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9°56'02″~110°36‘55”,北纬3121456"~31°43'13”,位于中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面积105.28万亩,是湖北省第1项、中国第11项世界自然遗产。 因传说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神农氏架木为梯,采尝百草,为民除病,教民稼秸而得名。 神农架乃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的边缘地区合并而成、秦汉属汉中郡房陵州(房县部分)南郡归州(兴山部分),...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9°56'02″~110°36‘55”,北纬3121456"~31°43'13”,位于中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面积105.28万亩,是湖北省第1项、中国第11项世界自然遗产。

神农架

名称由来

编辑

因传说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神农氏架木为梯,采尝百草,为民除病,教民稼秸而得名。

历史沿革

编辑

神农架乃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的边缘地区合并而成、秦汉属汉中郡房陵州(房县部分)南郡归州(兴山部分),南郡巫县(巴东部分--《巴东县志》载:“禹贡荆州之域,周为夔子国地,后入楚、秦始郡县,为巫县地,隶南郡"),明朝先属襄阳府房县,成化十二年置郧阳府,属郧阳府房县,宜昌府兴山县、巴东县、清代不变,民国改府为专区,解放后先称专区,后称地区,除巴东县归恩施地区所辖外,其属沿袭。1970年成立林区后,先属宜昌地区、后为省直辖。

建制沿革

房县地名由来已久,舜封丹朱于房成于防防,房也。诸,堵水也。秦始皇迁赵王于此,改为房陵县。汉承秦制,继称房陵县。三国在白帝城设巴东郡,巫县设建平郡,房陵设新城郡,上廠设上庙郡。巴东郡属益州,为蜀地,建平郡和新城郡属荆州,为地。

  • 贞观年间(627~649年)境内神农架山脉被命名“皇界”,其北麓为庐陵王辖地。清代巴东、归州、兴山属宜昌府,房县、竹山属于勋阳府,属湖北省。大宁、巫山属于菱州府,属四川省。民国成立后(1911年)改府为专区。
  • 1949年2月中旬,解放军陕南军区上关团、勋均团抵境,神农架获得解放。1980年11月10日,湖北省政府批复成立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1982年3月5日,湖北省政府下达鄂发(82)22号文:《关于神农架林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保护区面积为90~120万亩。9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将神农架无名的3105.4米的最高峰命名为“神农顶”。1986年7月9日国务院批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为“国家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 1988年1月1日,国家批准投资360万元建设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1988年8月31日,林区管理局、自然保护区由林区政府统一领导。

考察历史

近代

神农架林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人们对神农架林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考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 近代最早到神农架开展植物考察的是1888年爱尔兰的亨利,采集了数以千计的植物标本,后经其他分类学家研究,发现若干新属、新种。英国人威尔逊也先后于1900年和1910年两次进入神农架,沿香溪河深入到神农架腹地进行采集,最远处到达神农架老君山,历尽艰辛采集植物标本万余号,拍摄照片数百幅。他于鄂西采集的标本经哈佛大学萨金特等植物学家研究后,载入了萨金特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的《威尔逊植物志》中(Sargent,1917)。

民国

  • 1922年夏,陈焕铺、钱崇、秦仁昌3人,由宜昌出发,经兴山、神农架东侧至巴东,采得近千号标本。这是中国植物学家自己组织的第一支略具规模的调查队。
  • 1926年,陈蝶在兴山和神农架采集植物标本3000号。
  • 1935年,武汉大学周鹤昌在神农架和房县采集直物标本705号。
  • 1943年,时任湖北省房县县长的贾文治组织了一支138人的调查队探察神农架,对神农架的位置、山脉、河流、气候、土壤、森林、农作、畜牧、矿产9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察,撰写了3万余字的《神农架探察报告》,初步揭开了神农架的神秘面纱。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76-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湖北省药品检验所、武汉市药品检验所和神农架林区参加的考察队,开展了对神农架植物的考察,参与人员达140人次,行程约650km,采集标本1万余号,共计5万份。初步掌握了神农架有维管束植物166科765属1919种。随后,应俊生发表论文《鄂西神农架地区的植被与植物区系》(应俊生等,1979),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主编出版了《神农架植物》(1980)。
  • 1980年8月24日-9月27日,中美两国植物学家在神农架林区天门坪以南地区进行了为期37天的植物考察。采集植物标本1924号,种子486号,根基种苗59号,发表《湖北西部植物考察报告》。
  • 1986-1990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科研人员50多人对神农架及三峡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收集各类种质材料14097份,采集标本数干份,保存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等标本馆,出版了《神农架及三峡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考察》一书(郑殿升和吴伯良,1992)。
  • 2011―2014年,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首大学、湖北大学、三峡大学等单位的专家100余人,采用自然地理、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等方面国际国内通行方法,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

人文

编辑

综述

神农架是殷商文化、秦汉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源源不断汇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资源蕴藏丰富,门类繁多。珍贵的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优美抒情的民间歌谣,绚丽多彩的传说故事,构成了神农架民间文学的宝库,也是上个世纪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农架的有力见证。林区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状态,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特殊,形成和保存了古老、淳朴的年俗、婚俗、丧俗、酒俗、饮食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4月,神农架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黑暗传”“神农传说”。有6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野人传说““薅草锣鼓”“神农架火炮”“下谷皮影戏”“神农祭祀”“顶塘鼓制作技艺”。有2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分别是:”堂纺叠绣”“下谷堂戏”。现有林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名、林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0名。

神农架林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名称编号类别公布时间/批次申报地区
黑暗传Ⅰ-115民间文学2011(第三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炎帝神农传说Ⅰ-49民间文学2008(第二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林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名称编号类别公布时间/批次申报地区
黑暗传Ⅰ-1民间文学2007(第一批)神农架林区
炎帝神农传说Ⅰ-9民间文学2007(第一批)神农架林区
薅草锣鼓Ⅱ-7民间音乐2007(第一批)神农架林区
皮影戏Ⅳ—17传统戏剧2009(第二批)神农架林区
巴东堂戏(下谷堂戏)Ⅳ-14传统戏剧2009(第二批)神农架林区
神农祭祀习俗Ⅹ-22民俗2013(第四批)神农架林区
堂纺叠绣Ⅶ-17传统美术2013(第四批)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野人传说Ⅰ-49民间文学2016(第五批)神农架林区
打火炮Ⅱ-60传统音乐2016(第五批)神农架林区

黑暗传

《黑暗传》是一部神话历史叙事长诗,渊源无考。最早见诸记载的是明版的《保康志》。流传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以及四川巫山等地。以口头与书面传抄两种形式在民间世代相传。其内容,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等一系列神话传说为叙述中心,包括“先天”“后天”“泡天”“治世”四大内容。黑暗传1984年于神农架林区文化局发现,多以清代手抄本传世,为薅草锣鼓、丧鼓艺人演唱底本。《黑暗传》内容多源,深受儒释道影响,凡有打丧鼓、唱孝歌的民俗活动之地,就有《黑暗传》的流传。

神农架

神农架林区黑暗传手抄本

皮影戏

下谷“皮影戏”俗称“皮打仔戏”,因艺人在影幕后操纵“皮打仔”演出而得名,是民间美术和民间戏曲的巧妙结合,是融美术、音乐、文学于一体的独特影视剧种。皮影戏采用剪纸雕刻技术,用牛皮制作成皮人及道具。人物模仿戏剧生、旦、净、末、丑造型,涂染红、黄、绿、黑、白五色。演出前用28根竹竿(代表28星宿)搭架彩台(演影室),设窗子(影幕),彩台内悬一灯(光源),彩台就是皮影戏演出的舞台,演员却在彩台内不露面,道具简单,携带方便。有“一箱容下百万兵,一幕映照千员将”之美誉。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829/

(24)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历史沿革
  3. 建制沿革
  4. 考察历史
  5. 近代
  6. 民国
  7. 中华人民共和国
  8. 人文
  9. 综述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
  11. 黑暗传
  12. 皮影戏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