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英文:Great Cold),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即将结束,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过后,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历史渊源
编辑中国古人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古人就制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此后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明确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即将结束。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有记载:“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说:“十二月中,冷气积久而为寒,大者,乃凛冽之极也。 ”在大寒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寒潮不断南下,风力强劲,气温骤降,地面积雪不消,形成冰天雪地的景象。此时节,也要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保护牲畜安全过冬的工作。不过,大寒过后就是立春,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物候现象
编辑中国古人根据物候变化,将大寒分为三候,《逸周书·时训解》有载:“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即: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母鸡感受到春气,准备孵小鸡孕育新的生命,鹰隼[sǔn]之类的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整个冰面变得非常坚固。同时,中国古人将花开时吹过的风叫花信风,将花开的音讯穿插在时令和节气中。大寒时节,花信分为三候: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在江南一带,这三种本土植物都是在严冬凌寒盛开,香气清远悠长。
气候特点
编辑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300°时,标志着大寒的到来,太阳光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冷空气南下,北半球气温仍然寒冷。尽管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但随着节气的推进,温度逐渐回升。平均气温在零下2至4摄氏度之间,最低气温通常在零下14至17摄氏度之间,有一半的年份最低气温都会在这个节气期间出现。此外,大寒时冻土的深度通常达到30至40厘米,是全年冻土最深的时段之一。大寒期间的大气环流比较稳定,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当环流调整时期到来时,经常会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的情况。当中国处于东经80度以西的长波脊和东亚沿海的大槽之间时,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和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中国会持续低温。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仅比前期略有增加,中国华南地区通常为5至10毫米,而西北高原山地则只有1至5毫米。由于冬季作物在这一时段中耗水量相对较低,因此中国华南地区的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虽然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可以选择适时浇灌,以促进小春作物的生长,这对农业生产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总之,大寒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极端寒冷的天气,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防寒。
气候农事
编辑大寒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寒潮频繁南下,风力强劲,气温骤降,地面积雪不消,形成冰天雪地的景象。中国各地的田间农活相对较少,北方的农民们忙着做积肥和堆肥等准备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好准备,同时也会加强对牲畜的防寒防冻措施。而南方气温最低,雨量最少,冷空气寒潮入侵最多,农民们则会加强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田间管理,做好经济作物的防寒工作。在华南地区,尽管越冬作物在这个时期的耗水量相对较小,但农田水分供求矛盾并不是非常突出。如果发生雪灾等极端天气,则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的生长有益。
节庆风俗
编辑大寒迎年
大寒虽然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但由于已接近春天,到处都弥漫着即将到来的春日气息。大寒一到,年味便会越来越浓,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开始忙于除旧迎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这就是“大寒迎年”的传统习俗,充满了喜悦欢乐、团团圆圆的氛围。在这段时间,人们也会举行一系列活动,比如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蒸供、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00:32
大寒迎年(来源:南京发布)
吃散寒糕
在中国北京,人们有在大寒节气吃“散寒糕”的习俗,在汉语中,“年糕”与“年高”发声一致,既寓意吉祥如意、不断高升,象征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又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散寒糕”。
年末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每逢初二和十六就要做“牙”,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大寒正是一年的尾牙,通常这天,做生意的人都会设宴请客,而白斩鸡则是必备的一道菜。不过,尾牙祭如今已逐渐退出大寒习俗,目前,也仅有中国福建沿海、中国台湾等一些地方保留着尾牙祭的风俗。
炖汤糯米饭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些家庭会选择在大寒节气熬煮美味的汤,比如在江苏南京地区,人们会用人参、枸杞和黑木耳炖鸡汤,喝一碗充满营养的鸡汤,周身暖意融融,一身的寒气都被驱赶殆[dài]尽。此外,人们也会有在大寒节气吃糯米的习俗,这是因为糯米富含热量,食用能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比如在中国广东佛山,人们会在大寒时节习惯用瓦锅蒸煮糯米饭。
吃腊八粥
每个世纪,大寒会有那么几次遇上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腊八粥,喝下腊八粥,暖身又暖心的同时,期盼新的一年到来。
买芝麻秸
大寒节气候恰逢农历岁末,这个时节,在中国的部分地区,人们会有购买芝麻杆的习俗,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买芝麻秸的习俗就是寓意拿个好意头,希望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和学习不断进步。人们也会将芝麻桔洒在路上,让小孩子去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寓意“岁岁平安”。
节气养生
编辑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谚,大寒时节,空气干燥,气温很低,饮食起居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起居方面,要早睡养阳,晚起护阴,藏神志于内,以增强免疫功能,睡前热水浴足;防护方面,穿衣盖被防寒防风,尤其注意手足保暖,并且要注意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饮食方面,宜食热,忌生冷,防止损害脾胃阳气,可依体质特点,选用清淡润燥或升散性食物,如萝卜、洋葱、芥菜、莲藕、春笋等,亦可选用健脾、护胃、益气的谷物和果蔬,以调理脾胃,滋养脏腑;运动方面,可适当进行太极拳、慢跑、打篮球等体育锻炼,排解不良情绪,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
相关文学
编辑节气文化
中国古人用"数九"来计算时令,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每年冬至日即为“一九”,每九天算一“九”,一共九九八十一天,依此类推,一般在“三九、四九”时段最冷,大寒节气处正好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不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限数字,常被被认为是数字的终结,所谓物极必反,“四九”峰值过后气温逐日回升,当数至九个九,即“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
节气谚语
诗词作品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