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1874年9月23日—1921年6月8日),原名云芝,字雪君,晚署雪,别号天香阁主人,江苏吴县人,是清末、民初年间的刺绣名家。她在将刺绣从一种女性消遣转变为为女工及其家庭提供生计的工艺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她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将传统技巧与国际品味和题材相结合,使中国刺绣走向现代化。晚年,她在艺术与手工艺教育和实践方面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沈寿的代表作品包括《世界救世主耶稣绣像》和《柳燕图》等。1921年6月8日,沈寿因病在南通去世,享年48岁,葬于南通狼山。
人物生平
编辑沈寿(1874——1921),初名云芝,字雪君,号雪宧。绣斋名为“天香阁”,故别号天香阁主人。生长于江苏吴县(今苏州)阊门海宏坊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父亲沈椿,强习书史,研究盐法,曾在浙江任盐官。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排行第五,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她丰富的艺术熏陶,拨动了心灵中美的琴弦。
光绪十九年(1893),沈云芝二十岁的时候,与书香门第、才华出众的举人余觉结婚。
1903年,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在她的绣品上题下“针神”二字。
1904年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进献清廷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极为满意,赐“寿”字,遂易名为“沈寿”;同年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一代新风。
1905年创作王剑秋画《济公爱酒图》这件刺绣。画中,主题鲜明形象生活。济公双手别在背后拿着一柄破旧蒲扇,猴着腰,低着头,对着前方酒坛,露出喜不自胜、垂涎欲滴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如痴如醉,还带着乡土气息济公的鲜活神态。这是一幅极为生动传神、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杰作。沈寿刺绣以搂和针为主,辅以鸡毛针、斜缠针、滾针等技法。在色彩处理上,沈寿开始吸收西洋美术中的光影技法,人物衣着明暗分明,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此绣卜元馆长也曾介绍是沈寿真迹,但实为传人所绣制。
1911年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该国朝野。意大利皇帝和皇后曾亲函清政府,颂扬中国苏州刺绣艺术精湛,并赠沈寿金表一块。同时将这一幅作品送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展出,荣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
1913年,张謇状元邀请沈寿到南通女工传习所传授刺绣。
1914年任江苏南通女红传习所所长。她治校严谨,教学有方,常率学生写生,观察实物,讲述仿真绣色的理论。即使在病中,也让学生围榻听讲赋色用线的道理。
1915年绣的《耶稣像》,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展出,得一等大奖。
沈寿定居南通。其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并将自己的绣艺口授张謇,由张謇执笔出版了较完整的一部刺绣理论著作《雪宧绣谱》。
耶稣像《平绣》沈寿绣
1920年由南通翰墨林书局出版发行《雪宧绣谱》。
张謇初识沈寿是1910年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上,在这次大会上张謇任大会总审查长,沈寿当时是清农商部总教习专审绣品,并携我们熟知的第一幅仿真绣作品《意大利皇后像》参展。初次交往,张謇不仅敬佩沈寿深厚的艺术功力,同时更看重沈寿的人品。这为以后张謇聘请沈寿来通任教,任女工传习所所长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1921年6月18日(或1921年6月8日),病殁于南通,终年四十八岁。
沈寿[清末民初著名绣女]
主要成就
编辑教育事业
慈禧后来责成商部成立女子绣工科,派余觉担任总办,沈寿担任总教习,是为中国第一所正式的绣艺学校。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余觉嫌沈寿不育,讨了姨太太。
1912年10月迁居天津,开办了一所自立女红传习所。
一九一四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清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在病体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边回忆边口述,历经几个月,终于写成《雪宧绣谱》一书。这本绣谱确实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堪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
个人作品
编辑个人绣作
大师已去,艺术长存,精美绣品长留人间,至今仍熠熠生辉,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有沈寿的绣品。
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上寿图》《耶稣像》《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沈寿作品
轶事典故
编辑情谊
1914年应邀来到南通,虽年已四十,但由于皮肤白皙,身材婀娜,举止娴雅,性情温良。即便当时已年逾花甲的张謇在面对这位才德艺人时,也不免惊讶。后来他在《惜忆四十八截句》中写道:“黄金谁返蔡姬身,常道曹瞒是可人;况是东南珠玉秀,忍听蕉萃北方尘。有斐馆前春水生,唐家闸外暮潮平;登楼即席殊矜重,不似惊鸿始为惊。”在这里,他把沈寿比作蔡文姬,而自比曹操;把他邀请沈寿南下任职,与曹操赎回蔡文姬相比。
1915年张謇辞去总长一职回到南通。这时沈寿开始患病,张一面延医为之诊治,同时让她从传习所宿舍迁到环境清静的“谦亭”静养,并收她为学生,亲自教授诗词。他从《古诗源》里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注解,装帧成《沈寿学诗读本》。
沈寿在《垂柳》一诗中以诗明志:“晓风开户送春色,垂柳千条万条直;镜中落发常满梳,自怜长不上三尺。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沈寿病好一些后,张謇征得沈寿同意后,请来摄影师到“谦亭”拍摄沈寿的作品,并给沈寿在亭外拍了风景照。他还赋《谦亭杨柳》诗一首:“记取谦亭摄影时,柳枝婉转绾杨枝;因风送入帘波影,为鲽为鹣那得知。杨枝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
沈寿写了一首《奉和啬师谦亭摄影》的诗回应:“池水漪漪岛树深,疾余扶槛恋清阴;谁知六尺帘波影,留得谦亭万古心。”
1919年沈寿旧病复发,张謇特派专轮到上海延请著名中医师沙健庵前来医治。在征得沈同意的情况下,由沈寿口述,他本人笔录编成《雪宧绣谱》。
沈寿去世后,他写下了《惜忆四十八截句》。其中一首写道:“曾指西山有之亭,亭边割壤埋娉婷;那堪宿约成新谶,丹旐来时草尚青。”
沈寿的追悼会也是由张謇安排和主持的。灵堂上悬挂张謇亲撰的挽联和《雪宧哀辞》。挽联题的是:
真美术专家,称寿于己,寿不称于名,才士数奇,如是,如是;
亦学诗女弟,视余如父,余得视犹子,夫人为恸,丧予,丧予。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中国绣圣——沈寿_文藏.文藏网. [2022-02-16].
[2]寻访南通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一代绣圣沈寿.人民网. [2017-02-20].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