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旻[mín]宁 (公元1782年9月16日—公元1850年2月25日),原名爱新觉罗·绵宁,即清宣宗道光帝,嘉庆帝次子,为清朝第八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代皇帝。
人物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 ,旻宁出生于皇宫撷芳殿,为颙琰[yóng yǎn]次子,其生母喜塔腊氏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和尔经额之女。旻宁原名绵宁,爱新觉罗家族传至他这一代为“绵”字辈,但因“绵”字不易回避,乾隆帝曾谕令“将来继体承绪者,当以绵作旻”,所以,后改为旻宁。
6岁时,旻宁开始到上书房读书,系统地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为其授读的是翰林院编修秦承业和检讨万承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旻宁初次随乾隆帝到威逊格尔围猎。当时,10岁的旻宁引弓射中了一头鹿,乾隆帝见状大喜,并作诗“老我策骢[cōng]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
嘉庆元年(1796年),旻宁成婚,娶户部尚书布颜达赉[lài]之女钮祜禄氏[niǔ hù lù shì]为妻。此后,旻宁在嘉庆帝所赐园居“养正书屋”中居住 20余年,并写成《养正书屋诗文》40卷。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旻宁被立为皇储。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旻宁随嘉庆帝巡狩木兰,因天气阴雨连绵,旻宁先期回到京师。不久,天理教坎卦教主林清起事,并在信教的内廷太监的接应下攻入皇宫。当时,旻宁正在上书房读书,听到讯息后就组织防御,并亲手用鸟枪击中了两个教徒。嘉庆帝在回京途中得到奏报,即封旻宁为智亲王,并将他所使用的鸟枪命名为“威烈”。事后,旻宁上奏自谦,称当时是“事不由己”,“事后愈思愈恐”,所以一切奖励均不敢当。
登基即位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旻宁跟随嘉庆帝到热河避暑山庄,期间嘉庆帝突然病逝,旻宁于八月二十七日正式即位,并颁诏天下,改第二年为道光元年。
道光帝继位后,首先对军机处的人事作了调整。嘉庆帝去世后,在热河由随同行在的军机大臣所拟的遗诏中,有乾隆帝生于避暑山庄之语,此说与《实录》及御制诗文集所载乾隆帝生于雍和宫有出入。为此,道光帝大发雷霆,令原有的军机大臣一律交部严议,托津、戴均元以“年老”为由开缺,卢荫溥[lú yīn pǔ]和文孚虽然留任,但受到“降五级,六年无过方可开缺”的处分。之后,大学士曹振镛[cáo zhèn yōng]、吏部尚书英和和礼部尚书黄钺[yuè]入值军机处。
同年,道光帝下令各省督抚藩司逐一清查所属陋规,但因此举伤害了各地官吏的实际利益,受到了激烈反对,道光帝只能下令停止查办,并说自己对天下吏治民生的情形还未熟悉,清查陋规之事不但无益于民生,也有伤于国体。提出清查陋规建议的英和也因此退出军机处。
接着,道光帝又试图以“实政”来清除积弊。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帝在上谕中提出“实心实力”办事的主张。之后,“从实”“实行”“实力”“实心”之类字眼,屡见于他在臣工奏折上的批语中。不过,道光帝的“实政”施行得并不顺利。这一方面是因为官员阳奉阴违、巧言搪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道光帝的施政措施以恪守祖制为基础,他所提倡的“实政”,只是在祖制允许的范围内。当“实政”与“祖制”发生矛盾的时候,“实政”就要放在一边。
道光二年(1822年),英国护货兵船停泊在广州口外零丁山附近,英国士兵与当地居民发生殴斗,互有伤毙,清政府勒令英国方面交出凶手,英国兵船拒不交出,清政府下令将英国货船封舱,停止贸易。
平定张格尔叛乱
道光帝继位后第十天,西北就传来动乱的消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张格尔率300余人骚扰边卡,不久即被清廷领队大臣色普征额击溃。之后,道光帝经调查发现,张格尔叛乱与参赞大臣斌静的横征暴敛有关,因此将斌静革职。
道光四年(1824年),张格尔侵扰乌鲁克卡伦,清军抵抗失利,侍卫花山布等人阵亡。之后,巴彦巴图等率兵击败张格尔,张格尔逃至喀拉提锦。 次年九月,领队大臣色彦图率200士兵出塞追剿张格尔,但无所获,便纵兵屠杀了布鲁特一个游牧营地的妇孺百余人。随后,色彦图被营地首领率人围困于山谷中,色彦图及其所率士兵全部被杀。色彦图的屠杀事件给了张格尔发展的借口,由此,他的势力迅速扩充。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张格尔率 500 多人到喀什噶尔[kà shí gé ěr]附近的祖先陵墓祭扫,被清军包围。张格尔设法突出重围后,各回族部落起兵响应,叛乱迅速蔓延,清军退守喀什噶尔。两个多月后,张格尔在浩罕军队的协助下攻陷喀什噶尔,伊犁将军庆祥自缢身亡。之后,张格尔率部连续攻陷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tián]。道光帝得到消息后,以钦差大臣关防授陕甘总督杨遇春,又授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令其率兵前往进剿。此后,道光帝对此次西北用兵下达了一系列上谕,并下令献缚张格尔者封王爵,赏10万金。清军发动攻势后,张格尔节节败退。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清军收复西四城,并于十二月生擒张格尔,叛乱被平定。次年五月,道光帝登上午门,主持“受俘”仪式。
查禁鸦片
早在道光三年(1823 年), 吏、兵二部制定了《失察鸦片条例》,上谕称:“鸦片烟一项,流毒甚炽,总由地方官查拿不力所致。”此后,由于河工吃紧,漕运危急,以及西北用兵,道光帝没有精力处理鸦片问题,鸦片年走私数量很快突破10 000箱。
道光九年(1829年),御史章沅[yuán]则报告说,鸦片每年交易额度达白银数百万两,吸食者遍布十多省。道光帝令广东方面大员李鸿宾、卢坤等妥议章程,结果订立了《查禁官银出洋及私货入口章程》和《查禁纹银偷漏及鸦片分销章程》,将打击矛头对准各地走私烟贩以及包庇他们的书役兵丁。第二年,道光帝令各省督抚在全国范围查禁鸦片种卖,并提出,地方官于抽查保甲时随时稽查,由道府出具印结,督抚每年年终具奏一次。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二月,湖南、广东发生瑶民起义,道光帝调兵进剿,起义于次年被镇压下去。之后,台湾嘉义县陈办、张丙也发动了起义,道光帝调兵渡海入台,道光十三年(1833年)五月,起义被镇压。
道光十四年(1834年)夏,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率兵船二艘抵达虎门。他不按照货船先停泊澳门的规定,直接申请牌照要求进口,被粤关口官员拒绝,英船被封舱,不准贸易。八月,二艘兵船驶入内洋,越过虎门、镇远、沙角、横档、大虎等炮台,直抵黄埔,向清军炮台发炮轰击。英国两只兵船连闯清军沿海多处设防炮台,闯入广东内河,暴露了清军武备松弛,道光帝对此十分重视,在上谕中严斥了广东海防形同虚设,“有损国威。”
道光十五年(1835年)年底,因为各省鸦片之事瞒报严重,道光帝对各地官员每年报告“平安无事”的奏折感到厌倦,便下令停止年终的奏报。次年,太常寺卿许乃济提出弛禁主张。道光帝把许乃济的主张交给各省督抚及有关官员讨论,该年鸦片年走私量突破了30 000箱。
三年后,鸿胪[lú]寺卿黄爵滋上《请严塞漏卮[zhī]以培国本折》,提出重治吸食者,甚至将吸食者处死的严厉措施。不久,道光帝下令各地严厉查拿烟贩,并处分了主张弛禁的许乃济。九月,清廷接到署直隶总督琦善的奏报,称查获广东运抵天津的烟土131000 余两。道光帝感到有必要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禁止鸦片走私,于是下令湖广总督林则徐立即晋京陛见。之后,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次年一月,林则徐到达广东后,迫使英人交出鸦片20280余箱,并将这批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五月,道光帝批准了《严禁鸦片章程》,加强对鸦片走私和鸦片吸食者的惩办。
鸦片战争
在林则徐禁烟期间,英国侵略者不断对中国实行武装挑衅。道光十九年(1839年)五月,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咀打死村民林维喜,打伤妇女儿童多人,林则徐多次要求英方交出凶犯,英方拒不交出。六月,英国兵船进迫九龙,炮击清军。九月,在穿鼻洋、官涌中英武装冲突升级,清军给英国侵略者重创。道光帝接到获胜的奏报后,错误地认为英国只是为贸易而来,加上广东方面军事上的局部胜利,便下令断绝对英贸易,驱逐所有英船。而此时,英国议会已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英国“东方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对清军发动武装进攻,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六月,英军攻陷定海,道光帝获悉英军北上进攻定海的消息后,调兵遣将,准备对英作战。他还提出了避免海战、诱敌登陆、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七月,英军抵达大沽口外,并照会直隶总督琦善,提出索赔烟价,索广州、厦门、福州、定海各港口为市埠,赔偿军费等六项要求。琦善在上奏道光时,夸大敌情,并把责任推卸到林则徐身上,反复强调,英国人到天津,是为了“诉冤”。道光听信了琦善的说法,放弃备战,并将林则徐、邓廷桢[dèng tíng zhēn]革职。之后,道光帝以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与英方和谈,同时筹划收复定海。英方一边与琦善和谈,一边再次武装挑衅,攻打大角、沙角等炮台,道光帝对英宣战。道光帝调奕山为靖逆将军赴广东,并令裕谦为钦差大臣赴浙江镇海。此后,英国侵略者又发动了新的军事进攻,攻陷了虎门、横档炮台,并向琦善提出四项要求:割香港给英国;向英国政府赔偿六百万元;中英两国官员平等相待;限期恢复广东的通商,英商得至黄埔或黄埔以外贸易,即所谓的“穿鼻协定”。
横档炮台遗址
奕山到广东后,与英人作战,但奕山并无军事才能,英军包围广州城后,奕山派人乞降,并与英方签订了《广州条约》。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穿鼻协定”的内容传到伦敦,英国政府认为此条约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为侵华军全权代表。璞鼎查到中国后,着手扩大战争。不久,英军进犯厦门,侵略台湾,又接连攻陷定海、镇海、宁波,之后,英军深入长江,占领镇江,直犯南京,清军无力抵抗,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虎门炮台遗址
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两江总督耆英[qí yīng]与英方举行了《南京条约》正式换文,之后又与英方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 ,并附《海关税则》。次年,美国特使顾盛与法国使臣拉萼尼先后抵达广东澳门,耆英先后与美、法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使美、法在除获得英国已享有的全部侵华权益之外,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享有的权利。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发生反对英国人入城的斗争。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1846年1月17日),耆英报告,英方仍要求进城,道光指令耆英予以拒绝。之后,道光帝将对外交涉中软弱的耆英召京述职,令徐广缙[xú guǎng jìn]、叶名琛主持大局。
病重去世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皇太后钮祜禄氏去世,给道光帝极大打击。在料理完皇太后的丧事之后,道光帝病倒。次年正月,道光帝病重垂危之际,召宗人府宗令载铨[zǎi quán],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jué]匣,宣示御书,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并封皇六子奕为亲王。随即,道光帝于圆明园慎德堂去世,终年69岁,谥号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庙号宣宗,葬慕陵,咸丰十一年(1861年)增谥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施政举措
编辑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
道光帝考察官吏的核心,一个是“实”字,一个是“公”字。他把官员能否实心实力、不尚空谈、务求实际作为考察官吏的首要条件。同时,道光帝对一些不合格的官员进行甄别,并充实健全规章制度,以破除旧习,制止吏治败坏的情况继续发展。此外,他还提拔有才干的官员,以建立运行有效的官僚机构。为了解决官员相互包庇,贪污腐败的问题,道光帝除了训诫、律惩以整肃吏治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包括限定衙门差额,裁减冗员;控制捐输,限制督抚属员随意提补;加强宗人府管理,责成宗人府对宗室严格管理。
严禁鸦片
道光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严禁鸦片的措施。他重申嘉庆时期关于禁止鸦片输入的禁令,规定外国商船至粤,先行出具货船并无鸦片甘结,方准开舱;对开烟馆者,议绞,贩卖者,充军,吸食者,杖徒。之后,道光帝多次申谕严禁鸦片走私,并处置违犯人员。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帝批准了查禁内地行销鸦片章程。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订立了严禁吸食之条例。该年之后,禁烟进入低潮,鸦片走私更为猖獗[jué]。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帝批准了《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该章程准许缉私兵弁[biàn]在查禁时开枪,格杀勿论;家长不能禁约子弟吸食者,有罪;保举人不能甄别所保人是否吸烟,也要受到惩处。同时,道光帝还严厉惩治烟犯,惩戒主张弛禁的官员,并重用主张严禁的林则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广东虎门销烟林则徐纪念馆
经济方面
漕粮海运
道光四年(1824年),清江浦高家堰大堤溃决,高邮至清江浦一段运河水势微弱,河运漕粮受阻,严重影响京师的粮食供应。在此情况下,道光帝决心试办海运。在户部尚书英和、两江总督琦善、江苏巡抚陶澍[táo shù]、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等人的努力下,道光六年(1826年)二月,清朝历史上的首次海运正式起动。至九月三十日,海运漕米全部由天津转入通州,第一次漕粮海运结束。但因道光帝恪守祖宗法典的处事原则,及其只把海运作为权宜之计的思想,海运没能持续下去。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进入长江、切断漕运,给清政府以震慑,再加上运河浅阻等原因,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清政府再次试行海运,但因“青浦教案”的影响,以及海上盗匪横行等原因,此次海运草草收场,之后再无施行。
盐政改革
道光帝时,盐务方面,国家特许专商经营和引岸制度的“纲法”体制积弊已久,造成浮费开销过大,运商成本增加等问题。道光十二年(1832年),两江总督陶澍向道光帝上折,提出于盐政弊端最严重的淮北推行票盐。票盐实行的具体办法包括:取消总商,销盐不再由总商把持,而由各州县招徕民贩,给予护照,民贩持照赴场买盐;裁汰浮费,降低淮盐成本;减少手续,加速流通;加强缉私。经过改革,道光十四年(1834年)时,淮北销引达 59 万余引,为淮北额引的两倍;同时,盐课也超额完成。淮北盐政改革见效后, 淮南、浙江、福建等也一律改行票法。实行票法,盐商费用大为减轻,且政府税收得到了保 证。
开发矿产
道光即位初年,并不重视矿业的开采,还封禁了甘肃金厂、直隶银厂。但鸦片战争以后,支用大增,财政拮据,道光帝为了广开财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开始下令弛禁。之后,一些厂矿开始出现,比如广西的铁矿厂,贵州的铜矿厂、云南的银矿厂等,这些厂矿的出现,使矿业得到了发展。
力行节俭
为了改变财政拮据的局面,道光帝力行节俭,戒除奢华,为此,他颁布了《声色货利论》以倡导节俭。即位之初,他就下令停福建荔枝贡、扬州玉贡;他还尽量压缩宫室的排场,内廷重要节日的进献、筵宴亦时常传谕停办;并减少了热河避暑、木兰秋弥等消耗过大、扰及地方的活动。
军事方面
平定地方
从道光四年(1824年)至二十七年(1847年),道光帝陆续平定了新疆张格尔及其家族的叛乱。叛乱被平定后,为充实边疆防务,道光帝下令在新疆进行屯田,同时,还下令在与新疆接壤的甘肃、青海,以及东北地区进行屯田垦荒,寓兵于农。此举减少了军饷的支出,同时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边防的巩固。
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江华县锦田乡瑶民赵金陇联合瑶民赵福才及广东的瑶民起义。县令林先梁,游击王俊得到消息后,率兵进剿,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次年正月,赵金陇再次起义,起义军发展到三千余人,清军提督海陵阿率军四千余人前往追剿,结果,清军被起义军全歼,海陵阿堕马被杀。此役后,起义军声势大振,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屡败清军。道光闻讯后,急调湖广总督卢坤、湖北提督罗思举、贵州提督余步云率军前往剿灭,最终,起义军被杀六千多人,赵金陇也被清军杀害,起义被镇压。
道光十二年(1832年),台湾嘉义县陈办、张丙发动起义,起义军围困嘉义县城达五十余日,道光帝谕令闽浙总督程祖洛前往剿办,又任命福州将军瑚松额为钦差大臣,都统哈哴阿[hā liàng ā]为参赞大臣,督率当时在台湾的清军一万四千多人,以及先后从漳州、金门等地调集的官兵七千多人前往镇压。清军遭到起义军的激烈抵抗,署嘉义县知县邵用、台湾府知府吕志恒、清军游击周承恩被起义军杀死。清政府又急忙从河南、西安、四川、贵州调兵,渡海入台。经过十次激战,前后持续八个月,次年五月,起义被镇压下去。此外,道光帝在位期间,还先后平定了青海番民起义、四川彝民起义、云南回民起义等。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英国“东方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对清军发动武装进攻,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这次战争持续两年多时间。战争开始时,道光帝坚持主战,但当英军占领定海,并到达大沽口后,因听信琦善英军北上是为“诉冤”之说,道光帝将英人要求归纳为“雪冤乞恩两大端”,从主战转为“羁糜”。待英国兵舰南返后,道光帝将其视为“羁糜”的成功,并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和英人谈判,且相信“抚局”之成已指日可待。琦善到广东后,在义律的逼迫下,签订了所谓的《穿鼻草约》,私割香港岛。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英军再次武装挑衅,道光帝对英宣战,并派宗室奕山赶赴广东,在英军炮舰的威逼下,奕山与英方签订了《广州和约》。不久,英国因不满足于已攫取的利益,扩大侵略战争,兵至南京城下,清军战败,被迫于次年七月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外交方面
1842年,因为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割香港岛;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等权力,中国开始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两江总督耆英与英方举行了《南京条约》正式换文,之后又与英方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共15款 ,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包括: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商定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这一规定开启了中国与外国关税协定之恶例。次年,美国特使顾盛与法国使臣拉萼尼先后抵达广东澳门,耆英先后与美、法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使美、法在除获得英国已享有的全部侵华权益之外,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享有的权利。由于英、美、法在中国攫取的巨大权益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大刺激,比利时、瑞典、挪威和葡萄牙也要求分沾权益,本着“一视同仁”的方针,清政府答应了其要求。
《南京条约》
人物作品
编辑道光帝著有《养正书屋诗文全集》,共40卷,收录其在藩邸时所作的诗文。
历史评价
编辑《清史稿》认为道光帝有“恭俭之德”,“宽仁之量”,是守成的明主,但清朝国运的濒危,也“肇端”于道光朝。
嘉庆帝认为旻宁“忠孝兼备”。
清史学者萧一山认为,道光帝节俭的品行,可以令人称道。
历史学家孟森认为,道光帝之“庸暗”,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
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旻宁时代整个统治阶级不仅全部腐化,而且几乎大部毒化,因此爆发了破坏中国数千年旧社会的鸦片战争”,并认为旻宁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险恶的同时也是最伟大的一个转变时代”。
历史学者朱诚如认为,道光帝作为鸦片战争的中方决策者和指挥者,对战败的结果难辞其咎。但道光帝在这场战争中,并非自始至终都执行妥协投降路线,在鸦片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道光帝主张抵抗也实行了抵抗。
历史学者阎崇年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道光帝是一位谨慎小心的,甚至是胆小的统治者,他宁可与几个心腹顾问进行密议,而不愿接受实际的批评或警告。
轶事典故
编辑“补丁”皇帝
道光帝力倡节俭,他的裤子膝盖处磨破了洞,但是舍不得换新的,于是命有司用一块绸布补上。朝臣们见皇帝的裤子打了补丁,纷纷效仿。一次道光帝偶然看见军机大臣曹振镛的裤子上也打了补丁,就问:“你的裤子也打了补丁啊?”曹振镛说:“换件新的,要花很多钱,所以打块补丁。”道光帝继续问:“你打这块补丁花多少银子?”曹振镛回答:“三两银子。”道光帝听后,感叹说:“你们宫外便宜啊!宫内得五两呢。”
改制罩衣
道光帝登基后,内务府尚衣监为他缝制了一件狐皮罩衣。罩衣面料为狐皮,衬里为缎子,由于用料外狭内肥,所以做衬里的缎子就在下面边沿儿露了出来。黑色的毛皮缝缀在上好的缎子面料上,看上去雍容华贵,称为“出风”。道光帝以为百姓纺织的缎子比猎来的狐狸费工,而且“出风”纯为装点,没有实用价值,所以见到罩衣,就谕令内务府改制。但内务府官员奏称:“改制罩衣,需要花费一千两银子。”道光帝听后,又谕令:“既然改制花费太多,就算了。但此后再制新衣,一律不加出风。”此事传出去之后,京城大小官吏冬季所穿罩衣,十几年不敢有出风者。
问价鸡蛋
曹振镛是受道光帝宠信的大臣。一次,道光帝问他:“你家里吃的鸡蛋,要花多少银子?”因为家中琐事由下人操办,曹振镛并不知道鸡蛋的价格,但他又不敢不回答皇帝的问题,所以只能找借口,说:“微臣自幼便患有腹胀气满的毛病,平生从不敢吃鸡蛋,故不知其价。”
相关争议
编辑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旻宁随嘉庆帝前往避暑山庄,不料,到达避暑山庄后,嘉庆帝突然病逝。据《清宣宗实录》记载,当日傍晚,嘉庆帝病情加重,遂召集赛冲阿、托津、戴均元等御前、军机大臣,公启鐍匣,出示御书,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帝去世后,扈从诸臣遵遗旨请旻宁继位。四天后,皇太后钮祜禄氏的懿旨也送到了热河,内称“但恐仓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为此特降懿旨……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余新忠、陈捷先所编《道光事典》一书中认为,从记载看,旻宁的继位符合正常程序,但也有争议之处。首先,按家法,秘密建储的鐍匣应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嘉庆帝身体素健,为什么会将其取下随身携带;其次,如果确如实录所言,嘉庆帝驾崩前已启匣立储,那么,皇太后在得悉嘉庆帝去世的奏报后,也一定会知道旻宁已被立为太子,但实际上,懿旨中却称“但恐仓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两者相互矛盾;最后,即使有人向皇后漏报了立储这一细节,也就是说,她并不知道嘉庆帝立旻宁为皇太子之事,那么她又有什么理由要“特降懿旨”让旻宁“即正尊位”。这些细节,令人生疑。
家族成员
编辑关系 | 人物 | 简介 |
祖父 | 爱新觉罗·弘历 | 清高宗,年号乾隆 |
父亲 | 爱新觉罗·颙琰 | 清仁宗,年号嘉庆 |
母亲 | 喜塔腊氏 | 孝淑睿皇后,嘉庆帝元配妻子 |
后妃 | 钮祜禄氏 | 旻宁嫡妃,嘉庆十三年(1808年)去世,追封为皇后,谥曰孝穆皇后 |
佟佳氏 | 旻宁继妃,道光二年(1822年)立为皇后,谥曰孝慎皇后 | |
钮祜禄氏 | 入宫时赐号全嫔,后封全妃、全贵妃、皇贵妃,道光十四(1834年)年立为皇后,谥曰孝全皇后 | |
博尔济吉特氏 | 入宫时赐号静贵人,后封静嫔、静妃、静贵妃,咸丰时尊为康慈皇太后,谥曰孝静皇后 | |
乌雅氏 | 初入宫充常在,后封琳贵人、琳嫔、琳妃、琳贵妃,追谥庄顺皇贵妃 | |
舒穆鲁氏 | 初赐号彤贵人,后封彤嫔、彤妃、彤贵妃 | |
郭佳氏 | 初封佳嫔,后尊封佳妃、佳贵妃 | |
钮祜禄氏 | 初封成嫔,后尊封成妃、成贵妃 | |
纳喇氏 | 嘉庆时以宫女子入侍潜邸,后封和嫔、和妃 | |
赫舍里氏(哩氏) | 初号珍贵人,后封珍嫔、珍妃,后降为常贵人,咸丰时尊封常嫔,去世后追封常妃 | |
钮祜禄氏 | 初号祥贵人,后封祥嫔、祥妃 | |
富察氏 | 为潜邸侧福晋,后封恬嫔 | |
氏族未详 | 初充常在,后尊封顺贵人、顺嫔 | |
蔡佳氏 | 初充答应,后尊封蔡贵人、恒嫔 | |
尚佳氏 | 初充答应,后尊封尚贵人、豫嫔 | |
氏族未详 | 平贵人 | |
氏族未详 | 定贵人 | |
李氏 | 初充答应,后称常在,咸丰时尊为李贵人 | |
那氏 | 初充答应,后称常在,咸丰时尊为那贵人 | |
儿子 | 爱新觉罗·奕纬 | 长子,生母和妃纳喇氏,封多罗贝勒,追封为多罗隐志贝勒 |
爱新觉罗·奕纲 | 次子,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追封多罗顺郡王 | |
爱新觉罗·奕继 | 第三子,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追封为多罗慧郡王 | |
爱新觉罗·奕詝 | 第四子,清文宗咸丰帝,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 |
爱新觉罗·奕誴[yì cóng] | 第五子,生母祥妃钮祜禄氏,过继给和硕惇恪亲王绵恺为嗣,承袭多罗惇郡王,后晋封和硕惇亲王 | |
爱新觉罗·奕訢[yì xīn] | 第六子,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封和硕恭亲王 | |
爱新觉罗·奕譞[xuān] | 第七子,生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封多罗醇郡王,后晋封和硕醇亲王 | |
爱新觉罗·奕詥[yì hé] | 第八子,生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封多罗锺[zhōng]郡王 | |
爱新觉罗·奕譓[yì huì] | 第九子,生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封多罗孚郡王 | |
女儿 | 长女 | 端悯固伦公主,生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
第二女 | 生母祥妃钮祜禄氏 | |
第三女 | 端顺固伦公主,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 |
第四女 | 寿安固伦公主,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 |
第五女 | 寿臧[zāng]和硕公主,生母祥妃钮祜禄氏 | |
第六女 | 寿恩固伦公主,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
第七女 | 生母彤贵妃舒穆鲁氏 | |
第八女 | 寿禧和硕公主,生母彤贵妃舒穆鲁氏 | |
第九女 | 寿庄固伦公主,生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
第十女 | 生母彤贵妃舒穆鲁氏 |
墓葬遗址
编辑道光帝去世后葬于慕陵。慕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清西陵的最西端。慕陵地宫中除葬有道光皇帝外,还附葬有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慕陵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 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造慕陵所耗费银两高达243 万多两。慕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三大殿均使用金丝楠木为承建木料,三大殿共雕刻木龙1276条之多。
河北易县慕陵照片
研究书目
编辑《清史稿·宣宗本纪》
《辽北柳条边》
《新中国设计简史》
影视形象
编辑时间 | 类型 | 名称 | 演员 |
1959年 | 电影 | 《林则徐》 | 高正 |
1983年 | 电视剧 | 《少女慈禧》 | 曹达华 |
1988年 | 电视剧 | 《太平天国》 | 张英才 |
1988年 | 电视剧 | 《满清十三皇朝Ⅱ》 | 鲁振顺 |
1997年 | 电影 | 《鸦片战争》 | 苏民 |
1997年 | 电视剧 | 《鸦片战争演义》 | 李保田 |
1997年 | 电视剧 | 《林则徐》 | 李心敏 |
2004年 | 电视剧 | 《沧海百年》 | 邓立民 |
2006年 | 电视剧 | 《大清后宫》 | 张晨光 |
2010年 | 电视剧 | 《天地民心》 | 修庆 |
2009年 | 电视剧 | 《漕运码头》 | 章申 |
2011年 | 电视剧 | 《万凰之王》 | 陈锦鸿 |
2013年 | 电视剧 | 《红墙绿瓦》 | 舒耀瑄 |
2019年 | 电视剧 | 《瀛寰之志》[yíng huán zhī zhì] | 刘威 |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