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狸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山狸,即豹猫,是体型较小的食肉类,略比家猫大。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全身棕灰色或棕黄色,从头顶至肩部有4条褐色或棕黑色纵纹,中间两条断续相接往后延伸到尾基。眼的内侧有2条纵形白纹与黑纹相间排列。体侧、腰、臀、四肢外侧和尾上均有梅花状黑斑。 别名:豹猫、山狸、野猫、狸子(商品名)、狸猫、麻狸、铜钱猫、石虎分类位置:食肉目Carnivora 豹猫 猫形亚目Filifomia 猫科Felidae 猫亚科...

山狸,即豹猫,是体型较小的食肉类,略比家猫大。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全身棕灰色或棕黄色,从头顶至肩部有4条褐色或棕黑色纵纹,中间两条断续相接往后延伸到尾基。眼的内侧有2条纵形白纹与黑纹相间排列。体侧、腰、臀、四肢外侧和尾上均有梅花状黑斑。

物种简介

编辑

别名:豹猫、山狸、野猫、狸子(商品名)、狸猫、麻狸、铜钱猫、石虎 分类位置:食肉目 Carnivora

山狸

豹猫

猫形亚目 Filifomia

猫科 Felidae

猫亚科 Felinae

豹猫属 Prionailurus

濒危信息:CITES:附录II

IUCN:易危(V)

形态特征

编辑

山狸体长为36—90厘米,尾长15—37厘米,体重3—8千克,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头形圆。从头部至肩部有4条棕褐色条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耳背具有淡黄色斑,全身背面体毛为浅棕色,布满棕褐色至淡褐色斑点。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尾背有褐斑点或半环,尾端黑色或暗棕色。豹猫的体形十分匀称。头圆吻短,眼睛大而圆,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圆形或尖形。牙齿的数目减少,只有28—30枚,但很多牙齿的形状变得很强大,同时连带着上下颌骨也变得短而粗壮,而控制颌骨的肌肉及附着的颧弓也变得更坚强有力。门齿较小而弱,上下颌各有3对,主要作用是啃食骨头上的碎肉和咬断细筋。犬齿长而极为发达,最为突出醒目,而且还与附近的门齿及前臼齿之间保持相当的空隙,是主要的武器,用来杀伤或咬死猎物,由于前后有间隙,因此能咬得更紧,贯穿得更深。上下4枚犬齿相合,好比4支枪尖交错一般。臼齿只有1对,上臼齿退化,都是非常弱小,而且被压缩到内侧,但是下臼齿则很坚强发达。一般没有第一枚上前臼齿,第二枚上前臼齿不大。裂齿强大,又有两三个特别锐利的齿尖,上下交错,形如剪刀,可能咬穿最硬厚的牛皮或割裂最坚韧的兽肉。裂齿位置靠后,接近咀嚼肌,所以它们的强力咬切动作均后移至嘴角。

分布范围

编辑

国外主要分布

豹猫是亚洲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小型猫科动物,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地。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北部、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山狸

国内主要分布

省份: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台湾、香港

山狸

豹猫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天堂寨、松山(北京)、牛姆林、武夷山(福建)、武夷山(福建)、戴云山、白水江(甘肃)、南岭、南昆山、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鼎湖山、大瑶山水源林(广西)、防城金花茶、道真大沙河、赤水桫椤、麻阳河、雷公山、习水、梵净山、茂兰、吊罗山、尖峰岭、坝王岭(昌江、白沙)、董寨鸟类、济源猕猴、鸡公山、宝天曼(内乡)、洪河、凉水、兴凯湖九宫山神农架、后河、桃源洞、壶瓶山、八大公山、索溪峪、莽山、长白山、鄱阳湖、武夷山(江西)、岩泉、桃红岭、桃红岭、井冈山、双台河口、老秃顶子、老秃顶子、白石砬子、六盘山(宁夏)、青海湖鸟岛、庞泉沟、太白山、佛坪、王朗、王朗、卧龙、缙云山、金佛山、珠穆朗玛峰、石林(云南)、哀牢山、大围山、金平分水岭、高黎贡山、高黎贡山、铜壁关、铜壁关、南麂列岛、清凉峰、天目山(浙江)、古田山、乌岩岭、三江(黑龙江)、瓦屋山、赛罕乌拉、朱家山、安溪云山、小溪、八仙山、梅花鹿铁布、黄河三角洲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阿尔金山、长白山、中条山、大别山、都庞岭、关帝山、昆仑山-东段、老爷岭、老爷岭、小兴安岭、五指山、五台山、完达山、六盘山、芦牙山、太行山、清凉峰、秦岭、千山、祁连山、大兴安岭南段、张广才岭、张广才岭、伏牛山、河湟谷地、吊罗山

豹猫亚种

豹猫在国内分布纪录有5个亚种,除新疆和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外,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分布(高耀亭等,1987;王应祥等,1994),包括:1、北方亚种P.b.euptilura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2、华东亚种P.b.chinensis分布于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

3、指名亚种P.b.bengalensis分布于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部;

4、川西亚种P.b.scripta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和甘肃南部;

5、海南亚种P.b.hainana仅分布于海南岛。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北部、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生活习性

编辑

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豹猫的巢域大小,根据Rabinowitz(1990)在泰国对3个雄性和1个雌性的无线电跟踪研究为1.5~7.5k㎡,核心区为0.7~2.0k㎡。豹猫主要为树栖,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它们的动作轻巧,反应敏捷,奔跑神速,擅长跳跃,还具有一身攀树登高的高超本领,这一切常使追击它的天敌一筹莫展,望树兴叹!碰到险情和身处危境时,就会缩体弓背,嘴牙咧嘴,口里发出带有威吓性的吼声,向对方表示警告。豹猫生性凶野,经常匐伏在斑驳离陆的灌丛中或阴暗处,静候伺机出袭正在入眠休息的野鸡、鸟类、老鼠、野兔,甚至还敢于向貉和獾发起猛烈的进攻。此外,也喜欢捕食水塘里的小鱼。饿肚时,偶而侵入村庄干些偷鸡咬鸭的勾当也并非绝无仅有的,所以农民们专门为豹猫起了一个“偷鸡豹”的恶名。

山狸

北方的豹猫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季发情交配,妊娠期56天左右,5~6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2~4仔,以2仔居多。出生10天后的小猫睁开眼睛,23天后能够吃固体食物,如果小猫被杀死,母猫可能在当年内再次发情,并再次产下幼崽。南方地区的豹猫一年四季都可繁殖。

种群现状

编辑

豹猫在我国分布广,资源数量大,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裘皮之一。60~70年代,我国豹猫毛皮年收购量约20~25万张,估计全国的豹猫资源量不少于100万只;70年代以后,豹猫在多数省区数量下降,有些省区(如北方和华东地区)豹猫几乎成为濒危物种;80年以后,年收购量约为60年代的1/3~1/2。陆厚基等曾统计过我国南方六省区(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1955~1981年的收购数,60年代中期1964、1965年六省区的年收购量分别为22.2万和17.2万张;1978、1979年分别为12.6万,14.1万张(Lu and Sheng, 1986)。在80年代中期,我国的豹猫皮张年收购数仍保持在15~20万张左右。据Yu(1991,in Litt.)的资料,我国1989~1990年的豹猫皮库存量有80余万张。根据我们最近的调查,1991~1992年我国豹猫皮的收购数约在10万张左右,其资源约为60年代的一半。在我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是我国豹猫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收购量约占全国收购量的50%~60%。从1985年以来,没有有关豹猫的种群现状的科学报道(Yu, 1995)。

国内有过少量养殖,在人工饲养下能够繁殖,性成熟年龄为2岁,动物园中饲养的寿命可达13年(寿振黄等,1962)。

主要价值

编辑

与其他猫类动物一样,豹猫经过培育驯化后,也是一种皮用、药物、观赏类经济动物。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地方人工养殖成功。有人认为,人工养殖豹猫的意义是:国际上已把豹猫列入世界珍稀动物之一,有利于出口创汇和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豹猫的骨与肉均可入药,能治痔及鼠瘘;豹猫皮为裘的原料。

豹猫皮的商品叫狸子皮,是野生细毛皮中产量较大而廉价的皮货。北方豹猫皮的毛长绒厚,御寒性强,苏州地区和南方各省的豹猫皮毛鲜亮,以美观著称。20世纪70年代,苏州市动物园还经常能在农村收购到一定数量的豹猫,以供展览,但是目前的豹猫资源已呈极度衰落状况,偶尔发现的豹猫也常被误认为是野猫而不惹人注意。现已列为江苏重点保护动物。

致危因素

编辑

1.致危因素主要是长期以来作为毛皮兽而大量捕杀和贸易。

2.经济林木(人工纯林)和作物的大面积垦植,使豹猫栖息地被破坏和恶化。

3.作野昧食用,在80年代,华南地区每年的消耗量约数千。

4.部分农区灭鼠后引起第二次中毒而造成豹猫死亡。

保护现状

编辑

措施

豹猫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大宗毛皮兽,资源较多,一直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在国际上被濒危物种公约(CITES)列入附录II,指名亚种被列入附录I,包括我国的种群。我国参加该公约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案,经1985年该公约成员国大会通过,我国的指名亚种种群降为附录II,多年的库存豹猫皮重新得以出口。但因管理不力,也带来大量捕杀和收购的负面影响。后经再次暂停出口多年,豹猫种群的威胁才有所减缓。

保护措施建议

1、建议把豹猫列入我国II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把豹猫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共同纳入我国法制轨道;

2、在豹猫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豹猫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库,收集和分析全国豹猫数量变动趋势,定期提出各省区每年的收购猎捕限额和出口限额的建议,实行对豹猫的监控和国际间的交流;

3、开展定期的豹猫资源数量变动调查,建立全国性的资源信息网络系统。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7202/

Like (13)
词条目录
  1. 物种简介
  2. 形态特征
  3. 分布范围
  4. 国外主要分布
  5. 国内主要分布
  6. 豹猫亚种
  7. 生活习性
  8. 种群现状
  9. 主要价值
  10. 致危因素
  11. 保护现状
  12. 措施
  13. 保护措施建议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