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头潜鸭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青头潜鸭(拉丁学名:Aythyabaeri),别名青头鸭、东方白眼鸭、白目凫,鸭科潜鸭属鸟类。青头潜鸭属中等体型潜鸭,体重0.5~1千克,体长42~47厘米。青头潜鸭上体黑褐色,双翼暗褐色带白色翼镜,腹与尾下覆羽皆白色,腰及尾上覆羽黑色。雄鸟头颈部黑色,具墨绿色金属光泽,虹膜白色;雌鸟头颈部黑褐色,侧面呈棕褐色,虹膜褐色或淡黄色。 青头潜鸭在德国博物学家古斯塔夫·拉德1863年出版的《东西伯利亚南...

青头潜鸭(拉丁学名:Aythya baeri),别名青头鸭、东方白眼鸭、白目凫,鸭科潜鸭属鸟类。青头潜鸭属中等体型潜鸭,体重0.5~1千克,体长42~47厘米。青头潜鸭上体黑褐色,双翼暗褐色带白色翼镜,腹与尾下覆羽皆白色,腰及尾上覆羽黑色。雄鸟头颈部黑色,具墨绿色金属光泽,虹膜白色;雌鸟头颈部黑褐色,侧面呈棕褐色,虹膜褐色或淡黄色。

分类

编辑

青头潜鸭在德国博物学家古斯塔夫·拉德1863年出版的《东西伯利亚南部旅行史》(Reisen im Süden von Ost-Sibirien)中被首次描述并命名,拉丁学名”Aythya baeri”正是为了纪念德裔俄国科学家和探险家卡尔·恩斯特·冯·贝尔(K.E. von bear)。

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特征相近,曾被混淆为同种,英国鸟类学家斯图尔特·贝克(E. C.Stuart Baker)在1929年出版的《英属印度鸟类群系》(Fauna of British India Birds)第六卷中将这两种物种作为亚种分类在白眼潜鸭(Nyroca rufa)种名下。根据2021年一项对青头潜鸭及其它鸭科物种基因测序的研究,青头潜鸭与同属的凤头潜鸭、红头潜鸭及美洲潜鸭亲缘关系更为密切,并形成了一个单系群,系统发育近缘关系如下:

青头潜鸭

系统发育近缘关系图

另外青头潜鸭属单型种,未发现存在亚种分化。

形态特征

编辑

物种形态

青头潜鸭属中等体型潜鸭,体重0.5~1千克,体长42~47厘米,其中嘴峰长度为3.8~4.4厘米,翅长18.6~20.5厘米,尾长5.3~6.4厘米,跗蹠部长3.2~3.5厘米。

青头潜鸭鸟喙深灰色,胸羽呈暗褐色,腹部白色鲜明,向上延伸至两胁,胁部与下腹部杂有褐斑。背肩部羽缘颜色较浅,两肩部双翅覆盖飞羽,带白色翼镜,外侧初级飞羽羽端和外翈均为黑褐色,除第一枚内翈为灰褐色外,其余内翈及内侧初级飞羽皆为灰白色,次级飞羽呈白色,羽端带栗褐色横斑带,兼具白狭边缘,三级飞羽为暗褐色。腰及尾上覆羽黑色,尾下覆羽为白色,跗蹠铅灰色。

不同性别的青头潜鸭形态相似,差异如下:

青头潜鸭

虹膜颜色

头颈部毛色

头颈部特征

体重

(克)

体长

(毫米)

嘴峰

(毫米)

翅长

(毫米)

尾长

(毫米)

雌性

褐色或淡黄色

黑褐色,侧面棕褐色

前颈及喉部稍缀白色斑点。喙部与眼间有栗色近圆形斑块,下颌处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

590~655

420~430

40~44

191~205

51~64

雄性

白色

黑色,闪绿色金属光泽

未见无明显特征

500~730

430~470

38~44

186~203

53~60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雌性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雄性

幼鸟头两侧和前颈部羽色比雌鸟更淡,两胁和上体有淡色羽缘,其余部位与雌鸟形态类似。

近种区分

物种

拉丁学名

虹膜

鸟喙

头颈部毛色

胸部毛色

上体毛色

两胁毛色

尾部毛色

青头潜鸭

Aythya baeri

雌性褐色或淡黄色

雄性白色

深灰色,雌性喙部与眼间有栗色近圆形斑块

雌性黑褐色,侧面棕褐色

雄性黑色,闪绿色金属光泽

暗褐色

黑褐色

褐色带白色端斑

尾上覆羽黑色,尾下覆羽为白色

白眼潜鸭

Aythya nyroca

雌性灰褐色

雄性银白色

黑灰色或黑色

暗栗色

暗栗色

暗褐色

雌性暗栗色

雄性红褐色

尾上覆羽黑色,尾下覆羽为白色

斑背潜鸭

Aythya marila

金黄色

蓝灰色

雌性褐色

雄性黑绿色

雌性褐色

雄性黑色

雌性褐色

雄性上背黑色,下背白色

雌性褐色

雄性白色

皆为黑色

青头潜鸭

白眼潜鸭

青头潜鸭

斑背潜鸭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青头潜鸭曾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到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区域,在勘察加半岛、巴基斯坦、菲律宾、不丹、老挝、北美等地区均有出现记录。世界种群数量骤缩后,青头潜鸭繁殖区域主要位于俄罗斯东南部和中国,越冬则迁徙至中国至缅甸的亚洲南部地区。迁徙中途停留栖息地包括了除缅甸南部、越南、菲律宾和柬埔寨以外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并向北涵盖了蒙古东部的大片区域。

中国分布

青头潜鸭在中国广泛分布,除新疆、海南外,其余各省均有分布。自2011年以来,青头潜鸭分布区域逐渐向中国中西部及南部扩散,中国80%以上的青头潜鸭种群生活在华北、华中、华东及东北区域内8个省份的湿地,陕西等省份的适宜栖息区域亦有发现。

栖息环境

青头潜鸭喜好开阔生境,繁殖期通常栖息在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繁茂的小型湖泊中,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水塘、淡水河流及沼泽地带亦为常见。越冬时节通常栖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湾等开阔水体中,水势较缓的河流、水塘、沼泽及沿海地区同样可作为栖息场所。

生活习性

编辑

觅食行为

青头潜鸭是杂食性生物,动物及植物性食物均可摄食。植物性食物主要分为各类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在部分地区的食物来源为水稻;觅食方式主要为潜水摄食,亦可于浅水处探头捕食小型蛙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甲壳类等动物性食物。

社群行为

青头潜鸭喜好集群活动,往往成对活动或松散结成小群于宽阔的水域或水生植物丛中活动,可与其他潜鸭混群栖息。每至春秋迁徙期,通常以十余只为一小群,呈楔形行列低空飞行,秋冬时期甚至可见近百只的青头潜鸭大群。

节律行为

青头潜鸭属于候鸟,每年换羽结束后于9~10月离开当前北方的繁殖地迁往南方,少数可迟至11月初。次年3~4月份再从南方越冬地回迁到中国东北至西伯利亚等地区繁殖。

青头潜鸭的日常活动同样具有规律性,主要进行的行为可分为休息、游泳、觅食、梳羽。来自孟加拉的一项观察研究显示,在早上8点到下午2点期间,大部分青头潜鸭处于休息或游泳状态,随后到晚上10点前,行为多以觅食和游泳为主,晚上10点半后活动频率降低,通常进入休息状态或梳理羽毛。这种规律性的行为活动受到环境、性别及繁殖期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栖息地进行研究统计显示:池塘主要进行的行为为觅食,在大水面荷塘中主要为休息;雌性觅食时间高于雄性,梳羽时间低于雄性;繁殖期的青头潜鸭平均每天在巢21~21.7小时左右,每日离巢1~3次,每次时间在1小时左右。

生长繁殖

编辑

青头潜鸭繁殖期一般为5~7月份,8月初亦可见。通常成对于3~5月中旬迁至繁殖地,筑巢偏好选择周边密生芦苇丛、香蒲的水中沙洲,巢边生境需求较高的水质透明度及较低的人为干扰度。巢穴呈直径15.5`~18厘米、深5.5~12厘米的碗状,多由干燥的植物茎叶及绒羽筑成,巢位高出水面50~100厘米。青头潜鸭多在4月中旬求偶,雌鸟仰头伸颈朝前游动,不时回头或回游,雄鸟俯首伸颈追逐在后,不时跃出水面或拍翅,发出“呀呀-呀呀-呀呀”复音节的鸣叫声。雌鸟低头翘尾,发出交尾信号后,交尾行为在水上进行,持续时间为5~8秒。繁殖配对行为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观察研究发现,繁殖前期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及鹊鸭(Bucephala clangula)均有混群现象,未见到交尾行为。

青头潜鸭一般在5月下旬~6月上旬期间产卵,有记录的最晚产卵时间为6月28日。青头潜鸭每窝产卵7~11枚,最多可达14枚,新生卵呈乳白色或淡绿色,随时间推移逐渐变成淡褐色,卵平均大小约47毫米x36.2毫米,产卵完成后雄鸟在周边游动警戒,雌鸟坐巢孵化,孵化期为27天左右,孵化后期雌鸟恋巢性增强,破壳期连续守在巢区。新生雏鸟平均体重24.2克,幼鸟早成,2~3周后可随亲鸟在开阔水域潜水觅食,度过150天雏鸟期后即可飞行。

青头潜鸭存在不完全的种间巢及种内巢寄生现象,种间巢寄生宿主多以潜鸭属鸟类为主,同时为了保证可同期孵化,孵卵期时间非常相近;种内巢寄生卵量一般难以确认,但当寄生卵过大或数量过大时,宿主可能发生弃巢行为

物种保护

编辑

种群现状

青头潜鸭曾广泛分布,其后种群数量骤缩。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2年进行的统计,整个亚洲总种群数量为4031只,中国仅见到435只,截止2020年,世界范围内青头潜鸭数量不足1000只,中国境内繁衍和越冬的种群数量不超过700只。2011至2018年期间对中国境内青头潜鸭种群分布的研究调查中,共统计到52处青头潜鸭繁殖地、147处青头潜鸭越冬地以及青头潜鸭个体数量。其中2016年,青头潜鸭越冬种群的个体数量最多,为657只;2017年,青头潜鸭繁殖种群的个体数量最多,为371只。2014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记录的青头潜鸭越冬种群的个体数量均多于300只。

保护级别

因其数量明显下降,青头潜鸭在198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1994年评估等级为易危(VU),2008年升级为濒危(EN),2012年因其数量骤降,等级再升至极危,(CR)在201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其等级依然为极危(CR)。

在中国,2000年8月1日青头潜鸭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在2021年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致危因素

青头潜鸭的种群数量受环境及人为等因素影响。研究发现繁殖时期的夏季高温可导致青头潜鸭的受精率降低,而气温的急剧变化也往往会造成幼鸟死亡或致使成鸟缺少食物来源,筑在湖心岛或芦苇丛的青头潜鸭巢穴时常会面临黄鼬(Mustela sibirica)、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等天敌的捕食攻击;各类水产养殖、道路建设、填湖造田等人为活动使青头潜鸭栖息地不断萎缩,逐渐呈现碎片化趋势,在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中显示,作为青头潜鸭主要栖息地之一的湿地,与2003年相比,2014年减少率为8.82%,而保护率仅为43.51%,同时,栖息地附近人类捡拾鸟蛋致使雌鸭受惊离巢,在栖息地进行水产养殖捕捞作业、投放养殖饲料及药物、升高或降低水位、清理水生植被等破坏巢边生境的行为,造成青头潜鸭产卵数降低,死胎率升高,孵化出雏率降低,繁殖成功率下降,此外,非法捕猎,水中投毒等人为行为,同样对青头潜鸭的种群数量造成威胁。

保护举措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15年为青头潜鸭制定了国际单个物种保护行动计划(International Single Species Action Plan,ISSAP),东亚-澳大拉西亚迁徙路线伙伴关系(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EAAFP)于2015年通过了单一物种行动计划,并成立工作组监督实施行动计划。

2019年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共同发起了武汉青头潜鸭保护行动计划,努力营造及保护青头潜鸭的适宜栖息地,保护计划在其后三年取得成效,青头潜鸭在武汉的种群数量上升,分布地点增多。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动物园、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开展了青头潜鸭的易地保护研究,在青头潜鸭鸭卵孵化、胚胎发育、人工育雏等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2022年,北京动物园宣布建立中国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截止到当年5月,园内共有青头潜鸭54只。

主要价值

编辑

作为世界极危鸟类之一,青头潜鸭种群的存续对维护生态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青头潜鸭对栖息地及繁殖地的要求高,堪称湿地的“环境测评师”,该种群的出现及繁衍,对于地方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指标意义和生态价值。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2000. [2022-12-03].

[2]赵正阶编著.. 中国鸟类志 上 非雀形目[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06.p205.

[3]姜楠,思,王中强,于晓平.. 陕西省青头潜鸭的分布现状[J]. 动物学杂志, 2021: 56(05):787-790.DOI:10.13859/j.cjz.202105016.. [2023-03-18].

[4]Wu, Lan,. "Shifted to the South, Shifted to the North, but No Expansion: Potential Suitable Habitat Distribution Shift and Conservation Gap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2022

[5]朱建国主编.. 正在消失的美丽 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 动物卷[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9: 10.p127..

[6]曲利明主编.. 中国鸟类图鉴上[M]. 海峡书局, 2013: p153.

[7]马志军,陈水华主编.. 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p298.

[8]刘威,胡超超,伊剑锋,韩犇,等.. 青头潜鸭种群状况及其潜在适宜生境分布[J]. 湿地科学, 2020: 18(04):387-396.DOI: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4.002.. [2023-03-18].

[9]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 [2022-12-03].

[10]The IUCN Red List.[EB/OL].. iucnredlist, 2022-12-02[2022-12-03].

[11].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forestry. [2022-12-03].

[12]李长看,张艺凡,李杰,邓培渊,刘东洋,张光宇,董睿龙.. 河南陈桥湿地青头潜鸭的繁殖生态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54(02):269-275.DOI:10.16445/j.cnki.1000-2340.20200403.019.. [2023-03-18].

[13]青头潜鸭白洋淀“落户”记.hebei. [2022-12-03].

[14]Kear, Janet,. Ducks, geese and swans: species accounts (Cairina to Mergus). Vol. 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5

[15]Phillips, John Charles. .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Ducks: Plectropterinae, Dendrocygninae, Anatinae (in part). 1986

[16]Baker, . E. C. S. 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 1929

[17]Liu, Dawei,.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Anatidae species." . 2021

[18]旭日干主编.. 内蒙古动物志第3卷 鸟纲 非雀形目[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3: p187.

[19]李露.. 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行为谱与行为节律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21: DOI:10.26949/d.cnki.gblyu.2021.000593.. [2023-03-18].

[20]高继宏,孙相吾,陶宇,等.. 青头潜鸭繁殖研究初报[J].. 野生动物, 1992: (2):25-27. [2023-03-18].

[21]高继宏,马建章,陶宇.. 两种潜鸭不完全巢寄生行为[J].. 动物学研究, 1992: (04):327-328+332.. [2023-03-18].

[22]王雪峰,颜军,魏斌等.. 武汉市黄陂区青头潜鸭繁殖生态观察初报[J]. 野生动物学报, 2019: 第40卷(1):190-195. [2023-03-18].

[23]January . International Single Species Action Pla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Baer’s Pochard (Aythya baeri). . 2015.

[24]多场边会添彩《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赞赏中国30年保护成效.hbtv. [2022-12-03].

[25]我国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建立.people. [2022-12-0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2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1204/

(23)
词条目录
  1. 分类
  2. 形态特征
  3. 物种形态
  4. 近种区分
  5. 分布栖息
  6. 分布范围
  7. 世界分布
  8. 中国分布
  9. 栖息环境
  10. 生活习性
  11. 觅食行为
  12. 社群行为
  13. 节律行为
  14. 生长繁殖
  15. 物种保护
  16. 种群现状
  17. 保护级别
  18. 致危因素
  19. 保护举措
  20. 主要价值
  21.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