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温带(TemperateZone)指南北半球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南北半球的温带也分别称为南温带和北温带。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南纬23°26'到南纬66°34';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北纬23°26'到北纬66°34'。此外,温带还可依据气温差异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温带的英文名为“...

温带(Temperate Zone)指南北半球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南北半球的温带也分别称为南温带和北温带。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南纬23°26'到南纬66°34';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北纬23°26'到北纬66°34'。此外,温带还可依据气温差异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名称

编辑

英文名称

温带的英文名为“Temperate Zone”。其词根temper源自拉丁语的temperare,意为“调节”或“季节的气温变化”,后引申出不同的意义,如“使缓和、减轻”等,temperate现指“(气候)温和的、温带的”。

中文名称

“温带”一称呼来源于晚清学者魏源在《海国图志》,其中明确以赤道为中线,将地球分为五带:“二极之中为赤道,近二极皆为冷带,稍离极为温带,正当赤道下为热带。……西洋温带之地,则为地中海所占;而欧罗巴亦偏于冷带,利未亚亦偏于热带。”温带即为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太阳斜射的区域。

定义与范围

编辑

定义

温带指天文上的中纬度地带,泛指南北半球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南北半球的温带,分别称为南温带和北温带。

温带没有太阳的垂直照射光线和太阳直射点,也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白昼的长度的变化幅度从极圈的24时到回归线的12时50分不等。

根据各地积温和均温不同,温带地区还可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范围

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南纬23°26'到南纬66°34';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北纬23°26'到北纬66°34'。

温带地区占地球总面积的51.9%。温带主要穿过亚洲的北部、中部和东西部,非洲的南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东西部,南美洲的南部及大洋洲的南部。地中海、西西伯利亚平原、帕米尔高原、大自流盆地等都属于温带地区。

主要国家

地球上的人口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温带。南温带陆地面积小,分布人口相对较少;北温带不仅陆地面积大,且集中了地球上最多的人口。地处温带的国家众多,例如非洲的利比亚、埃及、南非,亚洲的中国、印度韩国日本,欧洲的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属于温带地区。

主要特征

编辑

温度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10℃以上,最热月在25℃-30℃之间。年较差约为15℃-20℃,由海岸深入内陆,大陆性逐渐增强,年较差由小逐渐变大。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夏季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气候炎热,但因湿度小,不会闷热;冬季白天温暖,夜间洼地地区则可出现霜冻。大陆东部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微弱,云量多,终日闷热;冬季气温虽较为温和,但是常有寒潮侵袭,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根据各地积温和均温不同,温带地区亦有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区分。

  • 暖温带:无霜期多在150天以上,气温≥10℃时期多在170天以上,10℃以上积温约在3200℃-3400℃以上,最热月气温在24℃以上,最冷月气温在-16℃到-10℃以上。虽然有季节性冻土,但深度在1米以内,2月底以前就开始融化,由开始冻结到完全融通,时间较短。

  • 中温带:无霜期和10℃以上时期都较长,夏季温度和10℃以上积温亦较高。有大面积季节性冻土,冬季寒冷。

  • 寒温带:平均无霜期不过3个月,10℃以上时期不过100天,10℃以上积温在1600℃以下,最热月温度在-19℃以下。冬季严寒,1月温度在-30℃以下。有大片连续的永冻层,厚度可达100米。

降水

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年降水量约在300毫米-900毫米,迎风坡可达1500毫米,冬季降水量略多于夏季。大陆东部年降水量在600毫米-1500毫米之间,主要分布在夏季。

大气环流

气压带与风带

  •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又称副热带无风带或回归无风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赤道地区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分向两极流动,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一带的大部分空气在高空堆积并大量下沉,使地面常年形成高压区。空气下降绝热增温,使该区域空气干燥,风无定向。副热带高压带多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微风少云,陆上干燥,海上潮湿。

  • 西风带

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0°-60°附近。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向两极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自西向东偏转,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形成西南风和西风,在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形成西北风和西风,故称“西风带”。受强烈的天气干扰,该区域风速较大,风向也不甚稳定。在南纬40°-60°之间,为海洋环绕,风向稳定,风力强劲,特称“咆哮西风”。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在盛行西风带中出现的海流基本上是从西向东。

南北纬60°附近的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带叫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这里辐合上升,因此气旋和冷暖空气交会活动频繁。受低压影响,这里冬季多阴雪天气,有时受强气旋风暴影响也形成恶劣海况;夏季受冷暖洋流的影响,多浓雾,雾日从南向北逐渐减少。此区域冬季低压强盛,平均气压为1000hPa,位置向南扩展;夏季低压北退,强度减弱。

温带

气压带与风带分布

气压中心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在同样的太阳辐射下,陆地温度的变化比海洋温度的变化在速度、幅度上都要大得多。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上气温高得多,因而形成亚洲低压,这个低压切断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使高压只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上气温低得多,形成亚洲高压,这个高压切断了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 亚洲低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只出现在夏季,整个亚洲及北非均受其控制。亚洲低压的存在加强了亚洲南部的西南季风,并对中国东部东南季风产生影响,为这些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 夏威夷高压

夏威夷高压是一个终年存在的暖性高压,其中心位置随季节而变动。夏季,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形成强盛的夏季风,晴朗干旱,气温升高。

  • 速尔高压

亚速尔高压是一个终年存在的高压,夏季最强。亚速尔高压雄踞北大西洋,并延伸至欧洲大陆,在北欧、西北欧和中欧地区形成西北风和西风;南欧地区在其控制下风力较弱,风向不定。

  • 亚洲高压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出现在冬季,控制着欧亚大陆东部地区。亚洲高压把高纬度地带的寒冷气流带到南方,形成冬季风,使印度洋气流难以进入,形成一个明显的干季。

  • 阿留申低压

阿留申低压是一个终年存在的低压,冬季最强。阿留申低压盘踞北太平洋,冬季该地带西部有北来气流,冷气团随之移到南方,与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和气旋,出现大风、雨雪等剧烈降温天气。

  • 冰岛低压

冰岛低压是一个终年存在的低压,冬季最强。在冰岛低压区,寒带的干冷空气与热带的暖湿空气相交绥,形成锋面气旋。这些气旋随着盛行西风东移,深入欧洲大陆,甚至影响西西伯利亚。所经之处,天气多阴雨,风向、温度也发生剧烈变化。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9244/

(10)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英文名称
  3. 中文名称
  4. 定义与范围
  5. 定义
  6. 范围
  7. 主要国家
  8. 主要特征
  9. 温度
  10. 降水
  11. 大气环流
  12. 气压带与风带
  13. 气压中心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