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arsenal)是贮藏各种武器与战争军械的仓库,现代也指能制造武器、弹药、装备,同时可进行修理的工厂,是国防的基础。
历史沿革
编辑中国最早出现“兵工厂”是1891年由张之洞创建于汉阳的湖北枪炮厂。 1906年,湖北枪炮厂正式改名称为:汉阳兵工厂。后来很多称之为“汉阳造”的步枪,均出于此处。
民国时期,洋务运动兴办的各个局,开始逐渐改名为上海兵工厂、东北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太原兵工厂、金陵兵工厂等。几乎没有在自己正式厂名中使用“军工厂”字样。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方面的兵工厂均为军政部兵工署管辖。1938年6月,汉阳兵工厂奉命迁往湖南辰溪,同年11月改称军政部兵工署第一工厂;1938年3月由南京金陵兵工厂、济南兵工厂内迁重庆组成的厂子,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一工厂。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以负责军工事务的第六科为基础组建了军事工业部,军工部成立后,下辖厂也逐渐被称为“军工部x所”。如:军工部一所(黄崖洞兵工厂)、军工部二所(西安里兵工厂)、军工部三所(高峪兵工厂)、军工部四所(梁沟兵工厂)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兵工厂大多是以兵器(常规武器:枪、炮、弹等)生产为主。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前,中国兵器工业也仅有41个专业化企业,主要有枪厂、炮厂、枪弹厂、炮弹厂、引信火工厂、火炸药厂、航空炮弹厂、光学仪器制造厂等。从1953年起,兵器工业全面进入产品制式化阶段。
各时代兵工厂
编辑汉阳兵工厂
1892年,由张之洞创办的兵工厂在湖北汉阳建立,最初称为湖北枪炮厂,以清光绪年间的一座枪炮场为基础兴建,1908年正式更名为汉阳兵工厂。兵工厂创办后,最初仿造的是德国的步枪与炮弹。其中,仿造德国1888式步枪制造的“汉阳造”步枪,成为汉阳兵工厂的“明星产品”。这款步枪经过汉阳兵工厂改造,克服了原1888式步枪易炸膛的缺陷,并在后期解决了不能射击尖头弹的问题,成为中国当时最先进的步枪之一。汉阳兵工厂也因此成为晚清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汉阳造”是中国军人对抗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武器,汉阳兵工厂因此成了日军的主要轰炸目标。1938年,汉阳兵工厂迁往湖南辰溪,改称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一工厂。1939年,长沙保卫战开始前,工厂再次迁至重庆。直到1946年,抗战胜利之后,工厂才部分回迁至武汉。
1965年后,原来的汉阳兵工厂正式变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〇三工厂”,成为一家大型国有军队企业。
官田中央兵工厂
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缴获了大批枪支。为尽快修复这些枪支、壮大红军力量,中革军委决定整合分散在赣西南苏区的修械所,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担负日益繁重的枪械修理和弹药生产任务。1931年10月,中央军委兵工厂(又称官田中央兵工厂)在兴国县莲塘区官田村成立,红一军团后勤供给处副处长吴汉杰任厂长。官田中央兵工厂成立初期,全厂共250多人,设有枪炮科和弹药科,其中枪炮科人数占全厂职工的三分之二。当时的生产条件非常简陋,厂里的全部生产工具仅有200多把锉[cuò]刀、100多把虎钳和4座打铁炉。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中革军委于1934年4月决定将官田中央兵工厂陆续外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兵工厂随之转移。长征途中,官田中央兵工厂被编入中央纵队的“兴国纵队”,随时随地为部队服务。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后整合陕北红军分散的兵工厂、修械所,组建了中央红军兵工厂。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三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兵工领导机构,统一规划和管理兵工生产。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以负责军工事务的第六科为基础组建了军事工业部,军工部成立后,立即着手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各兵工生产进行统一整合,新建了一批枪械修造所、弹药工厂和试验所。1939年10月,军工部三所在山西省辽县高峪村宣告成立。三所是由八路军总部供给部高峪修械所、一二九师先遣支队梁沟修械所、杨家庄炸弹厂、武安县政府修械所等单位合并而成的,军工部三所又称高峪兵工厂,保密代号为“高峪工作队”(后称“水磨上”),成立初期有职工200多人。1944年开始,八路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9月,军工部根据指示,对太行军事工业组织机构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将分散在偏僻山沟的工厂统一调配,集中扩大,组编为九厂一所,同时,撤销军工部下属各所的建制,改为各厂直接受军工部领导。军工部四所改编为三厂,主要生产七九式步枪和“五〇炮”。
陕甘宁兵工厂
1935年10月,经过长征的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其中,原官田中央兵工厂108名兵工战士仅剩下7人,红四方面军归属到中央红军的70多名兵工战士,到陕北时也只剩下14人。这些经过战时生产和战斗考验的兵工战士,一边缅怀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一边同陕北兵工队伍会合,组建成新的兵工厂,为继续发展人民兵工事业投入新的战斗。1939年起按照生产作业性质,陕甘宁边区机器厂被分拆、整合,先后组建军工局一厂、二厂、三厂、紫芳沟化学厂等军工厂。1939年5月,机器制造部改建为军工局一厂,主要负责制造子弹和手榴弹的专用设备,及打浆机、火药机和前线便携的小磨床、小铣床、小钻床等机械设备。1939年4月,原枪械修造部迁往郝家岔,组建为军工局二厂,在修理枪械的同时,开始试制生产步枪。1939年5月,在茶坊原枪械修造部旧址建立军工局三厂,主要生产手榴弹、复装子弹,后来发展成为专造迫击炮弹的兵工厂。1942年,在茶坊又建成紫芳沟化学厂,主要承担硝酸、硫酸、硝化棉、双基药等发射药和黑火药生产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军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党中央实施战略大转移。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1947年3月开始,军工局一厂、紫芳沟化学厂、八路军留守兵团第一兵工厂等陕甘宁边区兵工厂,东渡黄河并入晋绥兵工部,继续为解放战争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
功能价值
编辑从无到有,践行红色兵工精神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兵工泰斗 统战功臣”刘鼎、“马步枪设计者”刘贵福、“工人发明家”倪志福、“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火药王”王泽山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兵工人,成为了人民兵工精神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发展历史上最鲜明的注脚和生动的写照。传承红色兵工精神,开拓创新,在国防科技工业中创造了众多前沿成果,为中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断进取,推行科技创新驱动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网络信息体系、机动突击、防空反导、中远程精确火力打击、智能化弹药、光电侦察与对抗组成的高科技武器装备体系,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兵器科技新体系。中国兵器工业已成为现代化新型陆军体系作战能力科研制造的主体,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发展上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主要影响
编辑始建于1931年10月的兴国官田中央兵工厂是我党我军最早创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兵工厂,是苏区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人员最充实、机构最完整、实力最雄厚的兵工厂。官田中央兵工厂不仅制造和修配了大量武器武装红军、支援革命战争,还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为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人民军工的发展、壮大和人民军工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事件
编辑沈阳兵工厂爆炸事件
2014年12月15日10时05分,中国兵器所属辽沈集团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中国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初步了解,该起事故系辽沈集团某压药工房抗爆间内一发军工弹药产品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现场死亡一人,未造成其他人员伤亡。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