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图书馆介绍
编辑公共图书馆: Public Library
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特点
公共图书馆内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它可以是为一般群众服务,也可以是为某一特定读者如儿童、工人、农民等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另外其主要特征是:
①向所有居民开放
②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
③其设立和经营必须有法律依据
情况
编辑中国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的公共藏书楼和他们建立的学会藏书楼已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20世纪初出现了公共图书馆。1902年古越藏书楼对外开放。1903年武昌文华公书林建立并对外开放。1904年,湖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建立。随后,江苏、山东、陕西、浙江、河北等省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1912年京师图书馆对外开放。 1914年全国共有省级公共图书馆18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全国规模的公共图书馆系统,1987年底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2440所,藏书 2.7亿册,全年服务读者1.16亿人次。
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通常建有地方文献的专藏。一些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常设有分馆。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许多国家有专门的公共图书馆法,保证公民可免费获得图书馆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文化活动(文献展览、报告会、讲座、电影、音乐会等)以及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提供的专门服务等。有些公共图书馆还对边远地区的读者开展流动服务。对中国来说,公共图书馆取决于具体城镇的大小及当地政府的投入,图书馆的状况及藏书量相对会有很大的差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财政投入匮乏,广大人口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总共3000家公共图书馆中有600多家全年无一分购书经费,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美国这一比例是2/3,英国是58%。美国每1.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
据调查,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90.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影响了生活质量” 。
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省、市、自治区图书馆是所在省、市、自治区的藏书、目录、馆际互借和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它们还对中小型图书馆提供业务辅导。县图书馆多为本县工人、农民、乡镇居民和少年儿童服务。大、中城市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城市人民群众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各阶层居民。有些大城市的区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册,它们在开展馆内流通阅览的同时,还到街道、里弄开办借书站和流通点,把书送到基层,并协助和指导街道图书馆(室)建立城市基层图书馆网。
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2019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699.6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5%;图书总藏量111781万册,比上年末增长7.3%;电子图书86557万册,增长7.0%;阅览室座席数119.07万个,比上年末增长6.6%;计算机22.58万台,其中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4.57万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9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21.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7.0平方米;全国人均图书藏量0.79册,比上年末增加0.05册;全年全国人均购书费1.68元,比上年末减少0.09元。
2019年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8627万个,比上年增长18.8%;总流通人次90135万,增长9.9%。书刊文献外借册次61373万,比上年增长5.8%;外借人次26609万,比上年增长3.1%。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95732次,比上年增长9.3%;参加人次11786万,比上年增长10.7%。
分类
编辑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是在省,市,县,乡等地域划分的基础上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公共图书馆。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图书室,服务城乡居民。
依次分类为:
国家图书馆
省级图书馆
市级图书馆
县级图书馆
城市图书馆
教会图书馆
中小学图书馆
音乐图书馆
青年图书馆
医院图书馆
监狱图书馆
工具书图书馆
盲人图书馆
军队图书馆
湖南馆
编辑据有关文献记载,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全省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总藏书仅37万册。这些馆常年经费无着,馆舍狭小破旧,书籍尘封,门庭冷落,处于凋零衰败境地。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加强省馆的建设。1953年前后,在搞好省馆接管工作的同时,对省馆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办馆方向等进行了改革,使其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1952年,重新任命了馆长,将工作人员增至30名,并于1954年根据徐特立同志的建议,将南岳图书馆的珍贵古籍拨交省图书馆,以加强其文献服务力。1957年前后,又将省文管会收缴和征集的30万册珍贵古籍移交省馆。解放初期省馆仅有狭小的6间教室,1955年省政府投资为省馆新建阅览、展览大楼2800余平方米。1956年在全国人大代表田汉、李任仁、剪伯赞等人的促动下,省委、省政府又决定为省馆建成3300余平方米的书库。文化大革命中,为了保证省馆的文献资料免遭破坏,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派出一个排的战士守卫书库,同时、保证了绝大部分外文期刊订购的连续性。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省馆建设领导的力度。1978年,在全国率先决定新建省图书馆。1984年省馆新馆落成,共投资1100多万元(其中国家计委安排300万元),占地面积66亩,当时建筑面积为35000余平方米(其中主楼22900平方米),职工230余人,藏书近280万册(件),成为全国当时建筑规模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为了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于198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至1997年,省少儿馆馆舍面积达13000平方米,人员68名,藏书61万多册(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为了发挥两个省馆的一龙头”作用,省委、省政府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仍尽量保证两个省馆的正常经费,并在实现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目前,省馆在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促进全省图书馆事业建设服务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发展
编辑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可以是为一般群众服务,也可以是为某一特定读者如儿童、工人、农民等服务的。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主要指社区或地区图书馆,它们一般根据州或市的有关法令设置,由当局批准任命的地方图书馆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的税收。在苏联,公共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各加盟共和国图书馆、州立图书馆、城市、农村图书馆和儿童图书馆等。在中国,主要指由国家和群众举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按行政区划设置并受政府各级文化部门领导的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省、直辖市、自治区图书馆,地区、市、州、盟等行政区图书馆,县(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在早期图书馆史上即曾出现过一些具有公共性质的图书馆,如古罗马的公共图书馆向城市自由民开放。欧洲的贵族、僧侣或新兴资产阶级的一些私人图书馆也向学者甚至部分市民开放。16世纪上半叶马丁·路德等人倡导的德意志城镇图书馆是为一般市民服务的。18世纪在英、美等国出现的会员图书馆是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先声。19世纪下半叶先是在英美两国,后在其他国家兴起了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其特征是:①向所有居民开放,②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③其设立和经营必须有法律依据。英国的公共图书馆在1850年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到1900年英国有公共图书馆360所。184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通过在波士顿市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法案后,各州也纷纷通过公共图书馆法。其中纽约公共图书馆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苏联十月革命后公共图书馆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80年共有13万所公共图书馆。其中列宁格勒的国立萨尔蒂柯夫-谢德林公共图书馆1814年对外开放,到1988年馆藏量已达2800万册(件)。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 [2023-11-02].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