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是位于北美洲北部的联邦议会制国家。国土总面积998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首都为渥太华(Ottawa),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截至2023年,加拿大总人口约为3956.62万人。 加拿大的国名源自印第安伊洛魁语单词“kanata”,意为“村庄”或“定居点”。1535年,两名原住民向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尔讲述前往卡纳塔(kanata)的路线,他们实际上指的是斯塔...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是位于北美洲北部的联邦议会制国家。国土总面积998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首都为渥太华(Ottawa),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截至2023年,加拿大总人口约为3956.62万人。

名称

编辑

加拿大的国名源自印第安伊洛魁语单词“kanata”,意为“村庄”或“定居点”。1535年,两名原住民向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尔讲述前往卡纳塔(kanata)的路线,他们实际上指的是斯塔达科纳村(Village of Stadacona),即今魁北克市所在地。由于没有其他名称,卡蒂尔使用“加拿大”(Canada)一词描述该村庄所在的整个多纳科纳地区(Donnacona)。1547年,地图将圣劳伦斯河以北的所有地区都标为“加拿大”。直到1550年,地图也将圣劳伦斯河以南的一些地区标为加拿大。在18世纪初期,“加拿大”指的是今美国中西部以及南至路易斯安那州(State of Louisiana)的所有法属领地。1791年,魁北克省被划分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殖民地,加拿大首次成为正式名称。1867年以前,加拿大地区被称为“英属北美洲”。至1867年,联邦制的加拿大自治领成立,“加拿大”正式成为新国家的名字。

历史

编辑

早期历史

在加拿大西北部育空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位于老克罗平原和蓝鱼洞的古印第安人考古遗址,它们被认为是加拿大最古老的两个人类居住遗址。在约1.5万年前,古印第安人从亚洲东部越过白令海峡进入今北美洲北部的美国阿拉斯加州领地,巨大的冰原切断了印第安人通往美洲大陆内部的道路。直到1.4万年前,冰原消退,古印第安人向大陆内部迁移。

古印第安人最终迁移至南美洲的火地岛以及北方苔原带边缘的林木线,并聚集成15至50人不等的群体,共同狩猎,这一阶段被称为克洛维斯文化(Clovis Culture)。随着气候的改善,克洛维斯文化的人口逐步变得稠密,考古学家称其为古时期(Archaic),也被认为是适应时期。在这个时期,北美各民族根据地区所呈现出的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而区分开来。受气候和食物供应影响,加拿大西北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沿岸地区形成复杂的西北海岸文化。北极地区则形成多塞特文化,是由唯一生活在林木线南面的多塞特爱斯基摩人创造的,该族群被认为最先与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产生联系。约在1000年左右,由挪威人(Norse)组成的探险队到达北美东北部沿海的“温兰德(Vinland)”,即今纽芬兰北海岸。挪威人与被其称为丑人(Skraelings)的土著居民,即多塞特爱斯基摩人,发生数次激烈的冲突。即使在挪威人远航离开后,丑人们仍然严守阵地。此后,多塞特文化被技术更为先进、武器和船只更为精良的图勒文化(Thule Culture)所取代,图勒文化中的因纽特人占据了所有的北极海岸。

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加拿大五大湖区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居民的文化,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同时产生了较多的人口、更持久的定居地和等级更为分明的社会。在这一时期,被易洛魁人(Iroquois)的祖先驱逐了阿尔冈昆人(Algonquins)的祖先来到大西洋沿岸、昂加瓦(Ungava)和加拿大地盾地区。至16世纪,欧洲人首次在加拿大定居时,原住民人口约为50万,并仍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组织以家庭为基础,组成氏族、部落或部落群,大部分人仍然保持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

欧洲人的到来与接触

在11世纪挪威人到达加拿大东海岸后,欧洲人的探索直到15世纪末才有进展。1497年,意大利探险家乔瓦尼·卡博托登陆加拿大的大西洋海岸,并以英王亨利七世的名义宣称占领海岸并开始进行探索。1534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尔受政府派遣前往加拿大,他在圣劳伦斯湾竖立了一个10米高的十字架,上书“法兰西国王万岁”,并以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名义宣称占领该地区。卡蒂尔在探索期间到达了今魁北克、蒙特利尔地区,开辟通往加拿大内陆的道路。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利用巴斯克人和葡萄牙人首创的航海技术,在大西洋沿岸建立季节性捕鲸和捕鱼前哨。1583年,汉弗莱·吉尔伯特凭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家特权,在纽芬兰建立圣约翰,为北美第一个英国季节性营地。1600年,法国人在圣劳伦斯河沿岸的塔杜萨克建立第一个季节性贸易站。受恶劣的气候、贸易航线等因素影响,大航海时代的加拿大早期定居点存在时间短暂。

新法兰西殖民时期

1604年,法国探险家皮埃尔·德·蒙斯和萨缪尔·德·尚普兰携带法王特许状前往加拿大,并在圣克罗伊克斯岛建立定居点,后移至亚加地亚(今新斯科舍省)的罗亚尔港。1608年,尚普兰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魁北克城,为新法兰西殖民地的中心。17世纪中叶,法国人在经济上依赖毛皮贸易。为主导毛皮贸易以及欧洲市场与五大湖区西部部落之间的贸易,易洛魁人在荷兰和英国的支持下,向西扩张领土。法国人为维持对毛皮贸易的控制权,与阿尔冈昆人、蒙塔格奈人和休伦人结盟,并与易洛魁联盟发生多次冲突。这一时期被称为“易洛魁战争(Iroquois Wars)”,又名为海狸战争(Beaver Wars)。战争导致北美大陆的部落地理格局被重新调整,几个大型部落联盟被摧毁。冲突持续到1701年,法国人与易洛魁人签订和平条约。在欧洲对海狸皮毛需求的推动下,法国人和原住民合作开展庞大的皮毛贸易经济。

英国的殖民入侵比法国稍晚。1670年,英王向哈得孙湾公司颁发特许状,宣布该公司拥有哈得孙湾及其周边地区的主权和贸易垄断权。17世纪末,英法两国争夺欧洲霸权和海上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年-1713年)之后,《乌得勒支条约》规定哈得孙湾地区、纽芬兰、新斯科舍归属英国。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期间,英国先后攻占魁北克城、蒙特利尔市。1763年,新法兰西殖民地改属英国,加拿大成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殖民时期(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

1763年10月,英王乔治三世发布《1763年公告》,设立魁北克省,在殖民地实行英国代议制和法律,取代法国法律,并鼓励英国人和英属北美十三州居民向新区移民。1774年5月,为避免魁北克省的冲突,英国议会制定《魁北克法》,对法裔加拿大人采取安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制度和传统,并将魁北克的领土扩大到五大湖和俄亥俄河谷。该法案赋予魁北克特殊的自治权和自我管理权,魁北克因此重新确立了法语、天主教信仰和法国民法。

美国独立战争

入侵魁北克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新组建的大陆军的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该运动的目标是从英国手中夺取魁北克省,并说服讲法语的加拿大人加入十三殖民地一边的革命。理查德·蒙哥马利率领的一支远征队离开提康德罗加堡,围攻并占领了圣约翰堡,并在占领蒙特利尔时险些俘虏了英国将军盖伊·卡尔顿。另一支探险队由本尼迪克特·阿诺德 (Benedict Arnold) 率领,离开马萨诸塞州剑桥,艰难穿越缅因州荒野到达魁北克市。两军在那里会师,但在1775年12月的魁北克战役中被击败。这场战役对大陆军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蒙哥马利被杀,阿诺德受伤,而该城的守军几乎没有伤亡。阿诺德随后对这座城市进行了一次徒劳的围攻。1776年5月,英国派遣约翰·伯戈因 (John Burgoyne) 将军率领的数千名士兵(其中包括黑森雇佣兵)前往增援该省。卡尔顿将军随后发动反攻,最终将因天花而削弱、组织混乱的大陆军赶回提康德罗加堡。在阿诺德指挥下的大陆军充分阻碍了英军的前进,导致1776年无法对提康德罗加堡发动进攻。战役的结束为伯戈因 1777 年在哈德逊河谷的战役奠定了基础。1783年9月3日,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代表和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在巴黎签署了《巴黎条约》,正式结束了美国独立战争和两国之间的总体冲突状态。该条约划定了加拿大(北美大英帝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边界,对后者“极其慷慨”。细节包括捕鱼权以及财产和战俘的归还。1783年,英国人撤离纽约市时,他们将许多保皇派难民带到新斯科舍省,而其他保皇派则前往魁北克西南部。1784年,效忠派在圣约翰河畔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殖民地——新不伦瑞克省。随后,1791年,魁北克省沿圣劳伦斯河和加斯佩半岛分裂为主要讲法语的下加拿大(法语加拿大)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保皇派上加拿大,并于1796年在约克(今多伦多)定居)。1790年后,大多数新定居者都是寻找新土地的美国农民。尽管总体上支持共和主义,但他们相对非政治,并在1812年战争中保持中立。1785年,新不伦瑞克省圣约翰成为后来成为加拿大的第一个建制城市。

北美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后,大批效忠英国王室的保皇派分子迁居加拿大,并要求建立一个以英裔居民为主的新省,与法裔的魁北克省分离。1791年,英国议会通过《宪法法案》,将魁北克省划分为以英裔居民为主的上加拿大省和以法裔居民为主的下加拿大省。

1812年战争

19世纪上半叶,殖民地经济发生变化,毛皮贸易逐渐衰落,开始产生新的生产和贸易体系。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加拿大人民不满英国统治,一批代表殖民地资产阶级和农场主利益的改革派出现,在各省相继掀起改革运动。

1812 年战争是美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英属北美殖民地也卷入其中。美国的战争计划在火力上远远落后于英国皇家海军,其重点是入侵加拿大(特别是今天的安大略省东部和西部)。美国边境各州投票赞成发动战争,以镇压原住民的袭击,这些袭击阻碍了边境的定居。与美国边境的战争的特点是双方多次失败的入侵和惨败。1813 年,美国军队控制了伊利湖,将英国人赶出了安大略省西部,杀死了肖尼族领袖特库姆塞,并打破了他的联盟的军事力量。这场战争是由艾萨克·布洛克(Isaac Brock)和查尔斯·德·萨拉伯里(Charles de Salaberry)等英国军官在原住民和忠诚线人(尤其是劳拉·塞科德)的协助下监督的。由于 1814 年《根特条约》和 1817 年《拉什-巴戈特条约》,战争在边界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结束。战后,英国的支持者试图镇压加拿大美国移民中普遍存在的共和主义。

加拿大1837年叛乱

1837年,上、下加拿大省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政府的叛乱,在上加拿大,威廉·里昂·麦肯齐领导下的一群改革者拿起武器,在多伦多、伦敦和汉密尔顿周围发生了一系列无组织且最终失败的小规模冲突。在下加拿大,发生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对英国统治的叛乱。英裔和法裔加拿大叛军有时利用中立国美国的基地,与当局发生了几场小规模冲突。尚布利和索雷尔镇被叛军占领,魁北克市与殖民地其他地区隔绝。1838 年,蒙特利尔叛军领袖罗伯特·纳尔逊在内皮维尔镇向聚集的人群宣读了《下加拿大独立宣言》。爱国者运动的叛乱在魁北克各地的战斗中被击败。数百人被捕,数个村庄被烧毁作为报复。英国政府随后派达勒姆勋爵前去考察情况。他在加拿大呆了五个月,然后返回英国,并带来了他的《达勒姆报告》,该报告中一个不太受欢迎的建议是合并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以有意同化法语人口。英国当局被迫改变殖民政策,扩大议会权力。1840年,英国议会通过《联邦法案》,将上、下加拿大省合并为加拿大省,并授予各省部分自治权力,并于 1848 年建立了责任政府,即新斯科舍省。1849 年,在通过一项为下加拿大叛乱中遭受损失的人民提供赔偿的法案后,位于蒙特利尔的加拿大联合议会被一群保守党暴徒纵火焚烧。1815至1850年,超过96万人从英国移民至加拿大,其中包括爱尔兰大饥荒的难民,以及因高地清剿而流离失所的苏格兰人。

1846年,英国和美国签署《俄勒冈条约》,解决了俄勒冈边界争端,将边界沿北纬49°线向西延伸,为1849年英国在温哥华岛、1858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建立殖民地铺平道路。英国与沙皇俄国在1825年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后,确定了太平洋沿岸的边界,但在1867年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州后,关于阿拉斯加-育空地区和阿拉斯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边界的确切划分仍存在争议。

联邦国家的建立

19世纪50至60年代,新兴加拿大资产阶级开始寻求摆脱封建制度残余的束缚,并联合所有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一个独立的新国家。同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改变殖民统治方式,以将殖民地转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867年春,英国议会通过《英属北美法》,即加拿大宪法。7月1日,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新斯科舍省、新不伦瑞克省实行联合,成立联邦制的加拿大自治领。联合是在英国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加拿大在政治、经济、司法、外交等领域并未实现真正的独立。同时,加拿大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两个政党,加拿大自治领的第一届政府由以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为党魁的保守党执政。1870年,麦克唐纳政府从英国哈得孙湾公司接管西部和西北部的土地所有权,并先后建立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艾伯达省和西北地区、育空地区。187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加入联邦。1873年,爱德华岛加入联邦。1880年,加拿大从英国政府接管北极群岛。

由于欧洲殖民化,原住民人口减少了40%~80%,一些原住民部落,如贝奥图克人已经消亡。导致原住民人口减少有几个原因,包括欧洲疾病的传播,如流感、麻疹和天花,原住民缺少对这些疾病的天然免疫力。此外,由毛皮贸易引起的与殖民当局的冲突,土地被殖民者侵占,使一些原住民部落自给自足的生活体系崩溃,最终消亡。

在麦克唐纳政府执政时期,倡导向西部移民,开发西部以发展经济。在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居住在西部红河地区的梅蒂人为阻止联邦政府接管该地区,推举路易·里埃尔为领袖,与部分印第安人联合,先后于1869年和1884年举行两次反对民族压迫的武装起义。1870年初,起义者建立临时政府,并提出《权力条款》与联邦政府谈判,该条款的大部分要求被联邦议会接受。1884年,由于梅蒂人生存状况和受压迫的地位并未得到改善,起义者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数月后被镇压。至20世纪初,加拿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铁路干线的完工促使西部人口剧增,铁路沿线出现蒙特利尔、多伦多等一批新城市。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拿大于英国之后向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军事成就的顶峰出现在索姆河战役、维米战役、帕斯尚达尔战役以及后来被称为“加拿大百日战役”的战役中。加拿大军队赢得的声誉,以及包括威廉·乔治·巴克和比利·毕肖普在内的加拿大王牌飞行员的成功,帮助该国获得了新的认同感。1922 年陆军部报告称,战争期间约有 67,000 人死亡、173,000 人受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英国的支持引发了一场关于征兵的重大政治危机,主要来自魁北克的法语国家拒绝接受国家政策。自由党分裂严重,大多数英语领导人加入了由保守党领袖、总理罗伯特·博登领导的统一政府。战后,加拿大首次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参与巴黎和约的签署,并成为国际联盟的一员。自由党在威廉·里昂·麦肯齐·金 (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 的领导下重新获得影响力,威廉·里昂·麦肯齐·金 (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 在 1921 年至 1949 年间担任了三届总理。与此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经济混乱,加拿大工人迫切寻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工人运动兴起。1919年5月15日,温尼伯市爆发全市总大罢工,城市一度陷入瘫痪状态。总罢工持续1个多月,于6月26日被加拿大政府武装镇压。1926年,加拿大获得外交独立权。1931年,加拿大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为英联邦成员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加拿大进入大萧条时期,全国经济衰退。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为应对经济衰退,萨斯喀彻温省的合作社联邦联合会引入许多福利国家的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10日,加拿大对纳粹德国宣战,战时动员兵力约100万人,并向英联邦成员国和其他参战国援助军事物资。加拿大在向陷入困境的英国经济供应粮食、原材料、弹药和资金、为英联邦培训飞行员、保卫北大西洋西半部抵御德国潜艇以及为英国提供作战部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方面,麦肯齐·金拒绝任何民族团结政府的概念。1940 年联邦选举如期举行,自由党再次获得多数席位。1944年的征兵危机极大地影响了法语区和英语区加拿大人之间的团结,尽管其政治侵入性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加拿大与美国的联系更加紧密。美国人实际上控制了育空地区,以修建阿拉斯加高速公路,并在英国殖民地纽芬兰拥有主要空军基地。1941年12月对日战争爆发后,政府与美国合作开始拘禁日裔加拿大人,将22000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日裔居民送往远离海岸的重新安置营。二战期间,加拿大总共有超过45000人死亡,另有55000人受伤。

二战后及现代发展

1949年,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英国将纽芬兰岛移交加拿大,成为加拿大的第10个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十年,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跻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行列。1969年,加拿大实行英语和法语的双语制。1971年,加拿大政府制定多元文化主义制度,同时实施了社会民主计划,如医疗保险、加拿大养老金计划和加拿大学生贷款。这些福利制度引起各省政府反对,认为它们侵犯了各省的管辖权,其中魁北克省和阿尔伯塔省政府的反对最为激烈。自1976年起,加拿大参加定期举行的七大国首脑会议。

20世纪60年代期间,魁北克省经历了寂静革命,社会和经济迅速变革后,催生了70年代的世俗民族主义运动。1970年10月,激进的魁北克解放阵线通过一系列爆炸和绑架事件引发了十月危机。自由党P.E.特鲁多政府采取措施,试图缓和联邦政府与魁北克省之间的紧张关系,以避免国家分裂,但并未彻底解决问题。1976年11月15日,魁北克人党在省大选中击败自由党,成为魁北克省的执政党。1980年,魁北克人党举行了一次魁北克省全民公投,决定是否脱离加拿大联邦成为独立国家。公投以60%的反对票而告终。1984年,进步保守党M.B.马尔罗尼政府成为执政党,主张“民族和解”和“振兴经济”。1995年10月30日,魁北克省举行第二次主权公投,仍有50.58%的投票人反对魁北克省独立。2000年,加拿大议会通过《清晰法案》,其中包括一系列苛刻的法律,限制各省进行独立公投的法律条件,从而使魁北克省独立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1982年,英国议会正式同意将《英属北美法》送回加拿大,由加拿大自行修改为新宪法。4月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联邦领袖,在渥太华签署1982年《宪法法案》,取代《英属北美法》,加拿大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1993年7月9日,加拿大议会通过《努纳武特法案》(Nunavut Act)和《努纳武特土地赔偿协议法案》(Nunavut Land Claims Agreement Act),正式设立努纳武特地区。1999年4月1日,努纳武特正式从西北地区划出,成为具有原住民自治性质的独立行政区,为加拿大的第3个特别行政区。2001年,加拿大向阿富汗派遣军队,成为北约在阿富汗的第三大作战部队派遣国。2003年,加拿大拒绝参加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行动。2011年,加拿大参与北约主导的干预利比亚内战行动。2014年,加拿大参与美国领导的打击伊拉克伊斯兰国叛乱的行动。2015年,加拿大自由党领袖贾斯廷·特鲁多在联邦众议院选举中胜选,结束了保守党长达10年的执政。2019年,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在联邦众议院选举中再次击败保守党,特鲁多成功连任总理。2021年9月,加拿大提前举行第44届联邦大选,自由党再次胜选,特鲁多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

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42°~83°,西经53°~141°,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靠北冰洋,东北与格陵兰隔巴芬湾相望,西北部毗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与美国本土接壤。陆界线长8891千米(加拿大和美国的陆地边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长20.2万多千米。国土总面积998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陆地面积909万平方千米,内陆水面积89万平方千米。加拿大共分6个时区,自2007年起,除个别地区以外,加拿大采用新的北美夏令时标准,每年3月的第2个星期日将时钟向前调快1小时,并在每年11月的第1个星期日调回1小时。

加拿大

加拿大地图

气候

加拿大地处高纬,国土超过90%在北纬50°~80°之间,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太平洋温湿气流东侵,大部分地区受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寒冷。加拿大幅员辽阔,境内可分为5个气候类型。

极地苔原气候

北极群岛和北部沿岸地带属极地苔原气候。气候表现为冬季严寒漫长,多强风,夏季凉爽短促,1月平均气温低于-18℃,7月平均气温不足10℃。平均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以雪为主。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苔原区以南,包括纽芬兰岛、劳伦琴低高原大部分、中部平原北部和育空高原等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气候表现为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7℃以下;夏季温暖,7月平均气温可达18℃。平均年降水量300~750毫米,降水量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以夏雨为主,蒸发弱,相对湿度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太平洋沿岸终年盛行温湿西风,沿海有暖流经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表现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7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6℃,全年无霜期长达250天以上。降水丰富,平均年降水量达2000~3000毫米,秋冬季降雨较多。海岸山脉以东的山间高原,气候的大陆性显著增加,降水量骤减;落基山脉西坡,降水又增多。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中部平原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气候表现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天气多变。1月平均气温-20℃~0℃,寒潮南侵时可降至-30℃以下,常伴有暴风雪;春季常受干热下沉气流,即钦奴克风的影响,气温上升,积雪融化;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遇南方热带气团北上,气温可骤升至30℃以上,常有沙尘暴出现。全年无霜期12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250~500毫米,自西向东递增;以夏雨为主,约75%的年降水量集中在作物生长季内。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东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圣劳伦斯低地,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气候表现为冬季盛行北风和西北风,气温较低,通常在-4℃以下;夏季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7月平均气温升至16℃~24℃,年平均降水量800~1400毫米,夏季雨水较多,冬季也不干旱。

地质

地史

劳伦提亚(Laurentia)构成北美洲的核心,是地球上最大和最古老的板块,也是稳定的古地壳区域。劳伦提亚在地质学上等同于加拿大地盾(Canadian Shield),后者通常被认为是指古代的劳伦提亚岩石露出地表而未被较新岩石覆盖的地区。北美大陆围绕着该地核建立,后期的岩石逐层沉积在地盾边缘的浅海中。

在11亿年前至7亿年前,劳伦提亚是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的一部分。随着罗迪尼亚在7亿年前开始解体,大陆内部侵蚀产生的沉积物开始沿其海岸堆积。这一过程持续了几亿年。到约4.5亿年前,受下方俯冲板块的向下拉力,劳伦提亚内陆的大片地区凹陷到海平面以下,海洋沉积物在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4.5亿年前至3.5亿年前)期间沉积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曼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阿尔伯塔省和西北部分地区。

约3.5亿年前,冈瓦纳大陆(今非洲大陆)与北美东海岸相撞,将火山岛和沉积层推向内陆,成为阿巴拉契亚褶皱带(Appalachian fold belt)。在泥盆纪,帕里亚大陆(Pearya)与北海岸相撞,形成因纽特褶皱带(Innuitian fold belt)。约2亿年前,构成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陆和育空地区部分的小块大陆与北美西海岸相撞,开始将沉积岩推向内陆并向上推移,形成落基山脉。约1.5亿年前,由于俯冲板块的作用,北美洲中西部再次下沉,导致更多的海相岩石沉积在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阿尔伯塔省,并向北进入西北地区和育空地区。在大约9000万年前,更多的小块大陆(包括今温哥华岛和海达瓜伊岛)与北美西海岸相撞,促使落基山脉进一步隆起。

地层

加拿大的基岩一半以上是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这些岩石自古生代时期就已出露于海面。加拿大前寒武纪岩石的分布并不均匀,西部地区主要由晚期岩石组成,东部的拉布拉多大半岛(Great Peninsula of Labrador)完全属于无化石的太古宙系列。加拿大地盾主要由劳伦特花岗岩片麻岩组成,这些喷发岩穿过较古老的沉积岩层或熔岩床,转变为大理石石英岩和片麻岩。这些岩石构成了圣劳伦斯北岸、千岛群岛、渥太华附近的岩石地带以及乔治亚湾和苏必利尔湖的东部和北部。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岩石覆盖沿海省份的大部分地区。中生代覆盖的面积远远大于古生代,几乎占据了前寒武纪大陆核心西南部的整个大平原地区。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地层,其沉积物构成了西部大部分典型草原地区的地基。

地形地貌

加拿大的地形主体是波状起伏的低高原和平原低地,全国的地貌结构可以被视作一个直径超过5200千米的巨大盆地。全境分为6个地形区。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东南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北部的拉布拉多山脉和巴芬岛、北部的因纽特山脉构成盆地的边缘,盆地的西部边缘比东部边缘更高、更大。哈得逊湾紧邻这个巨大盆地的中心。加拿大地盾的一部分,占据盆地底部。

劳伦琴低高原

加拿大的中部、东部是劳伦琴低高原,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以哈得孙湾为中心。该地形区以加拿大地盾为构造基础,海拔一般介于200米~450米。哈得孙湾南岸系第四纪冰期后出露海面的低地,海拔不足200米;低高原边缘地势相对较高。该地形区地处第四纪大陆冰川中心,受强烈的冰川侵蚀影响,土层瘠薄,基岩裸露,遍布冰蚀湖。

加拿大

劳伦琴低高原

中部平原区

中部平原区位于劳伦琴低高原与落基山脉之间,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平原海拔高度由东向西渐增,东部为马尼托巴低地(海拔不足30米),向西为萨斯喀彻温平原(海拔600米~750米)和艾伯塔平原(900米~1300米)。南与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相连,地形平坦;北部宽度收缩,高度渐降,为马更些低地,海拔通常低于300米。该地形区内广泛分布有冰川堆积地貌。

大湖-圣劳伦斯低地

大湖-圣劳伦斯低地位于劳伦琴低高原,其中大湖低地为安大略半岛,在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为一处冰碛平原。圣劳伦斯低地主要由冰川地貌组成,包括冰川湖底和海岸线、冰碛平原、冰碛、森林、冰河和由冰川溪流冲刷形成的巨大溢洪道。

阿巴拉契亚高地

阿巴拉契亚高地从魁北克东部乡镇向东北延伸至加斯佩半岛和沿海省份,直至纽芬兰岛。地形上表现为一系列低矮的圆形山脉和高地,海拔通常在600米以下。该地形区内冰川地貌分布很广。

科迪勒拉地区

科迪勒拉地区由加拿大太平洋沿岸一系列宽约800千米的山脉组成,包括东、西高山带和山间高原。东部山带以落基山脉为主体,其中许多山峰高达3000米以上。落基山西侧的一系列平行山岭,被称为哥伦比亚山地,其间为断层地沟所分隔。西部山带以海岸山脉为主体,南与美国的喀斯喀特山脉相连,北与圣伊菜亚斯山脉相接,其中的洛根山海拔5951米,为加拿大第一高峰。沿海岛山带由夏洛特皇后群岛、温哥华岛等组成。山间高原的北部为育空高原,南部为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科迪勒拉地区是第四纪山地冰川中心,除育空高原外,地形普遍受冰川作用的影响,现代冰川分布于高山地区。

北极群岛

北极群岛由加拿大大陆以北的数千个岛屿组成,整体由两个地貌区域组成,南部北极低地和北部因努伊特山地。南部北极低地的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高原和平原为主,东南部岛屿是加拿大地盾的延伸。北部因努伊特山地的地势较高,一些山峰和山脊高达3000米,常年被冰雪覆盖。

水文水利

河流

加拿大境内河流分属6个流域系统,发源于国境内的河流向海洋的排水量约为105135立方米/秒,约占世界河流排水量的8%。

北极流域

北极流域(Arctic Drainage)面积为358万平方千米,汇集来自阿尔伯塔省北部三分之二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部、萨斯喀彻温省北部、育空地区、西北地区和努纳武特地区(包括北极岛屿)的溪流。年平均排水量为15500立方米/秒,最长的水流路线长达4241千米。主要河流包括麦肯齐河、和平河、阿萨巴斯卡河和利亚尔德河。流域内最大的河流是麦肯齐河(Mackenzie),也是加拿大最大的河流,平均流量为991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出现在6月份。

加拿大

麦肯齐河

太平洋流域

太平洋流域(Pacific Drainage)位于科迪勒拉地区,大陆分水岭以西,从阿尔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边界一直延伸到麦肯齐三角洲附近的育空地区。面积为108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排水量为21200立方米/秒。主要河流有菲沙河、哥伦比亚河水系和其他沿海河流。菲沙河全长1368千米,平均排水量约为3620立方米/秒,最高流量出现在六月,最低流量出现在三月。

西哈得逊湾和密西西比河流域

西哈得逊湾和密西西比河流域(Western Hudson Bay and Mississippi Drainage)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包括马尼托巴省全境、萨斯喀彻温省大部分地区、阿尔伯塔省南三分之一地区、基瓦廷区大部分地区、苏必利尔湖以西的安大略省部分地区以及紧靠与美国边境以南约1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该流域的主要河流有海斯河、纳尔逊河、丘吉尔河、喀山河和特伦河,平均排水量约为9400立方米/秒。

南哈得逊湾和东哈得逊湾流域

南哈得逊湾和东哈得逊湾流域(South and East Hudson Bay Drainage)包括安大略省北部大部分地区以及魁北克省西部和北部,面积约140万平方千米,有15条河流的流域面积超过3万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塞文河、奥尔巴尼河、穆斯河、拉格兰德里维耶河和科克索阿克河。该流域是加拿大地盾的一部分,受冰川作用影响,流域内遍布湖泊、池塘和沼泽等水体。

大湖-圣劳伦斯流域

大湖-圣劳伦斯流域(Great Lakes–St Lawrence Drainage)以五大湖为主,面积达245000平方千米,约一半的流域属于加拿大,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国境线穿过苏必利尔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和圣克莱尔湖。主要河流有尼亚加拉河、圣劳伦斯河等,其中尼亚加拉河的平均流量为5760立方米/秒,圣劳伦斯河的平均流量为6430立方米/秒。

大西洋流域

大西洋流域(Atlantic Drainage)包括纽芬兰省、新斯科舍省、新不伦瑞克省、爱德华王子岛的全部以及魁北克省的部分地区,面积达100万平方千米,排水量平均为21000立方米/秒。主要河流有马尼库阿甘河、萨格奈河、丘吉尔河、圣约翰河等。

湖泊

加拿大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拥有200多万个湖泊。境内的湖泊多因冰川作用形成,总蓄水量约1.88万立方千米,占世界湖泊总蓄水量的15%。境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湖带,由位于加拿大与美国边界的五大湖,以及呈弧状排列的温尼伯湖、阿萨巴斯卡湖、大奴湖、大熊湖等构成。

大熊湖

大熊湖(Great Bear Lake)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湖面面积为31328平方千米,湖岸线长2719千米,是加拿大境内的最大湖泊,也是北美第四大湖泊,世界第八大湖泊。湖面海拔156米,平均深度71.7米,最大深度446米。

加拿大

大熊湖

大奴湖

大奴湖(Great Slave Lake)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湖面面积为28568平方千米,湖岸线长3057千米,是加拿大境内第二大湖泊,北美第五大湖泊,世界第十大湖泊。湖面海拔156米,平均深度73米,最大深度614米,是北美最深的湖泊。

加拿大

大奴湖

水利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国之一。截至2020年,加拿大拥有超过15000座水坝,大多数用于水力发电。仅魁北克省的水坝就占加拿大水力年发电量的一半左右,位于该省的罗伯特-布拉萨大坝(Robert-Bourassa dam)是加拿大最强大的水力发电大坝。加拿大储存库容最大的水库是马尼夸根水库(Manicouagan Reservoir),位于魁北克省东南部,是由数百万年前的巨大陨石撞击形成的。该水库库容面积1942平方米,储存库容14.1851亿立方米,水库以南建有丹尼尔-约翰逊大坝(Daniel Johnson Dam),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坝之一。

加拿大

马尼夸根水库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加拿大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8%,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4.7%,永久作物占国土总面积的0.5%,永久牧场占国土总面积的1.6%。森林占国土总面积的34.1%,其他土地面积为59.1%。2021年,加拿大农用土地总面积62195226公顷,农作物用地面积37876632公顷,夏季休耕地面积534095公顷,养殖牧场面积4828538公顷,天然牧场面积为13731114公顷,林地和湿地面积为3765232公顷,所有其他土地面积为1439057公顷。

生物资源

加拿大地处北温带,所有农田草原均位于北纬49°以北,农业作物以早熟作物和耐寒作物为主。农作物有小麦、饲用干草、大麦、油菜、燕麦、大豆、玉米、亚麻等。大多数小麦、燕麦、大麦、黑麦、亚麻、油菜、芥菜和向日葵都种植在草原地区。大豆、烟草和豆类主要在安大略省种植;饲料玉米和谷物玉米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种植;水果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新斯科舍省种植;马尼托巴省和阿尔伯塔省种植甜菜。各省都种植马铃薯。

加拿大常见的畜禽种类有牛、猪、鸡,其他经济动物包括火鸡、绵羊、野牛、山羊、鹿、驴、兔、麋鹿、美洲驼和羊驼等。马在加拿大主要作为娱乐动物饲养,也用于农牧场中运输货物的工作动物,有少数马作为肉马而饲养。

矿物资源

加拿大境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多达60余种。加拿大地盾地区蕴藏大量贵金属、金、铁矿石和铀。西部内陆平原南部农田拥有钾盐、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产。哈得逊湾低地分布有铜、锌、金和镍矿床,较为分散。加拿大科迪勒拉山脉的西部和中部分布着多种金属,包括金、铜、铁、银、铅和锌,东部地区有储量巨大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加拿大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地区已发现有石棉、锌和铅等资源,同时也是钾盐和石膏的产地,盐矿床遍布该地区。北极群岛地区发现有锌、铅、岩盐、石膏等矿产,因地理位置偏远并未开采。西北地区已发现多处钻石矿体。

加拿大在铀、锌、镍、钾肥、石棉、硫磺、镉、钛等生产方面长期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是铁矿石、煤炭、石油、金、铜、银、铅和多种铁合金的主要生产国。加拿大境内钾矿可采储量45亿吨,氧化钾当量11亿吨,排名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氧化钾当量的30.5%;铀储量51.4万吨,排名世界第三位,占世界储量的8%;铂族金属储量310吨,排名世界第五位,占世界储量的0.4%;铁矿石储量60亿吨,排名世界第六位,占世界储量的3.4%;镍储量280万吨,排名世界第七位,占世界储量的3.0%;金储量2200吨,排名世界第八位,占世界储量的4.2%;锌储量250万吨,排名世界第十一位,占世界储量的1%。此外,加拿大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667亿桶,仅次于委内瑞拉和沙特阿拉伯,其中97%的原油以油砂形式存在。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末,加拿大的森林面积361732641公顷,其他林地面积为36249346公顷,其他有树木覆盖的土地面积为12662714公顷,森林木材总蓄积量达490亿立方米。森林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北方地区的森林面积超过2.8亿公顷。

水资源

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中有89万平方千米为淡水覆盖,年径流量22670亿立方米。加拿大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20%,其中仅有约7%被认为是可再生的,其中大部分向北流向哈得逊湾和北冰洋,远离居住在南部边境的85%的加拿大人。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加拿大拥有约5000种植物,其中近4000种为开花植物。其中,杜松莎草(Juniper Sedge)、斑点冬青(Spotted Wintergreen)、粉红金鸡菊(Pink Coreopsis)等41种开花植物、4种原始植物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30种开花植物、1种原始植物被列入受威胁物种名单。加拿大的针叶树和灌木有34种,落叶树有100多种。这些自然植被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如苔原、林区、草原等区域。在加拿大北部的苔原地区,常见植被为有生长较快的苔藓地衣,以及岩石缝隙的紫色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高山苔原区有较小的灌木生长。加拿大北方的森林地区主要由白云杉、黑云杉和白桦构成,冷杉落叶松也分布较为广泛。内陆平原地区的植被通常是柞树林、杨树和一些草原植被的混合。马尼托巴省和安大略省边界以东是针叶树和落叶树混交林带,延伸到大湖-圣劳伦斯低地和阿巴拉契亚地区。安大略半岛西南部的最南端是加拿大唯一以落叶林为主的森林地区。科迪勒拉山脉的亚高山森林由英格曼云杉、白云杉和黑松组成;在海拔较低的山坡上,常见的植被包括西部红雪松和西部铁杉,花旗松多见于较干燥的山坡。太平洋沿岸的常见树木为花旗松、西部铁杉和西部红雪松,桤木、木棉和枫树以及西部白松和各种云杉为次要树种。内陆平原的南部为草原地区,原生植被主要包括短草、山艾树和仙人掌。此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大熊雨林,共覆盖640万公顷的土地面积,其中360多万公顷为原始森林,有树龄长达千年的红雪松(Red pine)、北美香柏(Thuja occidentalis Linn.)、铁杉和云杉等。

加拿大植物分布情况

地区

植被类型

北极地区最北部

低矮植被,一般1-3厘米高,生长期短,多为苔藓和地衣,中部和南部的植物依次有低矮灌木,丛生莎草,草本植物等

北方林区或寒温带针叶林区

有各种耐寒物种,云杉、冷杉、松树、落叶松、杨树、桦树、白云杉,以及许多高大灌木和草本植物

所属太平洋沿岸

有黄衫、铁杉、黄柏,灌木的种类有沙龙白蛛树,美莓、越橘等,草本植物有香苗、蔷薇、浆果鹃,花山茱萸等,海岸边生长着各种耐碱的植被,如沙丘草、野豌豆、乌饭树、白蛛树等

东部温带

分布着大量的落叶、阔叶树种。干燥的地方主要有黑栎、红栎、白栎,还有山核桃、铁木山毛榉,多脂松,和红花楸等

浅海与潮汐

各种海生孢子,大米草。大叶藻等,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沿岸地海藻有几百种。一些海藻形成海底丛林,其宽度可达几十米

草原带

草原植被多为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不同土质事宜的植物也不同如针茅、短芒豪猪草,北冰草、须芒草,灯芯草、盐茅、碱茅、野大麦等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6271/

(52)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
  3. 早期历史
  4. 欧洲人的到来与接触
  5. 新法兰西殖民时期
  6. 英国殖民时期(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
  7. 美国独立战争
  8. 1812年战争
  9. 加拿大1837年叛乱
  10. 联邦国家的建立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
  13. 二战后及现代发展
  14. 地理
  15. 位置境域
  16. 气候
  17. 极地苔原气候
  18.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19. 温带海洋性气候
  20.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21.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22. 地质
  23. 地史
  24. 地层
  25. 地形地貌
  26. 劳伦琴低高原
  27. 中部平原区
  28. 大湖-圣劳伦斯低地
  29. 阿巴拉契亚高地
  30. 科迪勒拉地区
  31. 北极群岛
  32. 水文水利
  33. 河流
  34. 北极流域
  35. 太平洋流域
  36. 西哈得逊湾和密西西比河流域
  37. 南哈得逊湾和东哈得逊湾流域
  38. 大湖-圣劳伦斯流域
  39. 大西洋流域
  40. 湖泊
  41. 大熊湖
  42. 大奴湖
  43. 水利
  44. 自然资源
  45. 土地资源
  46. 生物资源
  47. 矿物资源
  48. 森林资源
  49. 水资源
  50. 生物多样性
  51. 植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