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博物馆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中国海关博物馆(英文名:ChinaCustomsMuseum)始建于2010年3月,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是经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兴建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2002年4月,海关总署党组作出筹建中国海关博物馆的决定;2007年,“粤海关大钟楼”广州分馆建成;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2010年3月,中国海关博物馆正式在北京动工兴建;...

中国海关博物馆(英文名:China Customs Museum )始建于2010年3月,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国海关博物馆是经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兴建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2002年4月,海关总署党组作出筹建中国海关博物馆的决定;2007年,“粤海关大钟楼”广州分馆建成;

中国海关博物馆

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

2010年3月,中国海关博物馆正式在北京动工兴建;2013年初完成基本陈列的设计、施工与布展;2013年9月,面向海关系统内部开放;2014年3月,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中国海关博物馆

海关博物馆内部场景

设计布局

编辑

中国海关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号,东接古观象台、西依海关总署机关大楼、北邻东长安街、南近柳罐胡同,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博物馆主展区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基本陈列位于主展区一层、二层,包括千秋古关、近代海关、现代海关三个部分。专题展厅和临时展厅位于地下一层。此外还有“海关902”艇专题展厅。

中国海关博物馆

平面图

中国海关博物馆

总览图

陈列展示

编辑

截至2014年10月,中国海关博物馆有藏品32000余件,包含了战国时期至当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海关重要文物。主要藏品有“关”字瓦当、粤海关十两银锭、1894年“中国灯塔图”、大龙邮票、总税务司赫德使用过的邮袋、李鸿章题写的“津海新关”木匾等海关历史文物。

基本陈列

海关博物馆基本陈列由千秋古关、近代海关和现代海关三部分组成。在“千秋古关”部分的展板上有三个关键词:“关津”“市舶”“榷[què]关”,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具有海关性质的机构。

专题陈列

“海关902”艇

“海关902”艇长58.5米、高13米、最大宽7.8米,总排水量400吨,抗风能力8级,最大航速29.5节,并配有卫星定位、雷达导航跟踪搜索系统及H966通讯系统,是中国国自行设计建造、当时在珠江水域上最为先进的舰艇之一。该艇于1989年7月20日在拱北海关投入使用,2009年11月19日正式退役后被征集为中国海关博物馆藏品。

展览回顾

“时代印记”主题展

展览以意大利记者阿德里亚诺·达罗(Adriano Madaro)和中国摄影家解海龙、王文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外摄影家260余幅摄影作品为主,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人生活场景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展览分为“残雪渐融、睡狮乍醒、如虎添翼、马不停蹄、巨龙腾飞和海关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6个部分。

丝绸之路主题展

展览以古代丝绸之路的古关为主题,展出了麻呢石刻、彩绘驼物骆驼、带把玻璃杯、胡旋舞壁画等文物及相关艺术作品。

潮关潮风摄影展

摄影展共展出作品97幅,分两大主题。 其中“潮关”主题展示了海上缉私的真实记录等海关工作场景,“潮风”主要展示了海岛景致、民风民俗等本土人文场景。

馆藏精品

编辑

“关”字瓦当

15cm×13cm×5cm/石材/汉代西汉函谷关门楼所用的瓦。函谷关初建于战国时期,既是出入关中的门户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关卡。西汉中期,函谷关被迁至河南新安。

九江关青花瓷碗

关于九江关青花瓷碗的讲解(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2.8cm×1.7cm×1cm/陶瓷/清代九江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是清代户部税关之一。乾隆四年(1739年),朝廷派内务府员外郎任景德镇督陶官,监督九江关税务和景德镇窑务。此为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碗,绘有乾隆年间九江关场景。

中国海关博物馆

九江关青花瓷碗

粤海关十两银锭

6cm×3.5cm×1.8cm/金属/185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对外贸易连年入超,再加上被迫支付巨额战争赔款,造成了大量金银外流。此为粤海关把税收碎银熔解重铸后的银锭。

中国海关博物馆

粤海关十两银锭

“津海新关”匾

240cm×42cm×6cm/木质/1888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津海关。为了区别于原有的工关、户关、钞关,津海关改称为“新关”或“洋关”。光绪十四年(1888年),津海关扩建办公楼竣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题写了“津海新关”,制作成办公楼的匾额。

中国海关博物馆

“津海新关”匾

内班职员照片集

41cm×29cm×13cm/纸质/1874~1937年1874年起,凡进入“洋关”任内班职员者,需交登记照片,按入关时间顺序排列汇集成册,以备管理。

中国海关博物馆

内班职员照片集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元

3.8cmx0.2cm/金属/晚清“关平银”为晚清、民国时期海关征税时使用的一种计帐银两,是鸦片战争后为了统一通商各口与国外贸易往来而建立的一种纳税货币单位,并非实银。

中国海关博物馆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元

赫德使用的邮袋

80cmx45cm/织纺品/19世纪中后期赫德曾经用过的邮袋,袋面、袋里各印有收寄信息。收寄方翻袋后即可反向投寄对方。

中国海关博物馆

赫德使用的邮袋

大龙邮票

2.7cm×2.5cm/纸质/1878年1878年,海关印刷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俗称“大龙邮票”。邮票正中为代表皇权的五爪云龙,全套共3枚。“大龙邮票”曾被国际邮政局长协会列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邮票之一。

中国海关博物馆

大龙邮票

商标备案簿

50cm×35cm/纸质/1922~1929年20世纪20年代在江海关商标挂号分局登记簿中的一组香皂商标,图案包括人物、花卉、风景等类别。

中国海关博物馆

商标备案簿

鄂君启节

青铜铸造 / 战国中期分舟节、车节两组,青铜铸造,节面文字错金,其中舟节163字,车节154字。是战国中期楚怀王发给贵族鄂地封君“启”的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凭证,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通关凭证。原件共5枚,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2枚)和安徽省博物馆(3枚)。

粤海关砝码

金属/清前期乾隆年间粤海关用于称量税银的砝码,原件现存广东省博物馆。

学术研究

编辑

学术交流

2019年6月,中国海关博物馆赴辽宁省葫芦岛市参加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年会,与各馆代表进行交流互动并推介了海关文化;同年11月,中国海关博物馆应邀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文物见证共和国现代化之路”学术研讨会,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做了题为“海关博物馆当代藏品的价值与展览”的专题发言,介绍了当代藏品的陈列方式,并就当代藏品的征集与展示提出了建议。

文化活动

编辑

2018年10月,中国海关博物馆在北京史家胡同举办了“移动博物馆·进社区”活动。活动采取展板、实物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形式,将中国海关博物馆常设陈列的图片资料和重要文物的复仿制件带到现场,向社区居民集中展示了中国海关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加深了观众对国情和历史的认识;2023年3月,中国海关博物馆举行了“国门安全进校园”未来公民教育活动。该活动是由北京市少年宫和中国海关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一项公益性主题教育活动,以国门安全教育为主题,引导青少年儿童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活动自2021年开始,至2023年已连续举办3年。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921/

(9)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设计布局
  3. 陈列展示
  4. 基本陈列
  5. 专题陈列
  6. “海关902”艇
  7. 展览回顾
  8. “时代印记”主题展
  9. 丝绸之路主题展
  10. 潮关潮风摄影展
  11. 馆藏精品
  12. “关”字瓦当
  13. 九江关青花瓷碗
  14. 粤海关十两银锭
  15. “津海新关”匾
  16. 内班职员照片集
  17.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元
  18. 赫德使用的邮袋
  19. 大龙邮票
  20. 商标备案簿
  21. 鄂君启节
  22. 粤海关砝码
  23. 学术研究
  24. 学术交流
  25. 文化活动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