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日语:あべのなかまろ,公元698年—770年),又名阿部仲满,朝臣姓、阿倍氏(又称安倍),中文名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是历史上著名的日本遣唐使,也是唐朝政治家、诗人,其交流活动加深了唐朝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
人物生平
编辑跨海来唐
阿倍仲麻吕在日本“八色之姓”中属“朝臣”,氏、姓及名的全称为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日本文武天皇2年(公元698年)生于奈良,为孝元天皇之后裔,是日本的皇别氏族(即皇室血脉降为臣籍的氏族),其祖父为筑紫大宰帅,父亲为阿倍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相当于中国五品官员)。仲麻吕自幼好学,幼时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在本国度过。阿倍仲麻吕生活在中国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时代。早在他出生前五十年,日本就开始“大化革新”,政治、文化、经济等全面模仿唐朝。当时设立了大学寮[liáo],教授《春秋》《尚书》等典籍。阿倍仲麻吕本应在国内入大学寮学习,但因有一定中国文化的基础,日本元正女帝灵龟二年(公元716年)大伴山守等任第九次遣唐使时,阿倍仲麻吕被选为随使遣唐留学生,获赐布14匹、绵百屯、布80端为学费。第九次遣唐使节团(不计神龙二年则为第八次)人员总数计557人,乘船4艘,规模空前。开元五年(公元717年)3月,时年19岁的阿倍仲麻吕随多治比县守大使一行,从难波(今大阪)起航,向中国大陆进发。同行的遣唐留学生还有比仲麻吕长三岁的吉备真备、大和长岗、玄昉等人。海行风平浪静,一行人于当年九月底安全抵达了唐朝都城,到访地一说长安,一说洛阳。
勤奋学习
阿倍仲麻吕到达中国后,在国子监和中国的王公贵族子弟一起学习。国子监太学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学生攻读的重点是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太学的修业时间是九年。这期间,他因为热爱中国,改名叫“晁衡”(也称朝衡)。唐玄宗开元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24年-公元726年),阿倍仲麻吕于太学毕业,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进士,成为唐代数百年间来华留学生中唯一的进士。他这段经历,见证于王维的诗文中“晃司马结发游圣”“负籍辞亲”“名成太学”“学诗于子夏”等,这些诗文描绘了阿倍仲麻吕在太学期间潜心攻研儒家经典的情形。按中唐定制,太学卒业或进士及第,其中尤善文句辞章者,先授校书郎3年。进士及第后,因“慕华不肯去”,阿倍仲麻吕担任左右春坊司经局的校书郎(从九品),进入东都洛阳皇太子李瑛的东宫,刊校经史子集四库之书。从这时开始,阿倍仲麻吕便正式进入唐朝官场。阿倍仲麻吕与储光義为同榜进士,感情深厚。储光羲《洛中贻朝校书衡》诗中“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出入蓬山里,消遥伊水旁”的诗句,即是描述了阿倍仲麻吕在春坊书库里辛勤校刊图书,与友人漫步伊水,纵谈文章词藻的生活。
仕途昌盛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阿倍仲麻吕授左拾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拜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规谏朝政缺失。与诗人王维“同官相善”,有诗唱和。没过多久,他又得到朝廷的破格提拔,晋升为门下省左补阙,掌供奉、讽谏、扈从、来舆等事务。左补阙是从七品以上的官职,是皇帝的侍从官。担任这项官职的人可以经常得到在宫中和天子直接接触的机会。阿倍仲麻吕担任左补阙期间,进一步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阿倍仲麻吕在左补阙任上,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第十次遣唐使多治比广成等将返回日本,与阿倍仲麻吕同来华的吉备真备、大和长岗,玄肪等皆从行东返,他亦以亲老请归,但受唐玄宗挽留未能如愿。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他又被晋升为仪王友(从五品下),执掌侍游和规讽之事。时值李白在京官翰林侍诏,阿倍仲麻吕得以与李白相识并十分亲切友善。李白的朋友王屋山人魏万亦与阿倍仲麻吕情笃,李白有《送王屋山人魏万回王屋》诗,说魏万“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此裘即是以阿倍仲麻吕赠送的日本布缝制。后阿倍仲麻吕晋升为从四品上的卫尉少卿,并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就任从三品的秘书监兼卫尉卿,掌经籍图书,监国史,领著作、太史二局。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臣藤原清河一行抵达唐都,受到唐玄宗接见。藤原清河也是一位学者,深受唐玄宗赏识,赞叹他“不辱仪礼国日本之名”,诏授藤原清河为正二品特进。阿倍仲麻吕受玄宗命,以卫尉卿身份全权接待,宿卫日本使节,又以秘书监身份引陪日本使臣观摩皇家书库和三教殿,检视其中所收藏的经、史、子、集四部及儒、佛、道三教图书。借此次遣唐使团待返之际,阿倍仲麻吕申请归国,这时仲麻吕入唐已经三十七年,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家有年迈高堂,割爱允求。此后,他便参加了日本使团的外事活动,成为日本国聘贺使。同时唐玄宗也授之为遣日使,赐诏书衣服等。阿倍一时兼具着 “佩两国之印”的殊荣身份。
归国无望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当藤原大使等事毕告归时,唐玄宗亲笔为他们题诗相赐,同时派遣鸿胪卿、蒋挑挽陪阿倍仲麻吕和使团至扬州,然后由淮南处致使魏方进送回日本。阿倍仲麻吕归国前夕,其友人为其举行了告别会,唐玄宗为送别阿倍仲麻吕,专门作了一首五言诗。阿倍仲麻吕也回赠一首《衔命还国作》,后收录于《文苑英华》,是《文苑英华》中唯一外国人的作品。王维亦赠予其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冠以长序。储光義听闻阿倍仲麻吕准备回国,也特为他写了《洛中贻朝校书衡》一诗,表达对阿倍仲麻吕的惜别之情。11月15日,阿倍仲麻吕和鉴真大师等人在黄泗浦启航回国。但船队行到阿儿奈波岛(今琉球)时遭遇风暴,船只飘泊到安南(今越南),并遭受当地原住民追杀,全船170多人仅有阿倍仲麻吕等十余人幸存。归国无路,阿倍仲麻吕只好决定重返长安。可是由于消息闭塞,长安城误传他己遇难,朝野叹惜。 李白听闻阿倍仲麻吕海上遇难后,写下了诗篇《哭晁卿衡》。次年6月(公元755年),幸存的十几人历经艰险,回到了长安,阿倍仲麻吕从此打消了归国的念头,定居在长安。
日暮长安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造反,两京陷落。阿倍仲麻吕随玄宗西走避难,至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12月,玄宗自蜀还幸长安,仲麻吕亦随之返还,这时阿倍仲麻吕已六十一岁。安史之乱使图书事业遭受巨大损失,阿倍返京后,一方面尽力于藏书的整理补充,以图及早恢复元气,一方面协助朝廷物色新的秘书监人选。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日本遣高元度入唐,拟顺便将阿倍麻吕及藤原清河接回国。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高元度自长安东返,当提出这一要求时,阿倍仲麻吕与藤原清河均以老迈不堪海旅而拒绝了。藤原清河决意留唐,并改名为河清。同年,阿倍仲麻吕举荐藤原清河任秘书监,为朝廷接纳。后来阿倍仲麻吕又担任左散骑常侍(从三品)、镇南都护(正三品)等职。永泰二年(公元766年),阿倍仲麻吕被唐代宗李豫任命为安南节度使(正三品),上任不久,便患上重病。大历五年(公元770年)1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病逝,并埋葬在长安,唐代宗迫封他“璐州大都督”(从二品)。
个人作品
编辑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阿倍仲麻吕请求与第十次遣唐使团归国,未能如愿,作诗一首表达对唐朝的忠诚和对双亲的思念:“慕义名空在,愉忠孝不全。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阿倍仲麻吕随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前,回赠唐玄宗《衔命还国作》:“衔命将辞国,非才忝[tiǎn]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cān]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登船出发前又作诗《对月望乡》:“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唐朝诗友赠诗
编辑诗人储光羲赠《洛中贻朝校书衡》。“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诗人包佶赠《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诗人赵晔赠《送晁补阙归日本国》。“西掖承休浣,东隅返故林。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诗人王维赠《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áo]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诗人李白作《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历史评价
编辑日本承和三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即公元836年),仁明天皇下诏,追思阿倍仲麻吕的功绩,评价他:是一位因成就之高而遐迩学海、如凤毛麒角般的英才。”天皇特为之超授正二品,诏文曰:“故留学生从二品安部朝臣仲满,身涉鲸波,业成鳞角,词峰耸峻,学海扬漪,显位斯升,英声巳播……唯有剡天之章,长传掷地之响。追贲幽垠,既隆于前命;重叙崇班,俾给于命诏。” 日本学者广濑淡窗对阿倍仲麻吕在中日文化交流上的功绩和品德节操亦倍加赞赏,他诗中写道“礼乐传来启我民,当年最重入唐人。西风不如归帆便,莫说晃卿是叛臣。”郭沫若为恢复中日邦交写的 《沁园春》词中,评价阿倍仲麻吕:“晁衡负笈[jí],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新华网称阿倍仲麻吕为“史上最强外国留学生”。
人物争议
编辑阿倍仲麻吕在唐婚恋及家口问题亦一度引发中日学界的热议。最初,杉本直治郎据 《续日本纪》中日本朝廷赐予其家口 “东絁[shī]白绵”的记载,主张阿倍仲麻吕在唐有家室。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木博在其力著 《万叶的遣唐使船———遣唐使与混血儿》一书中,依据王维 《送日本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序文中 “必齐之姜,不归娶于高国”的表述,主张至天宝十二年 (734年)为止阿倍仲麻吕在唐土未曾经历婚姻。相反,吉川幸次郎则指出,作为唐朝三品官员, “阿倍仲麻吕身边至少应有侍妾相随”的观点。随后,王勇在 《阿倍仲麻吕的国际婚姻》一文中再次论及该问题,提出阿倍仲麻吕在唐至少曾有一次婚姻的观点,并指出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是储光羲所赠新婚贺诗。有关阿倍仲麻吕在唐婚恋及家口问题,因未见确凿的史料记载,故难定论。
家族成员
编辑后世纪念
编辑仲麻吕作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为了纪念他,日中两国分别于1978、1979年在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奈良县纪念碑
奈良县樱井市安倍文殊院金阁浮御堂中有阿倍仲麻吕的雕像,1978年堂前安放了安倍仲麻吕的诗碑。相传阿倍仲麻吕出生于这座寺院,石碑上刻有他的诗作《对月望乡》中文与日语版。
《对月望乡》日语版
《对月望乡》中文版
金阁浮御堂
西安市纪念碑
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1979年坐落于西安兴庆公园东南侧的树林之中,兴庆公园是唐玄宗兴庆宫的故址,也是阿倍仲麻吕仕唐期间经常出入的地方。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为汉白玉砌筑,仿唐结构,碑高5.36米,碑上镌刻着仲麻吕的生平业绩以及他的《望乡》和李白的《哭晁卿衡》两首著名诗篇,供人瞻仰怀念。
碑名
纪念碑全景
碑上所刻李白《哭晁卿衡》
戏剧
1979年为庆祝中国西安和日本奈良建立友好城市,西安市越剧团演出了由南薇创作的越剧《阿倍仲麻吕》。
纪念短片
2017年,奈良县推出了“阿倍仲麻吕遣唐1300年纪念企划”,拍摄了短片《三笠の山にいでし月かも(三笠山望月)》,并上传至youtube平台,内容为阿倍仲麻吕的一生以及历经艰险出使唐朝的故事。
短片截图
艺术形象
编辑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矢野浩二饰演阿倍仲麻吕
贾宗超饰演阿倍仲麻吕
阿部宽饰演阿倍仲麻吕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