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鄱[pó]阳湖(英文:PoyangLake)又名彭蠡[lǐ]泽、彭泽,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经纬度:115°49'~116°46'E,28°24′~29°46′N,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及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在湖口注入长江。湖域通江水体面积3676平方千米、湖区南北长173千米,东...

鄱[pó]阳湖(英文:Poyang Lake)又名彭蠡[lǐ]泽、彭泽,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经纬度:115°49'~116°46'E,28°24′~29°46′N,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及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在湖口注入长江。湖域通江水体面积3676平方千米、湖区南北长173千米,东西平均宽16.9千米,湖岸线总长约1200千米。

命名

编辑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蠡湖、彭泽、彭湖。春秋战国时期鄱阳湖称彭蠡泽;魏晋时期湖泊被一分二,彭蠡湖北部被滩地与长江隔开,称为:雷池。鄱阳湖名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但主流说法有两种:其一是以山为名,《舆地纪胜》卷23饶州载: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其湖绵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鄱阳湖是:炀帝时,以鄱阳山所接,兼有鄱阳之称。其二是以地为名:鄱阳县古称番邑,亦称番阳,秦以前属吴越楚皆曾属,隋、唐、宋、元间一直隶属饶州,隋朝大业三年曾改饶州郡为鄱阳郡,这是彭蠡泽改称鄱阳湖的重要历史时期。

位置境域

编辑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经纬度:115°49'~116°46'E,28°24′~29°46′N,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及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在湖口注入长江。

鄱阳湖

鄱阳湖组成

鄱阳湖的湖岸线总长约1200千米,鄱阳湖丰水期水体面积4125平方千米,湖域通江水体面积3676平方千米,湖区南北长173千米,东西平均宽16.9千米,湖岸线总长约1200千米,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湖水入长江水道区。

鄱阳湖区是一个水文地理范围,指进入鄱阳湖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条河流七个水文监测站点以下,以分水岭为基础,结合乡镇完整性划定的属鄱阳湖流域且临近鄱阳湖的集水区域,涵盖上饶市鄱阳、余干县、九江市都昌、湖口、庐山市(原星子县)等13个县(市、区),总面积26284平方千米,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16.2%。

鄱阳湖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东邻富水、闽江流域,南靠珠江流域,西毗洞庭湖流域,北接长江干流,经纬度:113°35′~118°29′E、24°29′~30°05′N;鄱阳湖流域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及鄱阳湖湖区等河流水系组成,形成以鄱阳湖为中心,五大河流汇聚的水系布局。

历史变迁

编辑

鄱阳湖盆地的演化发展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特征,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早白垩[è]世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阶段以及新近纪、第四纪以来演化阶段。

早白垩世:鄱阳湖盆地演化开始,沉积盆地最早出现于江西中部的花草尖——周家源——打鼓顶一线,而后以此为轴线分别向北西、南东2个方向逐渐扩大与迁移;中生代由于燕山运动,盆地周边地区强烈褶皱成山,盆地本身断裂下陷成为地堑式洼陷,东西向构造、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是构成本区的骨架,其结构基底为晚印支和中燕山期拆离造山带变质岩系和古生界海相沉积岩系双层结构,受控于北北东向展布的赣江走滑断裂系和印支——中燕山期北东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系晚期反转的共同作用。

晚白垩世——古近纪:晚白垩世盆地广泛发育于赣中——赣北地区,并且盆地发育向南变差之势明显;古新世时,沉积盆地明显受控于赣江断裂,并且该阶段以盐湖沉积为主;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太平洋板块的高角度正向俯冲使中国东部出现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从而导致郯[tán]庐断裂带与整个中国东部卷人强烈的伸展活动,此时郯庐断裂带转变成巨型的伸展构造,普遍控制了断陷盆地发育,在一些近北东向老断层的联合控制下,鄱阳湖盆地区普遍发生伸展断陷,到古近纪,盆地以拗陷为主。

新近纪、第四纪:新近纪开始,由于西太平洋弧后扩张,赣江断裂遭受了东西向的挤压作用使盆地消亡或变形,差异性升降作用导致了庐山的隆起,并且控制了鄱阳湖盆地的演化;第四纪开始赣江断裂继承并加强了前期活动。全新世开始,鄱阳湖接受了江西省五大河流的水、沙注入,逐渐积水成湖。

水文特征

编辑

鄱阳湖是一个具有过水性、季节性、吞吐性特征的湖泊;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明显是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的三大特征。

湖泊

主湖泊

鄱阳湖形成旱涝并存的水文特征——丰水期的水面超过三千平方千米,枯水期则缩小至二百多平方千米,这种“湖相”与“河相”的转换,被形容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截至2022年,历史最大面积5100平方千米、最大容积300亿立方米。鄱阳湖水位年变幅大:1956~2000年,鄱阳湖各站多年平均水位11.36~13.39米,最高水位20.55~20.71米,最低水位3.99~10.22米,多年最高最低水位差10.34~16.69米;2022年,最高水位为19.43米时、最低水位降至6.46米;水体面积最大为3560平方千米,容积最大208亿立方米;水面最小为226平方千米,容积最小6.97亿立方米。

鄱阳湖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水位低于10米,湖区面积通常减少到不到1000平方千米;在鄱阳湖水系和长江洪水的双重影响下,每年4~6月,湖水水位上涨,水位增加至14米;7~9月因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而维持高水位,为丰水期,水位高于14米;10~11月,因五大河流来水减少和长江的拉空作用,鄱阳湖的水位显著降低,进入枯水期,湖滩会大面积地露出水面,水位急剧下降至10米左右。鄱阳湖11月至次年3月,湖面缩成河流般的水道,此时“湖相”转换成“河相”;这种变化被形容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

鄱阳湖枯水情势自2003年以来发生较大变化,与1953-2002年多年平均值相比,2003年以后,9月至次年3月星子站平均水位降低了0.93米;枯水期的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2003年后,鄱阳湖10米、8米的枯水位持续时间平均延长了43天、19天;鄱阳湖的枯水期也明显提前,截至2023年,枯水期的出现时间比2003年前的平均时间提前8~33天。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7510/

(9)
词条目录
  1. 命名
  2. 位置境域
  3. 历史变迁
  4. 水文特征
  5. 湖泊
  6. 主湖泊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