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英文名: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峡江或大三峡,是长江中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中国重庆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9°28′-111°15′, 北纬30°38′-31°03′。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流域面积10000多平方千米。
名称由来
编辑长江流过四川宜宾之后,经重庆江津到湖北宜昌段俗称为“川江”。川江下游江水穿越巫山山脉,形成了长江上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该区域即“长江三峡”。 两晋南北朝时朝,"三峡"作为地名已广泛使用于文字记载和民间。历史上关于"三峡"的指称,说法不一,古代除了称为"巴东三峡"外,又称"瞿塘三峡"。除了巫峡名称较为固定外,其余两峡历代都有不同的名字。古代对瞿塘峡的别称分别有夔峡、广溪峡、西峡或西陵峡,而"瞿塘峡"得名大约在盛唐时。古人把西陵峡叫做归峡、归乡峡,西陵峡的称呼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出现。
位置境域
编辑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和中游的交界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的转折部位,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跨重庆市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5县,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9°28′-111°15′,北纬30°38′-31°03′,全长193千米。
瞿塘峡由白帝城至大溪,长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却最雄伟峡谷段,赤甲、白盐两峡江而立。巫山大宁河至湖北官渡口为巫峡,长约45千米,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段。西陵峡西为香溪至庙河的兵书宝剑峡一牛肝马肺峡一崆岭峡,长15千米;东为南沱至南津关的灯影峡一黄猫峡,长20千米。
地质成因
编辑长江三峡主要经历了3次构造变动,即震旦纪前的晋宁运动,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和老第三纪末的喜山运动。在距今一亿八千万年的侏罗纪,川东鄂西一带是汪洋大海。侏罗纪后期,中国东西部发生了燕山运动,燕山运动使川鄂交界区地壳形成川鄂分水岭,分水岭把水流分成两个水系,一是西入四川盆地的内陆湖,一是东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到了距今四千万年至三百万年期间,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川鄂一带地壳隆起形成裂缝。江水随裂缝往下切,并产生侵蚀作用,日久天长后分水岭被江水切穿,长江水和四川内湖水合二为一。二水合一后,奉节至宜昌一带地壳继续上升,江水向下切,因三峡地段是由石灰岩组成,向斜部是砂页岩组成,因此江水下切背斜形成峡谷,下切向斜处形成宽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形成长江三峡。
地理特征
编辑气候
长江三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受峡谷地形影响十分显著。其中巫峡谷深峡长,迂回曲折,显示出典型的峡谷气候特征,可作为三峡气候的代表。年平均气温18.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7.1℃,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9.3℃;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在风的方面,三峡峡内的年平均风速比峡外小1.6米/秒 ,峡内 、峡外四季风向也各不不同,冬季由于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峡外最多风向为东北偏北风,而从宜昌溯江而上,最多风向均为东南。夏季虽然峡内外偏南风的频率差别不大,但峡内静风的频率较高。峡谷地形狭窄、深陷,峡内日照比峡外少,平均年差值为500多小时,日照百分率相差12%。
地质
三峡地区地层可分为三个构造层,构造层间呈高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中第二沉积盖层(地洼构造层),厚度在1600-3000米,主要为红层岩系,由砾岩、砂岩、页岩、泥岩、及泥灰岩组成;第一沉积盖层(地台构造层),厚度在6200-9000米,由碳酸盐和复理石组成;结晶基底,厚度大于10000米,由一套深变质结晶岩系、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三峡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叫“峻岭群”,已28亿年历史,主要岩性混合岩、片麻岩及大理岩,总厚度达5000余米。峻岭群上覆地层是上元古界震旦系,岩性为砂砾岩、碳质页岩及白云岩等。中生界地层位于古生界之上,主要分布在宜昌市南津关白垩系、秭归、巴东、巫山、奉节、兴山等地,岩性以棕红色砂泥岩及石灰岩为主。地层中含有恐龙类包括恐龙蛋、菊石、鱼类、龟鳖类的植物化石。新生界位于中生代之上,岩性以红色、棕色砂泥岩、砾岩为主。新生界地层中含有鱼类、大熊猫、剑齿象、犀牛及古猿人类、三叶虫类腕足类等化石。
长江三峡的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如下:
示意图
地形地貌
长江三峡西邻高山峡谷区,东濒平原丘陵区,以大巴山脉和巫山山脉为骨架,以中山、低山和峡谷等侵蚀地貌景观为主。奉节白帝城一线以西主要为川东侵蚀低山丘陵区,其主要地貌特征为一系列平行展布的北东向窄条状中低山脉和地势相对低凹的宽阔台状山地、平缓丘陵。地势向四川盆地中部倾斜,高程一般为800~1000米。中段为著名的长江三峡河段,属川鄂褶皱山地,主要为侵蚀中山峡谷区。山顶高程一般为1200~2000米,山体顶部地形比较平坦,残留有大面积的古剥夷面。秭归盆地地区为侵蚀、剥蚀低山,山顶高程600~1000米,临江山顶高程300~400米,谷坡坡角30°~40°,河谷较开阔,江面宽300~750米。
水文
干流
长江三峡流域总面积10000多平方千米,最大流速每秒7~8米,水能蕴藏丰富,平均比降为0.18%。作为干流的长江从江津县冬笋镇进入三峡流域后,在重庆附近有大支流嘉陵江汇入,其年平均径流量达704亿立方,在涪陵附近有较大支流乌江汇入,其年平均径流量达539亿立方。流域内支流水系均较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1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31条,流域面积在1000——5000平方千米之间的支流有16条。长江干支流总落差5800米,水能蕴藏量268亿kW,可开发量19724万kW,年平均发电量10275亿kW·h。
支流
大宁河发源于于重庆市巫溪县大巴山南麓的高楼乡新田坝,绕过高山脚下的古峡,形成弯曲而狭窄的河道,从巫山大昌镇进入小三峡,再环巫山县城注入长江,全长约250千米。流域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东经108°09′43″~110°50′03″,北纬31°03′39″~31°36′52″,流域面积达4045平方千米,其中部分位于巫溪县东部,另一部分位于巫山县北部。
大宁河
香溪河全流域面积3099千米,覆盖了兴山县大部以及神农架和秭归县的小部分地区。干流长94千米,主要支流有南阳河、古夫河和高岚河,流域内海拔差异较大,地势东高西低。香溪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17亿立方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52.43mm,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香溪河下游段形成了较长范围的回水区。
香溪河
神农溪流域地处长江左岸,发源于著名的神农架主峰南麓,主要位于巴东县境内,河流整体为南北走向,由巴东县西壤口汇入干流。全长60.6km。且流域内水系发达,呈树枝状展布,流域面积1047平方千米。三峡水库蓄水至175m 后,干支流河口交汇处形成约20千米长的回水区。
神农溪
土壤
石灰岩在长江三峡广为分布,土壤以黄壤、红壤、黄棕壤、棕色石灰土、水稻土、冲积土和粗骨土为主。其中,黄壤发育于各种不同岩石的风化物,分布较广。水稻土一般发育于黄壤、紫色土、石灰土等土类,通过水耕熟化形成,其组成和特性与原来土壤类型已发生显著差别。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长江三峡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极高。长江三峡地带性植被是以栲属( Castanopsis)、楠属( Phoebe)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管束植物有6088种,其中包括种以下等级(亚种、变种、变型)1100多个,分属于208科,1428属,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20%,其中种子植物占中国种子植物总数的22%。代表性植物有:红豆杉、珙桐、古银杏、桫椤树、黄桷树、罗汉松、大茶树、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方竹、楠木、崖柏等。
动物
长江三峡有动物73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0种,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鸟类33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3种,分别是黑鹳、金鵰、白肩鵰;二级保护36种,分别是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琵鹭等。兽类10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4种,分别是川金丝猴、云豹、金钱豹、虎;二级保护动物的有16种,分别是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猕猴等。 鱼类27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3种,分别是中华鲟、达氏鲟、白鲟;二级保护的有1种——胭脂鱼。两栖类3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大鲵。爬行类35种,分别是乌龟、中华鳖、烙铁头等。
人类活动
编辑定居点建立
长江三峡是亚洲人类诞生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最早的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前,古人类多活动于长江两岸的河床附近。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古人类加速对长江三峡的开发,利用该区的水资源和水产资源,过着狩猎——采集相对游动的生活。新石器时代有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哨棚嘴文化;夏商周时期是巴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西周晚期,整个西陵峡被楚国占领,巴人逐渐沿江向巫山以西地区迁徙。到了秦朝,秦朝统一巴楚,在原巴国地方推行行政机构。
农业发展
三峡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丰富,形成了很多独具三峡特色的品牌,如三峡茶叶、三峡脐橙、三峡清江鱼、三峡豆腐乳等,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三峡地区的中药材产业优势明显,如五峰、长阳的独活,恩施、巫山的党参等,当地生态环境也很适于天麻等药材的生长,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药材,如海拔高度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区的黄连、川党参等,海拔高度300-800米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的玄胡、玄参等,海拔300米以下的浅丘河谷地带的吴茱萸、使君子等。
三峡柑橘
交通发展
三峡航运文化也是一种以大河流域走廊文化、峡深流急的山水文化、盐丹资源文化为内涵的文化表现。大河流域的咽喉通道特色,使往来客商不断,咽喉通道、巨大物流促使三峡交通的繁荣。三峡工程蓄水及通航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水上运输的安全性。因三峡工程的建设,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大、成本低、能耗低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水运的潜力。三峡船闸于2003年6月18日正式向社会船舶开放通航,累计运行超19.3万闸次,通过船舶99.3万余艘次、旅客1223.9万余人次,过闸货运量达19.1亿吨。
三峡枢纽
水利建设
1983年7月29日,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全面建成。1981年逐步实现了截流、蓄水、通航、发电等作用。2009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完工,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葛洲坝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工程正常蓄水至175米时,三峡大坝形成一个水库淹没区——三峡库区。三峡水库已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千米,淹没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
宗教文化
以三峡地区巫文化为例,长江三峡是巫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区。三峡巫文化历经传播,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宗教文化。例如流行于此的巫教、巫术、祭祀、避邪,以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巫风、巫俗、丧俗、禁忌、巫医、巫歌、巫舞、巫戏(傩)、巫画、巫书、巫诗等。
战争行动
汉代以后长江三峡的人口逐渐增多。东汉末期,长江三峡东部地区的宜昌发生了“吴蜀夷陵之战”。隋朝时期,隋文帝派军在奉节修造战船东下伐陈,最终攻破陈军在长江三峡的防线。
到了近代,长江三峡政治社会环境风云变幻。1910年——1936年,长江三峡处于军阀割据的战乱时代。1937年——1945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伴随前方人员的大规模内迁,长江三峡成为当时大后方社会发展的中心地区与战略通道。1946年——1949年由于抗战胜利后人口回迁与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使得长江三峡社会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长江三峡社会发展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环境问题和保护
编辑环境问题
长江三峡存在水污染、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三峡地区水污染带来水环境恶化,以及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江河湖库连通性受阻,造成了湿地功能退化。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壤污染严重。此外,三峡水库的漂浮物较多,其主要分为3类:一是农作物秸秆、地表植被、水生生物;二是工业及生活垃圾;三是意外事故类漂浮物。2018年,三峡近坝段水面漂浮物总量为49303t。漂浮物对坝前覆盖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氮类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浓度的提高,以及容易引起重金属含量高的问题。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空间差异大。水土流失诱发因素多,侵蚀环境复杂。导致了泥沙淤积形势严峻、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漂浮物过多
三峡工程蓄水后,也给环境带来影响,如库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达10亿吨,水体流速减缓,自然净化能力减弱 ,文物被淹没以及水生物的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等等。
环境保护
截至2020年11月,长江三峡各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河湖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优化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水质。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18年被纳入第三批试点项目,范围覆盖宜昌市沿江8个县(市、区)、恩施州巴东县和荆州市松滋市,总面积1.47万平方千米。试点改变过去单一治山、单一治水的传统模式,实行一体化治理。截至2022年6月底,62个项目已完工验收。
三峡库区在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实施后,营造了466.73万(包括中游省造林面积)各类防护林,森林资源下降趋势基本扼制。
风景名胜
编辑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以峡长壁陡、谷窄滩多、水急浪大和峰奇洞多为特征。
奉节白帝城——瞿塘峡
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旅游景区,瞿塘峡,又称“夔门”,由白帝城至大溪,是三峡中最短却最雄伟的峡谷段,长度为8千米。夔门两侧高地被称为“白盐山”和“赤甲山”,两侧崖高500米,河宽200米,河水流量多达每秒5万多立方米。
瞿塘峡
巫峡
巫峡西起大宁河口,东至官渡口,全长45千米,是三峡中最长、最完整的峡谷段,俗称“大峡”。两岸有巫山十二峰,屏列绵延。 巫峡间的巫山神女景区由神女峰和神女溪组成,神女峰为巫山十二峰之首,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情爱图腾。神女溪与神女峰隔江相望,长约15千米。相传瑶姬常到溪中沐浴嬉戏,又有助大禹治水的传说。
巫峡
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全长50千米,从巫山县城码头至大昌古镇,由大宁河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以及马渡河的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组成,峡谷内除了有青山奇峰,还有悬棺、船棺和古寨等历史遗迹。
西陵峡
西陵峡包括两段峡谷,西为香溪至庙河的兵书宝剑峡一牛肝马肺峡一崆岭峡,长15千米;东为南沱至南津关的灯影峡一黄猫峡,长20千米。西陵峡的特色在险滩,其中的青滩、崆岭滩最为著名。青滩在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是由危崖崩塌形成的。崆岭滩在西陵峡中段,向有“鬼门关”之称。
西陵峡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西陵峡腹地,地处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总面积约14平方千米,以“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闻名于世,共分为三峡人家、龙进溪、天下第四泉、灯影洞、石令牌、石牌古镇、抗战纪念馆等七大景区。2011年三峡人家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峡人家
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
宜昌市4A级景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位于三峡大坝与葛洲坝的中部,距离宜昌市中心约20千米,因江边兀立的巨石而得名。景区由杨家溪军事漂流、石牌抗战纪念馆、石牌抗战纪念碑三部分组成。
三峡石牌要塞景区
巴东神农溪
神农溪又名沿渡河,集长江大三峡“雄、奇、秀、险”于一身,是长江出巫峡进入香溪宽谷后的第一条支流,发源于神农架原始森林中的鸡公山,是恩施州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喻为“鄂西的明珠”。全长约60千米,分为龙昌峡、鹦鹉峡、神农峡、锦竹峡四个自然峡段,其中绵竹峡支流是景区中较为经典的峡谷。
巴东神农溪绵竹峡南岸全景
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位于长江北岸的丰都名山,山顶海拔287.2米,面积0.45平方千米。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鬼城”内有自唐代以来修建的二仙楼、奈何桥、鬼门关、黄泉路、十八层地狱、玉皇殿、天子殿、廖阳殿、无常殿、百子殿、望乡台、哼哈祠等30余座古刹庙宇,还有根据道教、佛教、儒教的学说,仿人世“阳间”的司法体系,塑造了1600余座鬼神形象。
丰都鬼城
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旅游区
三峡大坝旅游区位于宜昌县三斗坪镇,下距葛洲坝40千米,占地15.28平方千米,登上4A级旅游景区坛子岭观景点,能看到三峡工程全貌。屈原故里景区位于秭归县新县城,毗邻三峡大坝,占地面积约500亩,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年5月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获得国家5A景区称号。其保护区内主要有屈原纪念景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滨水景观带等景点。
三峡大坝
屈原故里
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的天然石梁,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中,古称巴子梁。公元763年,时人在白鹤梁的长江最低水位线,镌刻了两位石鱼,用以观测长江枯水水位,并在石梁上留下了众多诗文图案和石刻文字题记。白鹤梁上与水文有关的题刻达108段,记录了1200多年间长江的枯水位,反映了长江中上游的水文变化规律。1992年,三峡大坝建成后,位于淹没水位线下的白鹤梁即将沉入江底。2009年5月18日,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433平方米,进入到长江水下40米 ,由“水下题刻保护体”“水下廊道”和“地面陈列馆”三个部分组成,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景区。
白鹤梁
相关文化
编辑文学作品
长江三峡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在古代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据统计,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从屈宋楚辞、汉代巴地民歌、魏晋时期的乐府诗,一直到唐宋时期,无数诗人云集三峡,形成了三峡诗词文化。例如李白一生三入三峡,前后写下了22首三峡诗,其《峨嵋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至今传诵不绝。而这种诗词文化的背景,既是雄壮的瞿塘峡,婉约的巫峡,行云流水般的西陵峡神幻山水文化的产物,也是受到三峡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的催生。李商隐、杜甫也留下不少诗文,如《离思》《夜雨寄北》《登高》等。
《水经注》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影视作品
电影《三峡好人》在2006年获得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是关于三峡的电影影响力最大的一部。2009年电视视剧《国家行动——三峡移民纪事》播出,该剧是中国首部以三峡移民为题材的纪实电视剧。2011年6月文献纪录电影《中国三峡》在中央电视台七个频道陆续播出,该剧播出后获得好评。2021年8月3D纪录电影《百年三峡》上映,影片全面回顾和展示了近百年来三峡地区的巨大变化。次年年11月,七集大型纪录片《新三峡》播出,其中《水》和《山》两集通过科考、纪实的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现了新三峡自然环境。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三峡全景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23-06-09].
[2]Shaw, Raynor. 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 W Norton & Co Inc, 2007: 1. 9789622177741.
[3]长江三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06-09].
[4]三峡地区地质演化环境分析.中国知网. [2023-06-11].
[5]世界奇观——长江三峡.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2023-06-14].
[6]长江三峡地质遗迹类型及成因的构造初步分析.知网空间. [2023-06-10].
[7]中国网. 巫山小三峡,这辈子不看就会后悔的美景.今日头条. 2015-05-09[2023-06-30].
[8]壮丽三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2023-06-18].
[9]王儒述. 西部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中国三峡建设》, 2003, (11). [2023-07-01].
[10]百年梦圆——三峡工程的前世今生.中国政府网. [2023-06-09].
[11]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湖北河湖保护研究中心. [2023-06-13].
[12]党委办公室. 大国重器耀峡江——三峡船闸通航20周年.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2023-06-19[2023-06-30].
[13]走向明天的三峡文化.光明日报. [2023-06-18].
[14]长江三峡简介.央视网. [2023-06-15].
[15]CCTV.com-国家地理.央视网. [2023-06-09].
[16]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中国知网. [2023-06-12].
[17]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知网空间. [2023-06-10].
[18]张君芝. 长江三峡气候与柑桔.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2, (01). [2023-07-01].
[19]唐贵智、陶明. 论长江三峡形成与中更新世大姑冰期的关系. 《华南地质与矿产》, 1997, (04). [2023-07-01].
[20]饶开永. 长江三峡旅游地质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年10月
[21]三峡流域径流特性分析及预测研究
.中国知网. [2023-06-18].
[22]张芸、朱诚、于世永.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3000年来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地理科学》 , 2001, (03). [2023-07-01].
[23]吴炳方、罗治敏. 基于遥感信息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大宁河流域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1). [2023-07-01].
[24]孙徐阳、李卫明等. 香溪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020[2023-07-01].
[25]李明、王伟、张超. 基于ArcGIS信息量模型的神农溪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13, (02). [2023-07-01].
[26]霍静、崔玉洁、宋林旭等. 三峡水库神农溪库湾水体季节性分层特性. 《生态学杂志》, 2019, (04). [2023-07-01].
[27]贺金生 陈伟烈 王其兵. 长江三峡地区优势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植物学报, 1998年
[28]王云. 长江三峡库区部分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环境科学》, 1986年
[29]杨华,刘自兵. 论长江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
[30]裴树文. 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时代与人类活动. 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31]宋豪. 长江三峡地区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财讯》, 2018, (28). [2023-07-01].
[32]1983年7月29日 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全面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23-06-15].
[33]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研究.中国知网. [2023-06-13].
[34]三峡工程简介.央视网. [2023-06-13].
[35]三峡水电站.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2023-06-18].
[36]近代长江三峡人口地理初步研究(1910-1953).中国知网. [2023-06-18].
[37]三峡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知网. [2023-06-18].
[38]李涛、唐涛、邓红兵等. 湖北省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及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生态学报》, 2019, (23). [2023-07-01].
[39]张馨月、高千红、闫金波等 . 三峡水库近坝段水面漂浮物对水质的影响. 《湖泊科学》, 2020, (03). [2023-07-01].
[40]张馨月、向娇、高千红. 三峡水库水面漂浮物对近坝段水体重金属的影响初探.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0, (02). [2023-07-01].
[41]蒋光毅、黄嵩、郭宏忠.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状与展望. 《中国水土保持》, 2021, (08): 27-29. [2023-07-01].
[42]桓文伟. 三峡工程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6年
[43]生态三峡.人民网. [2023-06-18].
[44]生态综合治理“三峡路径”获全国推广.湖北日报. [2023-06-19].
[45]熊智平. 长江三峡库区森林资源现状与环境保护.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7年
[46]重庆市志旅游景区志.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3-06-14].
[47]西陵峡.宜昌市人民政府. [2023-06-15].
[48]三峡人家风景区成为湖北省第三个5A景区(组图).新浪网. [2023-06-14].
[49]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西陵峡腹地 水绕山环林木苍翠.新浪2008奥运. [2023-06-14].
[50]中国湖北宜昌4A级景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新浪旅游. [2023-06-14].
[51]长江三峡的景点有哪些.天气网. [2023-06-14].
[52]组图|巴东:绝美风光神农溪之绵竹峡!.搜狐网. [2023-06-14].
[53]神农溪.马蜂窝. [2023-06-14].
[54]丰都鬼城觅鬼神 过奈何桥夜闯阎王殿(图).凤凰时尚. [2023-06-14].
[55]陈朝权:丰都“鬼城”考.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3-06-14].
[56]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旅游区.宜昌市人民政府. [2023-06-14].
[57]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旅游区.博雅旅游分享网. [2023-06-14].
[58]湖北屈原故里荣膺国家5A景区.中国政府网. [2023-06-14].
[59]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06-14].
[60]何甜. 论三峡文化. 《知识-力量》, 2019年5月
[61]邱玉华. 三峡古诗中长江水意象的英译.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3
[62]电影中的大时代:三峡.新浪娱乐. 2008-12-20[2023-06-30].
[63]电视剧《国家行动——三峡移民纪事》央视热播.中国艺术报. [2023-06-18].
[64]大型纪录片《新三峡》及3D纪录电影 《百年三峡》获好评!.1905电影网. [2023-06-18].
[65]展现三峡百年沧桑巨变 3D纪录大片《百年三峡》8月上映.人民资讯. [2023-06-18].
[66]以《梦》为马,《新三峡》:一部记录大国治水的影像史诗!.中国网. [2023-06-26].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