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全传》是清代郭小亭创作于清朝光绪年间的长篇白话神魔小说,根据中国民间人物济公及其传说轶事创作而来。全书一共二百四十回,分为前后两传,各一百二十回。有别名《评演济公传》《济公活佛传》《度世金绳》。《济公全传》问世以来,出现多个版本,续书多达二十余种。
创作背景
编辑故事素材
济公是一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最早记录见于南宋高僧释居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和释如《赞济颠》。济公原名李修缘(1130—1209),天台永宁村人,他少年时在村北赤城山瑞霞洞读书,受到释教和道教的熏染,出家为僧。济公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在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济公穿着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算是一位离经叛道的僧人。他学问渊博、行善积德,懂得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喜好扶危济困,被世人尊称为“活佛圣僧”。
济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变形成了一种民间口头文学——济公传说。济公传说以济公的故乡天台为中心,分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向外辐射。天台的济公传说在南宋时期已经开始流传,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内容涉及济公身世、童年生活、扶危济困、戏佞降魔、民俗风物等。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济公出家后的生活和活动的场所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目前济公传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会背景
《济公全传》的创作与清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众的生存境况密不可分。明代中叶开始,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潜在孕育,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清代初年,以朝廷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地主阶级掌握政权,他们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与商人勾结在一起,开典当铺,放高利贷,对底层民众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而百姓在地主阶级的残暴统治下无可奈何。现实的苦难催生出想象的救星,济公这一解难济贫的形象,就成为民众缓解烦恼痛苦情绪的精神寄托,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希望出现一个如济公般神通广大的人物将他们解救出来。书中写济公四处行侠仗义的叙事模式,也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小说如出一辙。
创作过程
济公的故事经民间耳闻口传、说书人的话本说唱等方式进行传播,在民间传播中内容逐渐丰富,而且逐渐开始由文人润色成文学作品。明代隆庆本《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济公小说,成为后世济公小说的重要素材来源,此后又陆续出现清人王梦吉作《济公全传》三十六回,务世堂刊本《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二十回,日本宫内省所藏《济公传》二十卷等相关济公小说。清朝光绪年间,郭小亭集合了历代济公传说故事,进行增删润色,创作了《济公全传》,他在保有原先济公传说的内核前提下,结合神魔、公案、侠义、人情众多小说题材特质,丰富了济公游历民间、扶危解困的情节内容,同时借以小说中济公这一疯癫的和尚形象以及他所经历的以强欺弱的种种事迹,对于当时社会表面的兴盛暗中讽刺,表达自己的劝世思想。
济公形象
出版历史
编辑《济公全传》成书于清朝光绪年间,前后出版多次,相继有三十七部续书出现。根据清代出版的印本序言可知,《济公全传》最早的刊本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津门煮字山房石印本,先后有中原书局石印本、上海章福记书局石印本、普新书局石印本、经山房石印本、锦章书局石印本、启新书局石印本等十二种印本。1991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重新排版印发出版。
内容情节
编辑在宋高宗绍兴年间,京营节度使李茂春之子李修缘原是西天降龙罗汉,下凡修炼投胎成为李茂春之子。李修缘十八岁到杭州灵隐寺出家,皈依佛门,法名道济,他却不像一般僧人那样参禅打坐,在寺庙内,他不守寺规,好喝酒吃肉,不修仪容,举止怪诞,因而被称为“疯和尚”“济颠僧”。济公不同于寻常僧人在寺中坐禅诵经,喜好四处走游,结交友人,时常在外扶危济贫。
一日,济公在西湖遇见镇江府的锤金工匠名董士宏上吊自杀,济公上前救下,细问得知董士宏早年因母亲病重无钱医治,忍痛将幼女典当在顾进士家为婢。十年后前来赎女,可顾家升外任已不知去向,数载辛苦积下的五十两银子又被人偷走,悔痛至极。济公问明事情始末,推知董家女儿如今转卖给仕宦赵文会家作丫环,便带着董士宏前往赵宅,济公治好了赵老太太和赵子之病,最终使其父女重逢团聚。
监寺僧光亮因为与济公的私怨想要烧死济公,趁济公在大碑楼睡觉时,命令徒弟放火,被济公设法浇灭。方丈要求济公化缘,重修大碑楼,众人提议给济公一百天时间,化缘一万两,以将功折罪。济公为灵隐寺化缘重修被火烧掉的大碑楼,临安绅董富户慕济公“活佛”之名而争相捐赠银两,各料厂也纷纷将好料送往大舍寺中。此时当朝丞相秦喜也欲修复相府花园中的阁天楼,所需木料为此而告急。相派管家去灵隐寺借料,管家凭权势威竞令人把行将竣工的大碑楼全部拆毁砸烂。济公施法使秦府家丁相互殴斗,秦喜大怒将灵隐寺住持等人囚禁起来,并亲自去审理济公。在对济公用刑时,济公施法戏耍秦相,出现用刑的竹棍反弹在施刑者身上等等奇异表现,吓得秦相心惊肉跳。济公又暗中令秦相之子患上头脑肿大的怪病,迫使秦相释放灵隐寺众人,并请济公为其子诊治,济公显现神通施法教化了秦相父子二人。
济公游走天下,一路扶危济困。一日,济公在赵员外家留住,临安来了两位班头,请济公有紧要大事。济公灵光一算,知临安出了塌天大祸。原来西川路出了一个叫华云龙的江洋大盗,绰号乾坤盗鼠,他文武全才,却是个奸盗邪淫之辈。在西川作案留下九件命案,都是先奸后杀,地面官差总领各处寻踪缉拿甚急。华云龙一路游荡,到了临安城游城隍山时,遇到一位貌美的带发修行少妇,当夜便去作案,因奸不允,将妇人杀死,次日在泰山楼喝酒一言不合,又将酒楼东家杀死,如今竟要取秦相人头,和同伙到秦府偷盗相府珠冠并题诗藏名。临安太守赵凤山奉令捉贼,两个多月一无所获,无法只得恭请济公。济公先抓其同党,再带班头出外缉拿华云龙,华云龙边逃边作案,来到曲州府镇山豹田国本家躲藏。田国本仗着与秦相兄弟沾亲带故,也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主。济公一行追到此地,定下妙计,一举将华云龙、田国本拿获归案。
济公一路降妖除魔,先后收圣手白猿陈亮、风里云烟雷鸣、黄面真人孙道全(悟真)、飞龙僧(悟禅)、金风和尚(悟缘)等为徒。妖魔一派中有名的八魔在江湖上名声很大,他们的魔火金光阵连普通的神仙都能炼化。由于八魔的门人子弟在山下与济公发生冲突,八魔从而强占金山寺,并与济公在此约战。 济公带着徒弟悟禅和悟缘,还有东方太阅老仙翁昆仑子、伏虎罗汉,紫霞真人和长眉罗汉,力求一举降服八魔。双方在金山寺展开交战,八魔拿出了各自的宝物,并布下魔火金光阵。而济公一方都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各种法宝尽出,然而八魔的魔火金光阵太过厉害,济公等人处于下风,昆仑子的葫芦都被炸了。好在李涵龄和灵空长老及时赶到,用斩魔剑和降魔杵打灭了魔火,降服了八魔。此战之后金山寺受到损毁,济公重修金山寺后,仍然游走天下,济世救人。
主要人物
编辑济公
济公是京营节度使李茂春的儿子,俗名李修缘,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原身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奉如来佛法旨下凡度世。他自幼聪慧,熟读诗书,才华出众,父母亲死后由男舅王安士照料。十八岁时,他到灵隐寺出家,拜元空长老为师,法名道济,他坐禅不同寻常僧人,十分癫狂,人称济颠僧。济公神通广大,为人不拘小节,扶危济困,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侠义之僧,小说主要讲述他行侠仗义、为百姓扶危解困的事迹。
济公在书中是一个洒脱的豪侠,以济世救民为己任。他不修边幅,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不守规范,酒肉皆食,常信口开河,但他又生活在群众中,教化百姓弘扬佛法,爱憎分明、率性自得,兼具神性和人性。他不拘于世俗的眼光,行事具有侠义之气,专管人间不平之事。他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常常救助百姓,惩治恶霸。官吏横行不法、衙门审错案件、贼子谋财骗色、小姐被卖为娼、儿子对亲不孝,这些事情济公统统要管。比如书生高国泰路经余杭县,被人诬陷参与当地盗贼持刀杀人抢劫案而下狱,济公出现为其昭雪冤案并擒获真凶;昆山县孝廉李文芳为独占家财,买通下人制造“奸情”,将守贞的弟媳逐出家门,济公帮知县理清了这件错综复杂的诬陷案,惩治了奸诈之徒。
悟禅
悟禅是济公的徒弟。他原是飞龙僧,有五千年道行。曾假扮济公在白水湖捉妖因法力不济,被妖怪战败。恰巧济公来到,他帮助济公,除掉了妖怪,并拜济公为师,改名悟禅。他心地淳厚,多次帮助济公锄奸诛恶,扶危济困。在捉拿贼首邵华风时,他放火烧了八魔的圣教堂,因此得罪了八魔,此事后悟禅遵照济公法旨回到九松山修行,最终修成正果进人五百尊小罗汉的行列。
雷鸣
雷鸣也是济公的徒弟之一,他绰号风里云烟,为人刚烈正直,性情鲁莽,有一身高强的武艺,专爱管不平之事,是个行侠仗义之人。他曾误以为济公与他们绿林弟兄作对,几次想谋害济公,可济公宽宏大量,不作计较,在危难之时救他性命,他因此深受感动。在一次大火中,他冒死冲进火场,背出陷在火中的济公,并拜济公为师,成为济公的一个最有力的助手。
作品赏析
编辑思想主旨
反映社会变化
《济公全传》描绘城镇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当时,主宰着城镇各阶层的命运的,仍然是封建官僚和地主豪绅。随着王朝没落,城镇上,有人拦路抢劫,或者开设黑店,谋财害命;有人装神弄鬼,骗财骗色;衙门黑暗,官吏枉法。通过这些描写,勾勒了统治者对民众的压迫。作者还写到,讹诈钱财已成为城镇一些人犯罪的主要动因。在街头,到处有卖假药的,连出家人也把切糕捏成团子,诓说这是万应灵丹;有些和尚假装瘸腿,为的是掩人耳目,晚上好去偷盗钱财;有些人把桥弄断,“摆渡讹人”,于是发生了互争生意聚众殴斗的事件。
在四十一回,作者写到孝廉李文芳的弟弟死了,其妻在家守寡。李文芳“发现”她和别人有奸情,于是大叫大嚷,说她玷辱门楣,把她赶回娘家。事实的真相是,李文芳企图独占家财,不惜想方设法陷其嫂于死地。很清楚,正是金钱的诱惑,使孝廉公丧心病狂。如上所述,作者写济公经行过的城镇,到处争财逐利,“闹嚷嚷似蝇吮血”,这些描写使人强烈地感到此时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开始注入了新的因素。
弘扬佛法
小说借以济公不同于常见的恪守佛门清规戒律的僧人形象,来宣传佛教,弘扬佛法。通过济公的出身、离经叛道的行为塑造了一个雅俗同赏的僧人形象,有七情六欲,救民解世间不平之事,教化百姓弘扬佛法,实践着普度众生的思想。在极具亲和力、真实性、生动性的故事中,表达了佛教惩恶扬善、慈悲济世的思想特质。
主张侠义
济公行事具有侠义之气,他在外游历期间专管人间不平之事,常常救助百姓,惩治恶霸。济公扶危济困,治病救人,他救助行善的好人,也惩治行为不端的人,如古代游侠般捍卫正义道德,因此《济公全传》像是一部侠客传,传达出惩恶扬善、不拘名利的侠义追求。
艺术特色
《济公全传》将理、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庄于谐,寓教于乐,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作者的思想倾向,借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自然流露,无说教之嫌。
人物塑造
《济公全传》集历代有关济公的轶闻传说之大成,较为全面地总结、展现了济公的艺术形象,刻画了狂放不羁、扶危济困的活佛济公,济公集僧人、俗人、侠者多个特质于一身,这些特质影响他形成一个以游戏人间的姿态干预现实的喜剧形象。济公为人癫狂,不讲规矩,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和尚,同时他形容邋遢,“身高五尺来往,头上头发二尺余长,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着一双破草鞋”,言谈举止更是滑稽,因济公充满喜剧色彩的特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语言幽默通俗
小说语言诙谐幽默,作者从历代民间传说故事中借鉴了大量的俗语、俚语,口语化色彩浓厚,行文浅近易懂,贴合生活。小说在描写人物语言的过程中为人物语言引入歌辞,是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一大特点。作者在语言描写中以人物演唱歌谣、小调的形式出现,从而推动故事关键情节的发展,同时通过不同内容、类型的歌来反映人物性格。济公狂歌的情节在小说中多次出现,便如《济公全传》中出现的歌谣所唱,“倘然使得精神尽,愿把尸身葬土中”,他是崇尚精神境界上的逍遥人,毋论外在的狂放,疯大多是主要人物济公在故事发展的关键处以歌体现人物的性格,或以歌表达抒情议论之感,在尚青云、灵空长老等人出现时先吟唱山歌来表明人物的性格特征。
戏剧化手法
作者借济公弘扬佛法时,避免了概念化、公式化,使人物更加真实、生动;情节更加充满生活气息,富于吸引力。济公惩治恶人的办法更是别出心裁:他要处罚逆子,只需用手一指,那个逆子的双腿就会不停的跑起来;教训贪财的刁奴,就把一块顽石变作美玉,令他们背着七八十斤的假货来回奔走。这种惩治恶人的办法夹杂着嘲弄揶揄的成分。在书中作者写济公的行动好似一个顽童的恶作剧一般,他的斗争贯穿喜剧色彩。他不仅要结束人世间的种种悲剧,还要将悲剧变成喜剧;他不仅要为被压迫者报仇雪恨,还让压迫者出乖露丑,使旁观者哄堂大笑才罢休。
广采神魔、公案
《济公全传》全传中出现了很多济公与僧道、妖魔斗法比神通的故事,好像济公时不时进入一个魔怪世界,济公在这里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仅凭破僧帽、烂草鞋、六字咒语就可以横行斗法,两味药就可以医治百病。《济公全传》中神魔故事的增添很有可能受到当时创作背景的影响,正值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盛行,而神魔小说早已出现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经典作品,相关题材创作进入衰退阶段,作者想要推陈出新,因此杂糅了侠义小说、公案小说、神魔小说的特点,创造出集多种小说特点于一体的、全新济公形象的小说。但《济公全传》中的神魔斗法,已有些落入俗套,不出《西游记》《封神演义》窠臼。
吸收民间文学
小说以市井出身的济公为主人公,讲述其游历人间、扶危济困的侠义人生,展现了人生百态。同时,以济公游历行侠的视角展开,虽然定位于南宋年间,却反映了清朝中期的社会现实,展现了清代城镇社会发展状貌的缩影,既有腰缠万贯的富商,更多的是生活凄苦无依的平民,他们饱受封建统治者的剥削,是来源自民间、扎根于民间的故事,极具共情力。同时,济公这个形象也寄托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希望出现一个如济公般神通广大的人物将他们解救出来。《济公全传》代表了当时人的美好愿望,吸收了当时民间文学的素材,流传广泛。
影响
编辑《济公全传》作为历代济公传说的集大成者,在著成之后引起了清末神魔小说和济公故事创作的高潮,出现了坑余生的《二续济公传》《三续济公传》,无名氏所作《四续济公传》等大量续书作品,使得济公形象愈加丰富,并引起了大量弹词、戏曲、评书等民间作品的创作风潮,推动宗教故事戏曲化、世俗化的过程,同时推动了后代济公传说以及济公文化的传播发展。
《济公全传》取材于民间,其创作寄托了当时人的美好愿望,抨击上层社会的腐朽,同情广大人民的生活,反映市井民俗,是清代民间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创新性地糅合侠义、公案、神魔三种小说的特点,为小说创作的虚构性和奇幻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推动后世侠义公案小说和神魔小说的发展。
《济公全传》作为一本清代的白话小说,对于汉语发展,特别是推动俗语、语气词的发展颇有贡献,由《济公全传》衍生的大量俗语至今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在许多俗语、成语词典中仍当作语例来使用。
《济公全传》面世以来,多次传入韩国等国,在韩国存有《绣像评演前后济公传》清末锦章图书局刊、《绣像济公传后传》清末上海校经山房刊等七个版本,不断扩大济公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济公全传》是济公相关影视剧的重要改编蓝本,现当代以来改编翻拍电视剧,塑造了有关济公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在戏曲、书画等领域同样广泛使用。
相关作品
编辑说书
说书人 | 时间 | 名称 | 特色 |
双厚坪 | 清 | 《济公传》 | 擅当场抓哏 |
世殿成 | 清 | 《济公传》 | 好蔫“包袱儿” |
李致清 | 清 | 《济公传》 | 模拟济公形象,号称“济公李” |
杨云清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 《济公传》 | 长于武段子,口风老道 |
刘继业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济公传》 | 长于渲染济公法力,能说前后套《济公传》 |
段兴云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济公传》 | 善于模拟人物形象,边说边学 |
参考资料:
电视剧
名称 | 时间 | 出品 | 演员 | 剧照 |
《济公》 | 1985 | 上海广播电视台、杭州电视台 | 游本昌版济公剧照 | |
《活佛济公1、2、3》 | 2009-2011 | 上海崇远文化、杭州百乘影视 | 陈浩民版济公剧照 | |
《济公传之活佛登基》 | 2014 | 上海怡然自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郭德纲版济公剧照 |
参考资料:
戏曲
名称 | 时间 | 演员 | 类型 |
《济公佳话》 | 1878 | 不详 | |
《济公活佛》 | 民国初 | 夏月珊 | 京剧 |
《济公传》 | 1935 | 筱芳锦 | 京剧 |
参考资料:
书画
作者 | 时间 | 作品 |
范曾 | 现代 | 范曾写意济公像 |
王震 | 现代 | 王震济公像 |
郑德龙 | 现代 | 郑德龙济公图 |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刘镇伟等编著. 大谷本明清小说叙录[M]. 1995: 103-105.
[2]宁宗一主编. 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M]. 1992: 119-121.
[3]王丽频, 王秀红. 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 人文社科 1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研究[M]. 2022: 269-270.
[4]非遗中国:济公传说.新浪新闻. [2023-10-08].
[5]黄天骥著. 《黄天骥自选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689-700.
[6]济公传说.中国人大网. [2023-10-08].
[7]赖丽婉. 济公人物形象流变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7
[8]赵山林主编. 大学生中国古典文学词典[M]. 2003: 324.
[9](清)郭小亭著. 济公全传,中国古典小说丛书.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21: 5-6.
[10]李淑章等主编. 《中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大辞典》.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11: 668-670.
[11]王猛, 刘香环. 明清神魔小说与侠文化[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98-102.
[12]孙步忠著. 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诗词韵文研究[M]. 2020: 76-78.
[13]《济公全传》语气词研究.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2
[14]吴雅楠. 济公传说 彩图版[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08: 157-159.
[15]济公传 (2016).豆瓣电影. [2023-10-05].
[16]活佛济公.央视网. [2023-10-05].
[17]济公 (1985).豆瓣. [2023-10-05].
[18]吴同宾, 周亚勋主编. 京剧知识词典[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10: 683.
[19]为什么济公传说能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新闻. [2023-10-08].
[20]济公图.中国名画. [2023-10-08].
[21]范曾-济公 35×70.三典轩书画网. [2023-10-08].
[22]济公.郑德龙国画个人网站标签. [2023-10-08].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