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施耐德,全称为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SchneiderElectricSA),1836年由施耐德兄弟创立,是电气行业知名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法国吕埃。董事长为赵国华(Jean-PascalTricoire),首席运营官为何维克(PeterHerweck)。1836年:施耐德兄弟在法国勒克鲁索(Creusot)收购了矿井和钢铁厂,投资克鲁索铸造厂,成为钢铁和机器行业的翘楚。两年后...

施耐德,全称为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ic SA),1836年由施耐德兄弟创立,是电气行业知名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法国吕埃。董事长为赵国华 (Jean-Pascal Tricoire),首席运营官为何维克 (Peter Herweck)。

发展历史

编辑

19世纪

1836年:施耐德兄弟在法国勒克鲁索(Creusot)收购了矿井和钢铁厂,投资克鲁索铸造厂,成为钢铁和机器行业的翘楚。两年后他们成“Schneider&Cie”。1891年:施耐德成为专业武器制造商后,公司进军当时新兴电气市场,对自身进行了改革创新。

20世纪前期

1919年:通过欧洲工业和金融联盟(EIFU),施耐德在德国和东欧建立了基地。在随后的几年里,施耐德与当时主要的国际电气集团西屋(Westinghouse)进行结盟,从而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使其扩大到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制造。二战后:施耐德逐渐停止武器制造,转向建筑、钢铁和电力行业。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多样化以及打开新的市场,施耐德公司在查尔斯·斯奈德的领导下进行了深度重组。

施耐德

网络上与施耐德电气有关图片

20世纪后期

1975年,施耐德集团对配电设备领域的领导者之一——梅兰日兰的股份进行了收购。1981-1997年:施耐德电气抛开一些非战略活动,脱离钢铁和造船行业,继续将重点放在电气行业上。为了贯彻实施这项战略,施耐德进行了几次战略并购:TE电器、实快电力和梅兰日兰分别于1988年、1991年和1992成为施耐德电气集团的成员。1999年:通过并购欧洲配电业第二大巨头Lexel,施耐德在超终端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同年5月,集团改名为施耐德电气,明确地强调了公司专业致力于电气领域。改名之后的施耐德电气采取了加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进入21世纪,施耐德电气开始专注于能源管理和数字化转型。2000-2009年:随着自身结构的发展和公司合并政策的贯彻,施耐德电气在新的市场细分中进行了自身定位,这些市场细分包括:人机对话、不间断电源(UPS)、运动控制、声音数据图像系统、传感技术、建筑自动化和安全(如Digital、Crouzet、Clipsal、MGE不间断电源系统、TAC、Kavlico、Andover控制等)等。2006年,收购了Citect,从而拥有MES产品AmplaMES,该软件成为SchneiderElectricSA的MES业务核心产品。2006年1月份,施耐德收购奇胜亚洲中奇胜工业的全部股份,奇胜亚洲成为施耐德的全资子公司。至此,施耐德对奇胜的并购全部完成。2007年2月1日,Clipsal奇胜并入Schneider施耐德电气公司,被整合为施耐德电气智能终端事业部。奇胜,一个世界著名的装置电器品牌,1920年创立于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的装置电器品牌,在亚洲是最大的电工产品品牌。奇胜是全球5大电工品牌之一,并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奇胜品牌的产品广布于家用、通讯、工业和自动化行业,产品种类达到20,000种之多。自此,施耐德又成功迈出一个重大的飞跃。2007年3月6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完成对美国电力转换公司(Nasdaq:APCC)(APC)的收购,合并协议中的各项事宜均已圆满结束。2010年阿海珐集团的配电业务被施耐德电气收购。通过互联网产品、边缘控制和分析软件等,进一步巩固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地位,成为软件、关键电力与智能电网应用领域的领头羊。2014年1月,Foxboro(福克斯波罗)品牌于被施耐德电气收购。2017年,施耐德电气收购了nxtControl,这家专注于开放自动化开发工具的奥地利公司是分布式系统控制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收购后,施耐德电气就成立了一个由机器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的产品管理和研发人员组成的“孵化器”组织,在nxtControl原型软件平台上加上了一些新的IT技术和施耐德电气原有的技术,推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EcoStruxure ™ 架构与平台,面向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四大终端市场,提供配电、信息技术、楼宇、机器、工厂、电网六大专业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用户与合作伙伴的数字化转型赋能。2019年,施耐德电气推出绿色智能制造的理念,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运营技术、数据技术、能源技术和通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和运营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绿色化和网络化。2020年10月,施耐德电气推出了全新的自动化系统,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向 “软件定义自动化” 和开放自动化架构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21年5月20日,施耐德电气正式发布V21.1版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了以软件为中心的开放自动化系统。施耐德以EcoStruxure推动中国市场的MES和各领域的自动化发展。自此,配电和自动化控制成为施耐德电气公司两大核心业务领域,施耐德也成为全球电力和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先公司和全球能效管理领域的领导者。截至2023年12月,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4万名员工。

施耐德

施耐德电气

品牌战略

施耐德电气积极的并购战略已经将100多个品牌纳入旗下。虽然其中的某些品牌已经消失,但是它们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却是构成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基础。2005年底,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并购和整合的部门。当年,施耐德成功收购参股企业达20余家,平均每个月并购2家企业,年增长速度在30%以上。以下为施耐德收购的公司和品牌:

附表施耐德全球收购名单

 参考资料: 

组织架构

编辑

企业架构

施耐德电气是一家起源于欧洲的跨国企业,设有董事会。董事会在其内部条例中规定了其五个研究委员会的作用、职责和资源:治理、提名和可持续性委员会、审计和风险委员会、人力资本和薪酬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和数字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由行政长官主持,支持委员会的业务管理。2023年5月4日,董事会决定实施新的治理结构,将董事会主席(董事长)职位与首席执行官职位分开。何维克 (Peter Herweck)接替赵国华 (Jean-Pascal Tricoire)担任施耐德电气首席执行官一职,负责集团的整体管理。赵国华先生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参考资料:

高管

参考资料:

机构业务

编辑

产品范围

施耐德电气的主要产品分为五大类别,分别是DigitalServices、HMI配置软件、PAC&PLC编程软件、操作和监控软件、系统工程软件,EcoStruxure是其拳头产品,通过物联网为中国电力、工业、数据中心等领域提供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参考资料:

产品定制

从发电、输电到用电,施耐德电气可为各个行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高效解决方案。截至2003年,全球预计将投资13万亿美元,用于升级改造全球的输配电网络。各类设施的能耗及用电量分别占到了全球能耗的1/3和总电量的70%。它们也属于施耐德电气面向全部市场的一部分。如果这些不同的市场可以在设施层面解决能源浪费,那么他们所面临的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等头等难题也将得以缓解并顺利解决。而这正是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所设定的目标:使建筑和运营管理更加高效,并实现高达30%的节能目标。

市场覆盖

能源基础设施

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并控制运营成本,在能源及基础设施市场,施耐德电气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涵盖:参考资料:

数据中心网络

提高可用性、可靠性和效率,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涵盖:参考资料:

工业

提高生产效率、灵活性、安全性和追踪能力,在工业市场,施耐德电气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涵盖:参考资料:

住宅

确保舒适、安全,并简化电器设备互联,在住宅市场,施耐德电气为单户住宅和公寓大楼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涵盖:参考资料:

建筑

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供更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建筑物市场,施耐德电气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涵盖:参考资料:

中国市场

编辑

发展历程

自1987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厂,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经走过25年的历程。施耐德电气公司助力中国地区建设提质升级,传递绿色能效的理念和价值,确立了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12月9日,施耐德在华拥有28000名员工,53个办事处,28家工厂,7个物流中心,1个研修学院,3个全球研发中心,1000多名研发工程师,1个实验室,1所能源大学,700多家分销商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1987年,施耐德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合资公司——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正式营业。1992年,施耐德集团全额收购法国梅兰日兰公司,并于次年调整在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中所持股份,以50.1%实现绝对控股。1995年,施耐德集团将原设香港的东北亚总部迁至北京,提升中国在亚洲市场的战略地位。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SECI)成立,公司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京东路六号A座,这是施耐德在中国的第一轮大规模投资开始。同年成立了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SSIC)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SSPA),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SSLVTA),施耐德(广州)母线有限公司(SBG)。1997年,施耐德(北京)中压电器有限公司(SBMV)、施耐德(北京)低压电器有限公司(SBLV)成立。1998年,企业管理解决方案(SAP)在内部实施,施耐德电气(中国)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得到完善。1999年,施耐德集团更名为施耐德电气集团,施耐德集团以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销售队伍为基础统一中国的配电销售系统,由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领导。同年,在深圳成立第一个研发中心,专门用于针对安装系统和控制设备的研发。2000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物流中心,集中配送各个投资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覆盖全国的高效物流网络得以建立。2001年,施耐德电子元件(东莞)有限公司(SEDD)。2001年11月,与台湾士林电机共同投资成立施耐德士林(苏州)变压器有限公司(SSTI),收购无锡普洛菲斯电子有限公司。同年12月施耐德(苏州)变频器有限公司(SSD)成立。2003年,施耐德(上海)电器部件制造有限公司(SSAM)、施耐德(苏州)机柜系统有限公司(SSES)成立。2005年,独资成立艾佩斯(厦门)电力设施有限公司,另与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施耐德电气华电开关(厦门)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建立,中国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施耐德全球重要研发基地。2006年,与陕西宝光集团合资成立施耐德(陕西)宝光电器有限公司(SSBEA)。2007年,节能增效战略全面实施。与德力西集团合资成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巩固中国低压电器市场的领导地位。原客户呼叫中心(2001年成立)更名为客户关爱中心。2008年,参与北京奥运会建设,为47个奥运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提供节能增效解决方案。2009年,参与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供电服务,为天安门及周边地区电力设施提供保障。2010年,施耐德电气亚太区总部从香港迁至北京,并将其长年收购的各大品牌以及业务都迁至北京望京科技园的办公大楼内。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战略的新里程碑。EcoStruxureTM能效管理系统在中国推出,11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参观施耐德电气集团卡罗斯中心自动化工厂。2011年,为深挖中国业务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以中国原创战略布局中国,并加速西部投资步伐,助力西部地区产业提质升级。2012年,施耐德电气制造(武汉)有限公司正式运营,进一步推进中西部地区业务拓展。2016年G20杭州峰会,提供出色电力保障。2019年9月,收购天津万高公司,成立施耐德万高(天津)电力设备有限公司(SWEEC);与日本富士电机合资成立施耐德富士断路器(大连)有限公司(SFBD)。2022年11月6日,中国电建与施耐德电气达成全新战略合作。当天,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鞍钢集团交易分团与施耐德电气进行现场签约。2023年4月,施耐德与众业达签署34.34亿元(不含税)分销协议。2023年6月13日,节卡机器人与施耐德电气宣布,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协作机器人产业、工业自动化发展等。

中国公司

参考资料:

附表施耐德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和收购案例

参考资料:

建立行业标杆

为体现对中国用户的重视与承诺,提高本地市场的创新能力,施耐德电气持续不断地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以及员工数量,每年约5%的销售额用于研发。其位于张江及金山的中国电力研发中心中国实验室使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具备了测试全系列低压产品和部分中压产品的能力。施耐德电气致力于推动技术的标准化建设,相继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中国电器工业协会(CEEIA)、上海低压电器检测站(TILVA)、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紧密配合,探讨并实施了多个行业标准。

企业宗旨

(一) 在中国,为中国,这是施耐德电气扎根中国发展恒久不变的历史使命。(二) 施耐德电气创建以来,公司恪守创新、国际化和尽责的发展理念,在时代发展的各个阶段为行业的变革和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4万名员工,致力帮助客户实现“善用其效,尽享其能”。(三) 变革就是使命,施耐德电气坚信,在充满挑战的未来世界中,我们所秉承“善用其效,尽享其能”的绿色理念去开创新的历史,让施耐德电气公司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要成为改变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力量。(四) 更多收获,更少消耗,是施耐德电气发展的愿景。施耐德电气公司提供产品,更提供智慧。投身中国,助力中国地区建设提质升级,传递绿色能效的理念和价值,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

施耐德

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

参考资料:

公司业绩

编辑

2022年,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年营业额342亿欧元,2023年施耐德公司持续强劲的执行力与战略增长目标相一致,更加注重执行和优先排序,继续关注战略重点。2023年第三季度集团收入达到88亿欧元,增长12%,第三季度创历史新高;能源管理上升两位数,工业自动化上升到中位数;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区均出现两位数增长;所有四个区域均有增长,大多数终端市场需求强劲;同时,AVEVA的ARR增长强劲;服务有机增长两位数。尽管离散自动化的需求趋势较弱,但第三季度集团积压订单进一步增加,软件、服务和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弹性,并且随着公司与客户在电气化、数字化和脱碳之旅上的合作,在各个地理区域都有非常强劲的增长。

所获荣誉

编辑

施耐德电气凭借优良的产品和专业专注的服务品质在业界广受赞誉:1. 优秀企业标杆4. 中国社会责任企业榜5. 能效管理专家绿色公司百强6. 全球责任中国行动节能减排奖7. 低碳先锋企业8. 客户关爱先锋11. 最佳客户管理团队12. 最佳售后服务13. 最佳雇主模范14. 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15. 年度最佳雇主奖16. 50佳第一工作场所

社会活动

编辑

自1987年进入中国以来,施耐德电气一直深深扎根中国、服务中国,并时刻铭记企业社会责任。2000年至今,施耐德电气已向中国社会机构捐赠现金及物资价值近1亿元人民币,施耐德电气精心策划了Luli项目、碧波计划、紧急救助项目、抗击疫情专项基金、大学项目、人才培养项目等一系列社会责任项目持续地回报中国社会。

Luli 项目

自2000年起,施耐德电气中国在每年夏天推行Luli计划,已经出资修建9所希望小学,并多次向孤儿院和特殊教育学校捐款,员工捐款累计740万人民币。该计划在中国的公益行动将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贫困儿童的基础教育支持项目,其资金主要来自中国区的员工捐款;另一方是面向贫困青年人的电气相关职业教育支持项目,旨在通过提供电气相关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开启他们的人生,其资金主要由施耐德电气基金会提供。

碧波计划

碧波计划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通过提供安全用电、电气相关教育培训,或创业小额贷款来帮助贫困人群的一项可持续发展计划。在中国,施耐德电气碧波计划结合中国的国情,先后实施了职业教育资助项目(百年职校战略合作项目)和大学生奖学金项目。2010年,公司又推出了“新能源援助”项目和乡村电工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施耐德电气希望为中国无电地区的家庭带来光明,为贫困的青少年带来学习和就业的希望。2014年施耐德电气正式通过其全球“碧波(BipBop)计划”向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捐建“彩虹桥工程——施耐德电气配电与智能照明实训室”。施耐德电气将多年来面向贫困青年开展的“碧波”电工培训项目的经验带到革命老区,旨在通过该公益项目帮助贫困老区青年掌握专业技能,开启职业生涯。

紧急救助

施耐德电气中国通过紧急救助计划,向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灾后重建资助。2008年,中国湖南和四川地区先后遭受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施耐德电气先后向受灾地区捐赠物资总价值近900万人民币,并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工程。2010年,甘肃省舟曲县遭受重大泥石流灾害,施耐德电气向舟曲县全部104所学校捐赠价值超过千万人民币的图书和电脑帮助其建立图书馆及电脑教室,并于2011及2012连续两年组织志愿者舟曲走访慰问活动。施耐德电气还积极投身灾区重建工作,先后参与了映秀电厂等重建工程,并设立400万元灾后助学专款。

抗击疫情

22年1月23日,武汉市决定建立火神山医院。1月24日,接到通知的施耐德电气员工自愿放弃休假,与施工单位、设计师、合作伙伴一起紧急筹措电力保障所需的各种电气设备。2月3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接诊,施耐德电气紧急援建的电气设备已经用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除了支援武汉,施耐德电气还加入到各地“小汤山”医院建设的队伍中,为电力系统提供坚实保障。4月8日,施耐德电气成立“美好明天”抗击疫情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为抗击疫情采取的紧急措施和长期重建行动。

志愿者组织

2010年,施耐德电气正式成立志愿者队伍,并成为唯一一家被北京团市委授予“节能增效志愿服务队”称号的外资企业,至2016年,施耐德已拥有500余名员工志愿者,每年多次开展志愿者授课、走访打工子弟学校、慰问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回访新疆无电村等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万小时。

大学项目

施耐德电气支持中国教育,合作高校遍及全国,致力于人才培养及创新研发;支持国际学生赛事,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发起赞助商;在高校中推广宣传节能理念,推动绿色校园建设。截止2012年12月,施耐德电气已经与中国19所大学达成合作,并与其建立了19所联合实验室,涉及11个施耐德电气相关行业,捐赠实验设备价值近4000万元人民币,并向中国9所高等学府400多名学生提供碧波奖学金。通过合作实验教室,每年培训在校学生近10000名。每年,联合实验室会推荐优秀学生到施耐德电气实习和工作。为支持中国工程人才的培养,施耐德电气启动了大学合作项目,与高校联合为培养数字化人才提供支持。合作内容涵盖实验室共建,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及教材编纂[zuǎn]、共同研发创新,人才实训等,在产学合作和产研合作中培养复合型人才。2006年成立施耐德电气(中国)大学; 2020年,线上施耐德电气大学成立。

人才培养项目

施耐德电气为中国员工提供多样化、跨文化和国际化的工作环境。2009年9月,施耐德电气首次任命中国籍中国区总裁,标志着公司在本土化人才培养上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效。而在华工作的施耐德电气员工分别来自20多个国家。另一方面,施耐德中国也为世界各地的员工提供到中国工作的机会;目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全球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首席执行官赵国华先生(Jean-Pascal Tricoire),都有在中国长期工作的经历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施耐德电气还鼓励内部的跨部门调动和区域性流动,培养员工拥有宽广的业务视野以及多部门的领导才能。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施耐德电气的企业凝聚力。大量员工在公司的供职时间已跨越10年、15年乃至20年。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879/

(819)
词条目录
  1. 发展历史
  2. 19世纪
  3. 20世纪前期
  4. 20世纪后期
  5. 品牌战略
  6. 组织架构
  7. 企业架构
  8. 高管
  9. 机构业务
  10. 产品范围
  11. 产品定制
  12. 市场覆盖
  13. 能源基础设施
  14. 数据中心网络
  15. 工业
  16. 住宅
  17. 建筑
  18. 中国市场
  19. 发展历程
  20. 中国公司
  21. 建立行业标杆
  22. 企业宗旨
  23. 公司业绩
  24. 所获荣誉
  25. 社会活动
  26. Luli 项目
  27. 碧波计划
  28. 紧急救助
  29. 抗击疫情
  30. 志愿者组织
  31. 大学项目
  32. 人才培养项目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