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喉咙(throat),又称喉(larynx),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也是呼吸的重要通道,下呼吸道的门户,上通喉咽,下连气管。喉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成入喉的位置相当于第3-5颈椎平面。喉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结缔组织和黏膜等构成。喉的前方为皮肤、皮下组织、颈部筋膜及带状肌,两侧有甲状腺上部、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重要血管神经,后方是喉咽及颈椎。喉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呼...

喉咙(throat),又称喉(larynx),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也是呼吸的重要通道,下呼吸道的门户,上通喉咽,下连气管。喉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成入喉的位置相当于第3-5颈椎平面。喉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结缔组织和黏膜等构成。喉的前方为皮肤、皮下组织、颈部筋膜及带状肌,两侧有甲状腺上部、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重要血管神经,后方是喉咽及颈椎。喉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呼吸、发音、吞咽和保护等。喉部常见的疾病包括喉的先天性疾病、喉外伤、急慢性喉炎、喉癌等。

形态结构

编辑

形态特征

喉是以软骨为支架,间以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黏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管腔状器官(图1-1)。

喉咙

图 1-1 喉的前面观

结构与组成

喉软骨

软骨构成喉的支架 。 单块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成对的软骨有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共计9块 。

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是最大的喉软骨,位于环状软骨与会厌软骨之间,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甲状软骨由前缘互相愈合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左、右软骨板的融合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为喉结,在成年男子明显。喉结上方有呈V形的切迹,称为上切迹。左、右软骨板的后缘游离并向上、下发出突起,分别称为上角和下角。上角较长,借韧带与舌骨大角相连;下角较短,与环状软骨相关节(图1-2)。

喉咙

图1-2 甲状软骨内、外面观

环状软骨

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环状软骨由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和后部高阔的环状软骨板构成。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高度,是颈部的重要标志之一。环状软骨板上缘两侧各有一关节面。在环状软骨弓与板的交界处,两侧各有一个圆形的甲关节面。环状软骨的作用是支撑呼吸道,保持其畅通,若损伤会造成喉狭窄(图1-3)。

喉咙

图1-3 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前面)

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epiglottic cartilage)位于舌骨体后方,形似树叶,上宽下窄,上端游离,下端借甲状会厌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的上部。会厌软骨被覆黏膜构成会厌。会厌是喉口的活瓣,吞咽运动时,喉随咽上提并向前移动,会厌封闭喉口,阻止食团入喉并引导食团入咽(图1-4)。

喉咙

图1-4 会厌软骨(后面)

杓状软骨

杓状软骨(arytenoid cartilage)位于环状软骨板上方中线两侧,形似三棱锥体形,是成对的喉软骨。杓状软骨分为一尖、一底、两突和三个面。杓状软骨底与环状软骨杓关节面形成环杓关节,底面有向前伸出的突起称声带突,是声韧带附着处;向外侧伸出的突起称肌突,大部分喉肌附着于此(图1-3)。

喉的连结

喉的连结包括喉软骨间的连结及舌骨、气管与喉之间的连结 。

甲状舌骨膜

甲状舌骨膜(thyrohyoid membrane)是位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的结缔组织膜,其中部增厚称甲状舌骨正中韧带。连接甲状软骨上角和舌骨大角的韧带是甲状舌骨外侧韧带,其内常含有麦粒软骨(图1-5、1-6)。

喉咙

图1-5 喉软骨连结

环甲关节

环甲关节(cricothyroid joint)由环状软骨的甲关节面和甲状软骨下角构成,属于联合关节(图1-5、1-6)。在环甲肌的牵引下,甲状软骨在冠状轴上作前倾运动。甲状软骨前倾使甲状软骨前角与杓状软骨间距加大,使声带紧张;甲状软骨复位时,两者间距缩小,使声带松弛。

喉咙

图1-6 喉软骨连结(侧面)

环杓关节

环杓关节(cricoarytenoid joint)由环状软骨板上缘的杓关节面和杓状软骨底的关节面杓成(图1-5)。杓状软骨可沿该关节垂直轴作旋内和旋外运动。杓状软骨旋内使声带突互相靠近,缩小声门裂;旋外使声带突互相分开,开大声门裂。环杓关节还可作向前、后、内侧、外侧等方向上的滑动运动。

方形膜

方形膜(quadrangular membrane)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会厌软骨两侧缘,向后附着于杓状软骨前内侧缘,构成喉前庭外侧壁的基础。上缘位于杓状会厌襞内,下缘游离称前庭韧带,即室韧带(图1-7)。

喉咙

图1-7 方形膜和弹性圆锥(上面)

弹性圆锥

弹性圆锥(conus elasticus)是喉腔内呈圆锥形的弹性结缔组织膜,又称环声膜或环甲膜。弹性圆锥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骨上缘。弹性圆锥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至声带突之间,称为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图1-7)。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面的喉黏膜一起构成声带。弹性圆锥前面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cricotracheal ligament)是连接环状软骨下缘和第1气管软骨环的结缔组织膜。

喉肌

喉肌( laryngeal muscle) 是发音的动力器官,属于横纹肌 。 喉肌分为附着于喉和邻近结构的喉外肌和附着于喉软骨间的喉内肌 。 喉外肌的作用是使喉上升或下降 。 喉肌一般指喉内肌,具有紧张或松弛声带、缩小或开大声门裂以及缩小喉口等作用(表1-1) 。按其部位分内、外两群,按其功能分声门开大肌和声门括约肌(图 1-8) 。

表1-1 喉肌的名称、起止和主要作用

名称

起止

主要作用

环甲肌

起于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止于甲状软骨下角和下缘

紧张声带

环杓后肌

起于环状软骨板后面,止于杓状软骨肌突

开大声门裂,紧张声带

环杓侧肌

起于环状软骨上缘和外面,止于杓状软骨肌突

声门裂变窄

甲杓肌

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止于杓状软骨外侧面

松弛声带,缩小声门裂

杓横肌

肌束横行连于两侧杓状软骨肌突和外侧缘

缩小喉口和喉前庭,紧张声带

杓斜肌

起于杓状软骨肌突,止于对侧杓状软骨尖

缩小喉口和声门裂

杓会厌肌

起于杓状软骨尖,止于会厌软骨及甲状会厌韧带

拉会厌向后下,关闭喉口

喉咙

图 1-8 喉内肌

喉黏膜

喉黏膜大多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仅声带内侧、会厌舌面的大部以及杓状会厌襞的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会厌舌面、 声门下区、杓区及杓状会厌襞处有疏松的黏膜下层,炎症时容易发生肿 胀,引起喉阻塞。除声带外的喉黏膜富有黏液腺,会厌喉面、喉室等处尤为丰富。

喉腔

喉腔上界为喉入口(laryngeal inlet),它由会厌游离缘、两侧杓状会厌襞和杓区以及杓间区构成;其下界是环状软骨下缘。喉腔侧壁上有两对软组织隆起,上一对名为室带,又称假声带,下一对名为声带,两侧声带之间称为声门裂。室带与声带之间的间隙名为喉室。

声带的组织学结构如下:声带内侧游离缘附近的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其外侧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黏膜下的固有层可分为3层:浅层为任克间隙,是一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层(又称Reinke间隙),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该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中固有层为弹力纤维层,深固有层为致密的胶原纤维层。固有层下为肌层(即甲杓肌的内侧部)。上皮层和浅固有层构成声带的被覆层(cover),中固有层和深固有层构成声韧带。声韧带和其下的肌层为声带的体部(body)。

以声带为界可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supraglottic portion)、声门区(glottic portion)和声门下区(infraglottic portion)。

声门上区:声带以上的喉腔称为声门上区,上通喉咽。

声门区:两侧声带之间的区域称为声门区。

声门下区:声带以下喉腔称为声门下区,下连气管(图1-10)。

声门旁间隙的界限是:前外界是甲状软骨,内下界是弹性圆锥,后界为梨状窝黏膜。原发于喉室的癌,甚易向外侧的声门旁间隙扩散。

喉咙

图1-10 喉的分区

位置与毗邻

编辑

位置

喉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成人喉的位置相当于第3-5颈椎平面,女性喉的位置较男性稍高。小儿喉部的解剖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其主要特点是:小儿喉部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肿胀,小儿喉腔尤其是声门区又特别窄小,所以小儿发生急性喉炎时容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3个月的婴儿,其环状软骨弓相当于第4颈椎下缘水平,6岁时降至第5颈椎;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较成人软,行小儿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触诊时, 其感觉不如成人的明显。

毗邻

喉的上部前面有舌骨,籍舌骨会厌韧带和甲状舌骨肌与喉相连。环状软骨弓两侧和甲状软骨前外部有环甲肌覆盖,由舌骨向下依次有甲状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覆盖于甲状舌骨膜、甲状软骨、环甲膜和环状软骨弓之前。此二肌之前为胸骨舌骨肌所覆盖,其两侧则有肩胛舌骨肌的上腹与之平行。胸骨舌骨肌之浅层有颈浅筋膜覆盖,其内有颈前静脉在颈前区纵形平行通过,浅筋膜之浅面依次为颈阔肌和皮肤。

甲状腺峡部通常覆盖于第2-4气管环之前,峡部较大者其上缘可达环状软骨下缘。少数甲状腺峡部上缘可有一锥体叶,向上延伸覆盖于环甲膜和甲状软骨之前。

两侧毗邻

两侧甲状软骨板后部和环状软骨两侧为咽下缩肌所覆盖。上部有喉上动静脉和喉上神经内支汇集成神经血管束穿过甲状舌骨膜的两侧进人喉内,甲状腺上动脉从颈外动脉根部(有的直接从颈总动脉)发出后、伴同喉上神经外支沿甲状软骨外侧下行,进入甲状腺左右叶上极内。喉上神经外支则在到达上两极之前弯向内,进入环甲肌内,甲状腺的左右叶上极则紧贴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咽下缩肌外侧。甲状腺两叶外侧亦为胸骨甲状肌所覆盖,此肌之外侧则与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内静脉相邻。

后方和后外方毗邻

喉的后方即环状软骨板和杓状软骨之后方为环后隙,隔环后隙和下咽后壁相对。后外方则为左右两侧梨状窝。甲状软骨板后部构成其外壁,杓会厌皱襞和方形膜构成其内壁之上部。环状软骨构成其内壁。

血管、淋巴与神经

编辑

血管

动脉

喉的动脉主要来自:

  1. 甲状腺上动脉的喉上动脉(superior laryngeal artery)和环甲动脉(cricothyroid artery)

喉上动脉和喉上神经内支及喉上静脉伴行穿过舌甲膜进入喉内,环甲动脉穿过环甲膜进入喉内。喉

上部的供血主要来自喉上动脉,环甲膜周围喉前下部的供血主要来自环甲动脉(图2-1)。

  1. 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喉下动脉(inferior laryngeal artery)与喉返神经伴行在环甲关节的

后方进入喉内,喉下部的供血主要来自喉下动脉(图2-1)。

静脉

喉的静脉和各同名动脉伴行,分别汇入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最终汇入颈内静脉(图3-1)。

喉咙

图3-1 环甲动脉吻合弓与环甲正中韧带

淋巴

  1. 喉的淋巴分成两个高度分隔的系统,即浅层和深层淋巴系统:

1)浅层淋巴系统:为喉的黏膜内系统,左右互相交通。

2)深层淋巴系统:为喉的黏膜下系统,左右互不交通。声门区几乎没有深层淋巴组织,故将声门上区和声门下区的淋巴系统隔开,又因左右彼此互不交通,故喉的深层淋巴系统可分成4个互相分隔的区域:即左声门上,左声门下,右声门上及右声门下。婴儿和儿童淋巴管更发达既稠密又粗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喉的淋巴组织有某种程度的退化。

  1. 喉各区的淋巴分布引流情况:

声门下区:淋巴组织最丰富,淋巴管稠密而粗大、除喉室外,此区的毛细淋巴管在杓会厌襞的前部集合成一束淋巴管,穿过梨状窝前壁向前向外穿行,伴随喉上血管束穿过甲状舌骨膜离喉;多数(约98%)引流至颈总动脉分叉部和颈深上淋巴结群,少数(约2%)引流人较低的淋巴结群和副神经淋巴结群。喉室的淋巴管穿过同侧的环甲膜,甲状腺进人颈深中淋巴结群(喉前、气管旁、气管前和甲状腺前淋巴结)和颈深下淋巴结群。

声门区:声带几乎无深层淋巴系统,只有在声带游离缘有稀少纤细的淋巴管,故声带癌的转称率极低。

声门下区:较声门上区稀少,亦较纤细。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环甲膜中部进人喉前淋巴结和气管前淋巴结(常在甲状腺峡部附近),然后汇人颈深中淋巴结群;另一部分在甲状软骨下角附近穿过环气管韧带和膜汇人颈深下淋巴结群,锁骨下,气管旁和气管食管淋巴结群环状软骨附近的声门下淋巴系统收集来自左右两侧的淋巴管,然后汇人两侧颈深淋巴结群。故声门下癌有向对侧转移的倾向。

喉咙

图3-2 喉的淋巴

神经

喉的神经为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两者均为迷走神经分支。

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是迷走神经在结状神经节发出的分支,下行约2cm到达舌骨大角平面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主要司感觉,外支主要司运动。内支和喉上动、静脉伴行穿过舌甲膜,分布于声门上区黏膜,司该处黏膜的感觉。外支在胸骨甲状肌肌健附着的深面行走,支配环甲肌的运动。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是喉的主要运动神经。迷走神经进入胸腔后在胸腔上部分出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右侧绕锁骨下动脉,继而上行,走行于甲状腺深面的气管食管沟处发出数个分支支配颈段气管食管黏膜,主干在环甲关节后方入喉。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各肌的运动,但亦有一些感觉支司声门下区黏膜的感觉。

交感神经:由颈上神经节发出的咽喉支,通过咽神经丛,分布到喉的腺体及血管。

生理功能

编辑

呼吸功能

喉是呼吸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喉的声门裂又是呼吸通道最狭窄处,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喉神经控制声带运动,调节声门裂的大小。当人们运动时声带外展,声门裂变大,以便吸入更多的空气。反之,安静时声门裂变小,吸入的空气减少。

发声功能

喉是发声器官,人发声的主要部位是声带。喉如何发出各种声音的机制较为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发声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喉神经使声带内收,再通过从肺呼出气体使声带发生振动形成基频,经咽、口、鼻腔的共鸣,舌、软腭、齿、颊、唇的构音器官运动,从而发出各种不同声音和言语。

关于声带如何振动有不同的学说,比较公认的是“体-被覆层(body-cover)”黏膜波学说。其主要原理是:声带内收,声门闭合;声韧带和其下肌层构成声带体部(body),起固定声带、保持声带一定张力、维持声门一定阻力的作用。由于声门下气流的压力作用,冲开上皮层和浅固有层构成的被覆层,引起声门开放,由于伯努利效应(Bernoulli effect)声带靠拢声门又闭合,再开放、再闭合反复进行。被覆层在开放关闭时形成的黏膜波可经动态喉镜观察到。由于声带有规律地关闭产生一系列振动,造成空气疏密相间的波动,形成声门波,即形成人发音的基频。

保护下呼吸道功能

喉对下呼吸道有保护作用。吞咽时,喉被上提,会厌向后下盖住喉入口,形成保护下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两侧室带内收向中线靠拢,形成第二道防线。声带也内收、声门闭合,形成第三道防线。在进食时,这三道防线同时关闭,食管口开放,食物经梨状窝进入食管。偶有食物或分泌物进入喉腔或下呼吸道,则会引起剧烈的反射性咳嗽,将其咳出。

屏气功能

当机体在完成某些生理功能时,例如咳嗽、排便、分娩、举重物等时,需增加胸腔和腹腔内的压力,此时声带内收、声门紧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屏气。屏气多随吸气之后,此时呼吸暂停,胸腔固定,隔肌下移,胸廓肌肉和腹肌收缩。声门紧闭时间随需要而定,咳嗽时声门紧闭时间短,排便、分娩、举重物等时声门紧闭时间较长。

吞咽功能

吞咽时,喉头上升,喉入口关闭,呼吸受抑制,咽及食管入口开放。这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动作。食物到达下咽部时,刺激黏膜内的阈值的机械感受器,冲动经咽丛、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的孤束核,继至脑干的网状系统和疑核。疑核通过传出神经纤维,使内收肌收缩,同时抑制环杓后肌的活动,使声门紧闭,声带拉紧;而脑干的网状系统抑制吸气神经原,使呼吸暂停;如果食物进人喉的入口(常发生于婴儿)则会刺激喉上区域黏膜的感受器而增强这种反射。

喉外肌亦参与吞咽反射,正常吞咽时,由于甲舌肌的收缩和环咽肌的松弛,使甲状软骨与舌骨接近,喉头拾高。

通过X线观察,当食团积聚于会厌上时,喉和舌骨向上,同时舌骨旋转,其大角呈水平位,使会厌倒向咽后壁,阻止食物外溢;在吞咽时,随着食团向下移动,舌骨体更向甲状软骨靠近,此时喉腔前后径约为平静呼吸时的1/3。喉关闭运动的最后动作是位于食团通道中的会厌突然下降,关闭喉入口。

循环反射系统

主动脉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经过喉的深部组织、交通支,喉返神经感觉支,传至中枢神经,形成反射弧。喉内这些神经如果受到刺激则会减慢心率或出现心律不齐,喉内表面麻醉,不会消除这种反射,因为神经纤维位置深,但当施行气管插管和喉气管支气管镜检查使喉部扩张时,则会引起这一反射,此反射可用阿托品抑制。

除上述功能外,喉部可通过关闭声门,提高腹腔和胸腔的压力来完成咳嗽,呕吐,排便,分娩和上肢用力的动作。正常吸气时,负压增大,便于静脉血流回心脏;呼气时,正压加大,便于动脉血流出心脏。吸气性呼吸困难时,静脉回流受阻,头颈部静脉扩张,可致发绀。

情绪表达作用

喉对情绪表现有关,如哭泣、号叫、呻吟、惊叹、大笑等,均可因喉的合作而表现,没有喉的合作,仅依赖面部的表情与手势,极难表达生动的情绪。

相关疾病

编辑

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喉蹼(congenital lmyngeal web):胚胎发育异常所致。人胚胎第10周时,胚胎已长至约30mm,由第4、5对鳃弓发育而来的杓间封闭上皮组织开始被吸收,形成管道。后部形成突起,为左右杓区,杓区前方分别形成左右声带及室带。如两侧声带之间前部未能分开,则形成喉蹼;如大部分未分开则形成先天性喉隔;如完全未分开,则形成先天性喉闭锁。婴幼儿喉蹼症状随喉蹼的大小而异。范围较大的喉蹼患儿,于出生后无哭声、有呼吸困难或窒息;喉蹼中度大者,喉腔尚可通气,但声音嘶哑,伴吸气性呼吸困难;喉蹼较小者,则哭声低哑,无明显呼吸困难。

先天性喉喘鸣婴儿出生后发生的吸气性喉鸣,可伴三凹征。喉喘鸣是由于喉部阻塞而产生的一种症状,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先天性喉软骨软化、先天性喉蹼、先天性喉囊肿、先天性喉裂等疾病都可以引起该症状。其最常见的原因为喉软骨软化(laryngomalacia)。喉软骨软化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喉部畸形,以吸气时声门上组织脱垂至呼吸道产生吸气性喉喘鸣和上呼吸道梗阻为主要特点。

喉外伤

闭合性喉外伤:钝器撞击或挤压而颈部皮肤无伤口的喉外伤,又称喉挫伤。可与气管的闭合性损伤合并发生。喉部可出现软骨骨折,喉黏膜损伤,声带断裂,环杓关节脱位等,临床表现为喉痛,声嘶,咯血,颈部皮下气肿,呼吸困难。

开放性喉外伤:喉切割伤、刺伤及火器伤属开放性喉外伤。创伤可累及喉的软骨、黏膜等。如贯通喉腔,则称为贯通性喉外伤。这类喉外伤常可累及颈部的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弹片,枪弹之类火器伤还可累及颈椎。

烫伤及烧灼伤:单独的喉烫伤及烧灼伤极为少见,常为头面部烫伤及烧灼伤的合并损伤。临床上根据合并下呼吸道损伤程度将喉烫伤及烧灼伤分为轻、中、重三型,以利于判断伤情和指导治疗。轻型损伤仅在声门区以上,患者可有声嘶,喉痛,同时伴有咽痛,春咽困难,鼻毛烧焦、鼻口黏膜充血。中型损伤在气管隆嵴水平以上,此时除有轻型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刺激性咳嗽,呼吸急促。重型损伤已达支气管,肺泡,除有中型临床表现外,临床上可出现剧烈咳嗽,脓血痰。

喉插管损伤气管内插管及气囊所引起的喉的损伤,如损伤性喉肉芽肿-环杓关节脱位,喉水肿、喉黏膜损伤。

急性炎症性疾病

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室息死亡。成人、儿童均可患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较多见。感染感染为该病最主要的原因。变态反应对某种变应原发生反应,也引起会厌变态反应性炎症。其他异物、创伤、吸人有害气体、误咽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损伤均可引起会厌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8-39℃,如为老人或儿童,症状更重,可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局部症状多数患者有剧烈的咽喉痛,吞咽时加重,严重时连唾液也难咽下。讲话语音含糊不清。会厌高度肿胀时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室息。患者虽有上述局部症状,但声带多半未受累,故很少有声音嘶哑,表现为口含物音。

急性喉炎喉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急性喉炎常发生于感冒之后,故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并可有畏寒,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有声音嘶哑、咳嗽、喉痛。

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6个月-3岁的儿童,多在冬春季发病。儿童急性喉炎发病率较低,但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易发生呼吸困难。小儿急性喉炎临床表现与成人有不同原因是小儿喉部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肿胀,小儿的喉腔和声门又较小,因此小儿急性喉炎时容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小儿咳嗽力量不强,下呼吸道和喉部的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小儿急性喉炎病情常比成人重,如诊断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上、下呼吸道急性弥漫性炎症,2岁以下的儿童多见,可继发于小儿急性喉炎,冬季发病率高。通常为急性喉炎的临床表现加上气管及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但全身症状更重。小儿受冷或患流行性感冒后,首先出现刺激性咳嗽,随后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患儿常有高热、精神萎靡、皮肤苍白、脉搏细速等全身中毒症状。如气管、支气管内出现干痴及假膜,则可出现吸气相及呼气相混合性呼吸困难及双重性喉鸣。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常在夜间发作,可能与夜间人睡后分泌物聚于声门裂,引起喉痉挛有关。

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喉炎喉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将其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及分泌物。

声带小结又称为歌者小结,典型的声带小结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主要表现为声嘶,早期程度较轻,为声音稍“粗”或基本正常,仅用声多时感疲劳,时好时坏间歇性。以后逐渐加重,由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声带息肉好发于一侧或双侧声带静离缘中1/3处,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是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较长时间声嘶,其程度与息肉大小及部位有关,通常息肉大者声嘶重,反之声嘶轻,息肉长在声带游离缘处声嘶明显,长在声带上表面对发声的影响小,广基的大息肉可引起失声。声带息肉巨大者可以堵塞声门引起吸气性喉喘鸣和呼吸困难。

神经性疾病

喉感觉过敏及喉感觉异常:前者系喉黏膜对一般刺激的敏感度增强,如平时的食物与唾液等触及喉部时常引起呛咳及喉痒挛;后者为自觉喉内痛痒、烧灼、疼痛、干燥或异物感等异常感觉。多因喉部急,慢性炎症,长期嗒烟酒以及邻近器官的疾病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所致;也常见于神经衰弱-痴症-贫血、更年期等患者,亦可发生于用声多的歌唱家,教师、销售人员等。

喉感觉减退及喉感觉缺失:系喉上神经病变,常伴有喉肌瘫痪。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中枢神经疾病,如脑出血、小脑后下动脉血栓、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周围神经疾病,可由铅中毒,颈部胸腔颅底肿瘤压迫或侵犯引起,还可因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神经炎等导致,也可由外伤或医源性损伤累及喉上神经内支所致。

喉运动神经性疾病:喉的运动神经疾病广义上指的是支配喉内肌群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导致声带运动障碍,狭义上是指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所引起的喉肌功能障碍,也称为喉麻痹,又因为具体表现在声带的内收外展运动障碍,故多称为声带麻痹。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痉挛系喉内肌反射性痉挛收缩,使声门部分或完全关闭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完全性的呼吸道梗阻。多见于2-3岁婴幼儿,也可见于成人。

肿瘤

良性肿瘤

原发于喉部的良性肿瘤临床较少见,以喉乳头状瘤为主。依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

不同组织来源的常见喉部肿瘤

肿瘤来源

肿瘤名称

上皮来源

乳头状瘤

血管来源

喉血管瘤

淋 巴来源

淋 巴 管瘤

肌肉来源

横纹肌瘤

脂肪来源

脂肪瘤

腺体来源

多形性腺瘤

软骨来源

软骨瘤

神经来源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恶性肿瘤

喉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生于声门上区、声门区及声门下区的恶性肿瘤的总称,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呼吸系统肿瘤发病率中位列第二,仅次于肺癌。喉部恶性肿瘤男性较女性多见,96%-98%为鳞状细胞癌,其他病理类型少见,包括腺癌基底细胞癌、淋巴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恶性淋巴瘤等。

喉癌多发于50-70岁男性,喉癌的病因迄今仍不明确,认为是多种致癌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声音嘶哑是声带癌的典型表现,声门上癌及声门下癌向声门区生长时也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疼痛、咽喉不适、异物感、血痰或咯血为喉癌的非特异性症状,上呼吸道的肿瘤由于对正常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咽喉部不适感及异物感,导致刺激性咳嗽。声门上癌尤其是会厌癌,可因其占位效应影响吞咽动作中各肌群的协调运动而出现呛咳。声门区为上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声带癌的肿瘤占位可影响患者呼吸。喉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多采用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疣状癌一种非转移性的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以外生性、抚状缓慢生长和边缘推压为特征,多见于高龄患者,吸烟、酗酒的男性居多。症状与喉鳞状细胞癌类似,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声嘶、喉部疼痛为主,晚期可伴有吞咽、呼吸困难。疣状癌通过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局部复发是其常见的特点,若不治疗,肿块可破坏邻近组织,甚至破坏骨性结构,从而危及患者生命。需注意的是,部分抚状癌混合有传统的鳞状细胞癌,称为杂交瘤,具有转移的潜能。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多认为与成人型喉乳头状瘤有关,以外生乳头状生长和预后良好为特点。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外科手术切除多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是一类以侵袭性、进展性为特点的鳞状细胞癌,常与腺样囊性癌相混淆,多见于高龄、男性患者,常发生于声门上区,表现为颈部包块、声嘶、吞咽困难、疼痛等,还见于喉其他部位及口、咽、鼻和肛门等处。检查可见中央溃疡的肿块,伴有黏膜下结节。镜下见基底细胞与鳞状细胞两种成分。预后多不佳。患者还易患多原发癌,可同时或先后伴发上呼吸消化道鳞癌、小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以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肠前列腺腺癌等。

其他混合型鳞状细胞癌亚型包括梭形细胞癌、腺鳞癌等。

喉上皮源性来源的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类癌等。

软骨肉瘤是喉部最为常见的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主要来自骨化的透明软骨,常累及环状软骨,其次为甲状软骨,临床早期不易发现,当肿瘤较大可引起声嘶及呼吸困难等,软骨肉瘤的术前病理较难获得,CT及MRI有一定诊断意义。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软骨肉瘤,其生长较为缓慢,远处转移率低,通过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喉的骨肉瘤较为罕见,多来自于喉的软组织,而非支架组织,预后较差。

原发的喉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罕见,而转移性淋巴瘤则相对常见,多发生于声门上区。大多数原发的喉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为B细胞淋巴瘤,尤其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症状多为咽部不适、声嘶、咽痛,确诊需病理诊断,放疗是首选治疗方法。

其他喉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包括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历史

编辑

发现史

  1. 公元前3600年左右,在古埃及萨卡拉(Saqqara)墓中发现的图画似乎描绘了气管切开术。这是喉科学中最古老的参考文献。

  2. 公元前6世纪、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提到了喉部疾病。公元前100年左右,印度古代医学经典《阔罗迦集》中提出了喉部的一些解剖学

  3. 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的第一卷第十二章中提到喉头(historia animalium)”。其中他是这样指述的:“颈部是面部和胸部之间的部分,前面是喉头。语言和呼吸通过它发生,受到称为风车的结构的保护。

  4. 公元前290年,罗的Emasistratos描述了喉部肌肉及其功能。

  5. 公元2世纪,盖伦在其著作De usu potium corporis humini中描述了喉部功能。

  6. 公元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对人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并详细描述了喉的功能。

  7. 1705年,Giovanni Morgani在其著作Adersaria anatomica Prima中详细介绍了喉部结构。

  8. 1741年,Femein首先提出“声带”一词。他将声带结构与小提琴的绳索进行了比较,认为声带是通过与气流接触而激活的。1745年,Bertin提出Ferrein描述的声带结构实际上是折叠状的,而不是绳索状的。

治疗发展史

  1. 历史学家报道了亚历山大大帝自已发明的气管造口术,他将长矛的尖端刺在被亚里士多德描述为“风车”的部位(可能是环状软骨),从而挽救了一个士兵的生命。

  2. 第一次喉切开术是现代气管切开术的雏形:可能是由意大利的Musa Brsavola于1545年完成的。

  3. 1806年,Bozzini发明了一种带镜子的角形窥镜,用于检查多样化的人体体腔。

  4. 1829年、英国医生Benjamin Ebbington用种称为“声门镜”的装置进行喉部检查。然而。第一次成功使用镜子检查喉部并非是由医生完成的,而是由西班牙音乐教授Mannel Garcia首先完成的。他用牙科医生使用的小镜子配以适当的照明装置,观察了自己的声带在呼吸和发声时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他出版了许多关于声音的书籍并发展了自己的喉镜技术。

  5. 1862年,德国的Von Bruns报道了喉息肉切除的成功案例,1865年,波兰布雷斯劳的Voltolini观察到一些扁桃体肥大的病例,他是第一个通过电切烧灼治疗扁桃体肥大的医生。Meyer发明了切除咽扁桃体的各种器械,它们通过鼻腔进入,同时应用通过口腔和咽部的辅助器械。

  6. 1868年,丹麦哥本哈根的Wilhelm Meyer详细描述了咽扁桃体肥大,并将这一发现与张口呼吸、打鼾、典型的面部表情、耳聋、反复发作的中耳类、情感特征性改变相关联。基于他的这个结论,Wilhelm Meyer于1868-1874年在丹麦和英格兰对2700名儿童进行了检查并进行了腺样体切除的手术治疗。

  7. 1873年,第一次全喉切除术于由外科医生Theodor Billroth在维也纳进行。这名35岁的患者在手术后幸存下来并存活了8个月。

  8. 1900年,土耳其医生Nicholas Taptas使用气管和喉瘘之间的连接修复了一名喉切除患者,使患者在堵塞颈部气管孔时可以说活。

相关研究

编辑

  1. 喉癌Hussain等的研究显示,经口机器人手术组有15.8%(3/19)的患者需行临时气管切开术,经口激光显微切除术组有36.9%(24/65)的患者需行临时气管切开术,与经口激光显微切除术组相比,经口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有较高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随访期间,所有接受经口机器人手术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包括1例T3期和1例T4期患者。

  2. CD44表达预测喉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研究通过获取第一系列52名喉癌患者治疗前活检的基因表达数据,并将发生局部复发的患者在T分期、亚部位、治疗、性别和年龄与非复发患者方面相匹配。然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来自第二系列76名患者的肿瘤材料测试候选基因。研究发现CD44是唯一测试的生物因子,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与早期喉癌患者的放疗反应显著相关。

相关人物

编辑

盖伦

盖伦(Claudius Galenus,129—199)是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被认为是仅次于希波克拉底的第二个医学权威,被称为“神圣的医生”,他被当作古典医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医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和神经学,以及哲学和逻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医学著作中描述了喉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他认为喉部是由许多复杂的结构组成的,包括声带、喉头和气管等。

喉咙

盖伦

曼努埃尔·加西亚

在1855年,曼努埃尔·加西亚(Manuel Garcia)使用太阳作为外部光源,使用他用两面镜子开发的工具,即早期喉镜观察声门。

喉咙

曼努埃尔·加西亚使用他的喉镜

社会与文化

编辑

  1. 希腊神话中,喉被认为是神话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的弱点之一。据说,赫拉克勒斯的敌人曾经在战斗中用箭射中了他的喉部,使他失去了发声和呼吸的能力。

  2. 根据古代印度教、佛教和瑜伽传统,喉轮也称为喉轮或第五脉轮,是人体七个主要能量中心之一。这个脉轮位于喉咙底部,掌管沟通、自我表达和说真话的能力。喉轮被认为是心脏和思想之间的桥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连接情感和思想。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9: 308-371.

[2]高凯. 徐延祚医学全书. 2016: 155.

[3]廖建春,夏寅,戴培东.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解剖学.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01 : 261.

[4]孔维仁、周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05: 437.

[5]系统解剖学. 第9版. 2018-08: 125-131.

[6]徐恩多、何维为. 外科解剖学. 1992: 217.

[7]廖建春,夏寅,戴培东.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解剖学. 2020: 6-8. (3)

[8]Timon Hussain, Stephan Lang , Pia Haßkamp, Laura Holtmann, Benedikt Höing, Stefan Mattheis. The Flex robotic system compared to transoral laser microsurgery for the resection of supraglottic carcinomas: first results and preliminary oncologic outcomes.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20, 277(3): 917-924. [2023-08-01].

[9]Monique C de Jong, Jimmy Pramana, Jacqueline E van der Wal, etal. CD44 expression predicts local recurrence after radiotherapy in larynx cancer. Clin Cancer Res., 2010-11-1

[10]武斌. 瘟疫与人类文明的进程.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10: 50.

[11]Hydman J.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 2008: 8.

[12]History of the Laryngoscope.ENTtoday. [2023-08-01].

[13]Who killed Hercules?.Mets Minor League Blog. [2023-08-02].

[14]什么是喉轮?如何平衡和治愈.Lotus Buddhas. [2023-08-01].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4408/

(49)
词条目录
  1. 形态结构
  2. 形态特征
  3. 结构与组成
  4. 喉软骨
  5. 甲状软骨
  6. 环状软骨
  7. 会厌软骨
  8. 杓状软骨
  9. 喉的连结
  10. 甲状舌骨膜
  11. 环甲关节
  12. 环杓关节
  13. 方形膜
  14. 弹性圆锥
  15.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16. 喉肌
  17. 喉黏膜
  18. 喉腔
  19. 位置与毗邻
  20. 位置
  21. 毗邻
  22. 两侧毗邻
  23. 后方和后外方毗邻
  24. 血管、淋巴与神经
  25. 血管
  26. 动脉
  27. 静脉
  28. 淋巴
  29. 神经
  30. 生理功能
  31. 呼吸功能
  32. 发声功能
  33. 保护下呼吸道功能
  34. 屏气功能
  35. 吞咽功能
  36. 循环反射系统
  37. 情绪表达作用
  38. 相关疾病
  39. 先天性疾病
  40. 喉外伤
  41. 急性炎症性疾病
  42. 慢性炎症性疾病
  43. 神经性疾病
  44. 肿瘤
  45. 良性肿瘤
  46. 恶性肿瘤
  47. 历史
  48. 发现史
  49. 治疗发展史
  50. 相关研究
  51. 相关人物
  52. 盖伦
  53. 曼努埃尔·加西亚
  54. 社会与文化
  5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