材为装饰,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象牙雕刻成为文人士大夫以及官宦贵员的案头把玩。清代,象牙雕的实用品不是牙雕工艺的主要部分,但决不是完全不生产,也偶然生产,只为少数贵族服务,品种也只是筷、扇子之类的小件作品。其他还有灯、冠架、鞋拔、鼻烟壶之类的。
牙雕技法
编辑象牙雕刻的技法及风格清代象牙雕刻技法完备,手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运用。
圆雕
一般采用整段象牙为雕料,雕刻成立体的造型。这种表现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一般一些桌案摆件和人物类雕像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清代的圆雕人物,风格稍显繁琐,已比较注重衣褶的刻划,更增加质感。牙雕“持经观音”,手持经卷,闭目而坐,其形容仪范体现出观音菩萨的清净端庄、慈悲的道德风范。坐像虽小,但雕像特别注重衣饰的刻划、线条明显增多,刀法流畅但稍欠浑厚,与明代牙雕人物风格迥然不同。
浮雕
是在平板材上表面立体的层次的雕刻方式,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浮雕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造型形式,有浅浮雕与高浮雕之分。浅浮雕是阳纹雕刻低于高浮雕而又高于薄地阳文雕刻法,属于平面雕刻,但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大多数的象牙雕刻都有运用此法。高浮雕,是介于圆雕和平面雕之间,属一种半立体的雕刻形式,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如牙雕渔樵图笔筒,用高浮雕法作山水、渔樵、牧童,画面呈立体形于平面之上,浮雕效果十分突出。明清以来,竹刻艺术极其繁荣,竹刻技法被较多地运用于牙雕工艺,再加上部分名竹艺人加入牙雕工艺之中,更加丰富了牙雕工艺的技术。如竹刻的毛雕法被运用到牙雕工艺,朱家*先生认为明代象牙器物,如文具、酒筹等,画上雕刻文字,图画多用毛雕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岁寒三友”纹笔筒就是毛雕法雕竹、梅、兰、石,阴纹细刻如毫发,画面紧凑而不拥挤。又刻行楷七言诗一首:“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白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另有天地非人间”,充满着文人味。而“松荫策杖图”笔筒则仿竹雕铲地法,将花纹以外的刮去,使主纹微微高于平面然后在上面作雕饰,这种刻法被称为薄地阳文、“减底法”。这属于阳刻但又结合阴刻的技法完成。例如刻人物时,先以此法作出轮廓,再在轮廓面上以阳刻的手法刻出面目等。早在元代时,象牙雕刻普遍使用透雕技法。透雕,在平板材料上按设计图样进行拉花镂刻,再结合浮雕手法进行雕刻,形成剔透玲珑之美。透雕成熟为镂雕的重现基定了基础。
镂雕
一般要综合运用拔镂,透雕技法才可实现。镂雕的技法宋代已有,适合于象牙球的雕刻,象牙球古称“鬼工球”,乾隆时期象牙球已发展到镂雕十三层了。镂雕工艺极其复杂,需要艺人有着高超的技术与素质才能完成。制作象牙球工序:先经锯工开料,次由车工车成圆球,再车成里外自由转动的若干层,由雕工在“板面”的牙球最外一层雕刻花纹,凿工把里层逐层凿成精细的各种图案,最后转磨光亮,配上牙球座子,成为成品。牙球工艺在清代获得了大发展,这种技艺发端于广州,是广州象牙雕刻中常用的手法。至清代,镂空雕不仅仅用于象牙球的加工与制作,还被广泛运用于其他牙雕摆件的装饰。而同时,镂雕与浮雕结合运用,成为清代小件器物雕刻的特征。如这件镂雕方盒,盖及盒四边镂雕透空锦地,中间开光部分,浮雕人物花卉纹饰。底板由极薄的牙片镶上,四足上饰有兽面纹,既具有富丽华贵的气质,又体现出雅逸清新的风貌,非名匠数月之功不能完成。清代,牙雕工艺水平已十分高超,技法已十分完备,但也造就了清代牙雕逐渐走向繁复的趋向。制作装饰精细而略带琐碎,这是清代牙雕工艺的总体趋向,虽雕工精细华丽,但又略带繁杂,发展至近代尤为突出。譬如透雕人物塔式瓶,由多层组成宝塔形,顶端为圆钮形式屋顶,揭盖为空腔,两侧各附一兽首衔环耳,内凹底,另附加海梅木嵌银丝底座。瓶圆身透雕六层,除三层为暗八仙花纹外,其余数层为人物,其中有八仙和十八罗汉等,人物多达百余人,神情动态,皆不相同,在每层主纹之间,以回纹、菱形纹或莲瓣纹间隔,使画面层次逐渐厚重。
象牙编织
另有一项独特的技艺——象牙编织,在清代获得较大的发展,它是将象牙劈丝,磨光后再行编织而成作品。象牙劈丝技艺,在汉代就有,从此一直没有间断过。劈丝是编织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利用象牙细纹的纹理和具有韧性的特点,将象牙浸泡在特制的药液中,待其软化后,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牙片薄弱如纸,呈半透明状,再将牙片打磨光滑呈现出洁白光泽,再行编织,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很少采用这项技术,广州遂成为象牙编织的主要生产地。此项技术耗工费时,制作难度极大制成品价值相当昂贵。至雍正朝,雍正皇帝有感于它的制作劳民伤财,而其功用只是为了奢侈斗富,乃下令禁止制作牙丝制品,从此,这项工艺逐步衰落,直到失传。象牙具有良好的恒温性能,比起竹,草等材料制成的席小,更为凉爽宜人。象牙编织席,现存世二张,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牙雕流传
编辑象牙雕刻的流传中国的象牙雕刻在数几千年的发展流传过程中,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清代,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在技术上既有交流,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入。
广州
广州牙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此,广州牙雕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有别于苏州、北京、扬州、杭州等地的艺术格调,并对其他地方的牙雕工艺产生了影响。广东牙雕又称南派牙雕,制作着重于雕工,并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玉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玲珑精巧、华丽美观。按工艺技法,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雕刻多采用阴刻、隐起、起突、镂雕,最擅镂雕,主要与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再加上原先的工艺水平,镂雕逐渐成为广州牙雕工艺最具特色的技艺。品种有象牙球、画舫、人物、笔筒、插屏、鸟兽等欣赏品,筷子、梳子、图章、鼻烟壶、瓶、烟嘴、灯具、粉盒等日用品。其中以象牙球最有名。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有立体化,增加图案的层次,是广州牙雕工艺的显著特色。为了适合外销的需要,广州牙雕风格趋向写实,并且吸收了大卷叶、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又以染色、螺旋状的连接部件为特色。趋于清代晚期,广东牙雕风格纤细繁琐,逐渐走向衰落。
苏州
苏州牙雕(包括地处江南的南京、嘉兴、杭州、扬州等地)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已初步规模,并形成一定风格。苏州地区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水平很高,技法多样,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牙雕工艺与其他雕刻工艺不断融合渗透,并吸收了其他工艺中的造型图案、技法,再加上许多其他门类的雕刻家们也直接参与牙雕工艺,为苏州牙雕工艺的新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因素。苏州有着固有的传统,以及相对的文化氛围,苏州牙雕一直保持着东南地域文化的特色。苏州地区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深厚,特别是吴派、虞山派、娄山派绘画艺术对牙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苏州牙雕一直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苏州牙雕总体风格典雅醇厚。艺人善于用隐起手法,在其隐起适应的面上施展技艺,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布局疏朗得当,给人以适静之感。其细节的处理非常纯熟,刀法一般采用流畅自如的浅浮雕、阴刻、圆雕、高浮雕,用刀有力简洁,打磨圆滑光亮。题材来源十分广泛,有人物、花草、鸟兽、山水、神话传说,追求意境的表现,明显受明清文人画的影响。苏州牙雕吸收了竹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特色,山水画题材作品具有国画风格,妇女和儿童形象仿效工笔画,而花卉又有清初恽南田流派的气质,各种图案古色古香,有清淡明朗、秀美野逸的风格。在雕刻上,苏州牙雕技法效仿竹刻,山水追求吴门画派以及四王画派的布局和皴[cūn]法,人物、花草、禽兽则仿效工笔效果,力求重视清初恽派花鸟气质(恽南田,清初六家之一),有古雅、野逸、秀丽之风。
北京
北京牙雕的兴起,是在清朝早中期。北京作为一国之首部,富官显贵聚居京城,为牙雕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同时外地牙雕工匠的流入,为牙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北京的牙雕以刻制人物、花卉、草虫见长,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艺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感情,比例协调,构图优美,人物生动,神态逼真,刻工谨严精致。常见局部加彩,和象牙本色形成鲜明对比,使产品更为生动多姿。北京牙雕以小件器物居多,一般是文具用品摆件等文玩,清代晚期也曾出现大件作品,多为立体圆雕,刀工精细、刀法圆润、造型比较生动。北京牙雕主要面向官僚,在风格上追求精致,华丽,可能受宫廷的影响。在北京地区,流传一种被人称为造办处风格的牙雕。造办处牙雕,专指在清宫造办处牙作制作的牙雕,它源自于民间,但又有别于民间,是一种专门为皇室使用的宫廷制品。实际上,它并不能称为一种牙雕流派,而是广州、苏州、北京等牙雕风格不断融合的产物。清宫中许多牙雕作品,并不能根据匠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任意雕琢,而是要符合皇亲的喜好。由牙匠出样稿,经皇帝亲自审阅后,方能雕琢,不得擅自修改。在雕刻过程中,牙匠们小心翼翼,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按照皇帝的旨意,收各派之长,以符合皇帝的口味。宫廷牙雕总的风格“雅、秀、精、巧”,在造型上要求古朴、典雅,在工艺上要求精细、润洁、打磨光滑。宫廷牙雕在乾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特别到清代后期,宫廷牙雕渐趋衰落。在制作上十分繁厚,风格也显得琐碎,也谈不上意境,只在技术上比前代有所进步。至道光、咸丰以后,由于国势衰落,宫廷牙雕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消失。
广州
编辑简介
广州牙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广州的牙雕则以精细的象牙球著称,其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著名的传承人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冯少侠、李定宁等。
溯源
广州牙雕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工艺与生产规模曾达到历史高峰,民国以来其工艺水平日趋精湛,在全国牙雕行业中独树一帜。广州地区的象牙雕刻工艺早在秦代已经开始,至晋代还出现了象牙编织的精湛工艺,据"晋书"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diàn]"。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惟一港口,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正如岭南画家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一样,粤派牙雕在清代牙雕艺坛上也是别具一格的。据"广州通志"载:"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锡诸器俱甲天下。"从传世广东牙雕之多,技艺之精,做工之繁,可窥其规模远远超过苏、宁、嘉、杭等地的牙雕行业。广东的象牙雕刻以纤细精美为特征,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灯、象牙席,据载都是广东制品。象牙灯的构件除框、柱、顶、檠、底托之外,其照明部分是把极薄的象牙片精雕细刻成为小网眼,灯上并有茜色象牙图案装饰。象牙席是先用特制工具做出象牙丝,然后编织而成。从这两件典型广东象牙制器来看,可以知道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镂雕花篮、象牙镂雕万年青香囊、象牙镂雕大吉葫芦式花熏、象牙丝编织纨扇一类器物都应属于广东派的作品。清代的象牙雕刻和其他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一样,在雍正、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高峰。从"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的记载来看,至迟从雍正年间(1723-1735)起至咸丰年间(1851-1861)为止,在这百几十年中,广东始终为内廷提供牙匠。在造办处多则六名,少则两名,留下了陈祖章、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陈观泉、司徒胜、黄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陈琛、莫成纪、杨志、黄庆等十五位牙雕匠师的名字。
工艺特色
广州象牙雕重雕工,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艺。广州象牙雕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雅俗并举。作品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整体布局繁复热闹,不留空白。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于层次,同时刀法见棱见角,华丽而美观。广州象雕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欣赏品,包括象牙球、花舫、蟹笼、花塔、花瓶、鸟兽、人物、石山景等;二是实用品,包括折扇、台灯、烟盅、烟嘴、笔筒、粉盒、图章、梳具、筷子、牙签、书签、纸刀、象棋等;三是装饰品,包括手镯、项链、耳环、戒指、别针等。其传统的名品有:牙球、牙舫、花瓶等,而以牙球最为著名,如一个直径18厘米的象牙球,竟能雕成30多层,且层层都能转动自如,每层还都雕有各种人物或花草,令人叹为观止。广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种丰富多彩,雕刻技艺精湛细腻,具有优良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何种制品,都是纵深透彻,精巧玲珑,技艺上擅长镂空、透雕等表现形式,在象牙雕刻中别具一格。雕刻艺术家们用一块完整无缺的象牙料,镂空成各种规格、层数不等的圆球,象牙球最小的仅二三层,最大的有40多层,每层都刻上龙凤、花卉等各种图案,且能灵活转动。广州牙雕艺术家镂雕的20多层的象牙球早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工艺特种奖。制作一个象牙球要经多重工序,首先要选牙料,经过磨圆,钻孔,再以钩刀分层,最后逐层雕花而成。在广州牙雕的镂空作品中,亭台大花舫也是著名的广州牙雕作品。花舫的船身以龙为造型.上有2~7层楼阁,舫上人物多达3000人,还有旌旗、灯饰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非常壮观。此外还有用整支象牙雕成的全牙雕、渔翁撒网、通雕蟹笼、古装仕女等。从雕刻手法上分,广州牙雕主要分为圆雕和通雕两大类:圆雕用以制作实心、立体工艺品,如人物、动物、山石风景等;通雕用以制作花舫、花瓶、花塔、蟹笼、牙球等通透玲珑的品种。大新路广州象牙工艺厂是驰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厂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传承意义
编辑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保护野生动物运动风起云涌,大象作为被保护的野生动物,严禁猎杀。国际上规定任何国家不得销售象牙及象牙制品,我国政府严格遵守这一规定。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广州的牙雕工艺尤其是象牙雕刻行业遭受严重打击,对传承技艺者而言,伴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发掘新材料采用新技术才是雕刻行业需要认真思索的事。
北京
编辑简介
北京象牙雕刻工艺,指的是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历史悠久的以象牙为雕刻材料的传统技艺。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见长,发挥了象牙细腻的质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北京象牙雕刻工艺表现题材广泛,技艺高难,且因牙材的使用而具有高洁的美感,是中国特种工艺美术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内容。其技艺的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后代和徒弟,具有历史线索清晰,传承有绪的特点。
溯源
其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形成独特的工艺特点。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北京建都,帝王们也都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专门为皇宫制做牙雕制品的机构。明清宫廷的牙雕艺人主要来自江南、广东和北京当地。从外地来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象牙工匠不断的切磋,经过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趣味几百年的磨合沉淀,形成了北京牙雕工艺精湛、富丽堂皇、精致考究的独特风貌。明代,北京牙雕就已经开始制作圆雕人物,辽宁省博物馆现藏一对牙雕老人像既可作为证明。当时的牙雕艺人大多不仅精通象牙制品的制作,同时也对于犀角、竹器、木器、玉雕等工艺门类十分精通。象牙雕刻工艺也和玉石雕刻、金属工艺、髹[xiū]漆工艺相结合,产生了一些精致典雅、富丽堂皇的产品。例如,清代乾隆年间的牙雕名作《月曼清游》就是一例。这件杰出的作品是乾隆年间牙雕艺人陈祖章等人根据画家陈枚的画稿,用了几年的工夫雕刻而成的。画稿共12幅,反映了一年12个月里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宫闱中的嫔妃、宫女们的生活情景。作品以象牙为主,辅之以玉等珍贵石料,构思巧妙,技艺纯熟,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景色斑斓协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龙舟、楼阁、蟠佛、《西厢记》册页等。到了清末,随着国力的衰微,北京的象牙雕刻也受到了财力、人力和原材料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停滞不前。以前为宫廷制作奢侈品的牙雕匠人纷纷转向了民间,开办作坊,廖以自补。到了光绪年间,北京的象牙作坊甚至曾一度面临绝迹的危险。其后有一些象牙雕刻艺人和一些专门为房屋建筑雕花装饰的艺人为古玩铺修补残旧的象牙雕刻工艺品。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几家这样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带。新中国成立后,也创造了"毛主席故乡"、"成昆铁路"等大型牙雕作品,于细腻之中透着灵秀之气。在某些大型作品中,艺匠们采用"拼嵌法",以扩大体积,但拼嵌得浑然一体,毫无斧凿痕迹。
工艺特色
北京象雕自明朝以来特别盛行,到了清代,象牙雕刻多是内廷御用作坊生产,艺人大多来自扬州、广州。他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把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结合运用,融为一体,并从古代绘画、石雕、泥塑等艺术形式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逐渐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北京牙雕的品种:北京的牙雕花卉,可分为浮雕花卉和圆雕花卉两种;浮雕花卉作品主要有洗子、盘子、臂搁等;圆雕花卉作品主要有花瓶、花篮、盆景、蝈蝈白菜等。北京牙雕的特点:象牙雕刻向以仙姿媚态的古装仕女和秀丽动人的圆雕花卉见长。它以高雅、古朴、精细、遒劲的独特艺术风格。北京牙雕的工艺:牙雕制作要经过凿、铲、开脸、磨、彩熏等五道工序。凿,就是开坯成形;铲,即精细加工;开脸,是做人物面部细致表情;磨,作精细的抛光;彩熏,根据不同的要求,对作品进行染色处理,或熏制成仿古产品。雕刻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运用深浅浮雕、镂空雕和立体圆雕。
意义
北京牙雕工艺曾多次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参加各种重要的展览,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她不仅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我国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于保护大象种群的考虑,包括中国在内,国际上曾经一度禁止了象牙贸易。这使得完全依赖进口象牙原料的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境地。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面临着一无原材料,二无年轻传承人的困境。近年来,在拯救濒危物种的问题上,国际上又开始摒弃死板的贸易禁令方式,允许库存象牙的贸易。这样,象牙原料的供给又出现了一线生机。然而,无论是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看,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都已经进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在我国1990年6月1日停止从非洲直接进口象牙、1991年全面禁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后,任何商业性的进口象牙一律不获批。在象牙原料禁止的情况下带动了象牙收藏的高涨,象牙雕刻更是在禁止绝唱中不断升值。象牙雕刻与竹雕、木雕并称传统雕刻工艺中的三大门类。象牙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向来被视同白色的金子而备受鉴赏家珍爱。明清时期,随着竹、木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工艺也普遍发展起来,雕刻艺人在融入竹木角雕的风格时,保留了象牙的自身特点,以其洁白玲珑、温润典雅的风貌取胜。当时在宫廷内专设工场,雕刻工艺细腻繁复,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以典雅高贵风格称雄。有专家指出,象牙雕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指的是北京牙雕,主要是宫廷制品。当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爱好艺术,在宫中就有专制象牙制品的作坊。宫廷雕刻艺匠做工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纤细、富贵、典雅的风格。南派指广州牙雕。由于广州是一个沿海口岸,外来的象牙首先抵达广州,广州逐渐开始象牙雕刻艺术。广州象牙制作侧重雕工,讲究雕刻和漂白色彩的装饰,多以质白莹润、精镂细刻、玲珑剔透见长。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象牙艺术品,由于它精致的艺术雕刻以及象牙本身的价值,曾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风光多年,上世纪90年代后欧美国家将象牙列入禁售项目,一时间,牙雕品只是偶尔出现于东南亚艺术品市场,但是价格仍居高不下。1993年香港苏富比公司举办的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对清代宫廷内摆设的象牙嵌翡翠珊瑚宫灯,奢华夺目。经众多买家竞争,最后以420万港元的天价拍出。1995年北京翰海春拍的一方明代象牙观音成交价为55万元。如今,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艺品的数量也卖少见少,随着市场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将越来越难得。故此,一段时间以来,象牙工艺品的价格已狂升了100%,牙雕艺术品受到藏家们的热烈追捧。
保养
编辑牙雕属于有机类物质,比较娇气,除了要防止冲击、碰撞、挤压、火烧、高温、酸碱等化学物质等剧烈侵害外,还对温度、湿度、光照、环境等很敏感,因此牙雕应该避光收藏。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1、象牙是由磷酸钙和有机体组成,冬天气温悬殊不定、气候干燥,容易导致象牙龟裂、老化、脆化。若象牙发生龟裂时,会发出“迫迫”的响声。所以象牙制品的存放环境,应尽可能保持恒温,其存放的适宜温度在15-25度之间。2、牙雕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牙雕不仅自身含有一定水份,还具有吸水的特性,它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吸收或释放水分,体积也会随之膨胀或收缩,这会导致器物因过度涨缩而龟裂或变形。所以存放牙雕的环境,其湿度应保持在55%-60%之间。对于一些大型的摆件,可以借鉴博物馆的方法用个玻璃罩子罩住,然后在密闭的罩子里放杯水以保持其湿度环境。此外还要注意,牙雕不可以放在通风的地方。3、牙雕平时应该注意防蛀,可以在软囊盒中放少许防蛀药。如果其表面沾上灰尘可用毛刷轻轻刷除。保养不当会出现霉斑,这时应及时清除。较专业的处理方法是,先用柠檬酸和草酸稀溶液(蒸馏水)清洗,然后再用稀氨水中和残留的稀酸,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洁净的干布轻轻的擦干、置于阴凉处慢慢干燥,有龟裂的牙雕不能水洗,可用含1%的酒精肥皂的白酒精或三氯乙烷溶液涂在表面,干洗待溶液挥发后用溶剂擦除附着在表面的微量肥皂并重新打蜡抛光。4、对于一些小件挂件,如佛珠等应尽量贴身佩带,因为人体每天会出汗出油,而这种天然的油性物质对象牙而言,是最好不过的养护品。但是切记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把牙雕取下来,因为象牙在热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会开裂并变色。牙雕应轻拿轻放,最好不要摔在地上,因为牙雕质地脆化,很容易损坏。牙雕能否增值与品相保存的完整度有很大关系,很多精美的牙雕因保护不当而产生龟裂等品相问题,使得牙雕藏品的价值大打折扣,因此象牙制品的养护绝不能等闲视之,所以必须引起收藏家足够重视。
鉴别
编辑颜色真象牙呈牙白天然本色,骨制品多经漂白而成,象牙即使漂白也会呈现出一种油润洁白的光泽,而骨制品漂白后则变得干涩,塑料制品白得呆板、不自然、无光泽。质地真牙质地细腻,纹路呈细小波纹,无骨眼,相比之下,骨制品的质地较粗糙,上边的纹路也粗,有骨眼。而塑料制品往往无纹路。重量从重量上看,同样大小的装饰品,由于象牙比重大,牙雕品比骨雕品及塑料制品的份量明显地重—些。做工真象牙作品大多精工细作,制品多为圆身,而骨制品因本身材质粗糙,即便是细作也会显得粗糙些,另外骨制品多因材料小而雕刻形状呈椭圆形或扁圆形,且表面高低不平。而塑料制品则往往留下模具的痕迹。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