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面狸(学名:Paguma larvata),又称果子狸,是生活在东亚、东南亚及喜马拉雅地区的一种灵猫科动物,多栖息于原始常绿林、落叶次生林等各种形式的森林栖息地,以果实和小型动物为主食。花面狸外形毛色因地理分布差异,存在较大变化,但一般从前额到鼻垫有一条中央纵纹,眼上有面积较大的白斑,并可延伸至耳基部。身体无斑点,毛色由灰褐色至浅褐色、深褐色不等,头面部颜色较深,多呈黑色。头体长约40~69厘米,体重3~7千克。
分类及命名历史
编辑命名历史
1827年,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汉密尔顿·史密斯(Charles Hamilton Smith)首次记述了花面狸,但史密斯错误地将其视为一种獾类,命名为“Gulo larvata”,其种名取义于拉丁语“larva”,意为“假面具”,强调此物种如面具一般的面部花纹。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花面狸的模式产地难以查考,但据估计产自中国南方,可能为广州附近。
1831年,英国动物学家约翰・艾德伍德・格雷(John Edward Gray)意识到花面狸并非獾类,他命名了花面狸属(Paguma),并将花面狸学名修正为“Paguma larvata”。“Paguma”这一名称是由美洲狮的学名“Puma”改写而成,但格雷这一命名法的用意已无从考证。
分类及亚种
花面狸是灵猫科(Viverridae)长尾狸亚科(Paradoxurinae)花面狸属(Paguma)的唯一物种。在19至20世纪初,不同分布区域的花面狸,曾被命名数个物种。但至20世纪,这些物种均被合并至花面狸一个物种之下作为亚种,使该物种具有相当大的形态多样性。至20世纪之后,花面狸受承认的亚种已多达16个。2009年,美国动物学家埃利斯·威尔逊(Don Ellis Wilson)等人将花面狸亚种缩减为6个:
指名亚种(Paguma larvata larvata),分布于中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马来亚种(Paguma larvata annectens),分布于马来西亚半岛和泰国。
尼泊尔亚种(Paguma larvata grayi),分布于印度阿萨姆邦、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婆罗洲亚种(Paguma larvata leucocephala),分布于婆罗洲。
苏门答腊亚种(Paguma larvata leucomystax),分布于苏门答腊。
安达曼亚种(Paguma larvata tytlerii),分布于安达曼群岛。
据2009年发表的一项DNA研究显示,相比其外观上的复杂多变,花面狸这一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偏低,整体而言以泰国南部为界,分为北部(中国和中南半岛)、南部(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两个可区分的种群类型,不支持将花面狸划分为多个亚种的传统观念,但这一研究参考标本未涉及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和安达曼群岛的种群。整体而言,花面狸这一物种的亚种分类问题复杂且混乱,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任何亚种分类观点都只是暂时性的。
形态特征
编辑花面狸头体长40~69厘米,尾长35~60厘米,后足长6.5~12厘米,耳长4~6厘米,颅全长10~13.7厘米,体重3~7千克。头骨粗壮结实,吻部较短而宽。与多数灵猫科比较,花面狸臼齿齿尖低矮钝圆,上裂齿不呈刀刃状而是乳突状,这体现出其杂食化的倾向,上下颌第二臼齿退化,部分个体甚至终生缺失。体型瘦长,冬季较肥硕,皮下脂肪厚。四肢较短,前肢略长于后肢,前后肢各具五趾,爪略有伸缩性。
正在爬行的花面狸
花面狸头面部毛色因地理分布差异,存在较大变化,典型花面狸从鼻镜后缘经颜面中央至额顶,有一条宽阔的白色面纹,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颈背常有颈纹与面纹相延续,但因季节或地区不同而有变化,在冬季颈纹常退化消失。眼下、眼角和耳前均发育有白斑。多数地区的种群,中央面纹不与眼角斑相延续,即使有连接也仅仅是一条白细窄线。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的种群中央面纹与面侧白斑(眼角斑和耳前斑)相互延续;马来西亚和巽他地区种群往往仅有大的耳前斑,中央面纹和眼斑均界限模糊乃至消失。
身体毛色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呈灰白、灰黄、棕黄、棕褐至乌黑色,喉灰白或灰褐色,胸部棕黄或灰黄色,腹灰白色,四肢棕黑色,到足背变为乌黑色,马来西亚和巽他地区种群毛色呈深褐色至黑褐色。尾色变异较大,多数种群尾基毛色与背色相同,尾端黑色,但部分种群呈灰黄色或灰白色,马来西亚和巽他地区种群尾端毛色呈接近白色的浅黄色。
除地理分布因素,花面狸毛色亦因季节而异,冬毛色浅淡多灰黄,夏毛多棕黄常有焦黑色调。亦有全白(白化型)或全黑(黑化型)的变异毛色。
分布栖息
编辑地理分布
花面狸是典型的东洋界物种,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喜马拉雅部分地区,分布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安达曼群岛及阿萨姆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马来半岛、砂劳越和沙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文莱。在日本本州、四国和琉球群岛存在人工引入种群。
在中国,花面狸在华东、华南、西南、西藏乃至华北部分地区均大量分布,分布范围最北可达北京地区,是中国分布纬度最高的灵猫科动物。
花面狸的世界分布图
栖息地
花面狸主要栖息于各种森林环境中,包括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或间杂石山的稀树裸岩地,在次生林或有残存林地的农业区亦可生存。在一些狩猎压力很低的地区(如中国香港),花面狸甚至可以生活在有自然植被残存的居民区。花面狸可适应多种海拔高度,多生活于海拔3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但也有出现于中高海拔的记录,在印度东北部,花面狸生活的最高海拔可达2700米。
生活习性
编辑食性
花面狸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带酸甜味的各种浆果或核果为主食,例如多种榕树果、麻楝果以及桃、杏、梨、荔枝、龙眼等,在热带地区好食无花果、芒果、香蕉等水果。也捕食小动物,如鸟、青蛙、蚯蚓、田螺、蚱蜢等,采食植物性食物占70%,动物性食物仅占30%。在不同季节,因食物资源变化,花面狸的采食倾向也存在差异:春节以节肢动物为主,夏季以水果类和节肢动物为主,秋季以含有大量水果类的植物为主,在春冬季缺乏适宜食物的情况下,也会啃食树叶、树皮以充饥。
行为
花面狸多在树上活动和觅食,极善攀缘,能靠灵巧的四肢和长尾在树枝间攀跳自如,觅食树果或追捕小鸟及松鼠,当发现树上有成熟果子时,花面狸往往会停留在一个区域内反复觅食,并在树上留下斑斑爪痕,树杈上和树根附近常有许多带核果的粪便。休息和睡眠也常在树上进行,但也会利用山岗的岩洞、土穴、树洞或浓密灌丛作隐居场所。冬春时多在洞穴中休息,夏季炎热时,常隐于浓密灌丛中。
在树上活动的花面狸
花面狸是夜行性动物,白天较少活动。花面狸多独居生活,但并不完全孤僻,也会以家庭为单位共栖生活,营家族生活,雌雄老幼有时同栖一穴,交配季节也常雌雄成对活动。雄性花面狸巢域面积约1.8~5.9平方千米,雌性则普遍较小,约1.9~3.7平方千米。
夜间在树上活动的花面狸
花面狸天敌包括虎、豹和大型猛禽等,当遇惊吓时,往往从树上跳下,若在地面遇其他动物追赶,则上树或逃进洞穴中躲藏。其肛门腺可分泌灵猫香酮和甲基酮的混合物,分泌物的异味能够使掠食者退却。
交配繁殖
编辑发情与交配
花面狸一般在每年2~8月发情交配,在发情初期会出现食量下降、体重减轻的现象,发情期间雄狸睾丸增大,兴奋好动,性情烦躁,常舐舔露出体外的阴茎龟头,亲昵异性,徘徊走动,并频繁发出“卿吱,唧吱"的叫声。雌狸乳房增大、乳头变红,精神兴奋,常跳上窜下、爬至高处,喜靠近雄狸,嗅闻雄狸阴部,并在突出物体上擦蹭外阴部进行信息标记。
发情旺期,雄雌狸食欲进一步下降,发出“咕咕”的求偶叫声。发情旺期每昼夜交配3~5次,连续2~4天,每个发情期交配3~15次,交配多在夜间进行。
繁殖及生命周期
花面狸一年繁殖1~2次,妊娠期51~56天,多在早春和晚秋繁殖,产仔多在夜间进行,每胎产仔平均2~3只,最多时可达4只。初生幼仔,毛被短密、呈乳白色或淡灰色,双目紧闭,出生9~10天后睁眼;15天时,体重可达390克。17天左右,逐渐发育显现出“花面”,乳白色的体毛逐渐变淡。23天左右,幼体可在窝穴周围活动。34天时,已长出乳齿。45天时,体重可达1千克,3个月时可断乳。这时,针毛逐渐变黄,已长得和亲体一般大小。
花面狸约在出生后10~22个月达到性成熟,野生个体寿命平均约10年,圈养个体平均寿命可提高至15年,圈养状态下寿命最长可达20年。
物种保护
编辑种群现状
花面狸数量缺乏普查估测,但整体而言,在其分布区域内,花面狸是十分常见的物种,其活动常被红外自动相机拍摄与记录,在许多常绿森林生物群落中,花面狸是最常被记录的小型哺乳动物之一。尽管在中国南方和越南等地区,花面狸一度因野味贸易而被大量捕杀,但目前它们在这些地区仍然普遍存在。
保护级别
1989年,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分布于印度的花面狸种群列入附录Ⅲ。
由于野生花面狸分布广泛,整体种群健康,且对经过开发的次生环境有较强适应力,2015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将花面狸评定为无危(LC)。
在中国,花面狸于2000年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海南省,花面狸于2006年列入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致危因素
捕猎压力是野生花面狸面临的主要威胁,在亚洲野生动物市场上,花面狸是常见的野味,但由于较高的树栖性,埋设猎套对花面狸的威胁相对较低。整体而言,花面狸对狩猎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强,但在某些地区(例如越南),这可能导致野生花面狸数量下降。
花面狸对次生林地和农业区有一定适应能力,因此这一物种尚未受到栖息地破坏的严重威胁,但如果林地植被被完全破坏,花面狸便难以幸存。
保护措施
由于缺乏该物种在野外的具体种群信息,目前各国对野生花面狸具体保护措施较少。越南曾于2021年11月下旬,将救助的83只花面狸放归野外。
2020年10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禁止对花面狸实行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
与人类的关系
编辑中国古代将花面狸称为“牛尾狸”“玉面狸”。自唐宋以来,花面狸多被人食用。其皮称“青猺皮”,用作裘皮原料。在元明时期,江南地区的花面狸曾被指定为贡品,上贡朝廷,如《明史》曾记载“仁宗初,光禄卿井泉奏,岁例遣正官往南京采玉面狸”。
但是,食用花面狸存在致病风险。2003年,中国广东一个野味市场中的花面狸,体内被分离出SARS病毒,因此花面狸被认为是SARS病毒的可能疫源动物。2005年以来,菊头蝠(Rhinolophus)被认为是SARS病毒最有可能的自然宿主,花面狸则为中间宿主。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卢克.亨特. 世界陆生食肉动物大百科[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21.
[2]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委员会. 中国动物志[M]. 第八卷,兽纲 食肉目. 科学出版社, 1987: 282-293.
[3]AndrewT.Smith, 解焱. 中国兽类野外手册[M].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9: 392-393.
[4]Duckworth, J.W., Timmins, R.J., Chutipong, W., Choudhury, A., Mathai, J., Willcox, D.H.A., Ghimirey, Y., Chan, B. & Ross, J. Paguma larv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41692A45217601.
[5]王志宝. 国家林业局令第七号——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J]. 野生动物, 2000, (5): 49-82.
[6]Blanford William Thomas. 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 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 = Mammalia /.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1888[2022-11-09].
[7]E.C.耶格编. 生物名称和生物学术语的词源[M]. 科学出版社, 1965: 281,368.
[8]Blanford William Thomas. 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 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 = Mammalia.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1888: 415-430. [2022-11-09].
[9]Don E. Wilson & Russell A. Mittermeier. 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 – Volume 1 Carnivores[M]. Lynx Edicions, 2009: 174-232,195-196.
[10]Inoue Tomo, Kaneko Yayoi.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masked palm civet Paguma larvata, (Carnivora: Viverridae) in Japan, revealed from analysis of newly identified compound microsatellites.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12-05-04, 13(4): 1095–1107. ISSN 1566-0621. doi:10.1007/s10592-012-0357-7.
[11]涂飞云, 韩卫杰, 孙志勇,等. 果子狸研究现状与展望[J]. 南方林业科学, 2016, 44(6): 4.
[12]王健, 刘群秀, 索建中,等.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果子狸食物组成初步研究[J]. 动物学杂志, 2008, 43(2): 5.
[13]Lundrigan, Barbara. Paguma larvata (masked palm civet). Animal Diversity Web, .
[14]刘进辉, 苏泽红. 果子狸繁殖期的行为观察[J]. 经济动物学报, 2000, 4(1): 5.
[15]蒋志刚, 李春旺, 曾岩. 果子狸研究现状[J]. 动物学杂志, 2003, 38(4): 3.
[16]LAU Michael Wai-Neng, FELLOWES John R. Carnivores (Mammalia: Carnivora) in South China: a status review with notes on the commercial trade. Mammal Review, 2010-09-06, 40(4): 247–292. [2022-11-17]. ISSN 0305-1838. doi:10.1111/j.1365-2907.2010.00163.x.
[17]琼府〔2006〕78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野生植物名录的通告. 2006
[18]Masked Palm Civet - SVW - Save Vietnam's Wildlife. 2022-04-08
[19]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022-11-09].
[20]王赛时. 林间珍味果子狸──古代饮食奇珍录之二[J]. 四川烹饪, 1997, (11): 20-21.
[21]于化明. 花面狸的养殖技术[J]. 农民科技培训, 2002, (7): 1.
[22]明史.志第五十八·食货六. .
[23]李灵辉, 刘于飞, 陈秋霞,等. 一例与果子狸相关的SARS病例调查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 21(9): 2.
[24]Guan, Y.; Zheng, B. J.; He, Y. Q.; Liu, X. L.; Zhuang, Z. X.; Cheung, C. L.; Luo, S. W.; Li, P. H.; Zhang, L. J.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ruses Related to the SARS Coronavirus from Animals in Southern China. Science, 2003-10-10, 302(5643): 276–278. [2022-11-17].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087139.
[25]Li, Wendong; Shi, Zhengli; Yu, Meng; Ren, Wuze; Smith, Craig; Epstein, Jonathan H.; Wang, Hanzhong; Crameri, Gary; Hu, Zhihong. Bats Are Natural Reservoirs of SARS-Like Coronaviruses. Science, 2005-10-28, 310(5748): 676–679. [2022-11-17].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118391.
[26]Janies, Daniel; Habib, Farhat; Alexandrov, Boyan; Hill, Andrew; Pol, Diego. Evolution of genomes, host shifts and the geographic spread of SARS-CoV and related coronaviruses. Cladistics, 2008-04, 24(2): 111–130. [2022-11-17]. ISSN 0748-3007. doi:10.1111/j.1096-0031.2008.00199.x.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8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