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北亚是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主要是指乌拉尔山以东、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阿尔泰山脉以北、哈萨克斯坦以北、蒙古国以北、中国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峡以西的地区,占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 北亚东西长约7000多公里,南北宽约4000公里,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近3万公里。地形多为高原台地和山地。极端大陆性的冷温气候高纬的地理位置、冰洋冷海的深刻影响、完整的陆地轮廓以及多山地高原且向北畅开的地形,...

北亚是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主要是指乌拉尔山以东、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阿尔泰山脉以北、哈萨克斯坦以北、蒙古国以北、中国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峡以西的地区,占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

简介

编辑

北亚东西长约7000多公里,南北宽约4000公里,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近3万公里。地形多为高原台地和山地。极端大陆性的冷温气候高纬的地理位置、冰洋冷海的深刻影响、完整的陆地轮廓以及多山地高原且向北畅开的地形,使北亚气候具有明显的极端寒冷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本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发展迅速,以铁路为主。本区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础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冶金工业也很发达,钢铁工业已初具规模,机械工业有发展,但不配套,仍较薄弱。农业以西西伯利亚南部较发达,小麦和乳、肉用畜牧业为主要部门。

北亚

名称由来

包尔罕、冯家升《西伯利亚名称的由来》一文认为西伯利亚的名称是出于鲜卑。古代鲜卑分居在西伯利亚,中国史书上的鲜卑不过是这个民族南迁的"散姓"。西伯利亚是一个广大地域,西起乌拉尔山,东迄楚科奇半岛,隔洋与阿拉斯加相望。西伯利亚是汉语音译过来的,德文作SIBERIEN,法文作SIBERIE,英文作SBERIA,很显然是从英文音译过来的,所以它是一个晚近的名词。拿晚近的名词不容易找出历史上的线索,必须拿出一较古的名称方可。西伯利亚俄文作Счбчрь,来自拉丁文SIBIR。这是德、法、英写法所自出。俄文西比尔(SIBIR)是从一种叫西比尔的民族音译过来的,最早见于俄文是在1483年。沙皇把自己兼称为西伯利亚的皇帝则始于1563年。西比尔民族灭亡后,他们留下的几个城和地区也叫西比尔,最后扩大为现代广大地域西比尔或西伯利亚。包文有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冗述。

地域定义

编辑

地形划分

“北亚”有两个定义:

其中一个定义,是指俄罗斯亚洲部分,主要是指西伯利亚、以及阿尔泰山脉以北的地区,占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过去亦有将蒙古包括入北亚的范围内。

另一个定义,是指东北亚,即中国(包括港澳台)加上朝鲜韩国、日本和蒙古。这是一个商业上相对东南亚的地理划分。

一般来说,以前者比较普遍。

北亚地区包括了俄罗斯亚洲部分和蒙古利亚两个地区。

生物划分

旧北亚区

在北界之内,属于全北区的动物地理亚区之一。除热带东南亚和北极地方外,包括欧亚大陆,撒哈拉大沙漠以北的非洲地区。本亚区地域广阔,栖息地每多变化,生物趋向于多样性分化。有鼠类、山、骆驼、绵羊、山羊、貛、狸、野猪、雉、等固有种的存在,可作为该亚区动物区系的特征。在新北区起源和绝灭的和骆驼,现还在本亚区存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亚区起源的羚羊类在新北区则没有分布。华莱士(A.R.Wallace)主张将全北区分为旧北区和新北区,但由于两区之间的动物区系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因而又把两者统一为全北区。把旧北区、新北区作为它的亚区。日本在动物地理学上处于本亚区的东南端,动物区系从北海道以南主要属中国东北地区的类群,北海道直到库页岛包括有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类群。曾有人倡议以八田线或福来基斯敦线为这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此外还有以屋久岛和奄美大岛之间划分的渡濑线为旧北亚区和旧热带区与东洋亚区的分界线。

新北亚区

Nearctic subregion

在北陆界中属于全北区的动物地理亚区之一,包括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南面在墨西哥高原与加勒比亚区相接,北面在北纬50°附近与北极亚区相接,动物区系中叉角羚(Antilocapra)和岩狸科是固有的种类,而马、骆驼也认为是本亚区出现的,但后来却没有了。

哺乳类和鸟类有2/3是固有种,爬行类的毒蜥属,两栖类的无肺螈科(Plethodontidae)钝口螈科(Ambystomidae)都是特有种类;而淡水鱼的弓鳍鱼(Amia)和雀鳝目(Lepisosteus)是作为全骨类现存的二个科而残存在本亚区中的。

新北亚区还可进一步分为加拿大(Canadian provinice)、阿帕拉契亚(Appalachian province)、西亚美利加(West American province)和索诺拉(Sono-ran province)等区。

地理特征

编辑

位置面积

北亚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两大部分,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自然地理大区。北西界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洲界,南界西段为哈萨克高地北麓,东段以俄罗斯与蒙古和中国的国境线为界,大部位于北纬50°以北,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带伸入北极圈内。北冰洋太平洋分别从北而和东面围绕着北亚,海岸线全长近3万公里。几乎终年被冰层覆盖的寒冷的北冰洋,对北亚气候乃至自然景观起着“冰箱”作用,即使在夏季,北风袭来后气温也会骤降。西北太平洋的温热状况虽对这里气候有所改善,但因受远东边缘山地的阻挡,来自太平洋一侧较为暖湿的气流也只能影响沿海一带。同时,东岸的千岛寒流和鄂霍次克海“冰窖”均有致冷作用。北亚西距大西洋遥远,仅西西伯利亚和南西伯利亚山地的西部才能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及伴之而来的气旋的较多影响,因此,叶尼塞河谷以东的东西伯利亚更为干冷。

北亚

地形天气

亚地形多为高原台地和山地,主要包括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北亚西有乌拉尔山,东为远东山地,南缘为南西伯利亚山地,整个地势向北降低,有利于冰洋气团的南侵和停滞。平原地形较少,主要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北西伯利亚平原和科累马平原等。这是形成北亚自然综合体的主导因素。北亚地域纬度位置偏北,热量条件差,太阳年辐射总量多在11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北冰洋沿岸一般仅60~70千卡/平方厘米。北亚主要属于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北亚主要受冰洋气团的控制,漫长寒冷,冬长一般在7~8个月以上,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几乎全在-20℃以下,东西利亚广大地区更在-30℃以下。

最深湖泊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它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79.4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80米,湖面海拔456米。其总蓄水量23600立方千米。贝加尔湖容积巨大的秘密在于深度,该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两侧还有1000~2000米的悬崖峭壁包围着。湖面海拔456米。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仅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宽约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

湖上风景秀美、景观奇特,湖内物种丰富,是一座集丰富自然资源于一身的宝库。湖中的动植物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淡水湖里的都多,其中1083种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有品种。湖畔有采矿(云母和大理石)、纤维加工、造纸、造船、捕鱼和木材等工业。有许多矿泉,游客常到戈里亚钦斯克(Goryachinsk)和哈库西(Khakusy)等地,因该地矿泉水有医疗性能。

三大河流

勒拿河

勒拿河,长4,400公里,是世界第十长河流,流域面积2,490,000平方公里(世界第九)。俄罗斯主要河流和世界最长河流之一,长度位居世界第十位,从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耸立的大山之中的源头流往位于北冰洋拉普捷夫(Laptev)海滨的三角洲河口,全长4,400公里(2,734哩)。流域面积约2,490,000平方公里(961,000平方哩)。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位于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高原东侧,发源于贝加尔山西坡,距贝加尔湖仅7千米,沿中西伯利亚高原东缘曲折北流,纵贯伊尔库茨克州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森林与苔原带,注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主要支流有维季姆河、奥廖克马河、阿尔丹河以及维柳伊河等。河口年平均流量17000m3/s,年径流量5400亿m3。按长度与流域面积在俄罗斯河流中仅次于叶尼塞河与鄂毕河而居第三位,按流量居第二位,仅次于叶尼塞河。发源于贝加尔(Ea9xan)山脉的西北麓海拔930m处,距贝加尔湖仅7km。自河源起流向西南,过日加洛沃村转向西北,在乌斯季库特转向东北,阿尔丹河注入后又转向西北,最后流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人海处形成面积约3万km2的三角洲。

北亚

叶尼塞河

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大河之一。位于亚洲北部,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西伯利亚河流中水量最丰盈的河流。叶尼塞河为世界第五长河,流量世界第六,亚洲大陆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从南向北流经辽阔的中西伯利亚。它穿越一个广漠的地区,多种景观迥然不同,但却尽皆历时悠远,其中可见古老的民族与风俗,以及巨大的经济发展项目。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第一大河,水量、水能资源均居首位。长度若以色楞格河为源也居首位。有2条源流,一是大叶尼塞河,一是小叶尼塞河。两河于克孜勒附近汇合后称叶尼塞河。叶尼塞河干流从南向北流,最后注入喀拉海的叶尼塞湾。流域面积260.5万km2,总落差1578m,平均比降0.4lm/km,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6255亿m3,平均年输沙量124万吨。

干流全长3481km,以大叶尼塞为源,河长4086km;若以小叶尼塞河为源,则河长4044km;若以安加拉河为源流,上溯至注入贝加尔湖的色楞格源河伊德尔(11A:~p)河为源.则全长5227m。

小叶尼塞河发源于唐努乌拉山脉,大叶尼塞河发源于萨彦岭的喀拉·布鲁克湖。

鄂毕河

(Ob,Obi,俄语Обь)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是俄罗斯也是世界著名长河。鄂毕河在当地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名字,其自身长度为3700km,流域面积达到了2,600,000平方公里。奥斯蒂亚克人(Ostyak)称为As,Yag,Kolta以及Yema,撒摩耶人(Samoyede)称为Kolta或者Kuay,西伯利亚鞑靼人称为Omar或者Umar。

鄂毕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按流量是俄罗斯第三大河,仅次于叶尼塞河和勒拿河。鄂毕河是由卡通河与比亚河汇流而成,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伯利亚,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河长4315km(从卡通河源头算起),流域面积299万km2(其中包括内陆水系流域面积52.8万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2300m3/s,实测最大流量43800m3/s,实测最小流量1650m3/s;年平均径流量3850亿m3。含沙量沿程呈递减趋势(160~40g/m3),年平均输沙量5000万t。从卡通河与比亚河汇口起至托木河口为上游,托木河口至额尔齐斯河口为中游,额尔齐斯河口至鄂毕湾为下游。

气候条件

编辑

北亚地广人稀。造成这里地广人稀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一是因为这里位于亚欧大陆北部,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少,终年气候寒冷;第二,这里位于西风带,但由于亚欧大陆西部的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乌拉尔山脉等)对暖湿西风的阻挡,使这里与同纬度的欧洲部分气候条件相差很大;第三,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沼泽较多,而东部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又因为地势较高又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十分大,因此北半球极端最低也出现在这里的奥伊米亚康。因此这里地广人稀,较少的人口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地区。

自然资源

编辑

这一广阔的地区被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石油、天然气、煤、森林、水能、铁、有色金属储量产量在世界上居中前列。这里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占原苏联的四分之三以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的水力资源。

能源资源

本区的能源资源尤为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极大。在前苏联的石油潜在资源中,约有一半集中在本区,而秋明油田的远景储量可达400亿吨,能开采的就有60亿吨。以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已发现的油田和气田达200多个,是世界上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油气田。仅秋明一个州的油气资源就已超过美国的全部储量。

煤炭是前苏联主要燃料动力之一,有93%的煤炭资源在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据推算,在已探明的储量中,70%左右在西伯利亚地区。

由于本区的能源资源丰富,燃料、动力工业成为本区发展最为迅速的国民经济部门。七十年代初,本区提供的石油仅占前苏联总产量的20%左右,天然气约占30%左右,煤炭也不到一半。到八十年代初,本区生产的石油已占前苏联总产量的50%左右,天然气约占60%,煤炭占50%。其中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965年~1975年,本区的石油年产量从9500万吨迅速提高到1.48亿吨;1976年~1980年,本区的石油产量增长了16360万吨。

淡水资源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占原苏联淡水储量的80%以上。是原苏联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矿藏

本区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十分丰富,这里几乎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矿物资源。铁、铜、铝、锡、镍、铅、锌、镁、钛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属矿,钨、钼、钾等稀有金属矿,云母、石棉、萤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矿,以及盐、磷灰石、磷钙石等天然化学原料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可观。其中,铁、铜、铝、锡的储量尤为丰富。

发展历史

编辑

古代史

匈奴

匈奴民族在古代建了匈奴王国。匈奴王国之后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此外,柔然王国也被认为是由匈奴民族所建立。这四个国家先后在蒙古利亚(简称蒙古)称王称霸。在6-13世纪,先后出现了突厥王国、薛延陀王国、回纥王国(后改称回鹘王国)和黠戛斯王国等国,称霸中亚和蒙古。

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北至吉尔吉斯,西至叙利亚,东至太平洋的蒙古帝国。最后说明一下,元人的北海测影所向北达到了北纬63度,不等于元人在东经70度到140度一160度的巨大跨度内都达到过北纬63度。政治地理学和国际法学认为,某国的臣民先到过某地,但未在那里长期留守、居住,管理统辖,考察。便不等于某地便已是某个国家、政权的疆土地盘,不等于已把某地“划入了”某国的“版图”。因为那样的事例在探险史、地理发现史、旅行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倭寇

倭寇一般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其相对应的西方入侵者是维京人和海上民(En: Sea Peoples)。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近代史

从十六世纪后期,沙俄就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逐步占领了广大的西伯利亚。1632年,在雅库次克修建据点,作为进一步侵略的根据地。1685年起通过同清朝进行了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获得了利益。

1856年5月28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日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10月7日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1869年9月4日,中俄两国签定《乌里雅苏台界约》,将原属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地的唐努乌梁海西北4万平方公里的优质草地划归沙俄。同年9月13日,中俄签定《科布多界约》,将原属科布多定边左副将军辖区的乌梁海十佐领划入俄境。中国又平白无故的丢失了约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

领土归属

1、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纳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北亚

2、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3、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并逼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4、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5、1921年(民国10年),俄国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1944年(民国33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另外,苏联一手策划了外蒙的“独立”,1945年(民国34年),外蒙古举行所谓公民投票(其地蒙古人严重俄化,为苏联所控制)。中国政府被迫承认。面积有156.65万平方公里,今为东亚五国之一。

宗教

编辑

东正教

俄罗斯大部分信仰东正教,高加索地区信仰伊斯兰教,西伯利亚那边是基督教,靠进蒙古国地区信喇嘛教,佛教,基督教。当地的人大多信仰萨满教。

东正教(英语:Eastern Orthodox Church)又称正教、希腊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主要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正教”的希腊语(Orthodxia)意思是正统。如果以“东部正统派”的主要的和狭义的定义来分,“东部”教会里人数最多的教会是俄罗斯正教会和罗马正教会。而欧洲正教会(不分东西边)最古老的则是希腊正教会。若是以英语系国家的西方人惯用的用法来分,“东部正统派”有较广的定义,也包含了“东方正统教会”(“Oriental Orthodox”中文字面意思和东正教一样,但两者是不同的教会)。

萨满教

它曾经长期盛行于包括我国北方各民族在内的东亚、北亚地区的诸多民族之中,对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

萨满教源远流长,学术界一致认为其发轫于原始渔猎时代。在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东亚、北亚地区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和人们的心灵。即使在后来许多民族改信佛教、伊斯兰教以后,由于历史惯性等方面的原因,上述民族中仍可明显见到萨满教遗留的痕迹。我国北方的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蒙古、土、东乡、保安、达斡尔、维吾尔、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以及朝鲜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的影响。尤其是在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蒙古族、三江流域的赫哲族,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以及部分锡伯族当中,萨满教仍存在着较为完整的信仰体系和随处可见的历史孑遗。

其实,萨满教并不是一种统一、成熟的宗教。在信仰萨满教的古今众多民族和部落中,从来就没有过作为正规宗教重要标志的共同的经典、共同供奉的神只和统一的宗教组织。它只是一种自发的民间信仰活动。同时,萨满教在诸多民族中的发展程度、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然而,之所以认定其信仰是同一宗教,是因为各民族萨满教信仰的精神内涵、祭祀形式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有着相当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萨满教信仰属于多神信仰,即“万物有灵”。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各个民族,其信仰几乎不约而同地囊括了原始信仰体系中最古老、丰富的内容。诸如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飞禽走兽、草木鱼虫等等自然界的诸多事物和现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虽有少量被崇拜的对象被赋予了神的地位,被顶礼膜拜,但其中的大部分仍然因其来自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信仰而保持着平易的自然风貌,人们对其敬而不远。满一通古斯语民族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对天的信仰观念和祭祀形式还没有完全固定成熟,而是依然停留在对古老的大自然物的具体崇拜的水平上;而满、锡伯以及蒙古语和突厥语诸民族在不同程度上都已从大自然崇拜中突出了对天的崇拜,天神“腾格里”已经被提高到了几乎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对地神的信仰与崇拜也已经形成,古代突厥人称地神为“地--水”神,蒙古族把大地之神看作是“万物起源之母”。对山的信仰与崇拜十分古老,在北方少数民族中影响巨大民间传说里,崇山峻岭往往是全人类和民族起源的发祥之地。对圣山的向往和推崇和对祖先及其灵魂的信仰与崇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后世对“山神”的信仰与崇拜。火在北方各民族的信仰里通常同女神联系在一起;而水则被看作是宇宙初始的形态,同时是生命的源泉。因此,不可亵渎、毁坏上述的一切;一切都是神的赐予,要真心地满足于神的赐予。

在物欲横流、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今天,对大自然的崇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将这种古老的信仰升华为对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坚定信念,将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才不致在古人面前自惭形秽。

重要城市

编辑

海参崴

海参崴是俄罗斯的滨海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占地面积560平方公里,人口70万,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海参崴原中国地名,距吉林珲春市180公里,海参崴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它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中国称北海),是军事要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参崴被俄国占领。

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其约有591800人,斯大林统治期间,城内的几十万满族、汉族几乎全被杀或强制迁移,朝鲜人也被全部迁走。1958年至1991年间,苏联当局规定只有苏联人方可到访该城市及居住,而且需从当局取得许可证方可进入。在苏联把此城完全对外封锁前,该地有不少中国人及朝鲜人居住。

市内有五个区:列宁区、五一区、别尔沃列琴斯基区、苏维埃区和费伦多斯基区。海参崴是海员城、渔业城、商业城,市内有多类企业及工厂。海参崴又是文化城市市内有远东大学、工艺大学、海军学校、综合技术学校、医科大学、艺术学院等。被称为世界十二大奇迹之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就在这里,它全长9288公里,是联接欧亚文明的纽带。

海参崴是天然的不冻港,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着军港、渔港、商港叁种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业以船舶维修、造船、探矿机器制造、鱼类加工及木材业为主;土产以鹿茸及人参最著名。海参崴也是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城市,目前有以俄罗斯人、中国人、朝鲜人为主。海参崴约有90多万人,居民以军人居多、部分为渔民。

基础建设

编辑

发电站

本区地区电力工业的支柱是水电站。五十年代以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区域经济综合开发计划,在安加拉——叶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兴建了一系列大型的水力发电站,为本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证。

铁路

本区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加之气候严寒,对发展交通运输极为不利。根据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建成了以河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

铁路是本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占本区货运总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横贯东西是西伯利亚的运输大动脉。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74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电气化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铺设了复线,部分区段还实现了三线化。但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平衡,西线年货物量可达1亿吨以上,东线则只有2500~4000万吨。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全长4275公里,年货运能力可达7000~7500万吨,是联接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铁路干线

公路

公路多集中于南部地区,特别是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的大、中城市周围,与两条铁路干线相联络,构成小区域运输网络。在南部铁路干线、大中城市周围是路面质量好、设备完善、四季均可通车的公路;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则本区河流众多、水量充沛,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运输河道近10万公里。许多河流还同铁路、公路相连,构成水陆联运网。

鄂毕河是本区最大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可达3650公里。鄂毕河及其主要支流额尔齐斯河连接着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苏尔古特、乌瓦尔托夫斯克、莫戈钦、克拉斯内亚尔、鄂木斯克以及秋明、库尔干等经济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并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土西铁路、南西伯利亚铁路、中西伯利亚铁路等相联结,运输地位极其重要。

河运干线

叶尼塞河长3487公里,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河运干线。连接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业枢纽、列索西比尔斯克森林工业综合体、伊尔库茨克工业枢纽、诺里尔斯克矿山冶金联合企业等工业基地。

勒拿河是东北水运区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4125公里,主要运输建筑材料、石油、煤炭、木材等。

由于本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地面运输受到制约,加之运输周期长、速度慢、易造成货损,使空运也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运输方式。本区的大、中型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工矿区均通飞机,伊尔库茨克建有国际机场。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北亚.豆丁网. [2013-05-28].

[2]“西伯利亚”名称的由来.知网空间. [2013-05-28].

[3]勒拿河.豆丁网. [2013-05-28].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7823/

(35)
词条目录
  1. 简介
  2. 地域定义
  3. 地形划分
  4. 生物划分
  5. 地理特征
  6. 位置面积
  7. 地形天气
  8. 最深湖泊
  9. 三大河流
  10. 气候条件
  11. 自然资源
  12. 能源资源
  13. 淡水资源
  14. 矿藏
  15. 发展历史
  16. 古代史
  17. 近代史
  18. 领土归属
  19. 宗教
  20. 东正教
  21. 萨满教
  22. 重要城市
  23. 基础建设
  24. 发电站
  25. 铁路
  26. 公路
  27. 河运干线
  28.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