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虎式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电影《白色虎式》(俄语:БелыйТигр)是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战争片,由卡连·沙赫纳扎罗夫执导,亚历山大·博罗德扬斯基等编剧,阿列克谢·沃特考夫等人主演,于2012年5月3日在俄罗斯上映,同年6月21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影片开始纳季亚诺夫(阿列克谢·沃特考夫饰)被白色“虎式”坦克炸伤,全身烧伤程度达90%,野战医院的医生认为他最多只能在活两个小时,但是纳季亚诺夫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尽管他丧失...

电影《白色虎式》(俄语:Белый Тигр)是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战争片,由卡连·沙赫纳扎罗夫执导,亚历山大·博罗德扬斯基等编剧,阿列克谢·沃特考夫等人主演,于2012年5月3日在俄罗斯上映,同年6月21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

影片剧情

编辑

影片开始纳季亚诺夫(阿列克谢·沃特考夫饰)被白色“虎式”坦克炸伤,全身烧伤程度达90%,野战医院的医生认为他最多只能在活两个小时,但是纳季亚诺夫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尽管他丧失了部分记忆,但他依旧清晰地记得自己是被“虎式”坦克所伤。纳季亚诺夫在受伤前是一名优秀的坦克手,再加上前线缺少可以对抗德国坦克的优秀人才,所以在纳季亚诺夫痊愈后,苏军拒绝了医生想让纳季亚诺夫回家休养的提议,依旧命令他回到军队。德军的“虎式”坦克令人闻风丧胆,屡次将苏军的坦克炸得机毁人亡。“虎式”坦克神出鬼没,很少有人真正见过它,关于“虎式”坦克大多都是传言。尽管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虎式”坦克的存在,苏军还是选择了相信“虎式”坦克的传说。面对如此强大的武器装备,最高司令官朱可夫(瓦列里·格里什科饰)命令斯米尔诺夫将军(德米特里·贝科夫斯基-罗绍夫饰)接收新型坦克,并选拨车组进行训练。

白色虎式

电影《白色虎式》剧照

在费多托夫(维塔利·基什琴科饰)的命令下,纳季亚诺夫和另外两个战友组成坦克车组对“虎式”坦克进行追击。在纳季亚诺夫出动出击和埋伏后,纳季亚诺夫和“虎式”坦克进行了两次交锋,尽管做了万全的准备还是没有成功毁掉“虎式”坦克。为此纳季亚诺夫非常遗憾,每日在首次和“虎式”交锋的地方沉思。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代表签署了投降协议,纳季亚诺夫也没有摧毁“虎式”坦克,这成为他的一个心结,他始终认为“虎式”没有消失。在他看来“虎式”的存在代表着战争没有结束,只要“虎式”没有被消灭,总有一天战争还会再来。影片的最后,战败的希特勒向一位身份不明的听众讲述他的哲学—战争是人类的常态。

白色虎式

《白色虎式》剧照

演员与角色

编辑

影片制作

编辑

前期筹备

电影《白色虎式》改编于伊利亚的小说《坦克手》,影片拍摄预算为1100万美元。《白色虎式》是卡连·沙赫纳扎罗夫第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在他看来,俄国现代电影中,关于伟大卫国战争的真相还不够。此外,导演拍摄战争电影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他看来战争电影是顶级导演才可以顺利完成的挑战,而他想要攻克这个挑战。。Samara工作室“Rondo-S”以1:1的比例制作了白色“虎式”的模型。该坦克具备了军用坦克的柴油发动机,可以达到38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原版相同。该模型的大炮带有模拟射击的装置,模仿了德国8.8厘米KwK36坦克炮。总的来说,模型复刻了“虎式”坦克的所有细节,只不过模型比原版重量轻三倍。但是由于剧组缺少一个模型的资金,电影中使用了苏联T-54和IS-3伪装成“虎式”。

白色虎式

《白色虎式》道具坦克

拍摄选择

电影于2011年5月至11月在多个地点完成了拍摄。在电影美术设计师谢尔盖·费夫拉列夫和伊琳娜·奥奇娜的带领下,剧组建立了一个村庄,拍摄了枪击、爆炸、火灾的场景。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部分场景被改造成一个被摧毁的欧洲城市,改造后剧组在这里拍摄了战俘游行的场景。剧组在俄罗斯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第一个展馆中还原了卡尔斯霍斯特工程学院(engineering school in Karlshorst)的大厅,拍摄了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场景。在第三个展馆中放置了坦克的模型,用于拍摄坦克内的场景。在第四个展馆中,建造了“希特勒内阁”,拍摄了元首最后一次演讲的关键场景。

后期制作

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在莫斯电影生产技术基地进行了剪辑、特效、音乐录音

主题与亮点

编辑

主题

《白色虎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电影,电影中虽然也有两军交战的精彩场面,但《白色虎式》表现的更多的是象征和隐喻,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导演政治理念的阐释。电影用一种独特的、“超现实”的手法引导我们思考战争和战争以外的东西。影片中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这种悲剧色彩不仅仅是基于悲剧美学所作的设计,而是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影片尽管在讲述主人公的英雄故事,但是片中多次出现主人公生存权利被漠视的情节,例如:影片中的主人公在重伤后失忆,医生认为其不能再继续作战,但军队干部依旧要求他继续进入战场。国家机器和个体之间强烈的冲突,体现着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识形态信息。

角色隐喻

与好莱坞纯战争片善于制造震撼的场面、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不同,《白色虎式》为观众展示了俄罗斯电影借助明显虚构的形象来解读历史的能力。在此部电影中有两个非常明显的“角色”背后具有深刻的含义。首先是打不死的俄国坦克手纳季亚诺夫,无论纳季亚诺夫在战场上受到多么严重的伤,最后都会奇迹性的恢复,继续参加战斗。这显然是一个虚构的形象,背后代表的是整个俄罗斯民族,象征着数次遭到侵略的俄罗斯民族毅然顽强反抗的民族精神。第二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白色“虎式”坦克,表面上白色“虎式”坦克是俄罗斯坦克手的对手,但影片中又表现了德军俘虏在谈到“虎式”时恐怖的情形,这一情节隐喻着德国纳粹侵略的幕后更加深远,或许希特勒只是这一势力的代言人。

主要荣誉

编辑

发行与票房

编辑

《白色虎式》于2012年5月3日在俄罗斯上映,同年6月21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随后陆续在全球推出放映,包括加拿大、埃及、以色列、挪威、德国、日本等。截至到2023年1月12日,《白色虎式》全球票房共计3,427,641美元。

反响与评价

编辑

截至2023年1月,有四千多名观众在IMDb参与评分,分数6.1/10。在豆瓣电影网站上,有五千多观众参与评分,分数6.5/10。新民晚报主任编辑刘伟馨在《读碟》一书中讲到“俄罗斯的《白色虎式》是一部很奇特的战争电影,在我看来,《白色虎式》就是象征,就是比喻,就是充满意味的战争寓言。”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王方在论文中提到“相比于好莱坞战争电影,俄罗斯商业战争片除了对美国战争电影的表现手法进行借鉴,更喜欢符合“战斗民族”审美的表现方式,比如展现战斗场面的激烈残酷和士兵英勇壮烈的牺牲,这在《白色虎式》中非常突出。”导演王丽嘉·奥哈拉(Rika Ohara)评价《白色虎式》“《白虎》是一款完美的奇幻战争游戏,但它的剧情并非如此。这部电影是在外景拍摄的,影片的感觉更像是斯皮尔伯格在1971年的《决斗》(Duel),电影并不是想要展示最新的CG盛宴。稳定摄像机拍摄的视觉效果和瓦格纳(Richard Wagner)雄伟的音乐以及塞维多夫·波蒂恩科和康斯坦丁·谢韦利约夫的管弦乐配乐相得益彰。《白虎》避开了史诗般的全景展示,而是专注于步兵的个人经历—慢慢地、巧妙地将观众带入了它的神话之中。”编剧杰森·库珀(Jason Cooper)评价“这部电影在各方面的得分都很高,它充满政治色彩,充满情感,不回避战争的恐怖,而且电影结构很好。关于这部电影的严肃性,有很多的负面评论,但是对我来说,这些不是什么大问题,我觉得它很感人,很吸引人。”电影评论员肖恩(Sean)评价主演“俄罗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视角、奇妙的电影摄影和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坦克战的独特结合,都是使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但是真正吸引我的是纳季亚诺夫的饰演者阿列克谢·沃特考夫的鬼魅表演。”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591/

(295)
词条目录
  1. 影片剧情
  2. 演员与角色
  3. 影片制作
  4. 前期筹备
  5. 拍摄选择
  6. 后期制作
  7. 主题与亮点
  8. 主题
  9. 角色隐喻
  10. 主要荣誉
  11. 发行与票房
  12. 反响与评价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