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时代”是指由夏代至商代,特别是到商代中晚期,中国社会基本上已进入了奴隶社会这一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化器物以青铜器为大宗,为代表。此说缘于其时青铜器发达而鼎盛,既是空前绝后,又是三代文化一项最显著的标志,实际上划分了时代。在考古记录上,青铜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内含的文化功能,凸现出一个事实,即青铜器物在彼时中国人的生活里占有中心地位和重要意义。
历史成因
编辑青铜冶炼技术比同时期的陶器或石器制造技术相比更加复杂和抽象,是一整套复杂工艺的整合,需要更强的社会协作才能完成。人类社会长期对自然铜和陨铁的使用,积累了充分的对金属性能的认识,成熟的陶器烧造技术也为后期金属冶炼提供了充分技术经验,共同成为进入青铜时代的前提。
起源与传播
编辑从世界范围内看,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西亚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冶金技术,曾被大多数考古学者认为是世界冶铜和冶铁技术的最早起源地。距今7000年前的东欧塞尔维亚发现的少数铜块和炉渣,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最新的研究表明为人工冶炼所得,提出本地可能存在铜冶炼起源的独立中心,存在欧亚大陆的铜冶炼技术非单一地点起源的可能;中国上古文化研究学者郭静云等认为,距今4500年-4200年中国石家河文明的考古成果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拥有着同时期的东亚地区所不具备的冶铜技术程度,是中国青铜技术本土起源论的证明。土耳其东部的的卡萤泰佩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的自然铜制品,并经退火处理。此项技术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随后的2000年中,金属铜出现于土耳其东部和伊拉克北部的核心地区以外的地方,如叙利亚西南部的拉马德丘遗址和伊朗西南部库什遗址出土的铜珠等,并于距今8000年传播到巴基斯坦中部的梅赫尔格尔地区。距今6000年左右,土耳其东部地区的冶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扩散到周边地区,这一地区普遍出现低水平砷[shēn]铜。距今5500年,普遍开始有意识地生产砷铜等铜合金。距今5000年左右,西南亚出现了锡青铜,几百年后,欧洲中部和亚洲中部也出现了青铜的浇铸,相继进入了人类社会文化的青铜时代。
国际分布
编辑在青铜器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
亚洲
中东的青铜时代
在公元前4100年-前2000年的阶段,处于崛起时期的苏美尔文明进入了青铜时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坐拥丰富的水资源,其农业方面以谷物为主,农具从早期的石质、木质的农具在后期过渡为青铜,加快了农业发展;畜牧方面以驯养牛、羊、猪、马等为主,作为农耕牲畜、交通工具以及衣物和部分饮食的来源,也作为随葬品被现代考古工作发掘;英国考古学家伦纳德·伍雷还发现了大量的人殉行为。两河流域向来都是西亚各民族之间冲突和交流的焦点,战争的掠夺和外贸的发展也令青铜时代的苏美尔文明与其他文明交融,其商业贸易辐射到印度、阿富汗、小亚细亚以及北非的埃及。以1922年-1934年伦纳德·伍雷在乌尔城遗址对“苏美尔文明-乌尔第三王朝”的考古成果最为令人瞩目。
苏美尔文明贸易影响
古提人青铜奠基钉与青铜母狮子(约公元前2100年)
中北亚的青铜时代
公元前1800年-前1200年,在今俄罗斯南部及蒙古国中部的阿尔泰山脉,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Saima Turbino Culture)也进入了青铜文明阶段。俄罗斯著名冶金考古学者切尔内赫认为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是贝加尔地区渔猎经济人群、阿尔泰山前地带骑马人和冶金工匠相结合而形成的。由于没有传统束缚,工匠更加自由发挥,于是产生了技术创新并迅速传播。通过罗斯托夫卡墓地的墓葬看,这一带文明的青铜器以工具、武器为主,主要包括叉形铜矛、空首斧、铜匕、锥和石镞等,军事氛围浓厚,与同时期草原地区人群有明显区别。以在塞伊玛墓地、图尔宾诺墓地、罗斯托夫卡墓地等处出土的竖銎[qióng]铜矛最具代表性。同时,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初西伯利亚地区,安德罗诺沃文化群(Andronovo Culture)正处于半游牧的生活状态并向南方以及哈萨克斯坦草原迁移。他们在该时段进入了文明的青铜时代,并在各地建造了相似的房屋和墓地,使用陶器,他们的畜牧业发达,牲畜和金属制品很受中国西北地区、阿富汗地区,以及中亚其他地区欢迎。安德罗诺沃人大多采用火葬,使得该文明与其他青铜时代的文明族群相比考古发掘要逊色许多,但其葬墓中妇女的头饰和发型的设计尤其精美,甚至佩戴金质或镀金的饰品以彰显她们生前的特殊地位。该文化群遗址在中亚地区大批古墓均有发现,以在哈萨克斯坦西北部阿克丘宾斯克地区发掘的达斯梯-布达克古墓最具研究价值。
东亚部分地区的青铜时代
约公元前1000年-前500年,在朝鲜半岛的素陶文化(Plain Pottery Culture),此时进入了青铜时代,并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根据在平壤金滩里房址和江界丰龙洞石棺墓出土的铜凿和铜刀等青铜器可推测,素陶文化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开始制作和普及青铜器;日本地区的青铜时代则处于更晚一些的弥生文化(Yayoi Culture)——公元前300年前后,奈良县矶城郡田原本叮的遗址证明了此时人们的植物性食物以稻米为主,并出土大量橡实,饮食生活的容器既有用粘土烧结而成的陶器,也有木制品。畜牧业包括牛、马、猪、山羊、绵羊等家畜,而鸡的圈养则不以直接是用为主,此时日本整体的饲养时间要远远滞后于种植业,沿海的村落则从事捕鱼、晒盐等农事,并有青铜礼器铜铎出土。
日本弥生时代铜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00年)
印度地区的青铜时代
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从公元前3300年起进入了青铜时代,该地区文明以小麦和大麦为主要农作物,以牛为主要的耕种家畜,用火烧砖建造城市,象征该地域已有统治者和国家机器诞生,并与同处青铜时代的两河流域进行过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在摩亨佐·达罗遗址中,考古学者发现了母亲女神、瑜伽坐式的男性神印章以及披三叶草图案披肩的男子像,推测印度教文化的部分概念可能已经在当时的宗教文化初现萌芽;在摩亨佐·达罗东北80余公里的苏卡尔地区,考古学者发现了大量手工业作坊的遗址,其中出土的青铜质工具都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此后印度地区的哈拉帕文化(Harappan Culture)在公元前1700至1300年时期横跨了青铜、铁器时代,不易精确该文明青铜时代的起终时间。
东南亚的青铜时代
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越南东山文化、泰国班清文化等东山文化(Dong Son Culture)因最早发现于越南清化省东山村而得名,在此发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青铜鼓——东山鼓。班清文化(Banqing Culture)发现地因泰国东北部的乌隆府班清村而得名,其出土青铜器有矛头、手镯、脚镯,矛头以及无法识别用途的扁平部件和无定形部件,其时代约在公元前2100年。在缅甸的良贡发现的青铜器、陶瓷及石器,其年代约在公元前3500至500年之间。
越南东山鼓(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
欧洲
南欧的青铜时代
公元前3500年前后,爱琴海南端各岛的基克拉迪文化(Cycladic Culture)进入青铜时代,之后时期的克里特岛在米诺斯文化(Minoan Culture)时期、半岛内陆在希腊底文化(Helladic Culture)时期以及南部群岛稍晚的迈锡尼文化(Mycenaean Culture)迈入了青铜时代。在希腊半岛青铜时代晚期,在海上民族腓尼基人以及北方草原民族多利安人的冲击下步入黑暗时期。300多年后,希腊半岛的文化开始复苏,并影响亚平宁半岛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进入青铜时代,其北部是北方草原人进入半岛后创造的特拉马拉文化(Terramara Culture),意大利中部和南部是当地原住民创造的亚平宁文化(Apennine Culture),它们跨越了铜石并用及青铜时代,在公元前第1000年初被铁器时代所代替。南欧的青铜器以人像、武器、工具、装饰品、日用器具为主。其中一部分青铜器可能源于同处于青铜时代的英国地区文明。
东欧的青铜时代
北高加索的迈科普文化(Maikop Culture)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在公元前第3000年初-前2000年初,东欧南部的竖穴墓文化(PitTomb Culture)也进入青铜时代,之后经过洞室墓文化(Catacombs Culture)、阿巴舍沃文化(Abashevo Culture)、波尔塔夫卡文化(Poltavka Culture)的发展,于木椁[guǒ]墓文化(Timber-chambered Tomb Culture)晚期进入铁器时代。东欧北部森林草原地带则在法季扬诺沃—巴拉诺沃文化(Fatyanovo-Balanovoculture)时期进入青铜时代,在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Sejma-Turbino)时期步入鼎盛期。东欧青铜器以武器、工具、装饰品为主,至晚期增加了马具、牌饰、杆头饰、鍑[fù]等流行动物装饰艺术。青铜器常出于墓葬和窖藏之中。一般认为,这一谱系的青铜文化主要是由斯拉夫人的祖先创造的。
中欧与西欧内陆的青铜时代
欧洲中西部农耕条件较好,青铜资源丰富,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钟杯战斧文化(Bell-Beakerand Battle-Axe Culture)晚期进入青铜时代,之后的乌尼蒂茨文化(Unetice Culture)、图木卢斯文化(Tumulus Culture)、骨灰瓮文化(Urnfield Culture)的发展,在哈尔施塔特文化(Hallstat Culture)时期进入铁器时代,但直至公元前450年的拉坦诺文化(LaTene Culture)时期仍然常见青铜器。青铜时代的中欧与西欧内陆文明与东欧、南欧地区互有影响,对北欧青铜文化影响较大。这一地区受新石器时代晚期石质战斧传统的影响。青铜时代流行各种各样的青铜斧,这一倾向对欧洲及亚洲草原产生过很大影响。一般认为,这一谱系的青铜文化主要是由凯尔特人的祖先创造的。青铜器主要有武器、工具、装饰品以及少量小型人像。
匈牙利铸锭扭矩(约公元前2500-800年)
西欧沿海的青铜时代
这一地区铜矿、锡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故而早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就进入了青铜时代,如英格兰的威塞克斯文化(Wessex Culture)、西班牙的阿格力克文化(Argaric Culture)。之后经过阿克顿公园文化(Acton Park Culture)、布列塔尼文化(Bretagne Culture)的发展,于杜里斯文化(Dowris Culture)、卡斯特罗文化(Castro Culture)末期进入铁器时代。大不列颠地区文明的青铜时代受到欧洲南部及西部内陆青铜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大西洋青铜文化(Atlantic Bronze Culture),青铜器主要有武器、工具、装饰品以及少量人像、动物等,一般认为青铜时代的文化族群主要是由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伊比利亚人的祖先共同组成。
北欧的青铜时代
北欧地区远离青铜文化中心,在较晚的公元前1700年前后该地区的诺迪克文化(Nordic Culture)早期进入了青铜时代,于诺迪克文化晚期(公元前700年前后)进入铁器时代。北欧盛产琥珀,深受欧洲及地中海周边地区贵族的喜爱,由此欧洲各地的青铜资源、铸铜技术、青铜器以及其他商品沿“琥珀之路”贸易来到此处,这一阶段的北欧文明与中欧、西欧及东欧均有相近之处,其青铜器主要有武器、工具、装饰品、礼仪器具等,一般认为是由日耳曼人的祖先创造的。
非洲
埃及地区的青铜时代
古埃及丧庙壁上的冶炼铸造图
由于埃及境内缺乏铜矿资源,所以古埃及所留存的青铜器不多。古埃及第二王朝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皿,从此进入青铜时代,但直到新王国时期才开始普遍应用青铜器。
东西非的青铜时代
在东非的麦罗埃遗址,发现了冶铁炉和残余铁块。在西非,公元前10世纪即掌握了冶铁技术。到公元11-17世纪,几内亚沿海地区的青铜制造业达到繁荣期。业内学者一般认为非洲的铜器工艺比铁器工艺发展晚,有一定可能是从石器时代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的。
美洲
在美洲,秘鲁的印加文明、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和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是三大古印第安文明,北美地区则是有着“筑丘人”之称的原住民文明。其中南美的莫切文化(Moche Culture)发现有使用青铜器,并被被印加文化(Inca Culture)在工具使用和艺术雕塑中发扬光大;公元前200年-500年期间,美国原住民文明——霍普韦尔文化(Hopewell Culture)沿着密西西比河繁荣起来,其遗址遍布俄亥俄州南部,拥有精美的陵墓和别致的随葬品,其中最为精美的一个陵墓其随葬品包括数以千计的淡水珍珠和其他装饰品、各种小雕塑、铜制工具及云母制品;到13-15世纪时期,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文化(Andean Mountain Culture)也已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器具,并建立起国家制度。
霍普韦尔鸟型铜板(美国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
中国发展
编辑发展阶段
中国的青铜时代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横跨公元前2500年-前1000年,夏、商、周三代。在现代考古工作的进展下,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文物——青铜器种类繁多,囊括文化丰富,其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封建秩序、统治阶级的地位及审美,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和工艺的最高成就之一。
早期
公元前2500年-前1800年,包括新疆的切木尔切克文化、天山北路文化、古墓沟—小河文化,黄河、长江流域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中期、老虎山文化后期、陶寺晚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后期、肖家屋脊文化等。在这些文化中发现锡青铜和砷青铜,与红铜共存。其中黄河、长江流域进入青铜时代是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基本已到夏王朝建立前后。
中国西北地区铜石并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公元前2200-前2000年)
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的四坝文化、西城驿文化、齐家文化中也有与其相似的文化遗存,甚至在中原商王朝地区也发现塞伊玛-图尔宾诺铜器,两者在青铜时代的交汇关联可以看作是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前身与基础。
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前期文化分布(公元前2000-前1500年)
中期
公元前1800年-前1400年,包括新疆的安德罗诺沃文化以及切木尔切克文化、天山北路文化、古墓沟—小河文化的晚期,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晚期、四坝文化,北方地区的朱开沟文化,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等。大体相当于夏代晚期,各地铜器已经变为以青铜器为主。
晚期
公元前1400-前1000年左右,包括新疆的吉仁台沟口文化、焉不拉克文化早期、苏贝希文化早期等。大体相当于商代,黄河、长江流域青铜文化达到高峰。在新疆哈密焉不拉克、鄯[shàn]善洋海和甘肃临潭磨沟等多地发现公元前980年左右的人工块炼铁(海绵铁),表明当时已进入早期铁器时代。此阶段的青铜器
商代各式青铜器(故宫博物馆馆藏)(共6张)
双兔车軎(车马器)
兽面纹爵(酒器)
弦纹盉(酒器)
兽面纹鼎(饪食器)
受觚(酒器)
兽面纹大钺(兵器)
相关遗址分布
铸造技术
陶范铸造技术
又称陶范法或泥范法,发现于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夏商前期铸铜遗址、郑州商城铸铜遗址、河南安阳孝民屯商代后期竹筒遗址、山西侯马春秋晚期晋都筑城遗址等遗址。学者吴来明、周亚在《雄奇宝器:古代青铜铸造术》一书中认为,其可能采用一次铸造成型的浑铸技术,用于分铸铸接、焊接、机械连接较为复杂的青铜器铸造。制作陶范的原材料主要为土砂、植物纤维、草木灰、熟料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通过加入砂来提高耐火度、加入熟料减小收缩量、加入植物纤维和草木灰提高透气性。
失蜡铸造技术
失蜡铸造技术使用蜡料制模、外糊范料,烘培时将蜡料熔失而得到无需分范面的整体陶范,由此铸造出具有三维空间构造、立体透雕效果的复杂铸件。
引发变革
社会变革
青铜时代作为一个考古学上的大时代,当然不仅是有了青铜器,更重要的是当时在文化和社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元前2800年,西亚进入青铜时代,也就同时诞生了苏美尔文明,迈入了早期国家阶段。中国在进入青铜时代之前的5000多年前,早已形成了南佐和良渚等超大型中心聚落所代表的中华文明,青铜时代和文明形成并不同步。但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之时,尤其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黄河、长江流域进入青铜时代之时,在技术经济、文化格局、社会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革,中国考古专家韩建业将这种显著的变革现象称之为中国的“青铜时代革命”。
技术变革
表现为在青铜技术快速普及的同时,陶器制作技术盛极而衰。龙山时代的一大特色就是轮制黑灰陶技术曾一度臻于极盛,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杯、中原地区王湾三期文化的黑陶觚[gū],都是轮制陶器技术臻于极盛的产物。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龙山文化后期,轮制技术逐渐衰落,至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时期跌至低谷。作为晚期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基本都是手制,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虽仍有轮制,但也远比龙山陶器厚重粗糙。究其原因,或许与青铜技术传入后手工业技术的重点转移有关,社会上层可能更愿意用青铜器而非陶器来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
经济变革
畜牧经济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新疆青铜时代固然基本是畜牧经济或者半农半牧经济,即便是河西走廊东部及其以东之前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在晚期齐家文化、朱开沟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当中,此时也转变为半农半牧经济。石峁[mǎo]遗址皇城台出土了约30万头羊的骨骼,可见畜牧业对支持发达的石峁社会有着重要作用。此外,此时旱作农业向南扩张,尤其是源自西方的小麦种植范围明显扩大。
文化变革
此时北方地区的老虎山文化南下晋南等地,中原地区的王湾三期文化南下江汉两湖之地,豫东皖北的造律台文化南下江淮江浙等地,这些文化的南下必然伴随着人群的南下和大规模战争,从而导致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国文化和人群分布格局发生巨变和重新整合。等夏王朝的建立,出现了以中原为核心号令“天下”的王权,已由“古国”阶段跨入“王国”阶段,由早期文明社会发展为成熟文明社会。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