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汗国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准噶[gá]尔汗国是卫拉特分支准噶尔部在新疆地区建立的草原游牧政权,于1679年成立,定都伊犁,1757年灭亡,历时78年。 准噶尔汗国前身准噶尔部原属卫拉特四部之一,其方位在于卫拉特诸部左侧。“准噶尔”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其中“准”意为左,“噶尔”意为手。准噶尔即左手,左翼的意思。 卫拉特(元代称为斡亦剌惕,明代称为瓦剌)部落早期分布在蒙古高原北部,贝加尔湖南端东西两侧的森林地带,过着半渔半牧的生...

准噶[gá]尔汗国是卫拉特分支准噶尔部在新疆地区建立的草原游牧政权,于1679年成立,定都伊犁,1757年灭亡,历时78年。

国名

编辑

准噶尔汗国前身准噶尔部原属卫拉特四部之一,其方位在于卫拉特诸部左侧。“准噶尔”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其中“准”意为左,“噶尔”意为手。准噶尔即左手,左翼的意思。

建立背景

编辑

卫拉特蒙古时期

卫拉特(元代称为斡亦剌惕,明代称为瓦剌)部落早期分布在蒙古高原北部,贝加尔湖南端东西两侧的森林地带,过着半渔半牧的生活。于1207年被成吉思汗征服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之后一直作为蒙古帝国的附庸国,随后又西迁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

1368年元朝覆灭,蒙古各部退回漠北蒙古高原地区建立北元王朝。明朝建立初期北元依然想要重新夺回中原,北元在云南、辽东以及甘肃等地依旧有数十万兵力从三个方位对明朝形成钳式压力,但是先后发起三次进攻都无济于事,1370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去世,爱猷识理达腊[ài yóu shí lǐ dá là]继位,在爱猷识理达腊时期明朝与北元维持了相对和平状态。1378年爱猷识理达腊卒,其弟脱古思帖木儿继承汗位,明朝与北元又陷入战争状态,到1387年蒙古数十万精锐皆被明朝大败,北元势力大减,1388年明廷遣50万大军在捕鱼儿海子大败北元,脱古思帖木儿逃至和林时被卫拉特支持的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杀害,也速迭儿称汗。至此北元可汗威信扫地,蒙古各地割据势力兴起,各个部落开始扶持自己的傀儡汗,以汗的名义号召全蒙,位于漠西的卫拉特部乘机崛起。

也速迭儿死后,其子恩克继位,但是在1393年就被忽必烈系的额勒伯克汗夺走汗位,汗位又回到了忽必烈系。此后额勒伯克汗又被卫拉特首领猛可帖木儿杀害,猛可帖木儿掌握了蒙古实权,卫拉特部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上台。这种汗位更迭在这一时期十分频繁,在位最久的汗也只是在位13年。额勒伯克汗死后蒙古分为东西两大势力,一边是马哈木、太平、秃孛[bó]罗为首的卫拉特封建主们,另一边是东蒙古阿鲁台为首的封建主们,他们经常“携可汗以令诸侯”,实权掌握在封建主手里。此时的明朝为了牵制漠北东蒙古阿鲁台与本雅失里汗将马哈木封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秃孛罗为安乐王。1410年明成祖朱棣出征东蒙古在今鄂嫩河击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逃亡时又被卫拉特马哈木杀害。本雅失里死后阿鲁台立阿岱为汗,1411年马哈木立答里巴为汗,蒙古东西部各有一位汗,实权则在阿鲁台和马哈木手上。

1412年马哈木从明廷请回血统更高贵的脱脱不花,翌年又跟明廷要求居住在甘肃、青海一带的蒙古部众回卫拉特,此时为了牵制卫拉特,明朝又封阿鲁台为和宁王。1414年明成祖朱棣率50万大兵进攻卫拉特并将其打败。卫拉特内部发生内讧答里巴、马哈木、猛可帖木儿先后去世,阿鲁台趁机联合兀良哈攻破卫拉特,明廷命马哈木之子脱欢袭顺宁王爵位以抗衡阿鲁台,脱欢上台后发动了对于阿鲁台的军事行动,1417年在兀古者河流域阿鲁台败走。1421年脱欢又攻破哈密,向歪思汗发起攻击,在15世纪20-30年代脱欢联合脱脱不花在内击败太平和秃孛罗,在外攻破阿鲁台和阿岱汗统一了漠北。脱欢在击败了阿岱汗后于汗位问题上与脱脱不花发生矛盾,在蒙古史料中被认为是遭到了天谴。

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承太师位,也先上位后不着急称汗,仍然与脱脱不花维持君臣关系。也先执掌权力之初首先将目标放在了哈密卫和兀良哈地区,他致力于巩固周边地区,1448年控制了哈密卫,对于沙洲、罕东、赤斤蒙古诸卫与兀良哈,女真,朝鲜也加紧联结,瓦解了明廷为了防范卫拉特所建的防御带,在西他开始动手亦力把里,多次骚扰伊塞克湖地区,势力已逐渐向天山西路扩张。1450年与明朝交战并在土木之役俘虏了明英宗,但是准备以此威胁明廷时却得到“江山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答复,最终被迫与明景帝议和,这场战争后因为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利益也先开始逐渐失去蒙古部众的支持,也先与脱脱不花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增大,直至兵戎相见。脱脱不花于1452年对也先发起了攻势,也先前期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后期逆转打败了脱脱不花,1453年自立为汗。也先称汗引起了蒙古内部的强烈不满,仅仅一年后就被阿剌打败。

也先死后蒙古再次陷入了分裂,东蒙古势力强盛,西南方向还有察合台汗国极力阻止卫拉特势力向其逼近,明朝政府也通过扶此抑彼的战略防止蒙古南扩,卫拉特陷入三个方向的合围,只得向西迁徙,最终退寄到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中游地区夹缝生存。

准噶尔崛起

十七世纪前半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大变动时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把延续三个世纪的明王朝推翻了。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在北京建立起以满族贵族为首,联合蒙、汉等族封建地主阶级的清王朝。

瓦刺各部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变化、迁移和战争,并融合和吸收了周围突厥语系区东蒙古诸族的成分,最后形成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部附之)、土尔扈特、和硕特四大部。清代汉文史籍一般统称为厄鲁特(或卫拉特、额鲁特)。

这个时期卫拉特内部有个为了抵御外敌和商讨内部事务的会盟叫“丘尔干”,其盟主被称为“达尔加”,卫拉特各部通过丘尔干来决定内部诸如向外开战,争夺牧场等事宜,但是收效甚微,卫拉特各部还是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也先被杀后到十六世纪绰罗斯部的地位逐渐被和硕特部所取代。到了十七世纪初,卫拉特西侧受到哈萨克等部族的排挤,力图将准噶尔人驱逐出额尔齐斯河流域,东侧又被步步逼近的外喀尔喀骚扰,内部又因为争夺牧场、继承权和人口问题经常对彼此诉诸暴力,在这种情况下卫拉特急需一个强大的封建政权来稳住局势。

在这个内外交困时期准噶尔部在其首领的带领下慢慢壮大,准噶尔逐渐发展为卫拉特草原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准噶尔部东边的和托辉特部接壤,17世纪初和托辉特部首领硕垒乌巴什在沙皇俄国的挑拨下向西扩张,与准噶尔部发生了多次战争。1620年哈喇忽剌联合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进攻托辉特部在乌布萨湖一带的大本营,前期哈喇忽剌的联军取得了战争主动权,但是之后和托辉特部将战局扭转,哈喇忽剌不得不抛弃妻子逃至流球梅什河口。1623年巴图尔、楚琥尔乌巴仕和鄂尔勒克率领的西路军与哈喇忽剌的东路军汇合对和托辉特部予以反击,但是又被和托辉特部击败。和托辉特部硕垒乌巴什去世后其子俄木布额尔德尼继位,在这个时期卫拉特联军战胜了和托辉特部,但是又迁回了天山北部地区。

1625年哈喇忽剌的儿子秦台吉去世,另外两个儿子楚琥尔乌巴仕和拜巴珠台吉因为财产继承问题针锋相对,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哈喇忽剌出手调节才避免了准噶尔内部的纷争。除此之外,哈喇忽剌通过联姻,会盟等方式加强卫拉特内部团结。经过这一系列危机之后哈喇忽剌在卫拉特内部获得了极大的威望,准噶尔部力量逐渐强大,卫拉特实际权力由和硕特部向准噶尔部过渡。

1634年哈喇忽剌去世后巴图尔珲台吉继位,巴图尔珲台吉名为和多和沁,是哈喇忽剌的长子,早年与哈喇忽剌分居固守准噶尔西北部地区。1635年被达赖喇嘛授予巴图尔珲台吉称号,巴图尔珲台吉的时期是国内外陷入动荡的时代。国内后金努尔哈赤征服了漠南蒙古地区之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国外沙皇俄国势力开始觊觎清朝北部和西北地区,经常挑拨东西蒙古关系,武装侵略边疆地区。当时的卫拉特地区可谓是夹缝中生存,他们内部为了争夺牧场和人口也经常兵戎相见,不堪其扰的卫拉特部众开始逃离天山北部地区。17世纪30年代土尔扈特部联合部分杜尔伯特与和硕特共计五万帐部众穿过哈萨克草原迁徙到黑海附近,这支迁徙队伍之后被称为卡尔梅克人,和硕特部图鲁拜琥也迁徙到了青海地区。

内外交困之下东西蒙古放下了之前的矛盾,开始联合以寻求出路。他们先是向清朝派遣使者以示友好,随后1640年在巴图尔珲台吉和札[zhá]萨克图汗的努力下举行了一次全蒙古地区的会盟,与会者包括三个呼图克图,和27位首领参加,即使是已经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长和鄂尔勒克也前来参加此次会盟。这次全蒙古会盟通过了新的法律,即《蒙古卫拉特法典》,这个法典的颁布意味着卫拉特和喀尔喀地区结为了同盟,并且要求在外敌入侵时各部落应该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略者等内容。会盟结束后巴图尔珲台吉致力于用实际纽带来维系和平,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并且给予鄂齐尔图汗与自己共同领导“丘尔干”的地位,和硕特部与准噶尔部成为了忠实的同盟。同时巴图尔珲台吉迎娶了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的女儿,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和鄂尔勒克的孙子孙朋楚克,1644年沙俄想让巴图尔珲台吉去攻打土尔扈特部时被其拒绝,表示台吉之间不会攻打自己的亲人。17世纪中叶土尔扈特部遭到了沙俄的侵略,巴图尔珲台吉劝说土尔扈特部回归准噶尔,此举证明当时的准噶尔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准噶尔的生存空间并不像之前那样拥挤。巴图尔珲台吉在这个时期注重蒙古内部的团结,缓和了蒙古地区内讧,造就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同盟关系,这为之后汗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历史沿革

编辑

汗国建立前夕

在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前将自己的一半兀鲁斯分给了僧格,另一半分给了其他儿子。1653年巴图尔珲台吉离世,拥有一半兀鲁斯的僧格自然而然地接过了准噶尔部的统治权。但是僧格同父异母的兄弟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对此大为不满,因为僧格并不是长子,纷纷拉拢各方势力以争夺权利。最终兄弟俩在1657年获得了和硕特部阿巴赖台吉的支持,形成反对僧格的政治集团,僧格这边也得到了叔父楚琥尔乌巴仕与岳父也是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等一众前朝忠实同盟者的拥护。1657年夏双方在额敏河准备交战之时被鄂齐尔图汗和阿巴赖台吉的儿子噶勒达玛和察罕的调停,双方放下了武器缔结合约。合约中卓特巴巴图尔和车臣台吉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声张,僧格还是拥有“丘尔干”的实际领导权和继承得来的土地。这样的结果让卓特巴巴图尔和阿巴赖台吉大为失望,他们表面上承认了僧格的地位,但是暗地里仍然盘算着争夺权利,僧格的地位也并没有因此得到巩固,中央权利被削弱。

与兄弟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后僧格开始着手讨伐之前支持卓特巴巴图尔和车臣台吉的阿巴赖台吉。1660年,僧格和鄂齐尔图汗联合率三万兵马攻打阿巴赖台吉,1661年双方激战,阿巴赖台吉投降并推到了乌拉尔河流域。僧格连年征战排除异己,稳固地位在1664年终于将实际控制权掌控在手中。好景不长,1670年卓特巴巴图尔和车臣台吉再一次联合起来杀死了僧格,准噶尔内部又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

噶尔丹征服

噶尔丹回准噶尔

噶尔丹是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个儿子,生于1644年,早年间被巴图尔珲台吉派往达赖喇嘛那里修习佛法,但是噶尔丹从小对修习佛法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他更喜欢舞枪弄剑。即使削发为僧但是噶尔丹时常回准噶尔参与政治事务。五世达赖对他十分器重,还授予他呼图克图尊号。1670年僧格被杀的消息传到了西藏,五世达赖立即放噶尔丹回国平乱,他就这样打着达赖喇嘛的旗号回到了准噶尔。

噶尔丹自立为汗

到了准噶尔后噶尔丹受到了叔叔楚琥尔乌巴仕和鄂齐尔图汗的支持,开始了对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的讨伐。双方在阿尔泰山附近展开决战,车臣台吉被杀,卓特巴巴图尔举家逃往青海。在彻底消除兄弟联军的威胁后噶尔丹忌惮楚琥尔乌巴仕功劳太大就把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叔叔,1673年噶尔丹发起了对楚琥尔乌巴仕的第一次进攻,但是楚琥尔乌巴仕打退了噶尔丹,噶尔丹在遭遇失败后躲到了鄂齐尔图汗这里。1676年恢复元气的噶尔丹又一次进攻楚琥尔乌巴仕,这次楚琥尔乌巴仕没有抵挡住噶尔丹的攻势最终被擒获,楚琥尔乌巴仕的儿子巴嘎班第也被噶尔丹杀害。消灭楚琥尔乌巴仕之后噶尔丹转头就对青海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发起攻势,1677年在青海擒获了鄂齐尔图汗,兼并了他的兀鲁斯。至此噶尔丹消灭了准噶尔土地上所有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物,把准噶尔的统治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1678年噶尔丹向清廷索要青海地区被拒后收降了甘肃地带的撒里畏兀尔人(今裕固族)之后汗国初见雏形。噶尔丹向达赖喇嘛索要汗位,达赖喇嘛破格给予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尊称,准噶尔汗国建立,定都伊犁。

四处扩张

噶尔丹称汗后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1679年噶尔丹开始了他对天山南路行动,在征服了吐鲁番和哈密之后他把目光放在了许久以来困扰卫拉特的土地上———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内部此时正处于白山派与黑山派斗争的混乱时期,叶尔羌汗王伊思玛业勒支持黑山派,将白山派首领和卓伊达雅图勒拉驱逐,和卓伊达雅图勒拉被驱逐后来到了西藏地区与达赖喇嘛取得联系,并得到了他的支持,带着自己的部下投奔到噶尔丹处。1680年噶尔丹在和卓伊达雅图勒拉的带领下率12万大军消灭了叶尔羌汗国,将天山南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并扶持了和卓伊达雅图勒拉来控制南疆地区,并给予他阿帕克和卓称号。征服了南疆地区之后噶尔丹开始了自己的西进之旅,1681年到1685年之间先后降服了河中地区的哈萨克人、诺盖人、吉尔吉斯人和费尔干人。在这十几年的四处征服后噶尔丹彻底控制了西北地区,积极与沙俄串通,将矛头指向了东蒙古喀尔喀地区。

进犯喀尔喀蒙古

准噶尔汗国

1688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之前的准噶尔汗国

征服周边地区后噶尔丹为了集中军权进一步铲除异己,1688年准备将僧格的两个儿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和策妄阿拉布坦杀死,但是策妄阿拉布坦得知此讯后立即带着5000兵马逃出生天,索诺木阿拉布坦被噶尔丹杀害。此时的噶尔丹正为了进军喀尔喀而准备,在沙俄的教唆下本就亲俄的噶尔丹于1688年打着调停喀尔喀地区内讧的幌子携三万大军进攻喀尔喀地区,康熙得知后立刻派出使者前去交涉,此时喀尔喀地区正在北方与沙俄侵略部队大战,噶尔丹的进攻让土谢图汗不得不前去应战,但是两线作战的土谢图汗很快败下阵来投奔到清政府,噶尔丹此时向康熙上书要求不要收留。噶尔丹在喀尔喀境内大肆掳掠,喀尔喀蒙古许多封建主入边请降,此时噶尔丹甚至进犯已经被清朝归顺的乌珠穆沁地区,迅速南下,离京师最近时只有300里。康熙下令对北京戒严并召集议政大臣以想对策,康熙帝听取了大将军费扬古剿灭噶尔丹以绝后患的建议出兵迎战。1690年康熙命和硕简亲王雅步、多罗信郡王组成右路军,左路军由硕裕亲王福全和皇子胤褆[yìn tí]领军,康熙自阵中路。清军与噶尔丹激战乌兰布通,噶尔丹仓皇逃窜到科布多,所领大军只剩下区区几千人。回到科布多后噶尔丹还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以再次侵犯清朝,康熙深知噶尔丹不会就此就范于1696年命十万大军分三路去彻底击败噶尔丹,最终在五月初在昭莫多全歼噶尔丹精锐这就是著名的昭莫多之战。噶尔丹兵败后想要逃回准噶尔,但是此时的准噶尔已经被自己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控制,噶尔丹在1697年求援西藏和沙俄无果后在阿察阿穆塔台服毒自尽。

策妄阿拉布坦时期

1688年噶尔丹为了进军喀尔喀地区就放弃继续追击策妄阿拉布坦,后者一直潜伏在准噶尔西北部地区等待机会。1690年策妄阿拉布坦得知噶尔丹与清军交战失败后退回科布多地区的消息后立即与清朝联系,并承诺如果噶尔丹回准噶尔必定倾巢出击,清政府为了孤立噶尔丹就扶持策妄阿拉布坦上位,并将噶尔丹之前的游牧地赐给了策妄阿拉布坦。就此策妄阿拉布坦夺得了准噶尔汗国的统治权。

策妄阿拉布坦继位后调整了噶尔丹时期对清政府的策略,转为了友好通商和朝贡政策,他把目光放在了西边诸部。1697年到1718年策妄阿拉布坦与哈萨克汗国常年激战后打败了后者。噶尔丹时期叶尔羌汗国是用准噶尔扶持的傀儡汗来控制,但是策妄阿拉布坦时期叶尔羌汗国内部发生反对白山派的起义,策妄阿拉布坦决定取缔汗位,直接管辖天山南部地区。

统治西北地区后策妄阿拉布坦野心渐露,想要兼并青海地区被清朝拒绝后转而南下进军西藏地区。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出大策凌郭多布穿过无人区直击拉萨,1717年底准噶尔军与拉藏汗的逃亡部队正面相遇,拉藏汗战死,和硕特汗国灭亡,西藏被纳入准噶尔版图,至此准噶尔汗国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得到西藏之后策妄阿拉布坦更加猖狂,令大策凌郭多布进攻喀木地区。喇嘛教(清朝时叫做黄教)是当时广大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西藏落入准噶尔之手意味着准噶尔可以打着达赖喇嘛的旗号来号召蒙古地区,这对清朝来说是个巨大威胁。1720年康熙命胤褆、皇侄延信、噶尔弼、富宁安、傅尔丹等人率军分三路入藏平叛,同年四月延信带领的中路军击溃大策凌郭多布部队,歼敌3000余人,大策凌郭多布只得携几百名部下逃回伊犁。

噶尔丹策零时期

噶尔丹策零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生于1695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被自己的儿子罗卜藏索诺以毒酒毒杀,其原因是罗卜藏索诺的母亲特尔扎卜是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之女,他想要自己的儿子继承汗位。噶尔丹策零为此感到震怒,先是讨伐了土尔扈特部之后杀死了特尔扎卜和罗卜藏索诺并继承父亲的汗位。

噶尔丹策零继位后继续延续父亲的政治策略,对内大举发展经济,设立特别军事单位“昂吉”,让准噶尔各方面都迎来了提升。噶尔丹策零保持了策妄阿拉布坦时期与清朝的隶属关系,上台后向清朝奏疏请求批准自己进藏为父亲“熬茶”,但是遭到了清朝的拒绝,并且要求噶尔丹策零将罗卜藏丹津押送至清朝,噶尔丹策零久久未回信让清朝以为噶尔丹策零有意刁难,于1729年命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两万大军前去讨伐,噶尔丹策零得知后将罗卜藏丹津带回伊犁并向清朝说明自己并非有意刁难,清朝随即决定进兵之事暂缓一年,召回了岳钟琪和傅尔丹,西路军留在了科舍图卡伦一带放牧。噶尔丹策零对于清政府无故兴兵十分不满,在岳钟琪和傅尔丹回京后派出宰桑杩[mà]木特率两万兵马进攻科舍图卡伦地区,并且掠夺了清军的马匹与骆驼,重创了清军留守部队。1731年准噶尔军队一边不断骚扰吐鲁番地区以牵制西路军,一边在蒙古草原西部屯兵。1731年六月准噶尔三万军队在大、小策凌郭多布的带领下准备进攻傅尔丹领衔的清朝北路军,先是派人去清军阵地诈降,傅尔丹信以为真贸然出兵正中准噶尔军队下怀,早已埋伏在周围的准噶尔军队蜂拥而上大败清军,傅尔丹只得带领2000士兵逃回了科布多,清军遭到惨烈失败,这就是“和通淖[nào]尔之战”。和通淖尔之战的胜利使噶尔丹策零膨胀,随即进军喀尔喀蒙古地区,但是遭到了喀尔喀地区各部的顽强抵抗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突破,转手开始策反喀尔喀各部首领以抵抗清朝但是都被回绝。1732年6月噶尔丹策零进攻哈密被打退之后转而进攻克鲁伦一带,清朝派喀尔喀亲王额附策凌驻防本博图山,噶尔丹策零知道额附策凌不在其游牧地之后进攻额附策凌的大本营,掳走额附策凌的妻儿和牲畜,额附策凌得知后迅速出击追杀噶尔丹策零,最终在喀尔喀喇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住地额尔德尼昭大胜准噶尔军,准噶尔精锐受到重创,噶尔丹策零面对严峻的形势提出了讲和,清朝此时连年出兵也需要休养生息就同意讲和,并且划分了喀尔喀蒙古与准噶尔的游牧地边界,双方回到了以经济和政治交往的和平时代。

策妄阿拉布坦父子执政时期准噶尔汗国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农业成为了畜牧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由于之前部落出走准噶尔大量的优质牧场空闲出来所以畜牧业的发展并未被加以限制,策妄阿拉布坦时期虽然也有与周边地区冲突乃至战争的时候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准噶尔汗国社会的发展。策妄阿拉布坦父子尤其是噶尔丹策零执政时准噶尔汗国进入了全盛时期。

汗国衰落

1745年十月噶尔丹策零病逝。准噶尔统治集团内部为了首领的继承权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噶尔丹策零有三儿一女:长子喇嘛达尔札;次子策安多尔济那木札勒;幼子策安达什,女儿乌兰巴雅尔(又称鄂图巴雅尔)。次子策安多尔济那木札勒因“母贵”,出身显赫,按照噶尔丹策零的遗嘱,于一七四六年(乾隆十一年)初继承父位,成为淮噶尔部珲台吉。

准噶尔汗国

1688年至1757年清朝准噶尔战争

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继位后仍与清朝是隶属关系,继续与清政府进行经济和政治来往。但是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生性暴虐荒淫,不理政事这使得准噶尔内部对其不满。准噶尔高层有不少人希望噶尔丹策零另一个儿子喇嘛达尔扎取代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的位置,不料被台吉达什达瓦告密给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1750年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将反对集团的宰桑厄尔锥音擒获,宰桑衮[gǔn]布得知后立刻前去营救并大败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宰桑衮布击败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之后将他与台吉达什达瓦囚禁在了阿克苏地区。在此时台吉达什达瓦的部下萨剌尔无法忍受准噶尔内部的权利斗争的纷扰带领一千多户部众归附到清政府麾下,并告知了此时准噶尔内部发生的内讧。

准噶尔汗国

1754 年,准噶尔·杜尔贝特代表团向清朝臣服, 1754 年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乾隆皇帝行营,万树园赐宴图

由于喇嘛达尔扎是庶出,所以和硕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和准噶尔部的台吉达瓦齐准备另立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的幼弟蒙古什为珲台吉,被喇嘛达尔扎知道后便杀死了蒙古什,这加深了本就割据在塔尔巴合台的台吉达瓦齐的不满,1752年在和硕特部阿睦尔撒纳的帮助下达瓦齐杀死了喇嘛达尔扎登上了准噶尔部珲台吉的位置。但是达瓦齐昏庸无能加上准噶尔内部党羽林立,阿睦尔撒纳凭借自己的拥立之功在表面上对达瓦齐毕恭毕敬,背地里却暗自扩充实力。1753年阿睦尔撒纳向达瓦齐提出分辖准噶尔被拒后就出兵达瓦齐,1754年阿睦尔撒纳被打败之后带领自己超两万部众归顺了清朝。

准噶尔汗国

奥罗伊-贾拉图之战,1756年。中国将军赵徽在夜间袭击了准噶尔人,地点位于现在的新疆乌苏。朱塞佩·郎世宁的绘画

乾隆以很高的规格迎接了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向乾隆详细解说了准噶尔部内乱的来龙去脉,乾隆知之后准备利用这个机会解决准噶尔问题。1755年清政府动用两万五千名清军士兵,分北、西两路军进攻准噶尔,阿睦尔撒纳被任命为北路军的副将军。清军进入准噶尔后一路并没有受到太多抵抗,甚至沿途受降了许多来自准噶尔的投降者。五月23日清军夜袭达瓦齐营地,达瓦齐只带领2000名士兵逃跑,此时的达瓦齐已经失去了民心,他跑到乌什地带后被当地的维吾尔伯克便在乌什四处伏兵待,达瓦齐到来时便抓住并押送到清军手上。达瓦齐政权倒台后清军仅留了500名士兵在伊犁,并封了车凌为杜尔伯特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噶勒藏多尔济为绰罗斯汗,但是这个政策引起了阿睦尔撒纳的不满。清军大部队撤退后阿睦尔撒纳广结党羽准备一揽大权,1756年清朝派出两万大军前往平叛,阿睦尔撒纳接连败退逃至哈萨克草原,1757年阿睦尔撒纳勾结沙俄势力潜逃回塔尔巴合台准备收集残部向清军反扑,但是此时阿睦尔撒纳已经是穷途末路,已经无法再组织力量便再次逃回了哈萨克地区,逃回去之后阿睦尔撒纳染上了天花,于1757年九月21日死于哈萨克地区。就这样历时78年,经历四代六个统治者,一度称霸中亚的准噶尔汗国灭亡。准噶尔汗国灭亡之后清朝将作为人质关押在伊犁的叶尔羌汗国后裔大小和卓放了出来但是不久就遭到了他们的背叛,并且煽动了天山南路许多伯克去反清,1758年清朝前去平叛,大小和卓连连败退仅携300余人逃到了巴达克山,但是被巴达克山首领擒获并且杀死大小和卓将他们的首级送回了清朝。自此天山南路也得到统一,但是统一过程中清朝军中出现了民族压迫和屠杀,尤其在战争后期屠杀了许多被裹挟的无辜群众,甚至误杀了新封的和硕特之沙克都尔曼济汗等。

疆域变迁

编辑

明末清初准噶尔部在汗国还未建立时最初活动在额尔齐斯河至霍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1616年,准噶尔部首领的儿子巴图尔驻牧在额尔齐斯河东岸的库隆达草原西侧雅梅什地区;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迁出卫拉特地区的时候准噶尔部兼并了他们的部众和原有牧地,联合其他突厥语族部落逐渐形成以准噶尔为中心的民族政权,统治着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巴图尔珲台吉时期于1634年、1635年、1643年多次出兵巴尔喀什湖以南以西地区(远属于明代亦力把里地区的哈萨克、乞儿吉思地区)辖地到达楚河、塔拉斯河一带;噶尔丹称汗后对叶尔羌汗国出兵统治了天山南路地区,势力曾远达塔什干、费尔干纳、撒马尔罕等地区;策妄阿拉布坦在1718年曾经短暂控制过西藏地区但是很快被清政府逐出,其余时期与噶尔丹时期大致类似,噶尔丹策零时期也是;十八世纪初沙俄对于清朝西北地区伸出了魔爪,侵占了本属于准噶尔的鄂毕河和叶尼塞河地区,先后建立了托木斯克、库兹涅[niè]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要塞城市,准噶尔边境向东南方向移动。

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地图

人口

编辑

准噶尔汗国的人口主要由天山北部的蒙古族和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构成,但是其精确数量并没有很准确的统计,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70万到100万这个区间。在准噶尔部强盛时期天山北路就有二十万户,六十万口人。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区人口密度对比北疆更密集,在准噶尔汗国时期库车的维吾尔族人口就有3-5万户,叶尔羌地区有两万户左右,吐鲁番人口也在两万人以上,和田地区人口为七万余人。准噶尔汗国期间人口出现了向北迁徙的趋势,其主要是为了开发天山北部地区,强迫许多维吾尔族迁到天山以北伊犁河谷地区,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园林相关的行业,这些维吾尔人被称为塔里亚沁,系突厥语塔兰奇(Tarynqy)的音变,意为种地人。

政治

编辑

阶级关系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5214/

(34)
词条目录
  1. 国名
  2. 建立背景
  3. 卫拉特蒙古时期
  4. 准噶尔崛起
  5. 历史沿革
  6. 汗国建立前夕
  7. 噶尔丹征服
  8. 噶尔丹回准噶尔
  9. 噶尔丹自立为汗
  10. 四处扩张
  11. 进犯喀尔喀蒙古
  12. 策妄阿拉布坦时期
  13. 噶尔丹策零时期
  14. 汗国衰落
  15. 疆域变迁
  16. 人口
  17. 政治
  18. 阶级关系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