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长江大桥(HuanggangYangtzeRiverBridge)是中国湖北省境内连接黄冈市与鄂州市,位于长江水道之上,为武黄城际铁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5)和武汉—鄂州高速公路(鄂高速S7)连接的重要枢纽,也是京九铁路和武九铁路联络线上得重要过江通道。
建设历程
编辑2004年,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将黄冈长江大桥列入湖北省拟建的9座桥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则将黄冈长江大桥列入2010年以后拟建方案。
2008年3月25日,中国共产党黄冈市委员会召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黄冈长江大桥筹建工作;8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冈市委办公室、黄冈市人民政府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黄冈市交通局,具体负责黄冈长江大桥前期推进工作;10月,黄冈市人民政府邀请铁路和公路及有关部门专家齐聚黄冈市,并对《武汉城市圈黄冈长江大桥及相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进行了评审。
2014年6月16日,一辆试验动车从黄冈长江大桥驶过
2009年5月4日,黄冈长江大桥定测开工,大桥勘测设计工作全面铺开;6月24日,武冈城际铁路和黄冈长江大桥项目建议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7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召开黄冈长江大桥通航论证报告会,通过《通航论证报告》;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在北京主持召开黄冈长江大桥通航论证报告评审会;9月15日,武冈城际铁路和黄冈长江大桥规划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对黄冈长江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报告进行批复;11月26日,武冈城际铁路和黄冈长江大桥项目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12月22日,武冈城际铁路和黄冈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
2010年2月8日,黄冈长江大桥举行开工典礼,宣布桥梁动工兴建;3月1日,黄冈长江大桥施工人员进场,并进行基础建设施工;12月29日,黄冈长江大桥主塔墩完成承台施工建设工程。
2011年5月25日,黄冈长江大桥完成第一个主塔下横梁浇筑工作;6月27日,黄冈长江大桥完成首孔箱梁架设工作。
2014年6月16日,黄冈长江大桥上层公路桥通车运营
2012年1月19日,黄冈长江大桥完成北主塔上横梁浇筑工作;3月12日,黄冈长江大桥完成南北桥塔封顶工程;9月16日,黄冈长江大桥完成主跨钢梁合龙工程;10月14日,黄冈长江大桥完成斜拉索挂设工作;11月2日,黄冈长江大桥完成最后一片32米铁路箱梁架设工程,大桥全线贯通。
2013年10月23日,黄冈长江大桥完成桥面沥青铺设工作。
2014年2月28日,黄冈长江大桥工程竣工;6月16日,黄冈长江大桥上层公路桥通车运营;6月18日,黄冈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通车运营。
桥梁位置
编辑黄冈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长江黄州河段三江口附近,连接黄冈市与鄂州市;距上游阳逻大桥约37千米,距下游鄂黄长江大桥约17千米;该桥西起三江港互通,上跨长江水道,东至黄冈—鄂州高速公路(鄂高速S38)与黄冈大道交汇立交。该桥西接武汉—鄂州高速公路(鄂高速S7),东接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5);途经高速公路为黄冈—鄂州高速公路(鄂高速S38),铁路为武黄城际铁路、京九铁路和武九铁路联络线。 黄冈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长江黄州河段三江口附近。
建筑设计
编辑整体布局
黄冈长江大桥分别由公路桥、铁路桥、南北桥塔、桥墩、斜拉索及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程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设计特点
结构特点 | |
整体 | 黄冈长江大桥采用连续钢桁梁双塔斜拉桥,半飘浮结构体系,即桥塔与主梁间设置带横向限位功能的竖向支座和横向抗震挡块。 |
主梁 | 主梁采用通透性较好的钢桁梁,下层铁路、上层布置高速公路;主梁横截面采用上宽下窄的倒梯形,钢材采用Q370qE钢。主桁采用外形简洁、斜杆与斜拉索倾斜方向一致的正N形桁式结构。为适应斜桁布置形式,主桁上、下弦杆均采用平行四边形截面。 公路桥面较宽,采用大横梁、大纵梁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体系;横梁及横肋与主桁上缘采用焊接,下缘及腹板采用栓接;铁路桥面采用多横梁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结构。 |
桥塔 | 桥塔为H形结构,采用C55混凝土,由塔座、下塔柱、上塔柱、下横梁与上横梁组成,3号、4号桥塔结构相同。根据景观效果确定塔柱倾斜率及横梁间距。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斜拉索 | 斜拉索为空间双索面,采用镀锌平行钢丝成品索,锚具采用冷铸镦头锚斜拉索外挤双层聚乙烯护套,护套外表面带螺旋线型护套以抑制雨振。塔上斜拉索导管内设置有减振器,长索下端主梁上设有体外减振器,以抑制振动。 |
设计参数
黄冈长江大桥全长4008.192米,其中公铁合建段长2568米,主桥长1215米,采用(81+243+567+243+61)米跨径布置,主跨567米,两边跨及辅助跨分别为81米、243米。主梁上弦主桁间距27.5米,下弦主桁间距16.0米,主桁高15.5米,节间长度13.5米,2片主桁倾斜角度为20.3532度,倾斜率达1:27;公路桥面全宽29.62米,横梁高度为1.800至2.041米,桥面板厚14毫米,U肋顶宽300毫米,底宽200毫米,高280毫米,间距600毫米,板厚8毫米,桥面板横桥向宽24.1米,单块尺寸为(12.0x13.49)米;铁路桥面宽16.78米,共5道横梁,间距2.7米,桥面板厚16毫米,在桥塔左右两侧则厚20毫米,纵向U肋高300毫米,上口宽400毫米,下底宽300毫米,后10毫米,间距800毫米,小纵梁单块尺寸为(12.8x13.49)米。桥塔塔高190.5米,桥面以上塔柱高133.5米,桥塔横桥向宽度为6.5米,顺桥向宽度为8.0至12.5米,下塔柱横桥向宽度为6.5至9.0米,顺桥向宽度为12.5至15.0米。全桥共152更斜拉索,钢丝直径为7毫米,标准强度为177兆帕,最大索力为12700千牛。
技术标准 | |
公路等级 | 高速公路 |
设计速度 | 公路:100千米/小时,铁路:200千米/小时 |
车道设置 | 公路:双向四车道,铁路:双线轨道 |
荷载标准 | 公路:Ⅰ级 |
通航水位 | 最高:+25.83米(国家85高程)以上不小于24米 |
通航净宽 | 主通航孔单孔双向不小于433米,复制通航孔单孔单箱不小于205米 |
航道等级 | I级 |
遇洪频率 | 1次/300年 |
抗震等级 | 按VII设防 |
运营情况
编辑票价票制
黄冈长江大桥为黄冈—鄂州高速公路(鄂高速S38)组成部分;据2014年6月天门市人民政府网显示,其收费标准如下:
序号 | 类别 | 车型 | 客车 | 货车 | 收费标准(元/车·千米) |
一 | 小客货 | 1 | ≤5座、摩托车 | / | 0.6 |
二 | 2 | 6至17座(含) | ≤2吨 | ||
三 | 中客货 | 3 | 18至30座(含)、25座(含)以下卧铺车 | 2吨至5吨(含) | 1.125 |
四 | 大客货 | 4 | 31至50座(含)、26座(含)以上卧铺车 | 5吨至10吨(含) | 1.5 |
五 | 特客货 | 5 | ≥51座 | 10吨至15吨(含) | 1.8 |
六 | 特货 | 6 | / | 15吨至20吨(含) | 2.1 |
七 | 特大型货车 | 7 | >20吨 | 每增加5吨在特货的基础上增加0.6元/车·千米 |
建设成果
编辑技术难题
黄冈长江大桥在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重点为:
1、地质复杂,基础施工难。河床岩面倾斜,覆盖层薄,护筒锚固困难;施工期间河水流速大,围堰定位和渡洪难;岩层强度软硬不均,裂隙发育,存在类似溶洞含填充物的较大裂缝和风化槽,嵌岩深度大,钻孔桩施工困难。
2、桥塔高,施工风险大。桥塔高193.5米,两塔肢内倾,塔内布设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多,有上、下2道横梁,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
3、平行四边形箱形钢桁杆件制造和空间斜主桁架设难度大。弦杆为宽翼缘平行四边形箱形截面,弦杆制造时箱口尺寸、焊接收缩变形、旁弯和制孔精度控制以及上弦杆内斜拉索锚箱定位等无经验可参考,制造难度大。钢桁梁横断面为倒梯形截面,斜杆面外倾斜20.3532度、面内倾斜48.945度,其吊装、对位和线形控制难度大。
4、PESC-475斜拉索为当时世界上直径最大的斜拉索,为首次采用,其制造控制、挂设难度大。
5、双层引桥上层为双幅公路连续箱梁桥、下层为单幅铁路简支箱梁桥和连续箱梁桥,上、下层不等宽,空间高,施工难度大。
获得荣誉
编辑项目名称 | 所获奖项 |
黄冈长江大桥 | 2016至2017年度中国国家优质工程奖金质奖 |
价值意义
编辑黄冈长江大桥建成后,实现大别山革命老区湖北黄冈市与武汉从公路、铁路及轨道交通方面全方位的“无缝对接”。(新华社评)
黄冈长江大桥是武黄城际铁路、黄冈—鄂州高速公路(鄂高速S38)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既是武汉城际轨道交通通往黄冈的重要过江通道,还是上海—武汉高速公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和武汉—鄂州高速公路连接的重要纽带,是集城际、铁路、公路三位为一体的过江通道。(荆楚网评)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黄冈长江大桥公路面通车_图片_新闻_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2021-11-16].
[2]黄冈长江大桥通车 武汉开车到黄冈最快仅需40分钟_荆楚网.荆楚网. [2021-11-16].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