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简介
编辑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又自称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因为人癫狂不羁,又被时人称为“米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家族迁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于襄阳出生,后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并久居于此。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画家、鉴定家、收藏家。曾历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后病逝于淮阳军(今江苏邳州)知州任上,葬于润州。
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
著名的传世作品有《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研山铭》《虹县诗卷》《紫金研帖》《画史》等。
米芾生平
编辑少有才名
米芾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先祖为五代后期将领,宋初勋臣米信。后家族迁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宋仁宗皇祐辛卯三年(1051年),米芾于襄阳出生。米芾自幼聪颖,对文字与艺术兴趣浓厚,相传他六岁时就可以每天学习一百首诗词,过目不忘。米芾七、八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其启蒙老师是当时襄阳的书法家罗让。米芾年仅十岁时,书法便已初有成就,可以写碑刻,临摹周越、苏轼字帖,当时的人们称他有李邕(唐代书法大家)的笔法。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米芾十七岁时,与母亲阎氏一道离乡来到北宋东京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不久后宋英宗驾崩,宋神宗继位。米芾的母亲曾经是宋神宗的乳母,宋神宗念及旧情,因此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校对勘误的官职,类似如今的编辑),次年二月正式就职。熙宁三年(1070年),米芾取字元章。
宦海浮沉
熙宁四年(1071年),米芾通过铨试(王安石变法期间推动的一项选官考试制度)任浛光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县尉,从此正式开始了漂泊不定的官宦生涯。
熙宁六年七月(1073年),米芾南下广州(今广东广州市),于广州药洲题字,并前往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端州区)考察端砚产地。同年,米芾与妻许氏结婚,并于次年生下长子米友仁。
熙宁七年(1073年),米芾改任临桂县(今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县尉,并在桂林伏波山还珠洞壁题字。熙宁八年(1074年)十月,米芾于长沙任掾官(县级主官的助手)。
米芾于长沙仕官六年,期间遍访名家学习,书画文学水平均大有提升。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因不满自己年少时的作品水平粗陋,米芾将自己此前创作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尽数焚毁。
米芾未能考得科举功名,因此仕途颇为坎坷。在长沙仕官期间,米芾先为掾官,后为荆湖南路安抚使谢景温幕僚,未得升迁。元丰四年(1081年),米芾任期满,又不得升迁之途,于是离开长沙交游,遍访名人。元丰五年(1082年),米芾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见到了被贬于此的文学大家苏东坡,从此结为莫逆之交。此后米芾又前往金陵,先后与王安石、李公麟等书画名家相会相识,期间曾短暂担任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区)镇监。元丰六年(1083年),米芾被任命为杭州观察推官。元丰八年(1085年),米芾母亲阎氏去世,按照朝廷惯例,米芾需丁忧(指去职回乡“守孝”,期满复职)二十七个月。
书艺大成
米芾的母亲阎氏葬于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米芾从杭州前往润州,途经苏州(今江苏苏州市)时恰逢当时十位名士在苏州聚会,应邀作《九隽老会序》。
长期的仕途不顺与宦海浮沉,令此时的米芾心灰意冷,更多将精力投入文学艺术之上。丁忧居丧期间,米芾潜心文艺,著有《张季明帖》等诸多作品。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米芾居丧期满,再度开始云游四方,寻访诗画。同年六月(一说七月),苏轼等十六位当世名士于当时的驸马都尉王诜的府邸“西园”聚会饮宴。李公麟于宴会上绘有《西园雅集图》,米芾则为此图作《西园雅集图记》。
元祐三年(1088年),米芾应时任淮南路长官的旧主谢景温的聘请,前往扬州,出任谢景温的幕府从事(幕僚官吏)。元祐四年(1089年)六月,苏东坡赴杭州任知府,途经扬州,再度与米芾相会,作诗《米黻石钟山砚铭》,此后二人来往频繁,书信不断。同年,米芾转任润州教授(负责教学的官职)。任职润州教授期间,米芾寓情书画,遍交名士。元祐六年(1091年),时年四十一岁的米芾正式将自己姓名中的“黻”改为“芾”。
元祐七年(1092年)初夏,米芾出任雍丘(今河南开封市杞县)知县。米芾任职期间勤于政事,但恰逢天灾,不得不苦于应对。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即前述英宗高皇后)去世,哲宗亲政。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三月,米芾主动请辞雍丘知县一职,改任嵩山崇福宫监庙(挂名闲职,实际无需到任),就此一路南下,闲居润州。
闲居润州期间,米芾再一次潜心书画,多方交游,《方回帖》《逃暑帖》等传世书帖均作于这一时期。但米芾仕宦之心依旧未泯,绍圣四年(1097年),米芾监庙任期满,再次入京,多方联络有故交的新党官员如谢景温等,得到了涟水军(今江苏淮安市涟水县)使的任职,但在两年后的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还是遭弹劾去职。
在此时期,米芾寄情书画吟咏,多有作品存世,是米芾的书画艺术彻底走向成熟的时期。从涟水军使一职离任后,米芾再度闲居润州。元符三年(1100年)春,米芾再度入京联络故交求官,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起就任江淮等路发运司(管理江淮、湖北浙江一带的物资运输的部门)属官,在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任职。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六月,得到朝廷赦免北归京城任职的苏东坡途经真州,与米芾再次会面并同游。后苏轼病重,米芾多次拜访并送“麦门冬饮子”(一种中药)于真州北沙东园,苏轼为此事作《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以表感激之情。不久之后,苏轼在常州病逝,米芾特作《苏东坡挽诗》五首以表哀思。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米芾任太常博士,但不久后又遭弹劾贬官,再次闲居润州。在此期间,米芾创作颇丰,有《韩马帖》《清河帖》等名作传世。也就在此年,米芾爱子米友知不幸逝世。崇宁三年(1104年)五月,米芾复官,七月出任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市)知州。米芾于无为军知州任上留下大量书帖碑刻创作,如碑刻《无为章居士墓志铭》,书贴《真帖》《张大都帖》等。
崇宁五年(1106年),米芾得故友蔡京提携,出任书学博士(一说书、画两学博士),后又迁任礼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又称南宫员外郎,因而米芾也有米南宫的别称)。由于宋徽宗及蔡京都爱好书画,这一时期的米芾以其书画才能而颇受宠爱。但好景不长,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米芾因为“奇言异行”“出身冗浊”(指不是科举出身)而遭弹劾,被贬为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知州。
愤懑终老
米芾被罢南宫员外郎时,曾多方为自己辩白,作《辩癫帖》向蔡京祈怜,却也无力回天,不得不携家带口,怏然离京。在淮阳军知州任上,米芾愤懑忧郁,却也无力在仕途上再有所为。大观二年(1108)年三月,米芾在淮阳军知州任上病逝,终年五十六岁,归葬润州。
米芾成就
编辑书法
书法是米芾最为突出的成就。米芾在书法上钻研刻苦,尤其是对古人的字帖进行了大量的临摹,其临摹技法极其精湛,甚至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在当时流传极广,如沈括就曾经将米芾临摹的王献之书帖当成真品收藏,最后还是米芾亲自现身说法才解除误会。米芾在书法上讲究“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皆有独到的体会。
米芾对篆、隶、真、行、草书等字体皆有钻研,并在书法中融入了自己癫狂不羁的性格特点,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和沉着痛快的风格。运笔方面,米芾的书法往往起笔颇中,运笔到中间则力道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其笔画变化不拘一格,如捺笔重点不一、长横一波三折等。米芾长期苦练古人技法,自称为“集古字”,这使得他的书法中带有部分古人风格,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真卿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应当是来自对欧阳询字的模仿,但越是后期,米芾书法技巧越是炉火纯青,其个人风格越是鲜明。
米芾自称自己的书法风格为“刷字”,这一自谦之语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由于有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米芾的书法一任天然,毫无做作之势,不去刻意追求怪异,而是配合着自己癫狂洒脱的性格,顺势而下,令观者颇有畅快淋漓之感。
绘画
米芾在绘画上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但在其中以“米氏云山”最为著名。宋代山水画多继承唐代、五代以来的水墨山水画和传统的重色青绿山水画,作画布局时讲究危峰高耸、层峦叠嶂,体现出奇峰峻岭的高大威严。米芾久居江南,江南山势低平,以丘陵为主,在奇伟险峻上并不出众;但江南气候温湿,有着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米芾将这一地理特点与自己不拘世俗、自然天成的性格结合,便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米氏云山”。
“米氏云山”又称“米点山水”,以五代画家,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皴,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充分发挥了水墨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相较唐以来的山水画,更讲究技巧与意境。
米芾画作没有真品流传,其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四库全书亦有部分收录。
理论
米芾在书法理论上极力反对唐朝书法尚法循规的法度。他本以临摹唐代书法为书法入手,但很快发现了唐人书法受楷书法度的过分约束,不能体现出书法的变化与奥妙。因此,他转而崇尚魏晋时代的书法风格,尤其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魏晋书法讲究自然率真,浑然天成,这与米芾的书法思想不谋而合。
收藏
米芾嗜好砚台奇石,著有《砚史》,并发明了“相石四法”。《砚史》距今虽逾千年,但对后人研究、认识文房古砚的材质、形制、纹饰乃至制砚工艺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相石四法”在中华赏石文化史上的理论地位也极其重要,它使得赏石有了系统性的理论,并且提倡尊重石头本貌,讲究自然之美,引领了当时的赏石潮流。
诗歌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居所为山林堂。因此他的诗集名叫《山林集》,有一百卷,现大多散佚。如今传世的诗集有《宝晋英光集》。米芾的诗以别具一格,放荡不羁、精雄绝俗为特色,但有时候也有刻意求异的问题。
内容由suifeng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