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花是一个陶瓷工艺,拼音为kè huā,英文名Carved,陶瓷刻划花装饰是指在已干或半干的陶瓷坯体表面上,用竹制或铁制工具来刻划出各种深浅、面积不同的纹饰。在陶瓷胎体表面的刻划装饰中,包含了剔花、刻花、划花、镂空、篦划纹、篦点纹等各种不同的工艺技法。
简介
编辑在装饰技法上,陶瓷刻划纹饰所利用的是剔除土坯表面多余土料的方法,用以增加阴影效果,突显出纹饰本身的立体感。这种装饰技法并不是宋代时期陶瓷所特有的装饰手法,在此之前的各个时代均有发现类似性质的装饰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隋唐、五代的不断改进,到了宋代陶瓷刻划花装饰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独具一格,为世人所喜爱和赞赏。但是北宋时期以后,陶瓷刻划花装饰的发展开始流行起来,成为南北各地窑口普遍采用的装饰手法。陶瓷装饰上所表现的各种刻划浮雕效果,显示出当时的手工艺者对于雕刻技法的成熟运用。宋代陶瓷刻划花装饰分为五种,依次为:阴线划纹(针刻花)、浮雕剔花、刻花、篦划纹、镂雕。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指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纹。宋代最盛行,青瓷采用较多;南方龙泉窑及北方耀州窑最具代表性。对邻近地区瓷窑同类装饰有较大影响。宋代瓷窑普遍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系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胚体刻出花纹。其特点是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常与划花技法结合运用,被称为“刻划花”。
暗刻花
编辑用刀在没有上釉的素胎瓷器上画出凹下去的花纹,称为暗刻花,之后浇上釉入窑烧,烧出来有花纹的地方会凹下去一点,颜色也深一点,朦朦胧胧很含蓄的感觉。
艺术特征
编辑北宋中期以后,前期所常见的浮雕剔地和针刻花技法,已逐渐为一种新的斜刀刻花手法所取代。这种更为有效的刻划技法被称之为单入侧刀法,以直刀深刻、斜刀广削的刻划方式,可以在不需要完全剔除纹饰四周胎土的情况下,制造出立体阴影的效果。所刻划出来的线条,犀利流畅,层次有别,与前一种大面积剔地浮雕的手法比较起来,斜刀刻花则更为简洁便利,相对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样的刻花技法,在当时广为流行,从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到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各地窑厂纷纷采用,并出现了各种精彩的花卉植物、鱼龙走兽和婴戏图,并且在构图布局上,呈现多样化的形式,成为宋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装饰刻花技法。另外一种刻花技法为直刀深刻,垂直用刀,刻划坯体表面,常见于定窑、磁州窑作品的刻划纹饰中。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