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尔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特里尔(德语:Trier,法语:Trèves)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西南部,靠近卢森堡边境。该城开埠于公元前16年,曾是罗马帝国四帝共治制时期西部凯撒(副皇帝)的驻地。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而不是作为殖民地或军队驻扎地。特里尔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西南部的摩泽尔河谷中,两岸是低缓的红砂岩山丘,这里是著名的摩泽尔-萨尔-鲁沃(Mosel-Saar-R...

特里尔(德语:Trier,法语:Trèves)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西南部,靠近卢森堡边境。该城开埠于公元前16年,曾是罗马帝国四帝共治制时期西部凯撒(副皇帝)的驻地。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而不是作为殖民地或军队驻扎地。特里尔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西南部的摩泽尔河谷中,两岸是低缓的红砂岩山丘,这里是著名的摩泽尔-萨尔-鲁沃(Mosel-Saar-Ruwer)葡萄酒产区。特里尔是阿尔卑斯山北侧最早的基督教主教教区,中世纪时,特里尔大主教是重要的教会诸侯,管辖的主教辖区控制了从法国边界到莱茵河的大片地区。此外,特里尔大主教也是神圣罗帝国的七个选帝侯之一。特里尔也是社会主义的创始者卡尔·马克思的出生地。

城市介绍

编辑

德国莱-法州的特里尔(Trier)坐落在狭长的摩泽尔河谷盆地中,是德国最古老的市镇,已有2000年的历史,现有人口十万。公元前16年,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屋大维将这里建成后方重镇,这一年就是特里尔的开始。罗马帝国时期是特里尔的黄金时代,至今遗迹尚存,特里尔也因此是德国现存古罗马时代遗迹最多的城市。因此这里有不少罗马帝国的古迹。罗马时期的城门(特里尔人把它称为大黑门)依然在那里迎来送往,古朴的罗马式大教堂在德国堪称罕见(你在欧洲看见的多半是哥特式或巴洛克式教堂),可惜有一位公爵先生当初要表示自己的信仰坚定,把自己的巴洛克-洛可可式宫殿跟这个教堂盖在了一起,搞得不伦不类。古罗马君士坦丁大帝被人说成荒淫场的浴宫虽然只剩下了断坦残壁,但仅地下那迷宫般的当初奴隶们烧火烧浴汤的通道,就令人叹为观止。特里尔往西30公里左右,便是卢森堡。

特里尔

特里尔民居

特里尔城外环绕着青山绿水,山坡上种满了葡萄,自然风景优美。城内教堂林立,还有历代奥古斯都下令修建的豪华宫殿、大浴池、气势恢弘的竞技场和十几里长的城垣。身处这些古迹之中,好象依稀触摸到古代先人的脉搏,不得不感叹时间的流逝。值得一提的是,特里尔还是卡尔·马克思的故乡。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就诞生在这座千年古城里。在特里尔诸多的博物馆、纪念馆中,以马克思故居纪念馆最为人所熟知。

地理环境

编辑

特里尔位于摩泽尔河中游河谷的一段宽阔处,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摩泽尔河右岸。被树林覆盖的山谷坡地上散落着很多葡萄园的梯田,坡地向南部抬高至洪斯吕克山的高地,向北抬高则与艾菲尔山相接。特里尔附近的大城市有东南方向的萨尔布吕肯(80公里)和东北方向的科布伦茨(100公里)以及西面的卢森堡首都卢森堡城(50公里),特里尔距离卢森堡大公国的边境只有15公里。

特里尔

特里尔街景

气候特点

编辑

特里尔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3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719毫米。最热的时间是6月到8月,平均气温16.1到17.8摄氏度;最冷的月份是12月到2月,平均气温0.6到1.6摄氏度。降水最多的月份是6月到8月,平均降水量70-80毫米;最少的月份是3月,平均降水量37毫米。

特里尔

特里尔建筑

人口现状

编辑

特里尔属于摩泽尔法兰克方言区(也叫卢森堡语)。有居民大约10万人,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第四大城市,居于美因茨、路德维希港和科布伦茨之后。

历史文化

编辑

公元前16年,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屋大维在凯尔特人的发源地“特来佛里”附近建立“奥古斯都特来佛里”。公元293年,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戴克里先将这座称为“特来佛里”的城市划入罗马帝国;不久,她被戴克里先的副手、西部帝国的恺撒(副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一世选为自己的驻地。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占领特里尔。公元870年加洛林王朝时期,特里尔被划入东法兰克王国。公元12世纪,特里尔成为大主教教区兼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国,他们将特里尔设为选帝侯国都城,直至18世纪和19世纪交替时结束选帝侯的统治。1815年,法国军队短期占领了特里尔,以后又被划归到普鲁士的统治之下。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特里尔归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风景名胜

编辑

公元293年,罗马帝国西部恺撒(副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将它作为其宫廷所在地和罗马帝国西部地区的首府。从这一时期开始,特里尔相继建成了许多历史性建筑。

大教堂

大教堂如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大片古罗马建筑,这些建筑大都建于公元4世纪。大集市附近的“我们的夫人(OurLady)”教堂,将早期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被认为是哥特式中心建筑最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德国最大的早期复式基督教建筑之一。12世纪之前,对教堂的改造一直将南半部分的石造建筑兼收并蓄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教堂是建于1235-1260年间的建筑。在这里德国和法国的建筑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特里尔

特里尔罗马教堂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9:00 - 17:00,周日节假日:13:00 - 17:00

圣安东尼教堂

圣安东尼教堂是建于15世纪晚期的古老的教堂,它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中纤巧华丽的洛可可式讲道坛。位于市郊的圆形剧场与皇家温泉浴场相隔不远,它大约建于公元100年间,经过后来几个世纪的装饰,愈加显得豪华而精美。剧场可以同时容纳20,000名观众,西半部分建有专供贵族使用的包厢和座椅,主门的正面最初修建得富丽堂皇,三条贯穿南北的宽阔的通道上面均有拱门相称,在主门的西边开有两个小门,由此可以拾级而上。在公元4、5世纪时,该剧场还兼为城市的通路,因此北边的大门开在城内,南边的大门则在城墙外。大门的建筑构成和城墙遗迹在中世纪时曾用来采石。

特里尔

圣玛丽亚教堂

圣玛丽亚教堂是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教堂的地基像一朵玫瑰,既象征了圣玛丽亚的美丽纯洁,也代表了耶稣的几个门徒,教堂内随处可见极具基督教色彩的五彩玻璃窗和惟妙惟肖的壁画,其中,屋顶画描述了圣母玛丽亚领受天使向她传递上帝的旨意,告知她将由圣灵感召而生耶稣的故事,画中人物多达30余个,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二战期间,圣母堂遭到严重毁坏,特里尔人在战后进行全力整修,使建筑基本恢复面貌。现圣母堂除一部份留作宗教场所外,大多殿堂布置成为文物展览馆供游人参观。

君士坦丁大殿

特里尔的所有罗马遗迹,可观性都非常高,但单是看到君士坦丁大殿(KonstantinBasilika),便明白当时特里尔的繁荣程度。顾名思义,大殿便是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王宫,原本大殿旁边还有其余的建筑物,组成一组王宫建筑群,现时大殿是仅存的一座建筑物,却保留得出奇地完整,甚至过渡了二次大战,亦只是损失了原来的屋顶及内部的布置。大殿高三十米、长六十七米、阔二十七米,中央全无间隔,只为一个大堂,站在其中,人显得分外渺小,更觉得大殿格外宏大。大殿在中世纪曾经是特里尔大主教的府第,十九世纪中叶起,辗转又成为基督堂。

特里尔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现时于大殿隔壁,还可看到一座洛可可式建筑物,外貌恰似贵族的大宅第,奇怪的是,两座时代相差远久的建筑竟又相连一起,原来华丽的建筑物是十七世纪时的选帝侯宫(KurfurstlPalais),由大主教拥有,皆因当时的大主教,同时也是选侯,拥有推选国王的权力。大主原本更把君士坦丁大殿改建,令内部跟府第相通,改建的部分后来于十九世纪拆毁,大殿才还原成完整的建筑物;而选帝侯宫现时则由政府部门使用,不作开放。入场费:

特里尔开放时间:平日11:00am~12:00pm及3:00pm~4:00pm;周日及假期12:00pm~1:00pm;周一关闭;举行礼拜时不能进入。

帝王娱乐浴场

贵为帝国西部凯撒(副皇帝)的驻节地,当然少不得罗马浴场,故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也在特里尔兴建了一座帝王浴场(Kaiserthermen),不过未等工程完成,便离开了特里尔去完成他的统一大业,未及在大浴场泡个澡。据学者研究,大浴场包括了大浴池、暖浴室、冷浴室及运动场几个部分,现代的浴场遗迹则主要是大浴池的墙壁。想了解大浴场全貌,惟有看学者的模拟图样,若想了解大浴场的规模,还有别的办法,就是去钻一钻它的地下隧道。兜兜转转的隧道,其实是大浴场的热水和排水系统,在这走极走不完的大迷宫中,必能让你感受到这大浴场之大!

特里尔

特里尔黑门 Porta Nigra

圆形剧场

罗马帝国的“国技”除了泡浴,当然还有斗兽竞技,特里尔的罗马竞技场跟君士坦丁大殿一样,都保留得出奇地完整。这全因竞技场巧妙地顺应天然山势而建,犹如镶嵌在山,到千多年后的今天,几近完整无缺,就连圆形表演场后面的通道都仍然四通八达,只是原本能容纳二万人的观众席,则变成草坡而已。

特里尔

圆形剧场

马克思故居

位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的马克思故居,是一座灰白色的3层楼房,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始建于1727年。1818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了这所房子。同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当年,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律师事务所。马克思一家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时间。 192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近10万帝国马克从私人手中买下了这座当时已改为铁器店的马克思故居。以后将其改建成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故居被没收,文物被洗劫一空。直到1947年5月5日,马克思故居被辟为纪念馆开放。

特里尔

马克思故居

纪念馆的第一层有4个展室:第一室,里面为接待室、问讯处;第二、三室,专门举办各种专题展览;第四室,为电视录像放映室。在第二展室中展出有马克思的出生证书、马克思与燕妮的结婚盟约和结婚证书,还有马克思家庭成员的照片、马克思的英文死亡证书等。第二层上的第一展室是马克思父母的卧室,马克思就是在卧室后的小套间里出生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文件、手稿,玻璃展台里陈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和有关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马克思的毕业论文、博士证书等。第二展室介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建立友谊到逝世为止的这段时期的情况。第四、五、六室介绍了马、恩与同时代革命家们的交往、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各国工人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在第五展室里陈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身铜像。他们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深邃[suì]的眼神凝视着前方。故居第三层上第一展室介绍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玻璃橱里陈列着《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版本。其中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世界上只有3本,还有陈望道根据日文版翻译的最早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第二展室的展橱里陈列着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在汉堡出版,总共印刷了1000本。第三展室收集了马克思许多著作的第一版,马、恩赠给友人的书籍,马、恩照片原版,手稿,书信,马克思赠给父亲的诗集的手抄本和马克思为燕妮收集的民歌等珍贵文物。马克思故居的展览,系统地展示了马克思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业绩。1981年,在离故居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楼,成立了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19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际,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关于马克思故居的特别展览。

特里尔

特里尔马克思故居

开放时间:11月-3月:周一 14:00 - 17:00,周二至周日 11:00 - 17:004月-10月:每天 11:00 - 18:00,每月第一个周五:10:00 - 20:00

黑门

作为特里尔这座城市的象征,原是是罗马时代修建的城墙的北大门,几个世纪的风化、烟灰和尘埃使大门变得漆黑,“黑门”的名称即由此而来。现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宏伟、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时代城门。

特里尔

特里尔黑门

罗马桥

“罗马桥”总共经历了3个建造阶段。它与特里尔城同期始建于公元前16年,当时用生长了16年的橡胶树作为桥柱横亘在摩泽尔河(法国东北部和德国西部河流)上;现在是阿尔卑斯山北部古老桥建筑的代表之作。即使是在今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其上面依旧川流不息。

马克思铜像

《伟大的行者-马克思》 青铜 23cm×23cm ×63cm 2016年创作。2016年1月,为山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派,应德国方面之邀,为马克思塑像并于201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立于其故乡——特里尔市。但一些当地人认为雕像过于庞大。围绕雕像的争议点主要是大小和放置位置。是否接受中国的马克思雕像以及放在什么位置?特里尔市议会将于3月13日做出决定。2017年3月13日晚,特里尔市议会以42票赞成、7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决定接受中国赠送一座马克思雕像。不过,最终竖像地点、确切尺寸以及费用将在后续程序中确定。

教育事业

编辑

老大学(1473年-1798年)1455年,罗马教宗尼古拉五世授权特里尔大主教JakobI.vonSierck建立大学,但是Sierck却因为经济原因没有能力将创建大学的计划付之实施。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特里尔市政府最终在1472年用2000金马克换得了建立大学的许可证,并于1473年3月16日创办了特里尔大学。创建之初,大都由神父和兼职讲师教授神学、哲学、医学和法学。特里尔大学创办得非常成功,但是特里尔为此也花费了约10%的市政预算,惊人的支出使得特里尔市不得不节省开支,教师的工资尤其受到节减,大学从一开始就处于严重的经济困境中。当校长AmbrosiusPelargus在1554年去世后,竟没有人能够接替他的职位,因为除了他以外大学已经没有了其它的讲师[。在选帝侯JohannVI.vonderLeyen的支持下,耶稣会在1560年接管了大学,并且重建了神学和哲学系,但同时却忽视了其它专业。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又爆发了鼠疫,特里尔的人口从1363年的约10000人降到了1542年的约8500人,经济状况跌也落到了最谷底,市政府捉襟见肘,资金短缺始终困扰着特里尔大学,不能确保固定的教师资源。直到选帝侯FranzLudwigvonPfalz-Neuburg时才以国家资助的形式确保了教师的收入,众多知名人士来到特里尔讲学。18世纪后半叶,越来越多的保守势力开始反对耶稣会,并阴谋扩大势力,1764年特里尔出现了不受修会管辖的第二个神学系,由一群本笃会成员发起,而在其它院系也相继设立了非修会的教学机构。1773年,耶稣会被教皇所禁止,耶稣会在特里尔大学的神学和哲学系被迫解散,教学课程由本笃会接替。1794年特里尔被法国大革命军队占领,1798年4月6日,特里尔大学被法国管理当局下令关闭,同时被关闭的德国大学还有科隆大学、美因茨大学和波恩大学。

特里尔新大学(1970年-至今)1969年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政府决定建立联邦州内除美因茨大学外的的第二所大学,一个月后选定在特里尔和凯泽斯劳滕建立一所地跨两个城市的大学,1970年“特里尔-凯泽斯劳滕大学”成立,凯泽斯劳滕校区以自然科学为特色,而在特里尔则成立了人文科学系。按照当初的计划,两个校区在1975年各自独立,而两校的传统得以保留,发展成为以工程学科为特色的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和以人文学科为特色的特里尔大学。1977年特里尔大学确立了校园,开始建造了一批教学楼和配套设施。20世纪90年代中法国军队撤出特里尔后,特里尔大学开展了校园的二期工程。特里尔大学的学生会曾提议将大学改名为“特里尔卡尔·马克思大学”,以纪念特里尔最著名的儿子马克思,被校务委员会否决,但学生会仍旧坚持在自己组织内和网站上使用“特里尔卡尔·马克思大学”作为大学的名字,并在校徽上添加了“马克思”的字样。院系设置特里尔大学共有6个专业领域:*教育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媒体学、语言数据处理*古埃及学、历史学、经典考古学、艺术史学、莎草纸文字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计算机科学*法学*地理学、地球科学另有神学系由特里尔大主教管辖,独立于特里尔大学,但两者之间联系紧密。

特里尔

如厕差异

编辑

国外使用洗手间习惯与国内有些许不同,而人有三急有些事情建议提前准备好。

特里尔每个地方的标记的各不相同,一般除了用客国不同的文字书明外,也有不少地方是用图案来代替的,男厕所多是:烟斗、胡子、帽子、拐仗;而女士则多以高跟鞋、裙子、洋伞、嘴唇等来表示。稚龄儿童一般是可以和父亲或母亲一起使用洗手间的,但是不成文的规定是,母亲可以带着小男孩一起上女厕,没有人会介意,而父亲则不可以带女孩上男厕的。在欧洲诸国,因为罗马时代的习惯,至今大部分地方厕所是收费的,特里尔也不例外,一般来说是投币机械或消费单据上的密码,所以旅行者请准备好硬币。

饮食习惯

编辑

菜以酸、咸口味为主,调味较为浓重。烹饪[rèn]方法以烤、焖、串烧、烩为主。蓝格的桌布上摆着一筐面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特里尔面包很有咬劲,牙齿好的人才能品尝出味道。德式的汤一般比较浓厚,喜欢把原料打碎在汤里,这大概与当地天寒地冻的气候有关。据说德国人生性比较俭朴,水煮香肠,一锅浓浓的马铃薯豆子汤,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面包,一顿饭便打发了。此外,特里尔美食还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汤、德式生鱼片、德式烤杂肉、德式肉肠、酸菜、德式苹果酥、煎甜饼等。

一日三餐

特里尔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点,午餐一点,晚餐七点。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间喝午后咖啡,吃蛋糕。与中国的饮食习惯不同,特里尔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馆或政府机构的餐厅,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不仅品种丰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论其家境穷富,其早餐的内容一般般都大同小异:首先是饮料,包括咖啡、茶、各种果汁、牛奶等,主食为各种面包,以及与面包相配的奶油、干酪和果酱,外加香肠和火腿。德国人吃饭的效率很高,他们可以在短短的10分钟内把这些丰盛的食品搭配完毕并吃完,为其一上午紧张的工作提供能量。特里尔的午餐一般多在单位食堂或快餐馆就餐,是名副其实的快餐,如一个由土豆、色拉生菜和几块肉组成的拼盘,外加一杯饮料。在有家庭主妇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较简单,如一块熟肉、肉饼配煮菜和面包,或炖牛肉配米饭和生菜,再简单的就像中国的打卤面一样,用肉汁拌意大利面条,饭后喝一杯咖啡或吃一个冰淇淋。德国人简化午餐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节省时间。特里尔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内容是很丰盛的:一盘肉食的拼盘;鲜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萝卜、西红柿、黄瓜;新鲜的水果,如葡萄、樱桃。有的家庭主妇还摆出各种风味的于酪,主食是面包。晚餐时间比较宽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特里尔人习惯在下午四五点钟“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块蛋糕或几块饼干。中上层家庭喜欢在此时邀请朋友来家里品茗聊天。在这样的聚会上,客人可以品尝到饮誉四海的德国糕点,德国妇女一般都练就一手烤制点心的手艺。不过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午后清闲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时才有可能。

大餐菜谱

特里尔大餐的典型菜谱是:冷盘:奶油、干酪、鲜鱼或罐头鱼、灌肠制品、火腿、鱼(肉)冻配鬼子姜、鱼或肉拼盘、煮的或烤的家禽、蒜烤猪里脊、红烧肉、煮舌头、色拉、稀奶油、酸奶、鸡蛋色拉、半烹鸡蛋。第一道菜:肉、鱼、蔬菜、米或豆类等做的浓汤,家禽或野味汤,各种肉、米、通心粉和蔬菜等做的清汤,有摊鸡蛋和馅饼的鸡蛋清汤,家常面条鸡汤,肉或鱼做的稠辣汤,农民汤,酸黄瓜汤。第二道菜:煮的或烤的鱼配土豆和蔬菜,焖或烤的牛肉,烤家禽或野禽,肉饼炸猪排,煎薄猪排、鸡肉饼、肉饼或炸肉饼;小香肠和短粗香肠配熬白菜、荷包蛋、摊鸡蛋以及焦烤菜肴。甜食:新鲜水果和草莓;新鲜水果或罐头水果,煮草莓或果冻、果酸、乳脂果汁冻,加水果汁和甜汁的露酒、布丁、苹果泥,冰淇淋;各色各样的点心。每个人进餐时,桌上必须备有奶油,午餐一定要以黑咖啡或牛奶咖啡结束。午餐和晚餐则用啤酒。水果凉菜必须是冷的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129/

Like (794)
词条目录
  1. 城市介绍
  2. 地理环境
  3. 气候特点
  4. 人口现状
  5. 历史文化
  6. 风景名胜
  7. 大教堂
  8. 圣安东尼教堂
  9. 圣玛丽亚教堂
  10. 君士坦丁大殿
  11. 帝王娱乐浴场
  12. 圆形剧场
  13. 马克思故居
  14. 黑门
  15. 罗马桥
  16. 马克思铜像
  17. 教育事业
  18. 如厕差异
  19. 饮食习惯
  20. 一日三餐
  21. 大餐菜谱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