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镇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镇政府驻五祖,人口25400人,面积81平方千米。辖22个村委会:张思忍、一天门、白羊、刘岳、渡河桥、多云、花山、木桥、江河、卢府、洪楼、西冲、陈胜一、向桥、郝大屋、阻马岭、蔡田、天山、大坪、小坪、中山、向大垸。 黄梅县辖镇。位于县境北部,垅坪水库边。面积7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971人(2010年六普)。辖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一天门村,距县城12千米。 镇因境内东山的禅宗古...

湖北省黄梅五祖镇镇政府驻五祖,人口25400人,面积81平方千米。辖22个村委会:张思忍、一天门、白羊、刘岳、渡河桥、多云、花山、木桥、江河、卢府、洪楼、西冲、陈胜一、向桥、郝大屋、阻岭、蔡田、天山、大坪、小坪、中山、向大垸。

概况

编辑

黄梅县辖镇。位于县境北部,垅坪水库边。面积7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971人(2010年六普)。辖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一天门村,距县城12千米。

沿革

编辑

镇因境内东山的禅宗古刹五祖寺得名。1975年撤区并社,设立蔡田公社。1981年改为五祖寺公社。1984年改五祖区,1987年改五祖镇。1996年,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张思永、一天门、刘岳、白羊岭、花山、渡河桥、多云、向桥、阻马岭、蔡田、小坪、大坪、天山、郝大屋、向大湾、中山寺、洪楼、木桥、江河、卢府、陈胜一、西冲22个行政村。

2004年,镇政府驻五祖,人口2.54万人,面积81平方千米,辖张思忍、一天门、白羊岭、刘岳、渡河桥、多云、花山、木桥、江河、卢府、洪楼、西冲、陈胜一、向桥、郝大屋、阻马岭、蔡田、天山、大坪、小坪、中山、向大垸22个行政村。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1127106:~200122白羊村~201121一天门村~202122刘岳村~203122多云村~204122渡河村~205122花山村~206122张思忍村~207220向桥村~208220郝大屋村~209220蔡田村~210220阻马村~211220天山村~212220大坪村~213220小坪村~214220中山村~215220向大垸村~216220木桥村~217220江河村~218220卢府村~219220洪楼村~220220西冲村~221220陈胜驿村

地理

编辑

位于县境北部,垅坪水库边,距县城12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2.5万。农产有水稻、洋芋、红薯、棉花,特产茶叶、蚕茧、桐油、黄花菜、鲜鱼。乡镇企业以磷肥生产为重,陶瓷业也久负盛名。明代在此建“直窑”,清代改烧“龙窑”,能生产较精制的瓷具。有举世闻名的禅宗古刹五祖寺以及商周、战国秦汉等朝代的村落遗址10余处。太平洞和刘岳村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八大队诞生地。1998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1949年5月设土桥区,1958年改为公社,1961年复区,1975年改公社,1978年更名蔡田公社,1981年更名为五祖寺公社,1984年再设五祖区,1987年建五祖镇。辖张思永、一天门、刘岳、白羊岭、花山、渡河桥、多云、向桥、阻马岭、蔡田、小坪、大坪、天山、郝大屋、向大湾、中山寺、洪楼、木桥、江河、卢府、陈胜一、西冲22个村委会。

镇境有公路总长度12.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沥青路面9.5公里。有村道22条,总长46公里,一般宽度3米,其中水泥路1条,长2.5公里。

经济发展历程

编辑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1949年五祖镇粮食平均亩产67.5公斤,总产43.6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395公斤,总产46万公斤;1985年五祖镇粮食平均亩产370公斤,总产6.4万公斤。1988年因市区扩展,粮田面积缩小,根据区政府指示,五祖镇成为无粮田乡镇。

经济建设

建国初期,五祖镇水利条件很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70年代进行了两次水利大会战,1978年着力进行了新的水利开发建设,扩建大疃平塘,水域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可蓄水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为700多公顷。可浇地达到90%以上。

五祖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水果、蔬菜、花生三大类。70年代小麦玉米实行小畦大被耕作技术;花生栽种提倡“薄地少肥密于沃地多肥,伏花生密于立蔓大花生,立蔓大花生密于爬蔓大花生,夏播套种密于春播”的密植技术,产量大幅提高。

五祖镇主要果木除盛产苹果外,还种植葡萄、梨、桃等。以“元老派”的“香蕉苹果”最富盛名。以西沙旺栽种苹果最早,始于1917年,70年代为鼎盛时期。1952年苏联专家首次参观了五祖人的果园。1953年亩产首次创5000公斤。1963年果树面积49公顷,总产量350余万公斤;1978年306公顷,总产量1.85亿公斤。园艺学校样板田参加省“放卫星”比赛,以亩产1万公斤的成绩获得省高级园第二名。1988年,秋日光梨获省优质果品奖;雪花梨被评为区优质梨。

五祖镇蔬菜种植始于1950年,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1982年,五祖镇蔬菜量达到200余万公斤。至1995年,五祖镇拥有菜农科技户20户。随着城市建设占用土地,2000年菜田面积仅存30余公顷。

五祖镇重视植树造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1987~1988年,植树105万株,成活率90%以上,被市绿化委评为3年近郊绿化先进单位。1990~1992年,改建补植造林217公顷,四旁植树35.3万株,被市评为林业系统先进单位,经省林业厅检查验收合格,五祖镇平原绿化达标。1992~1995年,改建补植85公顷,景观造林164公顷,四旁植树39万株。1994年被区政府评为绿化双达标先进单位。1995年以后,主要开展村庄绿化和景观林建设。

2000年底,五祖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153万元,其中种植业85万元,林业20万元,牧业138万元,渔业养殖业8910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建国前,境内仅有少数红炉、白铁、木、瓦作坊等零星私营手工业。1958年,办起了农具修配厂、幸福船厂企业,从业人员31人,固定资产81.3万元。1978年以来,办起高压开关设备厂、五金电器厂、制毡厂、油泵厂、印刷厂、电器厂、环境保护锅炉厂、冶炼化工厂、汽车修配厂、第三皮件厂、粉沫喷涂厂、华海钢铁公司、康平饮料厂、聚氨塑料厂、聚氨脂实验厂、褐藻酸钠食品厂、气缸厂、兴德气动机械有限公司、合金炉管厂、东方机械厂等企业。其中皮鞋厂、环保锅炉厂为省级先进企业,高压开关设备厂为市级先进企业。镇办企业总产值344万元。2000年,五祖镇共有工业企业85个,从业人员1.03万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2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9亿元,创利税562万元。

建筑业:建国前,境内仅有大疃村一家木瓦作坊。1982年成立建筑公司,从业人员250人。承建施工面积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000平方米,产值165万元,利润8.5万元。至1985年发展到从业人员1500人,突破1000万元大关,年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被省建委批准为“乡镇三级资质”,进入市属八大乡镇建筑公司之列。1986年获科协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获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获市建委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992年被市建筑业管理处评为烟台市建筑行业支柱企业;199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2000年,幸福建筑公司从业人员450人,完成总产值2.21亿元,实现利税1665万元。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建国前,境内有集市1处及一些零星店铺。建国初,办起了渔业生产合作社、群联合作社。渔业合作社1954年成立附设信用社,翌年,发展到6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2.5%。1978年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95年建起了商业街。1998年,十六村兴建“市港城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2000年竣工的永和商贸大厦,拟建成仓储式、会员制商业中心。

特色产业

五祖镇以渔业为主的农业发展较早,享誉海内外。1957年,五祖镇从事渔业人员达到988人。1958年渔业总产量1309.5吨。1978年1102吨,2000年5640吨。五祖镇农业在渔业发展的带动下,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现状

编辑

镇境除少量浅丘外,平原区有柏条河、柏木河、蒲阳河、右干渠灌溉之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和其它经济作物。1999年,在巩固发展原有商品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全镇专业养殖户增至340户年出栏小家禽52万只、肥猪3.3万头;蔬菜种植基地村,引进“双膜盖”和“大棚种植”技术,重点发展春秋“两淡”蔬菜,形成了“早春蔬菜+水稻+晚秋蔬菜”的高效产出模式;

除开发荒山荒坡及林院发展的樟州柚已有500多亩投产外,又同省农科院合作,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开发七条山,建成面积100亩的黄花梨示范园,带动五祖镇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林盘及低产田土种植的黄花梨和枇杷,已初具规模;已形成以白果为主的经济苗木7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白果和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1999年,全镇粮经比例已调整到8:2,实现农业总产值8760万元,粮食总产2401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892元。

乡镇建设

编辑

随着黄冈市“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等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日益凸现,五祖镇党委,政府及时抓住发展时机,充分利用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有利条件,坚持工业立镇战略,努力克服要素制约,做好“特色”文章,群策群力,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下乡考察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特色工业发展异军突起。五祖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围绕建设特色制造业基地目标,利用工业园区功能集聚作用,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辐射力强及安置就业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对有特色,有活力的科技型,成长型小规模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对轴承、纺织、电子、建材等现有地方特色的制造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拓宽合作、合资途径,增强发展后劲和外向度;并引导企业争创品牌,名牌;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策略的实施。仅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2.01亿元,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地增长分别为13.3%和14%,工业经济形成了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群体,竞相发展的良好态视在形成为以轴承、电子、建材、纺织、食品五大产业等为主导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突出结构调整,绿色特色农业发展迅猛。常山的胡柚、食用菌等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先后被命名为“胡柚之乡”“食用菌之乡”,五祖镇充分利用这一绿色特色农业品牌优势,加大对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开展农业招商工作,建立规范性农业招商项目库,引进大麦圩丝瓜络生产基地和全钉子度假村等农业招商项目;通过培育,通过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效益农业规模化经营,新建种养特色百亩以上示范基地13个,规模特色养殖园地3个,胡柚精品园基地2个,胡柚标准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3个,胡柚低产园改造基地5个,完成胡柚152工程蓄水池配套项目4个,以碧盛,石龙食用菌公司为龙头,全镇种植食用菌1577万瓶(袋),食用菌生产荣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通过深入实施“万民农民素质工程”,提高了劳动力就业技能,促进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加快了向“产量增产,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业增收”的目标推进步伐。

投资环境

编辑

五祖镇投资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天马,借天时、地利、人和,围绕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的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建有乡镇一流的移动发射塔、邮电大楼和程控模块局,光纤传输、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乡村公路覆盖区域每个角落。为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中心村建设步伐,镇党委、政府立足长远、敞开大门、广交朋友,以开明促开放、开放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引来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投资创业、大展宏图。

五祖镇2

五祖镇风光旖旎,服务娱乐设施配套。有汉代崖墓群,13对石狮,造型优美,雕刻精致,栩栩如生。三面环水的鳅鱼岛四时景色纷呈:“三春桃花流水,果林喷香;夏日飞舟激浪,惊涛拍岸;金秋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冬季梅香四野,渔歌唱晚。”依托小城镇发展起来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餐饮、服务业配套成龙。

五祖镇历史上农业、商贸业发达,民殷商富,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又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现代文明的蓬勃生机。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程和跨越式发展战略,采取了“科技兴农、治水兴镇、修路富民和树精品水果、立种养产业、抓畜牧改良、促农民增收”措施,实施了沿河、沿路、环集镇的生态观光经济圈12.8平方公里,长江防护林经济生态沟1.92平方公里,优质水果1.28万亩,养、植基地村4个。全镇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全镇截止二OO三年底,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20万元,实现乡镇企业产值5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2元。二OO三年及今后工作,镇党委、政府将根据实际,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调整种草、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高效的生态观光农业为主,以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为依托,以振兴产业为重点的新经济格局。

所获荣誉

编辑

2020年6月,入选湖北旅游名镇名单。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湖北旅游名镇、 旅游名村和旅游名街的通报.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2020-06-12].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254/

Like (19)
词条目录
  1. 概况
  2. 沿革
  3. 地理
  4. 经济发展历程
  5. 第一产业
  6. 第二产业
  7. 第三产业
  8. 特色产业
  9. 经济现状
  10. 乡镇建设
  11. 投资环境
  12. 所获荣誉
  1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