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吴(公元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别名杨吴,杨行密所建。杨吴主要控制五代十国时期的江淮地区,历经四主,国祚三十五年。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国号“吴”便来源于此,又因建立者姓吴,有“杨吴”之称。另外,因政权位于南方,又被称为“南吴”。另外,《旧五代史·僭伪列传》称杨吴政权为“伪吴”。后梁朱温称帝后,为利用越王钱镠牵制杨渥,封钱镠为吴越王。 庐州合肥...

吴(公元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别名杨吴,杨行密所建。杨吴主要控制五代十国时期的江淮地区,历经四主,国祚三十五年。

国号

编辑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国号“吴”便来源于此,又因建立者姓吴,有“杨吴”之称。另外,因政权位于南方,又被称为“南吴”。另外,《旧五代史·僭伪列传》称杨吴政权为“伪吴”。后梁朱温称帝后,为利用越王钱镠牵制杨渥,封钱镠为吴越王。

历史

编辑

唐末起兵

横行江淮

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杨行密,在唐僖宗乾符中期(公元877年前后),因参加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而被逮捕,刺史郑棨以相貌奇特为由释放了他。后来杨行密应募为州兵,守卫朔方(今宁夏灵武),升为队长。杨行密守边期满返回后,当地军吏因讨厌他便要他再次前去守边,随后杨行密斩杀军吏,举兵叛乱,统率州兵,并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逃走,他就占据了庐州。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朝廷正式任命杨行密为庐州刺史。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淮南节度使高骈被黄巢军的毕师铎攻打,杨行密被高骈任命为行军司马,带领数千人前去支援,打败了毕师铎。而高骈已被毕师铎杀死,杨行密便占领了扬州(今扬州东北),随后派使者前往大梁,向当时拥有兼领淮南节度使头衔的朱温表示归附之意。而朱温一面派人与杨行密结盟,一面又派兵送李璠去任淮南留后。杨行密发兵打走李璠后,担任淮南留后。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正月,叛将孙儒在高邮(今属江苏)杀死了毕师铎等人,随后带领部众攻打扬州。杨行密便先退回庐州,进攻守备空虚的宣州(今安徽宣城)。次年,唐朝任命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派田頵、安仁义、李神福等人分别攻取了浙西地区的苏(今属江苏)、常(今属江苏)、润州(今镇江)。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杨行密又攻占了滁(今属安徽)、和(今和县)州,势力不断扩大。

吴

公元883年杨行密开始崭露头角

割据淮南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杨行密攻下了楚州(今江苏淮安),对占据扬州的孙儒构成了南、西、北三面包抄的形势,于是孙儒焚毁广陵城,带军渡江,号称有50万兵力,于宣州攻打杨行密。结果孙军因士兵饥饿,且出现疫病,被杨行密打败。杨行密占据扬州后,被唐廷封为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杨行密又被加封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冯弘铎归附了杨行密。杨行密还派田頵等人攻掠各地,于是,自淮以南、江以东的各州基本已被杨行密占据。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被朱温打败的朱瑾、李承嗣前来投奔杨行密,大大加强了杨行密的兵力,于是杨行密开始大肆攻掠邻部。两浙钱镠、江西钟传、鄂州(今湖北武汉)杜洪等都向朱温求援,朱温派朱友恭率步骑万人南下讨伐,杨行密让都将瞿章先占据黄州(今黄冈),随后固守武昌寨(今武汉),被朱友恭和杜洪打败,瞿章等三千余人被俘。同年八月,朱温又派葛从周和庞师古带领大军攻击杨行密,结果汴军大败,各军勉强北归。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唐昭宗封杨行密为弘农郡王。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钱镠攻占苏州。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杨行密派李神福南攻,在临安(今浙江临安北)大败钱镠。次年,冯弘铎叛变,进攻宣州,被打败后率部东撤,打算逃往海上。杨行密在东塘(今江苏常熟东南)拦截,表示愿意宽容,将冯弘铎封为节度副使,而由李神福取代其拥有实权的昇州刺史之职。

吴

乾宁二年杨行密势力范围

建立吴国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昭宗被劫持在凤翔,于是派遣江淮宣慰使李俨任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进封吴王。次年,他让李神福攻打鄂州的杜洪,在君山(在今湖南岳阳)打了胜仗。同年,朱温攻打青州(今山东益都),王师范派人向他求救,他派王茂章率兵前去支援,随后打败汴军,并杀死了朱温之子朱友宁。于是朱温亲自率领大军攻击王茂章,结果被王茂章打败。这时宣州守将田頵起兵叛变,袭击昇州。润州守将安仁义听说此事也起兵反叛,进攻常州。杨行密依靠李神福和王茂章分别将其平定。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派刘存再次攻打鄂州,活捉杜洪,控制了长江中游这一军事重镇。十一月,杨行密病死,随后其长子杨渥继任淮南节度使,受封为弘农郡王,并追尊杨行密为太祖武皇帝。

吴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杨吴”势力范围

徐氏专权

杨渥在杨行密生病时,出任宣州观察使,于杨行密病重之时被召回,听说周隐认为他年幼体弱不能担任大事,劝杨行密任用有威望的旧将代任主持军政,杨渥继位后,便杀死了周隐。杨渥任命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杨渥进朝时运了很多宣州仓库中的财物回到广陵,王茂章不愿给他,于是杨渥命令李筒率兵五千人包围王茂章,随后王茂章逃到钱塘。

杨渥继位不久,江州(今江西九江)便前来归附,洪州(今江西南昌)也被攻占。随后杨渥便更加贪图享乐,并不听劝谏、独断专行。后梁建立后,吴王仍以唐朝的天祐为年号,与后梁抗衡。天祐五年(公元908年)五月,杨渥被部将徐温等杀死,并拥立杨渥的弟弟杨隆演为王。七月,杨隆演继任淮南节度使、弘农王,大权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徐温掌握。次年六月,盘踞抚州(今属江西)的危全讽进攻洪州,被周本所击败,淮南军便乘胜攻占袁州(今宜春)、吉州(今吉安)、饶州(今波阳)、信州(今上饶)等地。疆域达到最盛时期,据有今江西省,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天祐十二年(公元915年),杨隆演封徐温为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徐温开始镇守润州(今江苏镇江),并将其子徐知训留在扬州执掌朝政。而徐知训骄纵无礼,时常凌辱杨隆演,被副都统朱瑾杀死,于是徐温又让养子徐知诰继续执掌朝政。天祐十六年(公元919年)四月,徐温捧着玉册、宝绶尊杨隆演登吴王位,并建置宗庙、社稷,依照天子的制度设置百官,建元武义,以江都(今扬州)为首府。并且,追尊杨行密为孝武王,庙号太祖,追尊杨渥为景王,庙号烈祖。杨隆演封徐温为大丞相,徐知诰为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同年,吴与吴越议和,从此休兵息民,生产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

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五月,杨隆演去世,次月,其弟杨溥即位,改元顺义。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十一月初三,吴主杨溥称帝,是为睿帝,改元乾贞,并追尊杨行密为武皇帝,杨渥为景皇帝,杨隆演为宣皇帝。杨溥封徐知诰为太尉兼侍中,封温子知询辅国大将军、金陵尹,杨溥之子都被封王。此时徐温刚刚去世,吴国实权掌握在都督内外诸军事徐知诰(后单名诰)之手。次年,荆南南平王高季兴称臣,被吴封为秦王。

南唐代吴

吴乾贞三年(公元929年),杨溥加封尊号为睿圣文明孝皇帝,改元大和,任命徐知诰为中书令。吴大和三年(公元931年),杨溥任命徐知诰为金陵尹,任命徐知诰之子徐景通为司徒,并和左仆射王令谋、右仆射宋齐丘一同任平章事。次年,徐知诰被封为东海王。吴大和六年(公元934年),王令谋被封为司徒,宋齐丘被封为司空。徐知诰让徐景通返回金陵,担任镇海军节度副使,并让其子徐景迁担任太保、平章事,与王令谋等共同执政。次年九月,杨溥加尊号曰睿圣文明光孝应天弘道广德皇帝,改元天祚。徐知诰升任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并被封为齐王。

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十月,吴帝杨溥被迫禅位于齐王徐诰,杨吴灭亡。徐知诰以齐为国号,改元昇元,尊杨溥为让皇帝,次年五月,杨溥被幽禁在润州(今镇江)丹阳宫,十一月被杀死。昇元三年(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自己的本性“李”,改名为“昇”,并自称是唐朝宗室之后,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疆域

编辑

领土范围

吴政权建立者杨行密起初占据庐州,随后便派人不断扩张,至杨行密去世时,吴的版图基本覆盖整个江淮地区。杨渥继位不久,吴陆续攻占江西各州,至唐天祐五年(公元908年)时,吴的疆域达到最盛时期,据有今江西省,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行政区划

吴武义元年(公元919年),吴有二十八州,即升(昇)、扬、楚、海、庐、和、滁、舒、寿、濠、泗、润、常、光、蕲、黄、鄂、宣、歙、池、江、饶、洪、袁、信、抚、吉、虔州,全承唐制,只有县级及县以下政区有变动。吴较唐末增加了三县、四场、一镇,另置四制置使、一军使(都镇遏使),吴末有一百三十二县。

政治

编辑

政体

吴的政治大致可以分为藩镇、王国和王朝三个时期。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到天祐十六年(公元919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虽已割据自立,但名义上仍以唐朝藩臣自居,为唐朝藩镇,仍使用唐朝年号;从吴武义元年(公元919年)到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这段时间内,吴国统治者自称吴国王,用吴国年号,设置百官;从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到天祚三年(937年)这段时间内,吴国统治者自称皇帝。

官制

在建国前,杨吴政权内部采用了藩镇幕府体制,吴王以“都统”名义掌控着境内的藩镇。在建国后,中央机构基本上延续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但略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变化是设置了大丞相职位,由徐温担任,因为徐温掌握着吴国的重权,地位超越一般大臣,因此采用了汉魏时期的制度,特别设立了大丞相,以凸显其地位。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负责行政事务,设有左、右仆射,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以及盐铁等部门,各部门都有尚书一人、侍郎、朗中以及员外郎等官员;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诏令,长官有中书令、中书侍郎;门下省负责审查政令的善否,长官有侍中、侍郎、给事中,专门处理驳正违失,对不善的政令可以驳回。除了三省六部,还设有御史台,长官由御史大夫改为大卿,下设侍御史等官员,负责纠察弹劾事务;还设有负责对外接待事务的客省使,主管文化典籍的秘书省以及负责学校的国子监。

在地方官制上,基本上延续了唐代的道、州、县三级制度。节度使、团练使辖区称为道,也被称为节镇,节度使同时兼任所在州的刺史,负责管辖各州的军政事务。

军事

编辑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杨行密占领扬州后,立刻整顿军事。对于归降的孙儒军队,一部分编入自己的军队中,孙儒部众不少来自中原,杨行密从中选拔最骁勇的五千人为亲军,他们身着皂衣蒙甲,号称“黑云都”,是杨行密“驱之即战、靡不争先”的主力军。

经济

编辑

五代以来,江淮地区历经战乱,为恢复生产,杨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降低赋税,劝课农桑,发展农业经济。此外,吴国还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杨行密接受高勖“悉我所有易邻道所无”的建议,与湖南等地通商。几年间,江淮地区的经济便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繁荣。

世系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陵墓

太祖

太祖武皇帝

杨行密

公元902年-905年

天复902年-904年(使用唐朝纪年)

天佑904年-905年(使用唐朝纪年)

兴陵

孝武王

武皇帝

烈祖

景王

杨渥

公元905年-908年

天佑905年-908年(使用唐朝纪年)

绍陵

景皇帝

高祖

宣王

杨隆演

公元908年-920年

天佑908年-919年(使用唐朝纪年)

武义919年-920年

肃陵

宣皇帝

-

睿皇帝

杨溥

公元920年-937年

顺义921年-927年

乾贞927年-929年

大和929年-935年

天祚935年-937年

-

注:资料来源

遗址

编辑

阅马场五代吴国墓

1996年8月,武昌阅马场武昌路辎重营街4号-6号发现一处古代墓葬,其中有两座墓,经考古人员发掘,根据出土的买地券,可知此为五代时期吴国墓葬。

湖北剧场五代杨吴墓

2000年1月,在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麓湖北剧场扩建工程的施工现场发现了一批墓葬,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清理了5座墓葬及多处水井、灰沟等遗迹,出土了1方买地券和3件木俑,根据买地券的记述,可知该墓下葬年代为五代杨隆演武义元年(公元919年)。

吴

湖北剧场五代杨吴墓出土的带字木俑

吴宣懿皇后墓

1998年12月,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一位民间藏家的收藏品中发现了一块篆刻着“故吴宣懿皇后”的墓志盖。经过调查走访,得知该墓志盖出土自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附近的一座古墓。随后,于1999年3月,工作人员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出了40件文物,包括瓷器、木俑、钱币、银饰、墓志、地券等。研究人员通过对墓志盖和志文的解读,结合对唐、五代时期帝后追谥制度的文献记载进行梳理和分析,推测墓主宣懿皇后应是杨吴第三任统治者杨隆演的妻室。

吴

杨吴宣懿皇后墓志志盖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欧阳修. 新五代史. 北宋: 世家·吴世家第一.

[2]【寻迹十国】杨吴墓葬遗存 | 宣懿皇后墓.微信公众平台. [2023-07-20].

[3]薛居正. 旧五代史. 北宋: 卷一百三十四·僭伪列传.

[4]陈振. 中国通史·第07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02[M]. // 白寿彝. 中国通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41-44. 7-208-02898-2.

[5]邵磊, 贺云翱. 南京铁心桥杨吴宣懿皇后墓的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J]. 东南文化, 2012, No.230(06): 66-78.

[6]郑学檬. 五代时期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J]. 历史研究, 1985, (04): 32-44.

[7]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五十九.

[8]欧阳修. 新五代史. 北宋: 楚世家第六.

[9]武汉市博物馆. 阅马场五代吴国墓[J]. 江汉考古, 1998, (03): 67-72.

[10]赵川. 湖北剧场五代杨吴墓出土木俑研究[J]. 东南文化, 2017, No.260(06): 74-80.

[11]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六十三.

[12]汪勃, 王小迎. 杨吴时期的扬州城[J]. 南方文物, 2022, No.130(04): 183-190.

[13]陈振. 中国通史·第07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12[M]. // 白寿彝. 中国通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44-50. 7-208-02898-2.

[14]周运中. 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C]. /.唐史论丛(第十三辑).陕西出版集团, 2011: 19.

[15]吴任臣. 十国春秋. 清: 一百十四卷.

[16]朱玉龙. 五代十国方镇年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2-15. 7-101-01363-5.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364/

(20)
词条目录
  1. 国号
  2. 历史
  3. 唐末起兵
  4. 横行江淮
  5. 割据淮南
  6. 建立吴国
  7. 徐氏专权
  8. 南唐代吴
  9. 疆域
  10. 领土范围
  11. 行政区划
  12. 政治
  13. 政体
  14. 官制
  15. 军事
  16. 经济
  17. 世系
  18. 遗址
  19. 阅马场五代吴国墓
  20. 湖北剧场五代杨吴墓
  21. 吴宣懿皇后墓
  22.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