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本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开本指出版物幅面大小的规格。以一定规格的印刷用纸,用不同的分割方法,裁切成一定大小的页数,通常以一全张印刷用纸为计算单位,裁切成多少页数即为开数。开数与开本的概念通常把一张按国家标准分切好的平板原纸称为全开纸。裁剪开本对一本书的正文而言,开数与开本的涵义相同,但以其封面和插页用纸的开数来说,因其面积不同,则其涵义不同。通常将单页出版物的大小,称为开张,如报纸,挂图等分为全张、对开、4开和8开等。由...

开本出版物幅面大小的规格。以一定规格的印刷用纸,用不同的分割方法,裁切成一定大小的页数,通常以一全张印刷用纸为计算单位,裁切成多少页数即为开数。

前言

编辑

开数与开本的概念通常把一张按国家标准分切好的平板原纸称为全开纸。

开本

裁剪开本

开本规格

编辑

对一本书的正文而言,开数与开本的涵义相同,但以其封面和插页用纸的开数来说,因其面积不同,则其涵义不同。通常将单页出版物的大小,称为开张,如报纸,挂图等分为全张、对开、4开和8开等。由于国际国内的纸张幅面有几个不同系列,因此虽然它们都被分切成同一开数,但其规格的大小却不一样。尽管装订成书后,它们都统称为多少开本,但书的尺寸却不同。

开本

开本展示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将幅面为787×1092毫米(31×43英寸)的全张纸称之为正度纸;将幅面为889×1194毫米(35×47英寸)的全张纸称之为大度纸。由于787×1092毫米纸张的开本是我国自行定义的,与国际标准不一致,因此是一种需要逐步淘汰的非标准开本。由于国内造纸设备、纸张及已有纸型等诸多原因,新旧标准尚需有个过渡阶段,时至2013年,裁切规格尺寸大度为:大16开本210×297(mm)、大32开本148×210(mm)和大64开本105×148(mm);正度为:16开本188×265(mm),32开本130×184(mm)、64开本92×126(mm)。

常用纸张

编辑

常用纸张的开法和开本通常用户在描述纸张尺寸时,尺寸书写的顺序是先写纸张的短边,再写长边,纸张的纹路(即纸的纵向)用M表示,放置于尺寸之后。例如880×1230M(mm)表示长纹,880M×1230(mm)表 示短纹。印刷品特别是书刊在书写尺寸时,应先写水平方向再写垂直方向。

开本

8开

未经裁切的的纸称为全张纸,将全张纸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对开或半开;把对开纸再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四开;把四开纸再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八开,……。通常纸张除了按2的倍数裁切外,还可按实际需要的尺寸裁切。当纸张不按2的倍数裁切时,其按各小张横竖方向的开纸法又可分为正开法和叉开法。正开法是指全张纸按单一方向的开法,即一律竖开或者一律横开的方法,叉开法是指全张纸横竖搭配的开法,叉开法通常用在正开法裁纸有困难的情况下。除以上介绍的正开法和叉开法两种开纸法外,还有一种混合开纸法,又称套开法和不规则开纸法,即将全张纸裁切成两种以上幅面尺寸的小纸,其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纸张的幅面尽可能使用纸张。由于各种不同全开纸张的幅面大小差异,故同开数的书籍幅面因所用全开纸张不同而有大小差异,如书籍版权页上“787×1092 1/16”是指该书籍是用787×1092㎜规格尺寸的全开纸张切成的16开本书籍。书籍适用的开本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大开本,有的需要小开本,有的需要长方形开本,有的则需要正方形开本。这些不同的要求只能在纸张的开切上来解决。纸张的开切方法大致可分为几何开切法、非几何开切法和特殊开切法。最常见的几何开切法,它是以2、4、8、16、32、64、128……的几何级数来开切的,这是一种合理的、规范的开切法,纸张利用率高,能用机器折页,印刷和装订都很方便。(1)几何级数开切法几何级数开切法,经济、合理、正规,纸张利用率高,可机器折页、印刷、装订方便。(2)直线开切法直线开切法,纸张有纵向和横向直线开切,也不浪费纸张,但开出的页数,双数、单数都有。(3)纵横混合开切纸张的纵向和横向不能沿直线开切,开下的纸页纵向横向都有,不利于技术操作和印刷,易剩下纸边造成浪费。不能被全开纸张或对开纸张开尽(留下剩余纸边)的开本被称为畸形开本。例如,787×1092㎜的全开纸张开出的10、12、18、20、24、25、28、40、42、48、50、56等开本都不能将全开纸张开尽,这类开本的书籍都被称之为畸形开本书籍。

常见尺寸

编辑

其他常见尺寸

打印纸张标准尺寸国际标准(ISO2016)的纸张尺寸分为A、B、C三个系列。此标准纸张长宽比均为√2(1.414)。B系列的纸张面积是同号A系列的√2倍,例如B4纸张面积是A4的√2倍。普通宣传册标准尺寸:(A4)210mm×285mm;文件封套标准尺寸:220mm×305mm;

开本

16开

招贴画标准尺寸:540mm×380mm;信纸、便条标准尺寸:185mm×260mm210mm×285mm挂旗标准尺寸:8开376mm×265mm,4开540mm×380mm;党旗、国旗标准尺寸1#旗1920mm×2880mm;2#旗1600mm×2400mm;3#旗1280mm×1920mm;4#旗960mm×1440mm;5#旗640mm×960mm;6#旗400mm×600mm;手提袋标准尺寸:400mm×285mm×80mm名片:横版:90×55mm;85×54mm竖版:50×90mm;54×85mm方版:90×90mm90×95mmIC卡:85×54MM需要任意搭配,没有固定的格式。

常见开本尺寸

标准正度纸的尺寸为787×1092(mm)。大度纸的尺寸为889×1194mm。*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开本设计

编辑

书籍的开本也是一种语言。作为最外在的形式,开本仿佛是一本书对读者传达的第一句话。好的设计带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还能体现出这本书的实用目的和艺术个性。比如,小开本可能表现了设计者对读者衣袋书包空间的体贴,大开本也许又能为读者的藏籍和礼品增添几分高雅和气派。美编们的匠心不仅体现了书的个性,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读者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适应读者的需要”始终应是开本设计最重要的原则。

“小开本”文库本

由东方国际书局编纂[zuǎn]、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上文库”,采用64开本,每本书只有常见的32开的三分 之一大,成了开本家族里的小弟弟。据东方国际书局经理何明介绍,这一设计与文库的名字大有关系。“三上”一词见于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意为“上、枕上、厕上”,以此说明古人抓紧时间读,手不释卷。文库取名“三上”,推出包括哲学、散文、诗词三部分的“中国古典精萃”,就是为了鼓励读者同样抓紧时间、多读好书。开本设计得这样小,一来有“袖珍”之便,以便读者随身携带、随时阅读,二来可以降低成本,让较低的书价方便更多的人。不用说,编者的初衷是很好的,但记者还是听到有读者反映这种设计的不便之处。一位中年读者说:“这种开本的确便于携带,但由于字体也相应变小,就不便于阅读了,想买来给孩子背古诗吧,又怕他看坏了眼睛。”一位年轻人说:“能随时随地看书当然好,但在汽车、地铁上看书,我还是愿意看小说或者报刊。”

开本

12开

看来,单纯缩小开本并不一定能带来方便,读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与“三上文库”相比,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名士雅品小集书系”的设计也许更合理一些。这套64开的现代文学散文丛书体积也较小,但字体大小适中,柔软的封面又便于手拿。更重要的是,这套丛书因开本较小,价格也较便宜,10元左右一本的价格贴近大众,使得这套书在激烈的散文出版大战中略显优势。据书店方面介绍,这套书的销量不错。

“大开本”礼品书

小有小的方便,那么,大开本的魅力又在哪里呢?同是散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典藏开明书店版名家散文系列”又别有一番特色了。这套书采用大32开宽、16开高的特型开本,颇显华贵大方。因此设计荣获了1996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大奖的美编勇向记者介绍他的创意时说:“这套书的内容是三四十年代文人的随笔,这样的长形开本从视觉上就有点像三四十年代的老书,可以为读者营造一种时代感。另外,由于这套书是为纪念开明书店成立70周年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45周年而设计的礼品书,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因此在开本的设计上也突出了丰满高贵的视觉效果。”他说:“开本的宽窄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窄开本的书显得俏,宽的开本给人驰骋纵横之感,标准化的开本则显得四平八稳。我的设计就是要考虑书在内容上的需要。”应该说,把开本设计与书的内容和实用目的相结合,是吴勇的立足点,也是他成功的经验。他的设计的确很好地显示了现代文人潇洒舒朗的艺术情调,也为作为典藏和礼品的这套书增色不。毋庸讳言,作为“礼品书”的设计也存在局限,豪华的装帧必然抬高了成本,不少读者认为这套书太奢侈,浪费了纸张,价格也太贵。一本近300页的书定价近50元,不适合普通读者。也因此,书店售货人员说,这套书“卖不动”。

“异形开本”

比典藏开明版散文系列的开本形式更为奇特别致的,当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女诗人灰娃的诗集《山鬼故家》了。这本书采用异型32开本,即16开的高度和1/2的16开宽度。通俗地说,一般意义上的32开是把16开本横截一半,而这种异型32开本则是把16开本纵裁二分之一。这本书显得非常狭长,拿在手中的感觉自然也非常奇特。美编文等向记者介绍了他的用意。他说:“诗的形式是行短而转行多,读者在横向上的阅读时间短,诗集采用窄开本是很适合的。相反,其他体裁的书籍采用这种形式则有些不妥,设计是因书而异的。从另一方面说,这种窄开本印诗集还可以减少纸张的浪费,降低成本。”这本260多页的装帧精美的诗集,定价只有16元,可为广大读者接受,这很得益于开本的设计。除了对诗歌体裁的考虑之 外,文等还介绍了他的另一个用意,即在视觉上突出“奇特”的效果。作为诗人灰娃一生心血的结晶,作为她70岁诞辰的隆重纪念,这本诗集的意义是特别重大的。联系到灰娃一生的奇特经历,文等认为,用一种常规化的设计远不能把这一切含义表达准确,因此,他采用了这种独特构思。不巧的是,由于用纸较硬较厚,这本又窄又硬的书变得不太好拿了。读者反映说,这本诗集不能用一只手拿着以随意的姿势看,而只能双手捧读,正襟危坐,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一种沉重感。文等笑说,这确实是他在构思中没有想到的,但这样一来倒正与诗集内容的沉重感相一致了。

开本

24开

《山鬼故家》独特的开本形式的确吸引了不少读者。据责任编辑莫文征介绍,这本书以其醒目有特色的装帧在该书研讨会上获得了广泛好评,很多人称赞其艺术品位和美术效果。也许,在诗坛萧条的今天,在诗集滞销的现状下,独具特色的开本和装帧能为诗集扩大一些影响,虽然,这决不是解决“诗歌没人读,诗集没人买”问题的根本办法。

“开本多样化”

对于开本形式的多样化,文等、吴勇都认为是大势所趋,但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开本的设计要符合书籍的内容和读者的需要,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为出新而出新。吴勇说:“书籍设计要体现设计者和书本身的个性,只有贴近内容的设计才有表现力。脱离了书的自身,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文等也一再强调,设计开本要考虑成本、读者、市场等多方面因素。他说:“美编不能把自己完全当作艺术家,把书籍装帧当成个人作品,应该说,书也是一种商品,不能超越这个规律,装帧设计必须符合读者和市场的需要。”他们一致认为,在面向读者的基础上,开本设计丰富多样,是一种进步,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只要不是设计者的闭门造车,相信开本无论大小宽窄,都能相宜。

节约意识

编辑

随着图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出版人不是在选题、内容、质量等方面下狠功,而只是在图书装帧上做文章,企图靠装帧的变化来吸引读者。图书装帧在图书营销中当然很重要,优秀的装帧,确有推动销 售的作用。但许多事情往往都是利与弊并存,不能一看到有利一面脑子就发热,乐其利必虑其弊。就图书装帧而言,当前就存在趋利掩弊的“过热”倾向。主要表现在:

开本

开本展示

(一)过分追求豪华,滋长奢侈风气。精装本、典藏本、豪华本、超级豪华本,不仅太多,简直太滥了。图书装帧应根据不同内容来设计,以往只有重要内容、并有长久保存价值的书,才采用精装本。不问内容,哪怕是拼凑的书,都热衷出精装,而且互相攀比,越比越豪华。这样做大多均非为读者着想,其真实意图,乃是为了评奖,为了显示政绩,为了发布会上讲排场。前一阵就出现过1万元1部的《评点二十四史》,还出现过号称含99.9%黄金封面、价值1.96万元的《孙子兵法》。真有必要出这么豪华的书吗!(二)贪大求洋,盲目“与国际接轨”。近几年,图书开本越来越大。大量新书都是比大32开还要大的所谓国际大开本,有些还干脆用上16开本。据说这是与“国际接轨”,使图书显得“大气”,能吸引人。其实这是图书装帧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开本绝非越大越“气派”,更不能一窝蜂,大家都追求一种模式。有些文献书、工具书、图画较多的书,采用大开本是需要的,而那些时令书、汇编书、故事书、消闲书、支农书、包括部分少儿书,也用那么大开本,实在不必要。何况开本大小,绝非读者购书与否的权衡因素,只要创意好,小开本同样可以吸引人。从阅读方便来讲,人们还是更喜欢轻便、易携带的。要讲“接轨”,国外既有大开本书,也有各种小开本书,还有口袋书、袖珍书等等。为什么只跟大开本接轨?已有读者抱怨,只顾你“接轨”,我家里的书柜,已摆不下大开本书了。

开本

开本展示

(三)忽视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越来越多的书刊都加上了一层透明玻璃纸。据说是担心退货回来的书弄脏了特意包装的。其实,被弄脏的不过是柜台陈列的几本样书。退货书的保洁,应从加强管理入手,为什么要以所有书都添加“新装”这种代价,来为少数退货的脏书买单?这种BOPP薄膜,16开本每本成本约为一角二分,姑且以一角计算,全年出版的70亿册图书,倘若都加封套,仅这一项增加的图书成本就是7个亿,若算上全国9468种期刊为此增加的成本,那就更多了。别看那薄薄一层封套,仅包装图书,全年就要消耗2.5万吨,生产这种薄膜,会排出污染空气的甲苯,而且它是不可降解的,读者剥开后都成了垃圾,必然加重了对环境的白色污染。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5498/

Like (553)
词条目录
  1. 前言
  2. 开本规格
  3. 常用纸张
  4. 常见尺寸
  5. 其他常见尺寸
  6. 常见开本尺寸
  7. 开本设计
  8. “小开本”文库本
  9. “大开本”礼品书
  10. “异形开本”
  11. “开本多样化”
  12. 节约意识
  1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