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学前身是1920年由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创办的私立武汉中学,1978年被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 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办学水平示范学校,2011年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群众满意中小学”,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市首批普通高中领航试点学校。 该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275号,坐落在武昌古城,云集了黄鹤楼、户部巷等历史文化景点。学校有教职工169人,其中3名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教师、1名“十百千工程人才”,教师100%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03余人。
简介
编辑建校九十年来,武汉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学校题词,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原中共中央江总书记高度评价了董必武创办武汉中学的丰功伟绩。
学校校风纯正,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市管专家、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教师人数的61%,36名优秀骨干教师享受政府专项津贴,学成和在读研究生60余人。2002年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扩大校园面积,新建了一流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和师生食堂,并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多年来,武汉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牢记董老提出的“朴、诚、勇、毅”四字校训,狠抓校风建设,在尊重学校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对时代精神的汲取和接纳,在开放与融合中创新学校文化,提出了符合武汉中学特点和时代要求的“人格教育”办学理念,探索了一条具有武汉中学特色的办学模式,注重了课堂内外、学科之间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交融的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重视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形成了一批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育科研成果,使学校步入了更高的教育境界。历届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地理位置
编辑武汉中学地处武昌中心城区,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275号。
历史发展
编辑(根据回忆整理)
创议办起来的一所中学
私立武汉中学设在武昌,是几个抱有革命宗旨的人创议办起来的一所中学,我是创议人之一。一九一九年春,我自鄂西革命军队中去上海找孙中山先生,和我的同邑友人张国恩(号眉宣)相遇,张也是国民党员。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拟在巴黎开会商定对德和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列宁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盟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国北洋军阀和南方革命军(实际大部分也是军阀)混战了几年之后,没有结束,南北两方在上海议和。各省区国民党的活动分子大都来到了上海。许多省区在上海的活动分子组织各该省区的善后协会,湖北省善后协会也组织起来了,公推我和张国恩主持会务,我俩因得每日与在上海的国民党分子接触。
李汉俊新自日本帝国大学土木系毕业回国,住址与湖北善后协会很近,故常与在上海的国民党员詹大悲、查光佛等来协会闲谈。李带有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日文书籍,我借读后,逐渐了解俄国革命中列宁党的宗旨和工作方法与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宗旨和工作方法迥然不同。
巴黎和会开会了,那是列强分赃的会议,中国虽属战胜国一边,实际是处在一个被处分国的地位。国内南北议和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可克服的暗礁,不会有什么结果。
办报纸和办学校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了。我和张、詹、李在这种形势下,估计中国还是要革命,要打倒列强,要除军阀,要建立民主制度(当然当时还不知道新民主主义),要唤醒民众。国民党一套旧的搞军事政变的革命方法,行不通了,应改为一种能唤醒群众、接近群众的方法。商谈中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一致认为目前能够做的是办报纸和办学校两件事。
在上海时以办报纸要容易些,拟出了办报的宗旨和集股章程。当时和我认识的一位孝感人愿意出资。詹拟赴闽粤边革命军中募报纸基金,我和张于秋末回武汉着手筹备报社。我找前愿出资人商量,他缩手不干了。詹募款事,后来亦成画饼。
提议办学校有人共鸣
报未办成,我们提议办学校的事却有人共鸣。因当时高中级学校结业的人很多找不到职业,办私立学校聘请教员较容易;办私立大学和专业中学在资金、设备和教师方面都 有困难。武汉公私立中学不多,招生较易。因此我和张想从办中学开始,然后徐图扩充。
我们回到武昌时,住在武昌巡道岭湖北省教育会内。已经住在那里的有罗田江文波,是我的普通同学;红安倪季端,国立武昌高等师范结业,是我和张的同乡;住在武昌的沔阳刘鼎三,汉川李缄三,汉口刘质如,他们都是张的两湖师范同学,又和我与张同在日本同学。上述这些人中除刘鼎三在湖北省教育厅任视学外,其余的都没有找到职业。
先决问题
我和张同他们谈办学事,他们都极力赞成。商谈中大家都趋向于办一所私立中学,并逐渐把办中学的事具体化起来。当时考虑到办私立中学有五个先决问题:
(一)校址、校舍问题;
(二)开办费和基金问题;
(三)董事会的董事长问题;
(四)教员职员问题;
(五)前四个问题解决以后,还有一个立案问题。
关于校址、校舍问题。我们已知道湖北省教育会西北角有一所房子,门在涵三宫街南面小巷内,曾办过学校。房子内有教室三间,办公室一大间,风雨操场一个,还有大小几个院子,有可供学生食宿用的两排房间;教室中还剩存一些坐椅。房子内有我的一位穷同学住着,只要设法请他搬出去住,房子虽僻陋一点,修补添置一下,头两年还可以对付。
关于开办费和基金问题。开办费因校舍基本是现成的,需费不多,大家商议由创办人中募集;基金仅是为着立案时的查核之用,由我和张去想办法。那时我的一位文普通同学,蒲圻雷大同,刚从广东大元帅府回家,路过武昌,听说我们有办私立中学的计划,约我商谈,听了计划后,极力赞许,愿列名为创办人,并介绍其同乡刘觉民也为创办人。雷愿出一百二十元为开办费。
这样,学校创办人由我、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倪季端、江文波等增加雷大同、刘觉民共为九人。开办费除雷捐一百二十元外,我与张、三刘、一李各捐
二十元。立案基金由我和张找到我们同乡在汉口大蔡家巷开设合太正山货行的张平阶出具存款二万元的条子,随即报湖北省教育厅备案。开办费和基金问题很顺利地解决了。雷又劝说住在涵三宫街房子的同学搬迁,校址校舍问题也因而解决。关于董事长和董事会问题。学校创办人为学校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公推竹溪人湖北省议会议员郭肇明担任,郭曾任两湖师范学校校长,是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的老师,湖北著名的教育家,国民党员。借郭之声望,学校立案就少受阻力。郭忙,不能出席董事会,又公推其乡人崔琴甫为董事,所以董事因添了郭、崔,就由九人成为十一人。
关于职教员问题。董事会决定学校名为私立武汉中学校,公推刘觉民任校长。刘当时在私立中华大学任教授,老老实实地教课,政治色彩不浓,不招人忌。倪季端任教务兼监学,江文波任总务兼监学。各门功课首由董事们分担,刘觉民教修身,我教国文,李缄三、江文波教历史,倪季端教英文,刘质如、崔琴甫教数学,刘兼教图画。其余则由陈潭秋教英文,曾雨村教地理,熊连城教图画,手工、音乐、体操请其他学校教员兼教。职教员的配备是很整齐的。
关于立案问题,校董事会遵照部定私立中学校章程呈请立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了私立武汉中学的立案。各创办人担任的开办费陆续交出了。我当时没有钱,就将身上的皮袍脱下付当铺质当,凑足我应担负的开办费。开办费交由管总务的江文波收管,校舍的检修,校具的添置,办公用的文具纸张,都由江文波负责办理。这些都是在一九一九年冬至一九二○年一月间办妥的。
私立武汉的特点
私立武汉中学校于一九二○年春季招考了两班学生,开始照章教课。私立武汉中学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学生报考费和学费都比当时武昌私立中学低,报考费比别校低六分之一,学费比别校低三分之一。
第二,职教员是低薪或不支薪。教员教课支薪比别校低二分之一,职员只够伙食费。董事中任职教员有几位低薪也不支,刘觉民任校长兼教修身,我教国文,李缄三教历史,刘质如教数学和图画。各班设班主任指导班会,如陈潭秋同志除教英文外,兼任第一年生乙班主任。
第七,帮助学生课外阅读报纸书刊,促进学生注意国际国内的时事问题,包括俄国革命问题。
第八,迎接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潮,启发学生的革命思想,这在用白话文教国文时更为方便。
第九,武汉中学学生没有对学校闹过风潮,这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学校中很少有的现象。学校也没有开除过学生。
第十,学生思想进步,课业也学得较好。
这些特点,如第一至第七,在开学时就表现出来;第八至第十,则是在开学后逐渐表现出来的。一九二○年秋,武汉中学成立已经历了一个学期,湖北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由我和陈潭秋、张国恩(几个月后他就不干了)等组织起来,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传播,在武汉中学内很少受到阻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叫SY)在湖北也是由武汉中学学生开始发展组织。这与武汉中学教学的第八个特点有着极显著的关系。
武汉中学第一批学生于一九二三年结业,一九二四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即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的就有四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收生很严格,湖北的中学结业生常有一校一年没有被录取一名的。武汉中学一期就有四名被录取了,这证明学生课业是很优异的。
董事会的董事
因我是学校董事会的董事,教甲乙两班国文,在校的时间很多,和学生经常在一起,我象有名义的职员一样,参与各种校务活动,职教员和学生对我都很尊重。
陈潭秋同志任乙班主任,住在校内,也是和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我和陈二人在武汉中学学生中的影响最显著。私立武汉中学创办时,虽有怀抱革命思想的人参加,但有些仅是对时局现状不满或不甚满的人,并不是为革命而办学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就更复杂些。我和陈潭秋同志也只在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才有意识地学习俄国革命,以武汉中学为据点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在学生中陆续组织起党和团的支部,领导学生接近工农群众。
党和团在武汉中学开展组织工作,同时在武汉各学校、各工厂中找到一些联系,也建立起一些组织。我和陈潭秋在武汉中学经过党和团的组织,领导学生办平民夜校、办识字班,于寒暑假期中回家时去做农村调查工作,接近农民,帮助农民识字、帮助农民组织起来,有的后来发展为农民协会。一九二二年,党和团的工作在武汉日益发展,党把陈潭秋同志调出武汉中学,专做党的工作。是年,武汉中学因原校舍不敷用,找到武昌武胜门彭杨公祠,把彭杨公祠改建为学校的二部,可容四班学生住宿和听课。当时没有聘到职员,我即不要名义赴二部同学生一块住宿。后来才聘到麻城汪子弼为监学。彭杨公祠北不远有几个纺织厂,是武昌纺织工人的中心。学校二部在这里,为学生接近工人创造了条件。
访问职工家庭
校的党团组织领导学生访问职工家庭,组织夜校教育工人子女,和工人联欢。这样,党和团在这块纺织工人基地就容易建立工运据点了。我曾经为募集二部扩建基金赴鄂西参加一个短时期的革命军事活动,募到六七百元,二部房屋建设,得以顺利如期完成。一九二五年春,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在各地开展,我被党从学校调出专做国民党工作。至秋季,在汉口筹办一种小报——楚光日报,我为经理,宛希俨同志任主编,报纸于一九二六年春出版,完全是在党指导下活动的。私立武汉中学一九二○年开始招生授课,至一九二三年春已招足八班,是年冬第一期的两班,学了四年已届毕业,以后每年两班结业,招两班新生,学校长年保持八班学生之数。直到一九二八年国民党桂系军阀攻夺武汉,霸占湖北后,才把武汉中学封闭了。
武汉中学师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多数同情国民党和加入国民党,学生加入共产党或共产主义青年团者亦不少。所以在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时期,他们参加革命工作很活跃。
在革命更深入,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后,武汉中学师生起了分化,多数跟着国民党跑,也有一些跟蒋介石走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左派继续革命,这些革命同志绝大多数在土地革命中牺牲了。
在武汉中学教员中有陈潭秋同志的弟弟陈荫林,北京大学英文班结业。他到学校教英文时,陈潭秋同志已离校。他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只想搞个职业,挣点钱还债。后来在一个暑假带领一批学生到农村去工作,了解农民生活实况。他觉悟了,认为中国农民非革命不能翻身,农民革命一定要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组织起来才能翻身。他参加了党,为党担负农运工作,八一南昌起义后,随军南下,途中患病,死于瑞金。
在武汉中学开办时起过很好作用的一位小职员,名张培鑫,红安人,贫农出身,略识字,当过商店学徒,一九二○年春在武汉中学充当传达兼摇铃。实际上武汉中学开办时,除两位兼职的监学外,没有文书、会计,只用了张培鑫和另外一个打杂的小孩。所以培鑫也做一部分文书会计工作,如编写学生名册,经营杂费收支等等。他聪明好学,进步很快,文能达意,算可开方,和学生关系极好,以后学校提升他为会计。中共中央迁到汉口后,调他到中央机关工作,他也离开了武汉中学。一九二七年冬,他主持我党的一个印刷机关。这机关遭到破坏,培鑫被捕,被国民党杀害了。
创始人
编辑董必武(1886-1975)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武,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 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二次革命”失败后,考入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攻读法律,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曾两度被捕。后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1920年同陈潭秋等成立了武汉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武汉区委执行委员。国共合作后,参加筹建国民党湖北省各级党部的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董必武去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任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中央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代理主任,中央党校教务长、校长,工农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战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是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同志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收入《董必武选集》。
教育方针
编辑多年来,武汉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牢记董老提出的“朴、诚、
勇、毅”四字校训,积极推行人格教育,历届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学校多年来高考成绩突出,2005年高考,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的学生有136人,达到本科录取线的学生有531人。2006年高考又创佳绩,金靖、刘筱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录取。2007年高考,我校600分以上的学生达到10人,有104名学生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2007年12月,我校被武昌区教育局授予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的称号。2008年元月全区调考和二月全市调考,我校成绩突出,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师资力量
编辑市管专家、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教师人数的61%,36名优秀骨干教师享受政府专项津贴。
全国优秀教师:严少林;
湖北省特级教师:萧兴国,童斌;
黄冈市骨干教师:刘曙光;
武汉市学科带头人:郑东陵,谭勇,刘国胜,黎丹
所获荣誉
编辑1、湖北省示范学校
2、武汉市文明单位
3、武汉市民主评议合格学校
4武汉市绿色学校
5、武汉市校园环境示范校
6、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7、武昌名校
8、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武汉中学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和体育艺术卫生工作。学校先后承担了多项国
家级、市级重点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也是武汉市田径传统学校,在省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屡创佳绩。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了“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民主评议合格学校”、“武汉市绿色学校”、“武汉市校园环境示范校”、“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武昌名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立功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新的一年里,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求真务实,为创办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校园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人民群众满意的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校训释义
编辑武汉中学的校训为“朴诚勇毅”。
武汉中学创办于1920年,创办人董必武同志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董老将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加以提炼、概括,根据革命的需要,将“朴诚勇毅”作为革命者健全人格的标准,为武汉中学立下了世代相传的校训。开展“朴诚勇毅”校训教育是武汉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核心目标。
1、“朴诚勇毅”是革命者人格的追求
按董老自己的解释,“朴就是朴素,也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有恒心,有毅力,能够坚持”.“朴诚勇毅”这一校训,从性格品质方面规定了做人的准则。既包含着中华民族讲修身重节操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格追求。它通俗凝练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董必武同志在私立武汉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则是站在改造社会拯救民族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标准,来实施人格教育的,它曾指引许多有志青年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朴诚勇毅干革命”人格理念的指导下,武汉中学在他创办之初便大开社会风气之先:率先在国文中开展白话文教学;率先实施男女学生同班;率先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接触民众;率先降低学生的报考费和学费标准……
在“朴诚勇毅干革命”人格精神的指引下,武汉中学在革命年代培养了成百上千投身革命、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和热血青年:董必武、陈谭秋、李汉俊从这里出发,参加了党的“一大”;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黄麻起义、鄂南暴动……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在武汉中学求过学的热血青年投身革命,革命的足迹几乎遍及全中国。
1996年3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和老一辈革命家宋平同志高度评价了董必武创办武汉中学的丰功伟绩,指出董老创办的武汉中学名为“私立”,实为“党立”.
2、“朴诚勇毅”是武汉中学人格教育的旗帜
面对新形势、新困难和新挑战,我们学习董老精神,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紧紧牢记并努力实践董老“朴诚勇毅”校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董老提出的“朴诚勇毅”四字校训严格自律,做到“以朴素面对生活,廉洁从教;以诚信对待他人,取信于民;以勇敢面对工作,敢于创新;以坚毅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养成和坚持“勤奋工作、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和“严教、善导、求索、垂范”的教学作风,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前行,促进了武汉中学的快速发展。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武汉中学从特定的校情出发,遵循“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应是培养公民的健全的人格”的理念,把“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作为教育之本,逐步形成了具有武汉中学特色的“人格教育”理论及模式。多年来,我们结合新时代特点,在坚持“朴诚勇毅”校训内核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新的诠释,既注重“传统人格”,更注重“现代人格”:
朴,即朴实、朴素、质朴、朴雅;
诚,即诚实、诚恳、诚信、忠诚;
勇,即勇敢、勇为,勇于实践、勇于竞争、勇于合作、勇于创新;
毅,即刚毅、坚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百折不饶。
使“朴诚勇毅”四字校训既包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基本道德素养,也概括了当今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和意志品质。因此,我们将“朴诚勇毅”四字校训作为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提出了“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人格教育办学理念,在人格教育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力推进了人格教育的实践。
3、“朴诚勇毅”的人格魅力在现代社会彰显出强大的感召力
2002年8月8日李宪生同志就任武汉市市长时表示,要以董必武1920年创办武汉中学时提出的“朴诚勇毅”四字校训自律:
“朴”,就是要艰苦朴素,廉洁从政,严格要求自己,不贪不占,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诚”就是要忠信诚实,取信于民。无忠信不可谋事,无诚实不可为人。
“勇”就是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面对问题,绝不绕着走,不推卸责任,要坚持原则,勇于负责。
“毅”就是要有毅力和恒心,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扎扎实实的作风,开展各项政府工作。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李宪生同志的就职宣言也印证了“朴诚勇毅”人格的强大生命力。
4、武汉中学“朴诚勇毅”人格训导体系的内容目标
根据高中学段实际和人格培养的要求,我们设计“三维”立体训导体系,让全体学生学习、牢记、践行“朴诚勇毅”校训,养成“朴诚勇毅”的人格品性。其“三维”架构是,以培养“朴诚勇毅”人格品性为内容维度,以高中三年训导为时间维度,以“知、情、意、行”协调塑造为方法途径维度,构筑符合时代要求,通过三年系列训导能内化为学生自我品性的立体训导体系,实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养成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①“朴”系列训导内容:
穿着朴素、不攀比 吃用俭朴、不低贱 勤俭节约、不浪费
学习踏实、不浮躁 朴实纯真、不做作 朴实直爽、不浮夸
朴实厚道、不自私 朴素大方、不猥琐 朴质高雅、不庸俗
②“诚”系列训导内容:
内诚于心、不欺己 外诚于行、不欺人 诚实学习、不作弊
诚实学问、不装懂 诚心待错、不固执 诚恳道歉、不丢人
真诚待人、不虚假 诚实守信、不欺诈 忠诚自己、不虚荣
忠诚学业、不懈怠 忠诚祖国、不背叛 忠诚于党、不丧志
③“勇”系列训导内容:
勇敢威武、不畏惧 勇敢作为、不鲁莽 勇敢果断、不迟疑
勇猛精进、不遗憾 勇于质疑、不耻问 勇敢交往、不孤僻
勇敢合作、不封闭 敢于挑战、不逃避 勇于负责、不敷衍
勇于实践、不怕苦 勇于竞争、不怕输 勇于创新、不怕错
④“毅”系列训导内容:
有恒有毅、不懒散 刚强坚毅、不娇气 学贵有恒、不松劲
坚定有毅、不屈服 持之以恒、不退缩 百折不饶、不放弃
坚毅刻苦、不服输 坚毅不懈、不低头 自强不息、不言败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武汉中学建校100周年.武汉中学官网. [2024-03-25].
[2]百年武中.武中官网. [2024-03-25].
[3]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中国文明网.-中国文明网. [2020-11-24].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