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

编辑
本词条由“suifeng” 建档。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 汽车诞生之初,并没有后视镜一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司机都是通过扭头的方式观察车辆侧方、后方的状况。率先想出用镜子观察汽车周围环境的是一位女性赛车手—多萝西·莱维。在比赛的时候会时不时拿出一面镜子观察车后...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

后视镜

后视镜发展史

编辑

汽车诞生之初,并没有后视镜一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司机都是通过扭头的方式观察车辆侧方、后方的状况。率先想出用镜子观察汽车周围环境的是一位女性赛车手—多萝西·莱维。在比赛的时候会时不时拿出一面镜子观察车后方情况,但并没有将镜子固定在车内。后来一位赛车手瑞·哈罗恩直接将镜子安装到车上,并拿下冠军。但这位冠军在赛后还埋怨:“那面镜子摇晃的太厉害,根本没法看”。

直到1921年,这种在车上安装镜子的方式正式被车企采用,埃尔默·伯杰的发明家注册了汽车后视镜的专利,并开始在自家的汽车上批量生产。后视镜才开始慢慢普及开来。

早期的后视镜大多采用圆形和平面镜材质,且只有司机一侧才有。后续开始演变成现在覆盖范围更大的方形后视镜、曲面后视镜。这么多年,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后视镜获取其车后方、侧方、下方等周围信息。

后视镜的分类

编辑

按安装位置分类

1、内后视镜:内后视镜是为不用太大地变换驾驶中向前的视线即可确认后方情景的镜子。

2、乘用车一般将外后视镜装在车门上。日本国内用车也有装在翼子板上的。

3、下视镜,可以使司机在驾驶座上正前方的镜子内看到汽车车身下的前后轮以外的地方,可以使司机在倒车和启动前进时看到它前后轮及车身旁是否有人或障碍物,以免伤人、物和损坏车辆,给司机以方便和安全。

按后视镜的镜面形状分类

可分为平面镜、球面镜和双曲率镜面三大系列。另外还有一种棱形镜,棱形镜的镜表面平坦,但其横截面为棱形,通常用作防眩目型的内后视镜。

按制镜时涂用的反射膜材料分类

可分为铝镜、铬镜、银镜、兰镜(涂层)等4种。

按后视镜的调节方式分类

可以分为车外调节和车内调节2种。

1、车外调节式这种方式是在停车状态下,通过用手直接调节镜框或镜面的位置的方式来完成视角的调节,该方式费时费力,很难方便地一次性完成,驾驶员需在座位上用手伸出车窗外调节,在行车、雨天等情况下调节很不方便。一般的大型汽车、载货汽车和低档客车都采用车外调节方式,以降低成本。

2、车内调节式这种方式可为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调节后视镜,观察后视野提供较为方便的条件。中、高档轿车大都采用车内调节方式。该方式又分为手动调节式(钢丝索传动调节或手柄调节)和电动调节式2种。

由于后视镜的位置直接关系到驾驶员能否观察到车后的情况,而驾驶员调整它的位置又比较困难,尤其是前排乘客车门一侧的后视镜。因此,现代汽车的后视镜基本都为电动的,由电气控制系统来操纵。

后视镜使用方法

编辑

汽车行驶过程中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驾驶员在观察、收集交通信息时,一都般只是注意前方的交通情况,而没有注意两侧和后面的交通情况。也就是没有正确利用后视镜观察,以致作出错误估计,采取了错误的操作措施。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停车、起步、超车、转弯、调头等行驶路线将要发生变化时,都先给出相应的行车信号同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后视镜,及时了解两侧和后方的交通情况,防止出现突然情况时措手不及。

行车前要调整好后视镜的位置和角度。行车中,由于车辆的行驶震动,易引起后视镜的位置和角度变化,对此应注意观察并及时调整。

在通过集市、交叉路口等行车人较多的地方,要缓慢行进,注意观察后视镜。

在通过两边有非机动车或行人的窄路、窄桥时,要减速慢行,适当注意后视镜;要和非机动车或行人保持必要的横向间距。

多注意和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还要通过后视镜观察、判断后面车辆的跟车距离,在处理情况时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发生追尾事故。

在预见性制动前,要观察车后视镜,注意后面车辆的位置和相对行驶速度,再决定采取的制动措施,以防止制动时追尾。

在通过交叉路口时,交通冲突较多,要降低车速,注意观察两侧行人和车辆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通过。

后视镜调整方法

编辑

对汽车驾驶人来说,“盲点”很容易造成交通意外。因此很多驾驶人为了消除盲点,花钱添购了许多配备。事实上,只要适当调整汽车的标准后视镜,就能够尽可能多地消除盲区。

调整中央后视镜

左、右位置调整到镜面的左侧边缘正好切至自己在镜中影像的右耳际,这表示,在一般的驾驶情况下,从中央后视镜里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则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镜面中央即可。

调整左侧后视镜

处理上、下位置时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

调整右侧后视镜

因为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驾驶人对车右侧情况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时路边停车的需要,右侧后视镜在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应留得较大,约占镜面的2/3。而至于左右位置,则同样调整到车身占1/4镜面面积即可。

后视镜设计与安装

编辑

在设计后视镜的时候,主要的设计要点有:后视镜可获取的视野(间接视野)、影像的变形、影像的鲜明度、影像的大小、影像在后视镜的位置等,易于进行与驾驶员的视点变化相对应的调整。在进行后视镜设计时,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保护行人和乘员不受伤害的形状和结构;(2)符合整车的造型概念;(3)减小空气阻力的形状;(4)适应世界各种气候条件的性能;(5)选择适合大量生产的结构和材料。

后视镜应安装在车身上下振动最小的位置上。

后视镜工作原理

防眩目后视镜有一面特殊镜子和两个光敏二极管及电子控制器组成。两个光敏二极管分别设置在后视镜的前面及背面,分别接收汽车前面及后面射来的光线。当车后面跟随车辆的前照灯射在车内后视镜上时,此时后面的光强于前面的光,此反差被两个光敏二极管感知并向电子控制器输出一个电信号到后视镜导电层上,致使后视镜镜面电化层颜色变深,此时再强的光照射在后视镜上也不会反射到驾驶人眼睛上。

防眩目后视镜固然能防眩目,但在从车库倒车出来时由于车后面的光线较强而车前光线弱,此时后视镜如变暗就不利于倒车时看清车后情况,因此一些汽车便设计成当汽车挂倒档时能自动取消防眩目功能。如没有自动取消防眩目功能也会设计有手动取消。

手动防眩目后视镜

当车辆受到后方强烈光线照射时,手动防眩目后视镜是需要驾驶员手动进行操作,将后视镜的防眩目功能打开,以阻挡强光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不需要使用时,我们也能手动关闭防眩目功能,以便清楚观察后方车况。

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可以根据后方光线的强弱,自动切换防眩目功能,完全不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同时,它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关闭防眩目功能(例如有些车型在挂入倒档后会自动关闭防眩目功能),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关闭自动防眩目功能。日常用车,我们只要保证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开关保持开启状态就可以了。

后视镜结构原理

编辑

后视镜有一个视界的问题,也就是指镜面所能够反映到的范围。业界有视界三要素的提法,即驾驶者眼睛与后视镜的距离;后视镜的尺寸大小和后视镜的曲率半径。这三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当后视镜的距离和尺寸相同时,镜面的曲率半径越小,镜面反映的视界越大。当镜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时,镜面的尺寸越大,镜面反映的视界越大。

同时,后视镜也有一个反射率指标。反射率越大镜面反映的图像越清晰。反射率的大小与镜内表面反射膜材料有关。

由于一般轿车的速度提高,风阻和噪声是设计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外后视镜外形轮廓要符合空气动力学,用圆滑的线条尽量减少风阻及风噪。

后视镜的视野

编辑

在法规中规定了后视镜要求的视野最低值。代表性的法规有日本的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法规第44条(日本)、FMVSS111(美国)、88/321EEC(欧洲)、ADR(澳大利亚)等。

后视镜的视野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眼睛和后视镜的距离;(2)后视镜的有效面积;(3)后视镜的曲率半径;(4)后视镜相对于视线的倾斜角;(5)后视镜与地面间的距离。

后视镜的影像

编辑

后视镜反应出来的视野内的对象物必须无变形、易于辨认,影像的大小要合适。

后视镜防炫目

编辑

在夜间受到后车的前照灯照射时,后视镜的反射光进入驾驶员的眼帘,易于造成炫目状态,所以开发出防炫目内后视镜。防炫目内后视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成本低且成为主流的截面为楔型的内后视镜;

(2)从功能效用的观点出发,仅在必要的景物时使用的采用了电控彩色发光元件或液晶元件的内后视镜。

防眩目电动后视镜由1个特殊的电化层镜面、2个光电传感器以及电子控制器组成。电子控制器接收光敏二极管传送的灯光照射强度信号,如果后车灯光强于前车灯光,电子控制器将输出一个电压到镜面,改变镜面电化层的颜色。这个电压越高,电化层颜色的改变越大。电化层的颜色改变后,经过电动后视镜反射到驾驶员眼睛的光线就显著减弱,不但不影响驾驶员的视力,反而提高了驾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内容由suifeng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870/

(15)
词条目录
  1. 后视镜发展史
  2. 后视镜的分类
  3. 按安装位置分类
  4. 按后视镜的调节方式分类
  5. 后视镜使用方法
  6. 后视镜调整方法
  7. 调整中央后视镜
  8. 调整左侧后视镜
  9. 调整右侧后视镜
  10. 后视镜设计与安装
  11. 后视镜工作原理
  12. 手动防眩目后视镜
  13. 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14. 后视镜结构原理
  15. 后视镜的视野
  16. 后视镜的影像
  17. 后视镜防炫目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