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海雕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白头海雕(Haliaeetusleucocephalus)俗称白头鹰、秃鹰,是鹰科海雕属的一种大型猛禽,体长71-96厘米,体重3-6.3千克,翼展1.5-1.8米。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在靠近大型水体的森林中栖息,在大树的树冠上筑巢。白头海雕是美国国鸟,出现在美国国徽、印章、硬币、邮票等处,被视为力量、自由与不朽的象征,同时也被北美原住民视为神圣的鸟类。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Linnaeus)在...

白头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俗称白头鹰、秃鹰,是鹰科海雕属的一种大型猛禽,体长71-96厘米,体重3-6.3千克翼展1.5-1.8米。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在靠近大型水体的森林中栖息,在大树的树冠上筑巢。白头海雕是美国国鸟,出现在美国国徽、印章、硬币、邮票等处,被视为力量、自由与不朽的象征,同时也被北美原住民视为神圣的鸟类。

分类和演化

编辑

分类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在他的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命名了白头海雕(Falco leucocephalus)。后期白头海雕被分到海雕属(Haliaeetus)。白头海雕与亚洲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形成一个超种,其生态位也基本相同。白头海雕现存两个公认的亚种:白头海雕指名亚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leucocephalus (Linnaeus, 1766)],分布于美国南部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白头海雕阿拉斯加亚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washingtoniensis (Audubon, 1827)],生存于美国北部,加拿大与阿拉斯加州,该亚种体型大于指名亚种。

演化和系统发育

海雕属可能是现存鸟类中最古老的属,该属在中新世就已经存在。海雕可能起源于孟加拉湾地区,在始新世与渐新世期间,此处为一片开阔的浅海。海雕最初的分化可能形成了如今印度洋地区四个热带海雕物种,而中亚的帕拉斯海雕可能是后来扩散到泛北区的海雕的早期分支。白头海雕与白尾海雕最晚在早中新世(距今约1百万年前)开始时与其他海雕分化。

形态特征

编辑

白头海雕体型巨大,成年个体体长71~96厘米,体重3~6.3千克,雌性翼展可达1.8米,雄性翼展可达1.5米。与大多数猛禽一样,雌性白头海雕的体型一般大于雄性,而外观总体相似。白头海雕有巨大的体型与布满白色头羽的头部(有些头部带有少数黑点),巨大弯曲锐利的黄色喙部,黄色的虹膜,尾部覆羽为白色,身体与双翼覆盖深褐色羽毛。黄色的腿部部分覆盖黑色的羽毛。翱翔时白头海雕翅膀保持水平。白头海雕英文名为Bald eagle(意为“秃鹰”),它们的白色头部与深色身体对比明显,从远处看起来就像秃了一样。幼鸟头部为深褐色,有深色的喙,背部和上覆羽有些浅黄褐色,羽毛上有不明显且不规则的深色边缘,身体尾巴与翅膀下面有白色斑纹。

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头部

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的翼展

白头海雕的体型基本符合伯格曼法则,其北部亚种的体型(H. l. leucocephalus)明显要比南部亚种(H. l. washingtoniensis)更大。但两个亚种没有明显的界限,白头海雕种内体型的变化可能也是随地理分布而渐变的。白头海雕的北部亚种的性别可以通过其喙的形态与后爪形态来区分。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白头海雕主要分布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其越冬期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在伯利兹、百慕大、爱尔兰、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分布的白头海雕被认为是游荡个体。白头海雕在9~10月从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内陆的繁殖区向南迁移,并于次年3月返回。在北美内陆的大盆地和草原及平原地区,白头海雕的繁殖非常分散。白头海雕的繁殖范围已扩大到包括内布拉斯加州与堪萨斯州。在亚利桑那州,白头海雕主要在该州中部的盐河和佛得河沿岸筑巢。在亚利桑那州和墨西哥之间的南部国际边界以北80千米范围内,可以在河流和湖泊沿岸发现白头海雕,但它们不在此地繁殖。

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分布图,颜色从深到浅依次为:定居、繁殖区、非繁殖区

栖息环境

白头海雕通常在靠近大型水体的(包括距海约4千米的海岸地带、河口、河流、湖泊、沼泽、水坝附近,甚至大池塘等)森林地区繁殖与越冬,选择开放林地的大型的树冠筑巢,并喜爱能从大树俯视水面的地点。通常远离被人类过度开发的地区。在其分布区北方,白头海雕多分布于苔原和针叶林中,在分布区南方生存在柏树沼泽和红树林中,在墨西哥的白头海雕甚至生存于类似沙漠的地区。白头海雕的具体栖息地选择与当地食物资源也有很大关系。

生活习性

编辑

觅食行为

白头海雕的饮食以多种鱼类为主,包括鲑鱼、鲱[fēi]鱼、鲥鱼和鲶鱼等,但该物种食性非常广泛,它们也会捕食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螃蟹等),以及哺乳动物(兔类与啮齿类)。白头海雕是“机会主义捕食者”,它们会捕食活物、取食新鲜的肉或腐肉。在筑巢季白头海雕更偏好活食,其他季节喜欢捡拾其他动物的遗骸,有时甚至从垃圾堆中寻找食物。鱼类和鸟类(主要是水禽和海鸟)在白头海雕的夏季饮食中占主导地位,爬行动物猎物也有较高占比,冬季主要捕食哺乳动物。

白头海雕

正在捕食的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主要从树木上部枝干或俯瞰水面的悬崖上的裸露岩石上观察猎物,当白头海雕看到猎物时会逐渐地滑翔下降,抓住水面上或接近水面的鱼或水鸟。白头海雕较少从空中捕猎,但也会去杀死鹅大小的鸟类。白头海雕也会在溪流或浅水河中涉水捕鱼,特别是那些迁徙到产卵地的鱼类。

白头海雕

00:23

白头海雕捕食视频(来源:动物探寻)白头海雕也经常盗取或抢夺同类或其他猛禽捕获的猎物,特别是鹗的猎物。阿拉斯加的白头海雕也被观测到抢夺海獭的食物。在俄勒冈州,羊的遗骸是白头海雕在冬季的重要食物来源。白头海雕在进食动物遗骸时会试图将其他食肉鸟赶走,有时也会去驱赶赤狐、郊狼、短尾猫等食肉兽。在哥伦比亚河口,白头海雕的觅食活动在落潮和清晨时最常见。在亚利桑那州,白头海雕繁殖季节的觅食活动,在上午8点至10点和下午16点至19点最为频繁。白头海雕有时会一次性吃大量食物,并在较短时间内消化掉。它们也可以在禁食的情况下生存很多天,甚至几周。

社会行为

白头海雕飞行能力极强,在求偶时,有时雌性与雄性会飞向高空,将爪子锁在一起,然后一起向下翻滚,在最后一瞬间脱离,以避免坠落地面。在地面上,白头海雕以一种笨拙的、摇晃的步态行走。在水面上,白头海雕能够在较浅的水中漂浮并用翅膀划水。白头海雕通常独居或生存于松散的群体中,但也会在公共栖息地以及觅食地点聚集几十只甚至成百上千只。这些群体可能很吵闹,因为白头海雕为争夺位置而争斗,为猎物而争斗。但在一些哺乳动物猎物或腐肉等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白头海雕很少栖息于有开放水域的地带。白头海雕捍卫的领地通常较小,阿拉斯加的白头海雕的领地从11~45公顷不等,平均23公顷。明尼苏达州巢穴周围的领地半径平均为0.6公里。围绕活动巢穴的觅食家域要比其领地大的多,具体面积与当地食物资源状况有关。在萨斯喀彻温省繁殖的白头海雕最小的家域面积是7平方公里;在俄勒冈州的哥伦比亚河,繁殖的白头海雕的家域面积平均为21.6平方公里。白头海雕(尤其是非繁殖个体)的冬季的家域可能非常大,一只在亚利桑那州过冬的未成年白头海雕的家域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在北美西北地区过夏的个体,家域面积超过55000平方公里。

筑巢行为

白头海雕的巢穴通常建在高大的树木上或靠近水的尖塔或悬崖上。白头海雕倾向于选择高大、坚固的针叶树,这些针叶树突出于森林树冠之上,能为白头海雕提供方便的飞行通道和良好的视野。白头海雕的巢通常建在树干附近,在树的高处,但低于树冠。用于筑巢的树种因地区而异,包括松树云杉冷杉、木棉、杨树、柳树、梧桐、橡树、山毛榉等。分布区南部的白头海雕也在落叶树、红树林和仙人掌中筑巢。在一些地区也发现过在地面筑巢的情况。同一个巢穴可能会被反复使用,白头海雕夫妇也会在连续多年内交替使用几个筑巢地。

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及其巢穴

白头海雕建造的巢是所有鸟类中最大的,有时能重达几千公斤,新建的巢直径通常为1.5至1.8米,高0.6至1.2米,形状从圆柱形到圆锥形到扁平形不等,具体形状取决于支撑巢的树木。白头海雕的巢随着重复使用而变得非常巨大,旧的巢直径可达2.4米,高3.5米。白头海雕夫妇会把筑巢材料带回巢中,安置工作主要由雌性完成。白头海雕会将树枝编织在一起,并用较软的材料填入缝隙中。巢的内部会用地衣或其他细小的木质材料衬垫,在加上绒毛以及绿色植物的枝条。

生长繁殖

编辑

加拿大与阿拉斯加的白头海雕4~8月繁殖,美国南部的白头海雕在10月至次年4月繁殖。雌性白头海雕每次会产下2~3枚卵,卵无斑纹且为暗白色,卵长5.8~8.4厘米,卵宽4.7~6.3厘米。雌性负责孵卵,孵化期为34~36天。雏鸟孵化出时覆盖着浅灰色的绒毛,眼睛为棕色,嘴、腿和皮肤为粉红色。羽化期为75~98天,此后会依赖父母1个月左右。雏鸟有时会自相残杀。未成熟白头海雕的飞羽更长、更尖,它们的翅膀看起来比年长的白头海雕更宽,幼鸟的尾羽也比成鸟更长。幼年白头海雕发育极快,每天可增重约170克。幼年毛色为深褐色并可能带有稀疏的白色斑点。在4岁时白头海雕毛发接近成年,在5~6岁时首次参与繁殖。

白头海雕

10:41

作为父母尽职尽责的白头海雕(来源:原子蛋影视)

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雏鸟

野生白头海雕的平均寿命约为20岁,已知寿命最长的野生个体活了38年。而一些人工饲养状况良好的白头海雕寿命可达50岁。

种间关系

编辑

白头海雕主要捕食各种鱼类,也会捕食各种鸟类、哺乳类、两栖爬行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但很少捕食体型较大的猎物。白头海雕还会经常盗取或抢夺其他食肉鸟等食物,如鹗、苍鹭、鱼鹰等,甚至会抢夺金雕的食物,通过追逐与骚扰迫使对方放弃食物。白头海雕也被观察到抢夺水獭、海獭的食物。在进食大型兽尸时,白头海雕也会试图去驱赶兽尸边的渡鸦以及其他食腐鸟类、赤狐、郊狼、短尾猫等动物。有时能够成功驱赶,有时反而会被郊狼、短尾猫、流浪狗等赶走。白嘴潜鸟在保卫巢时会攻击白头海雕,甚至有时会导致白头海雕受伤致死,虽然白嘴潜鸟也是白头海雕的猎物,但两个物种平时也会避免竞争。白头海雕巢中雏鸟有时会被其他食肉鸟、短尾猫、狼獾、美洲黑熊、北极狐等动物袭击。

物种保护

编辑

种群现状

在IUCN于2016年进行评估的过去的40多年里,由于各种保护措施与积极管理,白头海雕的种群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全球约有10~100万只。

致危因素

在20世纪上半叶,白头海雕由于赏金狩猎而被大量捕杀。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DDT杀虫剂的使用给白头海雕的繁殖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导致多地的白头海雕灭绝。随着1972年DDT在美国被禁止使用,以及各种保护措施的实施,白头海雕种群得以恢复。但白头海雕是否恢复到历史水平仍有争议。未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可能对白头海雕的生存带来威胁,虽然白头海雕对人类活动容忍度较高,但过度的干扰可能会导致白头海雕放弃巢穴。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与猎物体内铅弹带来的铅中毒也会威胁到白头海雕的生存。

保护措施

白头海雕在其分布野生动物保护区、国家、州和省级公园、私人自然保护区都受到保护。白头海雕在美国受《白头海雕保护法》和《候鸟保护条约》保护,大盆地地区的保护战略(GBBO 2010)等也在保护白头海雕的栖息地,并限制人类活动的影响。白头海雕在加拿大受《候鸟条约》和《野生动物法》保护,在墨西哥受《候鸟条约》的保护。

保护级别

白头海雕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无危(LC)物种。200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白头海雕列入附录II。

相关文化

编辑

白头海雕是北美原住民的精神象征,被一些原住民视为神圣的鸟类,并被视作精神的使者。白头海雕也是美国的国鸟,自1782年以来就在美国国徽上,也出现在美国印章标徽、硬币、邮票与其他一些与美国联邦政府有关的物品上,它们是力量、自由与不朽的象征。而在178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却对白头海雕有所贬低,认为它有偷盗倾向,且比较容易受到小型鸟类的骚扰。

白头海雕

01:30

白头海雕是美国的象征(来源:我是不白吃)

白头海雕

美国国徽上的白头海雕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6759/

(477)
词条目录
  1. 分类和演化
  2. 分类
  3. 演化和系统发育
  4. 形态特征
  5. 分布栖息
  6. 分布范围
  7. 栖息环境
  8. 生活习性
  9. 觅食行为
  10. 社会行为
  11. 筑巢行为
  12. 生长繁殖
  13. 种间关系
  14. 物种保护
  15. 种群现状
  16. 致危因素
  17. 保护措施
  18. 保护级别
  19. 相关文化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