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企鹅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麦哲伦企鹅,是温带企鹅中最大的一个种类。它在企鹅家族中属于中等身材,一般身高约70厘米,体重约4公斤,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福克兰群岛沿海,也有少量迁入巴西境内。它是环企鹅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与同属中与非洲企鹅、洪氏环企鹅和加拉巴哥斯企鹅亲缘很近。麦氏环企鹅的名字来自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麦哲伦1519年第一次环南美洲大陆航行时...

麦哲伦企鹅,是温带企鹅中最大的一个种类。它在企鹅家族中属于中等身材,一般身高约70厘米,体重约4公斤,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福克兰群岛沿海,也有少量迁入巴西境内。它是环企鹅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与同属中与非洲企鹅、洪氏环企鹅和加拉巴哥斯企鹅亲缘很近。麦氏环企鹅的名字来自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麦哲伦1519年第一次环南美洲大陆航行时发现了这种企鹅。

形态特征

编辑

麦哲伦企鹅是温带企鹅中最大的一个种类,在企鹅家族中属于中等身材。它们的体重随季节而变化。由于会有几周的禁食时间,因此倾向于在换毛之前(从3月开始)直接称重。平均体重为4.0-4.7千克,鳍状肢长度为14.8-15.6厘米和。 雄性喙长为5.8厘米,雌性的为5.4厘米。 蹼足分别平均长12.2厘米和11.5厘米。成鸟和幼鸟都有黑色的鸟喙,黑色的背和白色的正面。成鸟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成鸟的脖子下面还有两条黑带,亚成鸟只有一条。亚成鸟的脸颊上会出现一系列白色到深灰色的斑点。幼鸟在发育成成年羽毛之前要经历两次脱毛。

麦哲伦企鹅

栖息环境

编辑

主要栖息在南美的温带地区,但是在非繁殖季节,麦哲伦企鹅会跟随洋流向北进入更深的热带纬度。在繁殖季节,麦哲伦企鹅栖息在海岸线草原生境中,这些栖息地具有充足的灌木丛,但植被却靠近海洋,因此父母可以轻松觅食。该物种也可能在洞穴中筑巢。不繁殖时,麦哲伦企鹅过着中上层海洋水面生活,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南美南部海岸上。个体通常在离海岸100-1,000千米的任何地方旅行。在海上时,已记录到该物种的潜水深度为76.2米。 

生活习性

编辑

领地

尚不明确麦哲伦企鹅的具体领地区域的大小。个体并不捍卫公海中的觅食区,但雄性和雌性都积极捍卫其巢穴附近的区域。防御区域的大小根据筑巢密度而变化,但可能小至3平方米。 雄性和雌性麦哲伦企鹅都为保护自己的巢穴而战,但大多数战斗都涉及两名在领地纠纷中争斗的雄性。这些争斗在繁殖地很普遍,多达200,000只的繁殖地密集地拥挤,成对的鸟巢之间可能相距200厘米。当它们准备离开巢穴时,刚孵出的企鹅立即成群活动或成群地进入海洋。成鸟稍后将在海上加入它们的行列,所有的麦哲伦企鹅将一起在寒冷的洋流中向北行驶。 

迁徙

像大多数企鹅一样,麦哲伦企鹅主要是中上层企鹅,专门在广阔的海洋中觅食。它们是迁徙的鸟类,向南移动,在南美的南岸和附近的海洋岛屿上繁殖。在繁殖季节,它们在陆地上生活,因为它们在沙滩或悬崖上筑巢并照顾幼鸟。在繁殖季节结束时,成鸟和亚成鸟年向北迁移,并采取中上层鱼类的生活方式,能够在离岸1000千米处觅食。 

习性

麦哲伦企鹅是群居性动物,经常栖息在一些近海的小岛,它们尤其喜爱选择茂密的草丛或灌木丛中坐窝,以躲避鸟类天敌的捕杀。此外,在某些气候较为干燥,植被并不茂盛的地带,如果地质较为松软,麦哲伦企鹅也会挖洞坐窝。它们可直接饮用海水,并通过体腺将海水的盐分排除体外。在捕食上它们没有特殊的偏好,除了猎物严重匮乏的福克兰群岛附近,成年企鹅的捕食会非常规律的每天进行一次,在白天进行,一般潜水不超过50米,少数情况下,也偶尔达到100米的深度。在冬季,它们会扩大捕食范围,向北可达到巴西海域。麦哲伦企鹅表现出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适应能力。如果它们感觉太热,则可以将其脚蹼向上伸出,以增加微风下暴露的表面积。 

感官

像大多数鸟类一样,麦哲伦企鹅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化学刺激感知环境。它们会进行各种发声,并能够区分特定的通话。这样的呼叫包括狂喜的显示呼叫,相互的显示呼叫,争斗呼叫和联系呼叫。在繁殖季节开始时,雄性会欣喜若狂地进行展示,以吸引伴侣并与其他雄性发生争执。这些调用由于与驴的调用相似而被描述为“编队”。在繁殖季节开始时,雄性和雌性在巢穴相遇时以及孵化过程中改变工作职责时,雄性和雌性都使用相互呼唤。与其他雄性的呼唤相比,雌性对伴侣的呼唤反应更为强烈。雌性站起来,环顾四周,有时会回叫。幼鸟还可以区分父母的相互呼唤和另一组父母的相互呼唤。 配对还使用触觉和视觉显示来相互交流,并加强彼此的联系。为了表现出对雌性的兴趣,雄性会绕着潜在的同伴转圈,然后用脚蹼迅速拍打她。一对伴侣会在一起生活很多年,并且经常互相扮相以维持它们的联系。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企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它们的视线来获取食物并在水下航行。考证这些鸟可以看见至少一部分紫外线光谱。对视网膜的研究还表明,它们缺乏感知红色的能力,并且它们非常擅长感知蓝色或绿色光谱。这可能与以下事实有关:在深海中,存在大量的蓝色和绿色,而红色却很少。企鹅的眼睛特别适合水生环境,因为它们与鱼的眼睛具有相似的敏感性。 

食性

麦哲伦企鹅是食肉动物。虽然它们的基本饮食主要是中上层鱼类,虾和甲壳类动物。但它们对猎物的特定选择因其居住地而异。居住在北部繁殖地的企鹅,例如在圣洛伦佐(San Lorenzo)、蓬塔克拉拉(Punca Clara)和蓬塔洛贝里亚(Punta Loberia),主要以鳀鱼为食。在蒙特利昂(Monte Leon)和蓬塔杜尼斯(Punta Dungeness)的南部繁殖地,麦哲伦企鹅捕食鱿鱼、鲱[fēi]鱼和生鱼。它们在狩猎时可以潜水超过76.2米。可直接饮用海水,通过体腺将海水的盐分排除体外。 

天敌

麦哲伦企鹅也存在不少的天敌,在海里的主要天敌有大海燕、海狮、海豹和逆戟鲸。雏鸟和卵也会面对一些鸟类天敌,如海鸥和贼鸥。在陆地上有红狐、灰狐、南美大猫和美洲狮会捕食年龄较大的幼鸟、亚成鸟和成鸟。 

分布范围

编辑

麦哲伦企鹅生活和繁殖在南美洲南部沿海的新热带地区。它们分布在智利约南纬30°到阿根廷北纬约40°以及福克兰群岛。大西洋沿岸的一些种群向北迁移到南回归线的热带地区。 

麦哲伦企鹅麦哲伦企鹅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和多风暴的、岩石耸立的南美洲南海岸和福克兰群岛(即南大西洋的尔维纳斯群岛)沿海,也有少量迁入巴西境内。每年9月,麦哲伦企鹅在巴西渡过冬天后就回到阿根廷和智利进行繁殖。留鸟:阿根廷和智利。繁殖地: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非繁殖地:巴西、秘鲁和乌拉圭。游荡:南极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繁殖方式

编辑

麦哲伦企鹅是一夫一妻制的物种,可以在许多年维持它们的配偶关系。未交配的雄性首先通过呼唤吸引伴侣,这更准确地描述为像驴一样的“编队”。一旦有兴趣的雌性挺身而出,雄性会绕着她走一圈,并最终用脚蹼迅速拍打她。繁殖对通常会相互打扮,以保持配对。 麦哲伦雄企鹅也为雌鸟和巢穴而战。当雄性在雌性产卵之前战斗时,体型较大的雄性通常会获胜。这些优胜者更容易繁殖,因此也会有更多的雏鸟。优胜者的巢穴往往被遮盖得更多,并且不受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在产卵后发生争斗时,无论大小如何,获胜者通常是它要保护的巢穴的所有者。 麦哲伦企鹅巢靠近岸边,它们更喜欢在灌木丛下筑巢,但在必要时也可以将巢铺设在洞穴中。它们选择由小颗粒(例如淤泥和粘土)和少量沙子组成的区域。麦哲伦企鹅在密集的繁殖地中繁殖,巢之间的距离可能只有123-253厘米。 成鸟将在9月初到达繁殖地,并在10月下旬产下2枚卵。平均每年繁殖成功率为每窝0.52只雏鸟。雌雄企鹅都会捍卫自己的巢、卵和幼鸟。巢卵不对称地孵化,并且第一个孵化出的雏鸟体型通常更大并且更好地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食物。因此,除非食物过多,否则另一只雏鸟通常死于饥饿。卵重124.8克,长7.5厘米。产好卵后,就开始分担孵化职责,最初,每个父母都要进行为期两周的轮班。随着孵化期的发展,父母更频繁地切换。孵化期持续40-42天。 刚孵化出的雏鸟会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意味着它们弱小、柔软,不动,并且完全依靠父母的食物和温度调节。父母继续交替进行孵化和觅食的工作,而幼鸟则是通过反流喂养。育雏期持续24-29天后,父母会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觅食,并且每隔1至3天就会回到巢中。小企鹅在孵化出一个月以后,已经长出了部分羽毛,此时它们已经可以偶尔到窝外活动。在这个阶段,它们的样貌和成年企鹅有显著不同,身体上部为棕灰色下部为乳白色,但此时它们一般仅在窝附近的草丛中活动,以很好的躲避天敌并抵御严寒,因此它们不能像帝企鹅等很多其他很多企鹅一样形成由很多小企鹅聚在一起的托儿所。幼雏年龄为40-70天大时,通常在1月至3月初。幼雏会立马成群结队地或立即下水。而成年雄性则仍在岸上呆几个星期换毛。幼雏企鹅将不再受到父母的照料。成年幼鸟进海后,成年企鹅和新成年的企鹅的混合群体便向北迁移至越冬地。 麦哲伦企鹅幼鸟的繁殖年龄:雌性在四岁达到性成熟,雄性企鹅为五岁,这可能是由于雄性企鹅数量多于雌性企鹅所致,使年轻的雌企鹅比年轻的雄企鹅更容易找到配偶。麦哲伦企鹅在野外的平均寿命为25至30年。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近危(NT)。 

种群现状

据估计,全球物种数量在110至160万对之间:阿根廷沿海约有90万对,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至少有100,000对,智利至少有144,000对,最大估计有500,000对(Boersma等。2013、2015)。物种数量趋势在繁殖地和地区之间有所不同。占全球数量估计70%的阿根廷有66个繁殖地中的43个其趋势表明,下降速度接近但不超过30%。趋势论证:在过去的三代(27年)中,总体数量在中等快速的下降。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598/

(386)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栖息环境
  3. 生活习性
  4. 领地
  5. 迁徙
  6. 习性
  7. 感官
  8. 食性
  9. 天敌
  10. 分布范围
  11. 繁殖方式
  12. 保护现状
  13. 保护级别
  14. 种群现状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