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石家庄市,简称“石”,别名“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地级市,河北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复的京津冀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石家庄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中南部,首都北京西南方向;东接衡水市,南连邢台市,西邻山西省,北交保定市;东西长175.38千米,南北宽148.02千米,总面积13504平方千米(辛集市除外)。截至2022年末,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为1122.35万人。截至2023年9月,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简称“石”,别名“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地级市,河北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复的京津冀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石家庄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中南部,首都北京西南方向;东接衡水市,南连邢台市,西邻山西省,北交保定市;东西长175.38千米,南北宽148.02千米,总面积13504平方千米(辛集市除外)。截至2022年末,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为1122.35万人。截至2023年9月,石家庄市辖8个区、11个县,另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东路216号。

名称

编辑

石家庄原为冀中平原一个不足二百人口的小村庄,名为石家庄村,该名称最早见于龙泉寺上院殿前广场的元代石碑。今石家庄一带,清代时隶属于正定府获鹿县;清代京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建成后,在此地建立了火车站,使此地成了交通要地,逐渐成为了该地区的中心城市;1925年为筹建市制,将石家庄村和休门村合并,统称为石门市;1947年11月12日石门市解放,同年12月26日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

新石器时代,今石家庄市一带便由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约6000~7000年的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石家庄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新乐古代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经活动于此地。

夏禹时期,今石家庄市属于冀州的一部分。

商代,今石家庄一带为商代王幾的都邑,石家庄市区时光街、鹿泉、平山封地发现的4000多年前商朝以前文化遗址,以及正定、新乐、无极、赵县、藁城等地商代遗址均为考证。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白狄族人建立鲜虞国,定都新市(今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域内还有鼓国(今晋州城西)、肥国(今藁城区城西南城子村);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中山国(今平山县城北)崛起,石家庄市及周边广大地区都属于中山国;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中山国建立东垣邑(今石家庄市东古城村);周赧王十年(前305年),赵国攻打中山国,占领石邑(今鹿泉市南故邑)、东垣邑。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全面推行郡县制,东垣邑改为东垣县,隶属于恒山郡。

汉高祖十年(前197),改秦时东垣县(县治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为真定县,并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置真定国(都城在今东古城);西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因汉文帝名刘恒,恒山郡改名为常山郡。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纷纷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建安初年,全国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军阀集团。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4州之地,形成以邺城为中心,拥有今河北、山东、山西之地实力最强大的军阀集团。

魏晋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今石家庄市域的城市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国时期石家庄市位于魏国,曾分别隶属于常山郡、安平郡、赵国、巨鹿郡、中山国。西晋统一后,今石家庄一带是当时冀州中心城市,曾分别隶属冀州常山郡(西晋时郡守府由今元氏县移至东古城,东晋郡守府由东古城移至今正定县)、中山国、巨鹿郡、赵国、博陵国。东晋十六国时期,今石家庄一带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频繁征战之区,北魏拓跋氏与后燕慕容氏在太行山前连年征战,前燕大将慕容恪在滹沱河北岸筑安乐垒(今正定城);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占常山郡(今长安区东古城),登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将常山郡治所迁到安乐垒,希冀永享“安乐”;北周灭北齐之后,在安乐垒置恒州。

隋唐至宋元

隋代,今石家庄一带曾分别隶属恒山郡(后改为恒州,郡守府位于真定,今正定县)、赵郡(郡守府位于平棘,今赵县)、信都郡(郡守府位于冀州区)、高阳郡(今定州市)。

隋朝灭亡后,窦建德、刘黑闼的大夏王朝占据河北;武德四年(621年),唐朝灭刘黑闼,对太行山东麓政区进行调整,真定县治所北移安乐垒,那里就成为恒州和真定县两级政区的治所,而滹沱河南岸的真定故城逐渐荒废,只剩下东古城、西古城两个村庄。唐朝末年,爆发黄巢起义。唐朝依靠藩镇兵力镇压农民起义,造成藩镇势力的极度壮大,出现了一批新的强势藩镇,在北方出现了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两大军事集团;唐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此后,经达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五代时,河北地区行政建置基本沿袭了唐代后期的形式,分为藩镇、州、县三级,藩镇领州,州辖县,石家庄一带隶属河北成德军节度使,包括镇州(州治今正定县)、赵州(今赵县)、定州(今定州市)、祁州(今无极县);到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熔与晋王李存勖结盟,共同对抗朱温,复用唐朝天祐年号,恢复成德军和栾城、藁城等县城之名。五代期间,河北地区频繁战乱,藩镇之间长期战争刺激各藩镇军队对重点城垣防御设施着重建设,尤其是镇州城、赵州城、井陉城等这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垣,在五代时期的战乱中被不断修建,增强了城池抗击敌方进攻的能力。

宋代,今石家庄一带隶属河北西路(今正定县)。元代,今石家庄一带隶属中书省真定路(今正定县)、保定路(今保定市)、广平路(今永年县)等。

明清时期

明代,今石家庄一带隶属京师正定府(今正定县)、保定府(今清苑县)。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诏行卫所军屯制,真定卫设军屯72处,石家庄作为军屯之一,于姓、戚姓、何姓三姓的祖先都是明代真定卫的军校,率军屯戍落籍于此,繁衍至今。

清代,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后,因避其名讳(胤禛),改“真定”为“正定”,今石家庄一带隶属直隶省正定府(今正定县)、保定府(今清苑县)、赵州(今赵县)、定州(今定州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慈禧太后采纳张之洞建议,修建卢(沟桥)汉(口)铁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卢汉铁路延伸到北京正阳门,改称京汉铁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京汉铁路(今京广铁路)修至石家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全线通车。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仍沿用清代制度;1914年,废除府治设立道治,石家庄一带属保定道辖的有今新乐、行唐、灵寿、平山、赞皇、元氏、束鹿、深泽、晋县、无极、藁城;属大名道的有赵县、高邑;1918年,京汉铁路振头火车站改名石家庄火车站;1925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命令将石家庄、休门合并,更名为石门市,实行市自治制,筹建市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取消所有市政公所,废除“市自治”,建市工作暂停;1930年,中共石门中心市委建立;1931年,中共石门中心市委建立改为中共直中区特别委员会;1933年,日本占领热河,蒋介石飞抵石门,大肆宣传“剿共”,不提抗日;1937年,日军侵略石门,石门沦陷;1938年,日本组建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1939年,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批准设立石门市;1947年,石门市解放,12月26日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1948年,石家庄市改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石家庄市归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省辖市,建立石家庄专区,辖14县1镇;1958年,石家庄市由省辖市改为专辖市;1960年,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市;1961年,国务院批准恢复石家庄专区建制,石家庄专区辖石家庄市和25个县;196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衡水专区,石家庄专区所辖衡水等8县划归衡水专区,此后石家庄专区辖石家庄市和17个县;1967年,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专区改称地区;1967年,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68年,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市1978年,石家庄市划为河北省直辖市;1978年,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1982年,撤销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恢复石家庄市人民政府;1993年,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石家庄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中南部,中国首都北京西南方向;东接衡水市,南连邢台市,西邻山西省,北交保定市。石家庄市介于东经113°30′~115°20′,北纬37°27′~38°47′之间;东西长175.38千米,南北宽148.02千米,总面积13504平方千米(辛集市除外)。

石家庄市

气候

石家庄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东亚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石家庄市年平均气温在1.8~13.3℃之间,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6~26.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6~-4.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3~2852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多年达3166.1小时(1965年),最少年为1909.9小时(1989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80~570毫米,集中在7、8月,平均11.6毫米/日;全年盛行偏北风和东南风,平均风速为1.8米/秒。

地质

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地块的太行山隆起与河北平原拗陷的过渡带上,太行山前深大断裂穿越该区。华北地块是具有古老构造基底的地台,又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很强烈的地区,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为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其中,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石家庄市的地层域属华北地层区,该区在太古代早元古代变质岩系榴皱基底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轻微变质的地台型海相沉积上元古代地层,而后沉积了稳定型的海相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石炭世和二叠纪开始出现海陆交互相到陆相沉积,此后主要接受陆相地层的沉积。石家庄市出露的地层层序曲老至新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火成岩发育少,出露面积尚不到基岩面积的1%,其中,基性——超基性岩类主要分布于平山柏坡、灵寿梁前沟、赞皇许亭等地;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北部,有平山槐树间花岗闪长岩、合河口云母花岗岩、秋树林闪长岩、九岭花岗闪长岩、孟家庄花岗闪长岩等;喷出岩主要为玄武安山集块岩,分布在赞皇西部,为吕梁期产物。

地形地貌

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底,自西向东地形分别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其中,中山主要分布在平山西北、西南部、井怪南部、赞皇西和西南部,海拔1000~2000米,面积592.6平方千米;低山主要分布在中山区以东,海拔高度500~1000米,面积2241.4平方千米;丘陵主要分布在低山区以东,海拔100~500米;盆地主要为井匠盆地,该盆地是河北省太行山地内典型代表盆地之一,位于小作河以南,面积250平方千米;平原主要分布在100米等高线以东的京广铁路、石德铁路两侧,面积7407.9平方千米。石家庄市最高海拔2281米,位于平山县西北的驼梁山;最低海拔28米,位于辛集市北庞村。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石家庄市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主要行洪河道6条,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中南部的滹(hū)沱河、洨(xiáo)河、槐河、泲(jǐ)河属子牙河,总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千米。

滹沱河

滹沱河,又名“恶池”“滹池”“徒骇河”“滹沱水”等,是子牙河系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五台山北麓,在石家庄市境内全长201千米,河宽400~4000米左右,流域面积27300平方千米,最大行洪量6150立方米/秒。

槐河

槐河发源于赞皇县西南部幢石岩,全长103千米,市境内流程97千米,流域面积745平方千米,河宽160~1300米,最大流量5000立方米/秒。

洨河

洨河,古名 古名鹿泉水、井水,发源于鹿泉市南郊山区,全长85千米,市境内流程62.6千米,河宽平均30 米,流域面积1658平方千米,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因河道弯曲,支流多而短小,汛期流急,历史上涝灾严重。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0449/

(17)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先秦
  4. 秦汉至南北朝
  5. 隋唐至宋元
  6. 明清时期
  7. 中华民国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9. 自然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地质
  13. 地形地貌
  14. 水文水利
  15. 水文
  16. 河流
  17. 滹沱河
  18. 槐河
  19. 洨河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