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骏(430年9月19日—464年7月12日)字休龙,小字道民,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徐州铜山区)人,为南朝刘宋第五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母亲为路惠男。
人物经历
编辑早年经历
元嘉七年(430年),刘骏出生于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刘骏少年时擅长读书习文和武术骑射,十五岁时被刘义隆封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元嘉十六年(439年),刘骏担任征虏将军、都督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监管石头戍事务,次年升任使持节、都督南豫豫司雍并五州军事、南豫州刺史,负责建康石头城的防务,后又任都督秦州、抚军将军。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刘骏被调任为雍州刺史,期间刘骏奉命征讨趁刘宋北伐失利作乱的沿江蛮族,俘获敌军十余万并将其中一万多人迁移到都城建康; 另外刘骏曾遣刘秀之等将其妥善修复拦水堤坝六门堰。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刘骏镇守彭城(今江苏徐州),期间北魏永昌王拓跋仁掳掠刘宋民众北上驻守汝阳(今河南洛阳境内),刘骏便领密令率军袭击北魏军队,先胜后败致使部下刘泰之等人战死,后宋文帝又派臧质等人前往支援才击退北魏,之后刘骏被宋文帝先后降为镇军将军、北中郎将。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刘骏担任都督、江州刺史,沿江群蛮趁着朝廷北伐失败而国库空虚之际,再次起兵作乱,于是文帝派刘骏统领联军前往淮水一带镇压叛乱。
即位经历
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二十一日,太子刘劭发动叛乱,杀掉宋文帝谋位造反。刘骏领军队驻扎在西阳的五洲(今湖北浠水西南部)平叛时 ,其部下董元嗣从建康返回,将刘劭弑杀文帝消息告知 ,刘骏悲愤不已。沈庆之收到刘劭令其将刘骏除掉的书信,送至刘骏面前,向刘骏表明忠心。刘骏知晓后,便与沈庆之商议起兵讨逆,命沈庆之领府司马,部署起兵之事。不久,刘骏从江州起兵,率军讨伐刘劭,先后攻克南洲,溧州等地,顺江东下直扑京师建康。刘骏还向天下发布讨逆檄文,以“千古未有之大逆”为名痛斥刘劭弑父篡位之罪,于是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人等都发动义兵支持响应。 元嘉三十年(453年)四月,刘骏部下冠军将军柳元景先到达新亭,修建军营。太子刘劭见状亲自率军攻打柳元景,最终却被打败逃跑。后刘骏带领大军进驻江宁,刘义恭前来投奔他,并拥立他为皇帝。等到刘骏攻至建康城南的新亭,他已经正式称帝。五月,刘骏大军大获成功,将刘劭与二兄刘濬二人擒杀,顺利登基。登基后,刘骏改定太祖的朝号和谥号,任命刘义恭为太尉、南徐州刺史,任命刘义宣为中书监、丞相、扬州刺史,尽心安抚宗室与众臣,稳固局势,并将新亭改名为中兴亭,彰显自己的中兴之志。他奉自己的生身母亲路氏为皇太后,立自己的妻子王氏为皇后,宣布大赦天下,免除民众一年租税。
执政经历
平定内叛
孝建元年(454年),刘骏为加强对荆州的控制,将当时已担任十余年的荆州刺史——刘义宣调任为扬州刺史并封其为丞相,以求削弱刘义宣对荆州地方的控制实力,但是刘义宣不愿遵循皇命,也不肯交出兵权离开荆州。当时的车骑将军、江州刺史臧质趁此联合兖州刺史徐遗宝以及豫州刺史鲁爽等人,来一起鼓动刘义宣起兵造反,其实,臧质是想要借着刘义宣的名号,来夺取天下大权。于是,孝建元年(454年)二月,刘义宣在荆州称帝,起兵谋反。刘骏任命当时南兖州刺史沈庆之统帅驻军总督前往荆州平叛。后刘骏又命南豫州刺史王玄谟在梁山江岸筑造却月城,陈列舟师,据险防守,同时派遣柳元景招兵屯石抵抗叛军。益州刺史刘秀之、雍州刺史朱修之、广州刺史宗悫对朝廷忠心耿耿,不为叛军使臣所蛊惑,一齐派兵向荆、江二州进攻。最终,叛军节节败退,朝廷军大胜,士气大涨。孝建元年(454年)五月,朝廷军大破叛军主力后,剿灭了刘义宣、臧质的残余兵力,刘义宣在江陵被朱修之擒杀;六月,臧质在武昌被捕杀,首级被传回建康。
在平定刘义宣、臧质的叛乱之后,刘骏便不愿再信任宗室亲王,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从宗亲衣食住行的日常行为规范到对宗亲权力行使的行政监察,都严格了许多,以此来限制、削弱宗亲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如此一来,在地方重镇的镇守上,刘俊大量运用信任的旧部下诸如朱修之、沈庆之等人。
大明二年(458年) 四月,刘骏派积射将军殷孝祖在清水东岸建筑了两座城池。北魏朝廷认为他此举威胁到自己南部边境的安全,于是派遣封敕文和陇西王源贺率兵攻打刘宋的青州地带。此次叛军来势汹汹,企图霸占刘宋在青州周围的疆土,不久,青、兖二州战事告急,刘骏安排颜师伯担任青州刺史,调左军将军崔道固、右卫将军垣护之、屯骑校尉庞孟虬与殷孝祖等奔赴前线,后又派遣司空参军卜天生率领后军与颜师伯等人会师,一齐抗击魏军。随后一月之内,刘宋大军告捷,将北魏将军树兰等人一应斩杀,北魏军队深受重创,封敕文被迫向北魏朝廷求援。当年十一月,北魏派遣征西大将军皮豹子与诸将带领三万骑兵驰援封敕文。颜师伯率军奋勇御敌,最终颜师伯军队大获全胜。北魏援军久攻未成,皮豹子还被刺伤,只得坠马逃跑。与此同时,卜天生和殷孝祖等刘宋军队在江陵又率军击溃了清水周围的北魏军将。至此,北魏全线崩溃,被赶回黄河下游北岸,只得偃旗息鼓,尽数撤退,在撤退期间无数随军士兵投河而死。刘骏听闻大军告捷,大喜,立即下诏嘉奖前线士兵将领。
屠戮宗室
刘骏在位期间,先后诛杀了许多宗室诸王,导致当时诸王日日战战兢兢。南平王刘铄在早期为藩王时,就与刘骏不睦,常常讥讽于同为藩王却不受父亲宠爱的刘骏。在元凶刘劭诛杀亲父时,刘铄一直依附于刘劭,刘劭大败后,又转而投降,追随刘骏。刘骏对此人一直介怀于心,政局稳定后便以刘铄有异心为名,将刘铄下毒赐死。孝建二年(455年),武昌王刘浑因与左右游戏,做一檄文,自封为楚王,被刘骏知晓,而被贬为庶人,绝属籍。但在刘浑前往始安郡的途中,帝派遣戴明宝(当时的员外散骑侍郎)问责于他,最终刘浑被逼自杀。
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刘诞被刘骏从富饶之地调往广陵,内心知道刘骏忌惮于他,便暗中做准备,以防范魏人入侵为借口来整修广陵城池,囤积兵草,稳固自己的势力。当地典签怀疑刘诞意欲造反,将此事上报给刘骏。刘骏便下令对刘诞进行降爵处理,刘诞对此表示不服,抗命不遵,还将兖州刺史杀害,据广陵起兵造反,接着刘诞发檄文给淮北诸镇,邀请他们头领带兵参与造反,可当时政局已定,刘诞明显无法与稳定的局势相抗衡,所以他的支持者甚少。随后,刘骏下令让沈庆之担任将军前往广陵诛杀刘诞。战争绵延几月才终于取胜,此役一胜,刘骏就要将广陵全城屠尽,最后在沈庆之的劝诫下,刘骏才下诏杀尽全城成年男性,将女子赏给军士作犒劳。
集权改革
孝武帝刘骏下令裁撤录尚书事,对皇室亲族把握大权深恶痛绝,更不想让自己的臣属们威胁到自己的权威。采纳刘义恭和刘诞的建议,裁减王爵、侯爵的一应吃穿住行的用度,后又增加到24条条例来对王亲贵族的日常生活进行规范。444年,由于扬、荆二州土地上有大量的军队,担心州郡刺史会心生异志,刘骏下旨,将扬州、浙东五郡,改为“东扬州”,将荆、湘、江、豫四州中的八个县,改归到“郢州”,荆、扬二州从此被削弱又废除了“南蛮校尉”的职位,并将戍兵移镇建康。
晚年与逝世
刘骏在其统治末年,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极尽奢靡,大兴土木建筑华丽宫殿,还几欲倾尽府库赏赐给爱妻宠妾和与自己亲近的大臣,更是毁尽其祖父宋武帝刘裕之旧居,兴建豪奢的玉烛殿。刘骏后期一直沉迷酒色,挥霍钱财,甚至要求进京的刺史与他一起赌钱,限令他们进献供奉,搜刮他们以充国库,一直到官吏把钱财全部输光才肯罢休。刘骏终日醉酒,看起来很少有意识清醒的时候,经常是伏在案桌上便沉入酣睡,但是一有急事要报奏给他,他又抖擞精神,开始条理清晰地批复处理公文。因此朝廷内外没有不畏惧他的,也就没人胆敢懈怠处事。
大明四年(460年),刘骏最宠爱的殷贵妃离世,刘骏因此十分伤心消沉,成日借酒浇愁。最终刘骏给殷贵妃办了一场不亚于天子规格的豪华葬礼,这场葬礼基本上是江南有葬礼以来,从未有过的隆重局面。孝武帝刘骏还率百官,亲临南掖门恸哭不已。后来,刘骏经常带领大臣前往自己爱妃墓前凭吊,要求群臣与他一起痛哭,嘉赏哭得十分伤心的大臣,例如刘德愿因此获得了豫州刺史职位。
大明八年(464年),刘骏本是正值壮年,却已然病重不起,但他还是下诏勒令官吏针对江东诸郡闹饥荒的事情,进行赈灾救济,好好安抚百姓。同年闰五月,刘骏在建康的玉烛殿驾崩,终年35岁。遗命太宰刘义恭、尚书令柳元景、始兴公沈庆之、尚书中事颜师伯、领军将军王玄谟,五人共同担任辅政大臣,来辅佐太子刘子业。同时诏令刘义恭和柳元景进入内城居住,要求刘子业朝廷事务,无论大小,都要与他二人商议决断。国家所遇一应军务,全都委托沈庆之处理;尚书府的事务,便托付给颜师伯处理;统领外监事务,交给王玄谟处理。同年七月三日,刘骏下葬,安葬于丹阳秣陵县岩山景宁陵,谥号孝武帝,庙号定为世祖。
人物成就
编辑政治成就
刘骏即位后,改变了刘宋朝廷以往由宗室亲王镇守朝廷重镇的惯习,大力提拔寒士门将,例如重用出身寒门的沈庆之与出身不济又向来不受皇帝重视的柳元景,他们二人也凭借自己得功绩逐步位列三公。刘骏在位期间,削减藩王一应吃穿用度,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藩王衣食住行,还将从前藩王统治的大块属地分割而治,据此以减弱藩王实力,稳固中央集权统治。
军事成就
刘骏还为武陵王期间,便一直在外征战,与北魏数次交手。刘骏在位期间,与北魏作战抗衡,他属下的士兵将领对他忠心耿耿。在抗击北魏期间,他的得力干将沈庆之、卜天生等人在战争中屡屡获胜,重创了北魏的士气。他执政期间,刘宋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
文学成就
刘骏打破士庶门阀固封,提拔下层文人。深刻影响了“大明诗坛”的繁盛,这一组织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如此,他本人也善作文章,文章词藻华美,诗文菁华璀璨,著有文集三十五卷。著有《登作乐山诗》《离合诗》《四时诗》等许多文学作品。
体裁 | 篇名 |
- | 《自君之出矣》 《游覆舟山诗》 《登作乐山诗》 《登鲁山诗》 《济曲阿后湖诗》 《与庐陵王绍别诗》 《幸中兴堂钱江夏王诗》 《拜衡阳文王义季墓诗》 《歌》 《离合诗》 《华林都亭曲水联句效柏梁体诗》 《七夕诗二首》 《夜听妓诗歌》 《咏史诗》 《初秋诗》 《秋夜诗》 《四时诗》 |
赋 | 《华林清暑殿赋》(残文) 《伤宣贵妃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并序) |
颂 | 《巡幸旧宫颂》 《芳春琴堂橘连理颂》 |
刘骏部分文篇作品 |
为政举措
编辑政治举措
刘骏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稳固自己的皇权统治。首先,在中枢机要事务上,他下令裁撤“录尚书事”一职,规定国家政事不得由尚书令、尚书仆射全权处理;他取消五兵尚书,将人才官员的选拔权彻底收回皇帝手中,刘骏重视人才选拔,看重士人官吏的才干与人品,规定永久剥夺在选拔过程中作弊者的参政机会。
其次,在地方上,孝武帝将重要州郡进行重新划分,削弱藩王势力;创设典签制度,由皇帝委任有真才实学的寒门人士担任州镇典签,监视州郡长官的日常行为、机务处理;取消地方封君下属对封君称臣的制度,限制除边防州镇之外的地方兵权;设立王畿制度,将王畿看作是中央派遣机构直接管辖的区域,其地位高于其他领地地位。此后,地方的州郡长官地位被削弱,皇帝对全国州镇的控制加强。
此外,刘骏还做了许多澄清吏治的工作:设立御史中丞专道,提高之前不受重视的御史中丞之地位,加强御史监察;以制度调整的方式,取消了郡县官吏入仕年限的任免参考,缩短了郡县官吏的任职时间。在刑罚上,刘骏对刑法的“审”与“改”非常重视,他曾多次亲赴审,并亲临审案现场,是南北朝时期少有的对“改刑”“立法”颇有热情的皇帝。他提出了两条关于审判系统的重要规则:第一,任何被判死刑的案子,都要由县令亲自审理,而且如果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质疑,就依旧向上报送审理,尽力做到让死去的人不再怨恨;第二是要求县令、刺史、太守,除去战场作战的情况,不允许随意杀人。
经济举措
孝建元年(454年),刘骏下诏,点明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鼓励百姓要勤勉耕种。多次下诏免除或者减少百姓的租债与税收,对勤勉耕种的平头百姓和有办法劝服百姓努力耕种的官吏进行封官赐爵,优待乡土间的老弱病残。孝武帝在位大明元年至大明五年(457年—461年),刘宋完成了对雍州的土断属籍,将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以统一侨户和土著的户籍。《资治通鉴》记载:“雍州所统多侨郡县。刺史王玄谟上言:侨都县无有境士,新旧错乱,租课不时,请皆士断”。元嘉中后期,世族利用自己财富势力,大肆兼并农户赖以生存的土地,孝建元年(454年)、孝建二年(455年),刘骏颁布一系列条例来抑制世族兼并,令官府与平民百姓公平交易土地。
元嘉末年,北魏南侵造成了刘宋的经济萧条垂败,货币流通情况混乱,于是刘骏于孝建元年开始改铸钱币,铸造四株钱,财政大权由中央管辖。地方上,开创了台传机构负责审查地方州郡长官动用台库财富的申请,又派御史职掌,负责经办地方台仓、台库。魏晋以来,军户沦为地位低下的贱户。大明二年(458年),刘骏下诏将军户免除军籍,赋予其平民身份。
军事举措
刘骏创立直阁将军制度,完善当时的禁卫武官制度,重新设置了魏晋以来已经被取消的卫尉武官制度;为加强中央禁卫军权,设置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武卫将军、武骑常侍,此次军制改革也被南朝各代延续下去。在全国军制的建设上,刘骏绝断了汉末兴起的“世兵制”,以制局监掌控军权,利用“征兵制”“募兵制”扩充兵源。
刘骏为挽回元嘉末年北伐失败的损失,一直颁布政策鼓励养马,加强军备实力。孝建三年(456年),刘骏打算将青州州治由原先的东阳城并入以历城与冀州为代表的第一线军镇,以巩固边防,给北魏施加压力。大明二年(458年),刘宋在青州之战中重创北魏军队,一举收复了多年之前被敌军侵吞的在济水北岸的失地,取得元嘉以来的首次北伐胜利。
文化举措
刘骏一即位,便向天下宣布“孔子思想恩泽天下”,他大力推崇孔学,以恢复礼乐。在乐制建设方面,他提出了一种有别于汉、曹魏、西晋的乐制,将祠堂与城郊合二为一,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宗庙乐制。面对刘宋人庙乐的缺陷,他在辞书创作中,积极地对庙乐进行了改进,其中就有“未有乐章”的文帝章太后庙。他一面“使尚书左丞殷淡造新哥”,一面又将章皇太后庙“依诸儒议,唯奏文乐”,且规定其奏乐虽“各有义况,宜仍旧不改”。
在皇帝祭祀礼仪上,自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起,宗庙“ 殷” 祭礼举行年份被重新拟定:夏四月可以举行“ 殷” 祭礼的年份应有458年、463年;冬十月可以举行“ 殷” 祭礼的年份有455年、460年。不仅如此,依据户川贵行总结,刘骏还通过建明堂、得五辂和南巡等礼制改革,解决了时人观念中礼制正统仍在洛阳的尴尬问题,将天下中心定位到建康,正式赋予建康“神京”的地位。
另外,刘骏非常支持和弘扬佛教文化,礼敬高僧,并设立僧官制度,整顿僧团混乱的局面,利用僧官管理僧人,实现朝廷对佛教徒控制,这对僧门也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刘骏在佛寺即位,宣告自己的统治权力承自天意。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严耀中认为中兴寺就是执行礼制的场所,其神圣性在孝武帝刘骏的定义下上升至比肩中国传统的官方礼仪空间。 在文学方面,刘骏即位之后利用政治权力,打破士庶门阀固封,提拔下层文人。
人物影响
编辑刘宋孝武帝重视寒门士子的选拔,派遣寒门出身的官吏担任典签监察地方州郡长官,派遣有才能的武将,例如目不识丁的沈庆之,掌管军事重权。自此以后,南朝政治形成了寒门子弟有权参与国家政事的政治结构。刘骏对地方藩王势力的规制,也使得刘宋地方权力被大幅度削弱,推进了皇权的进一步集中稳固。他对文学发展的重视,也使得我国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了一段光辉的岁月——“大明文坛”的发展时期。
家族成员
编辑关系 | 姓名 |
祖父 | 刘裕(宋武帝) |
父亲 | 刘义隆(宋文帝) |
生母 | 路惠男(崇宪太后、昭皇太后) |
兄弟 | 刘劭、刘濬、刘彧(宋明帝) |
妻子 | 王宪嫄(文穆皇后) |
皇子 | 长子刘子业(前废帝)、次子刘子尚、刘子勋、刘子绥、刘子深、刘子房、刘子顼、刘子銮、刘子仁、刘子凤、刘子真、刘子玄、刘子元、刘子羽、刘子衡、刘子孟、刘子况、刘子产、刘子云、刘子文、刘子舆、刘子师、刘子霄、刘子雍、刘子趋、刘子期、刘子嗣、刘子悦共28人 |
皇女 | 刘楚玉、刘楚佩、刘楚琇、刘修明等8人 |
表中信息来源
人物评价
编辑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严耀中:宋孝武帝是一个能以自己的政策开辟时代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有着过人的精力和才能的皇帝,他对当时大族势力与君权在政治结构中的彼此消长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南朝“寒人掌机要”之形成正是宋孝武帝一系列集权政策所导致的。孝武帝比诸秦皇、汉武、曹操、杨坚等专制君主有着相似的出众才能,既有励精图治的抱负,而又好大喜功,并且残忍,只是没有他们幸运,在历史上保留的是一个很坏的形象。这是因为一则孝武帝虽然凭手中的政权来压抑大族,然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历史却大多是通过操在世家子弟手中的笔才记载下来的,所以对他的怨恨和诅咒的文字不绝于我们眼前;二则沈约的父亲沈璞为刘劭卖命而被宋孝武帝所杀,而他的事迹又有仇家沈约来整理记载,只好听任咒骂,对孝武帝来说,这实在是个悲剧。
南梁大臣沈约在《宋书》中评价:“孝武帝刘骏约束自己以利天下,利己之后惠及他人,说明他有尧舜之心和中兴明主的志向,但利用民众的生命来为己谋私利,却是桀纣昏君的行径,虽然刘骏有堪比周公的才学,但后期终究出现乱象,始终没有好处。”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价:“孝武帝刘骏有仁义孝悌的天资,却甘愿沦落至不仁不孝的骂名中。他可以获得天子的位置,却没有继承仁义的传统。”
后世纪念
编辑刘骏死后葬于景宁陵,景宁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官山北麓,据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描述:墓为长方形砖室券顶墓,方向70°总长8.95米,宽3.1米,高3.3米,由墓道、墓室组成。墓道长1.49米,宽1.3米,高2.7米,墓道与墓室之间有墓门,已被破坏。墓室长6.85米,宽3.1米,高3.45米,墓室左右壁中部为砖刻壁画,墓室中后部有砖砌棺床,上用四块石板做成两个棺座。墓早年被盗,清理出部分遗物,其中可修复的53件,不可修复、不辨器形者十余件。主要有青瓷瓶2件、青瓷小碗1件、滑石猪2件,及部分铜器、铁器、陶器等。最有价值的是墓室两侧的两幅砖刻壁画,长2.4米,高0.8米,距底0.5米,绘的是“竹林七贤”。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李延寿. 南史[M]. 唐: 卷二·本纪第二·宋本纪中·孝武帝刘骏.
[2]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六·本纪第六·孝武帝刘骏.
[3]司马光. 资治通鉴[M]. 北宋: 卷六.
[4]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刘秀之传.
[5]司马光. 资治通鉴[M]. 2011: 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七.
[6]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九十九·列传第五十九·元凶刘劭.
[7]李延寿. 南史. 唐: 卷三十七.
[8]李延寿. 南史[M]. 唐: 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
[9]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臧质传.
[10]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七十七·列传第三十七·沈庆之传.
[11]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七十七·列传第三十七·柳元景传.
[12]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七十七·列传第三十七·颜师伯传.
[13]司马光. 资治通鉴[M]. 北宋: 卷一百二十七·宋纪九.
[14]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七十九·列传第三十九·武昌王刘浑.
[15]司马光. 资治通鉴[M]. 北宋: 卷一百二十八·宋纪十.
[16]林华鹏. 宋孝武帝刘骏文学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 28-36.
[17]刁丽丽. 宋孝武帝与大明诗坛[D]. 河北师范大学, 2009
[18]萧子显. 南齐书[M]. 南梁: 卷十六·志第八.
[19]张荣强. 南朝的台传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4-29.
[20]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百官上.
[21]耿敬.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募兵制度的探讨[J]. 中国史研究, 1994, (03).
[22]林华鹏. 宋孝武帝刘骏文学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
[23]户川贵行. 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劉宋孝武帝の礼制改革について—建康中心の天下観との関連からみた—[M]. 福冈, 2008: 36.
[24]严耀中. 中国东南佛教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64. 9787208056589.
[25]史江. 宋孝武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研究. 湖南大学, 2015-03-16
[26]严耀中.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5: 116-128. 9787208092440.
[27]沈约. 宋书[M]. 南梁: 卷六·本纪第六·孝武帝.
[28]王夫之. 读通鉴论[M]. 清: 卷十六·孝武帝.
[29]孟斌. 历代帝王陵墓. 2016-10: 197.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