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脩[xiū](510年~535年),一说元修,字孝则,鲜卑族,河南洛阳人。北魏末代皇帝,孝文帝元宏的孙子,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李氏。元脩性情沉稳,涉猎广泛,喜好武功。十八岁时,被封为汝阳县公,后升迁为平阳王、侍中、尚书左仆射。中兴二年(532年),被高欢拥立为帝,年号太昌。永熙三年(534年),不满高欢专政,迁都长安,投奔关中大行台宇文泰。同年闰十二月(535年2月),被丞相宇文泰用毒酒杀死,年仅二十五岁,葬于云陵,谥号孝武帝。
人物生平
编辑早期经历
元脩,生于公元510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广平武穆王元怀的第三个儿子。相传出生时,遍体长满鳞文。18岁的元脩被孝明帝元诩封为汝阳县公;永安三年(530年),元脩被封为平阳王。节闵帝普泰年间,元脩任命为侍中、尚书左仆射,成为朝中重臣。
拥立为帝
中兴二年(532年)四月,高欢击败尔朱氏,进入洛阳,废除元恭和元朗两位傀儡,拥立元脩为帝;元脩也娶高欢的女儿为皇后。这一年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开始改为太昌元年,到了年底改称永兴元年,没过几天,又改年号为永熙元年。元脩虽然即位为帝,但北魏朝廷大权仍掌握在高欢手中,他在晋阳遥控朝局。
西出关中
不甘心做傀儡的元脩在尔朱氏余党时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斛斯椿[hú sī chūn]等人支持下, 开始与高欢争夺实际统治权。高欢为占领关中、 剪除元脩的羽翼, 在永熙三年(534年) 二月利用时任仪同三司、秦州刺史的侯莫陈悦除掉了时任骠骑将军、泾州刺史的贺拔岳。之后,贺拔岳部将宇文泰攻灭侯莫陈悦,成为了贺拔军的统帅,并且实际控制了关陇地区。元脩因为于洛阳 “ 四面受敌, 非用武之地”,决定放弃洛阳。此时元脩有三个选择:一是西出投奔宇文泰;二是南投自己扶植、占据荆襄的荆州刺史贺拔胜;三是投奔南梁。如果投奔贺拔胜,由于荆襄张略回旋余地小,不能实现自己东山再起的梦想;投奔南梁就背上了勾结外寇”、“乱国祸民” 的骂名,最终,元脩选择了西出关中,投奔宇文泰。
北魏末帝
元脩投奔宇文泰后,仍然被以傀儡皇帝对待。但由于元脩有极强的权利欲,加之他的主要班底都随之到了关中,所以元脩不甘心受宇文泰控制。双方一直斗争不断。永熙三年(534年),高欢以元脩弃国出逃为由改立清河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从此北魏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同年年底,宇文泰因元脩在关陇和关东有着极大的政治号召力, 为维持自己 “匡辅魏室” 的忠臣形象,秘密将元脩鸩[zhèn]杀,宇文泰另立元宝炬为皇帝。元脩也成为北魏的最后一个皇帝。
历史评价
编辑元脩被高欢拥立为皇帝,但作为北魏孝文帝之孙,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他先与高欢明争暗斗,争夺统治权,失败后西出关中,是为出帝;后又被宇文泰控制,最终被其毒杀。《魏书》的作者魏收评价他:“元脩虽志大,但是多猜忌,且不顾宗庙社稷,西出长安,这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都是相悖的,最终只能自取灭亡。”至此,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自己也成为了北魏最后一位皇帝。
家族成员
编辑祖辈 | 祖父 | 元宏,北魏孝文帝 |
祖母 | 文昭皇后高氏,高肇之妹 | |
父母 | 父亲 | 元怀,广平武穆王 |
母亲 | 武穆皇后李氏 | |
后妃 | 高氏,高欢之长女 | |
元明月,平原公主,京兆王元愉之女 | ||
安德公主,清河王元怿[yì]之女 | ||
- | 元蒺藜[jí lí],公主 | |
儿子 | 元光基 |
影视形象
编辑电视剧 | 出品时间 | 人物 |
《独孤天下》 | 2018年 | 马敬涵饰演元脩 |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夏征农,陈至立主编. 《大辞海 民族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第241页.
[2]李百药. 《北史·本纪·卷五》. 唐朝: “孝武皇帝讳修,字孝则,广平武穆王怀之第三子也。母曰李氏。帝性沈厚,学涉,好武事,遍体有鳞文。年十八,封汝阳县公。......永安三年,封平阳王。普泰中,为侍中、尚书左仆射。”.
[3]司马光等. 《资治通鉴·梁纪十一》. 北宋: “尚书左仆射平阳王修,怀之子也,......欢欲立之,......戊子,孝武帝即位于东郭之外,......改元太昌。”.
[4]司马光等. 《资治通鉴·梁纪十二》. 北宋: “由是复与泰有隙。癸巳,帝饮酒,遇鸩而殂。”.
[5]李百药. 《北史·本纪·卷五》. 唐朝: “时年二十五。谥曰孝武。......十余年乃葬云陵。”.
[6]李百药. 《北史·本纪·卷五》. 唐朝: “中兴二年,高欢既败尔朱氏,......帝于毡上西向拜天讫,自东阳、云龙门入。”.
[7]司马光等. 《资治通鉴·梁纪十一》. 北宋: “魏主纳丞相欢女为后,命太常卿李元忠纳币于晋阳。”.
[8]李百药. 《北史·本纪·卷五》. 唐朝: “改中兴二年为太昌元年。......十二月丁亥,......改元为永兴。以同明元时年号,寻改为永熙。”.
[9]李百药. 《北史·本纪·卷五》. 唐朝: “诏复以勃海王高欢为大行台,随机裁处。”.
[10]李百药. 《北史·本纪·卷五》. 唐朝: “帝内图高欢,乃以斛斯椿为领军,使与王思政等统之,以为心膂。”.
[11]魏收. 《魏书·帝纪·卷十一》. 北朝: “帝为椿等迫胁,遂出于长安。”.
[12]李百药. 《北齐书·本纪·卷二》. 唐朝: “遂议立清河王世子善见。议定,白清河王。王曰:"天子无父,苟使儿立,不惜余生。"乃立之,是为孝静帝。魏于是始分为二。”.
[13]薛海波. 北魏孝武帝与宇文泰称霸关陇探微[J]. 北方论丛, 2013-01-01, (5): 85-89. [2023-03-10].
[14]司马光等. 《资治通鉴·梁纪·十二》. 北宋: “癸巳,帝饮酒,遇鸩而殂。......泰乃奉太宰南阳王宝炬而立之。”.
[15]魏收. 《魏书·帝纪·卷十一》. 北朝: “出帝,讳修。”.
[16]魏收. 《魏书·帝纪·卷十一》. 北朝: “史臣曰:广陵废于前,中兴废于后,平阳猜惑,自绝宗庙。普泰雅道居多,永熙悖德为甚。是俱亡灭,天下所弃欤!”.
[17]魏收. 《魏书·列传·卷十》. 北朝: “孝文皇帝七男。林皇后生废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皇帝、广平文穆王怀。”.
[18]李百药. 《北史·列传·卷一》. 唐朝: “孝武皇后高氏,齐神武长女也。”.
[19]李百药. 《北史·本纪·卷五》. 唐朝: “帝之在洛也,从妹不嫁者三:一曰平原公主明月,南阳王同产也;二曰安德公主,清河王怿女也;三曰蒺藜,亦封公主。”.
[20]《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2008年: 《魏故侍中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司空公吴郡王墓志铭》.
[21]《独孤天下》.豆瓣电影网. [2023-04-10].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