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又称“铁娘子”,是巴黎著名的铁制镂空高塔,位于法国七区战神广场,是法国地标性建筑、重要文化标志,1889年至1930年以前是世界范围内最高的建筑,1986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列入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1991年作为塞纳河沿岸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编辑建造背景
1856年,贝氏炼钢法发明,通过压缩空气制成的高强度、轻质量、可塑性钢材料,被广泛运用至建筑结构,钢铁逐渐成为了欧洲工业革命的技术象征。1884年,法国在巴黎公社失败数年后为彰显国家实力,由议会公布决定,将于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期间在巴黎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1886年5月,法国政府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世博建筑招标活动,参与选拔的国际竞图标案多达700份,包括花岗岩灯塔的设计创意,最终法国政府决定建设一座“位于战神广场、方形基座、宽125米、高300米的钢铁高塔”,经过激烈竞标,由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担任此项目负责人,此时的埃菲尔已经从巴黎中央工艺制造学院冶金专业毕业,创立了从事金属结构建造的公司,曾负责匈牙利布达佩斯火车西站、法国尼斯天文台圆顶、纽约自由女神像内部结构等多项重大工程。
1889年巴黎世博会鸟瞰图
建造过程
竞标融资
1884年6月,埃菲尔公司的设计工程师埃米尔·努吉耶(Émile Nouguier)和莫里斯·克什兰(Maurice Koechlin)率先提出巴黎高塔的设计想法,运用桥梁梁桩外推力的原理,主张建造以四个格子梁架组成的大型塔架,梁架在底部间隔开来并交汇于顶部,按照规律排列连接在一起。同年9月18日,埃菲尔铁塔注册了“一种新的布置方式,允许建设高度超过300米的桩和金属塔”的专利。为了让公众更好的接受,工程师斯特芬·索维斯特(Stephen Sauvestre)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修改设计稿件,装饰了高塔底部的砖石柱脚,设计巨大的拱门连接立柱与一楼平台,在地面平台放置大型玻璃空间,拱顶为灯泡圆形,整体以各种装饰品进行美化。埃菲尔在此之上进一步简化设计、进行严谨的立柱曲率数学计算、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风效果,并于1885年3月30日向法国土木工程师协会(Société des Ingénieurs Civils)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想法,承诺个人出资80%(约850万金法郎)投入高塔的建设,将埃菲尔铁塔建造为世界博览会的入口,通过售卖门票以供消费,最终赢得了国际竞标活动担任设计负责人。由于通讯过程中并未提及其他设计师,巴黎高塔的名称由此和埃菲尔联系起来。1888年,埃菲尔铁塔的建造成本达到659万法郎,法国政府负担150万法郎,法埃银行(今巴黎银行)、工商信贷银行(Crédit Industriel)和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联合赞助,其中工商信贷银行曾通过对海地国家银行的资金剥削与掠夺,为埃菲尔铁塔的建筑提供了数万美元的资金赞助。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