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明代第八位君主。 幼年太子 明宪宗朱见深出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生母是孝肃皇太后周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南犯直逼大同,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消灭瓦剌,出发前任命异母弟朱祁钰为监国。朱祁镇出师不利,大军伤亡惨重,加之连日大雨、军心动摇,被迫撤军的路上,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获。朱祁镇被...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明代第八位君主。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波折

幼年太子

明宪宗朱见深出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生母是孝肃皇太后周氏。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南犯直逼大同,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消灭瓦剌,出发前任命异母弟朱祁钰为监国。朱祁镇出师不利,大军伤亡惨重,加之连日大雨、军心动摇,被迫撤军的路上,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获。朱祁镇被俘消息传回京城后,朱见深被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册封为太子。此时朝廷出现内乱,太子年幼,朱祁镇的弟弟、朱见深的叔父、郕王朱祁钰在孙太后的支持下即位,次年改元为景泰,且称其兄长朱祁镇为“太上皇”,朱见深仍然是皇太子。

叔父废位

朱祁钰即位第二年,即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瓦剌在与明军的作战中节节败退,主动派人前往大明朝廷求和,表示愿意将被囚瓦剌近一年的朱祁镇放回去。《明史·列传第五十八》记载,为了外交大局,景帝朱祁钰将羁留外藩一年的长兄迎回紫禁城,驾入南宫继续软禁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不顾时为皇后的汪氏极力反对,执意将五岁的侄子朱见深从太子之位废为沂王、宫外别居,另册立自己四岁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第二年,新太子朱见济夭折。朱祁钰在位期间没有重立太子。据《明史》记载,新太子离世后的几年时间,曾有礼部郎中章纶、御史钟同以及南京大理少卿廖庄等先后提及重立朱见深为太子,都遭到了朱祁钰的杖责。

太子即位

景泰八年(1457年),三十岁的景泰帝朱祁钰忽然病重,缠绵病榻,大臣们请求立储,景泰帝仍然不听。《明史·本纪第十一·景帝》载“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复位”。在众人拥戴下,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景泰帝朱祁钰被废为郕王,不久去世。

天顺元年(即景泰八年),沂王朱见深被重新册立为太子,时年十岁。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十七岁(舞象之年)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开始亲政,是为明宪宗,同时定第二年(1465年)为成化元年,大赦天下。

朱见深

朱见深画像

在位举措

经济方面

税收改革

朱见深在位期间(1465-1487年),在货币政策上作了两个影响深远的决定。首先,承认铜钱作为缴纳钞关税项的单位,成化元年(1465年),将天下户口、食盐等项的赋税征收改为铜钱和纸钞各半徵收,改变了当时征税却只能用宝钞的情况;第二,贬值宝钞,给宝钞制定了更接近于市场价格的新兑换价。

按照铜钱和纸钞当时的汇率,政府的税收收入在新政策下大幅增加,两种货币开始有合而为一的趋势,扩大了铜钱的货币功能。但当铜钱被容许缴税后,劣质的铜钱慢慢充斥市场,劣币驱逐了良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繁荣商业

成化时期,纳税结构发生改变后,白银随之开始大量被使用,商业开始繁荣兴盛。伴随着山、陕商人和徽商为代表的区域性商帮的崛起,江南和北方的工商业专业市镇开始勃兴。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外贸易也开始突破明代的海禁政策发展起来,很多商人建造“豪门巨室”,也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

资本萌芽

赋役制度和开中盐法的全面折银化改革、区域性商帮的崛起和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兴起,使成化时期商业的繁盛与社会风气变迁相互作用,并且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和雇工经营日趋增多,在社会生产关系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萌芽’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始形态。”

人才方面

平反冤案

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曾冤杀了土木堡之变期间请立郕王朱祁钰做皇帝、击退瓦剌对京师进攻的五朝忠义于谦。成化初,朱见深刚即位就为于谦建祠平冤,并恢复于谦儿子的官职。

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剥夺了朱祁钰一切尊号,朱祁钰仍称郕王,且上一恶谥“戾”,即郕戾王,朱祁钰死后没有葬入明十三陵,而是按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

成化三年(1467年),曾有大臣要求清算郕王朱祁钰当年废太子的罪行,被朱见深责怪:“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当言。”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二月,明宪宗朱见深恢复明景帝朱祁钰的帝号,重新拟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任用贤能

成化初年(1465年),朱见深处置了都指挥使门达勾结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妄图在朝乱政之事,门达因此被问斩。随后,朱见深重用英宗留下的老臣李贤为相。

成化三年(1467年),朱见深封商辂为兵部侍郎、入内阁辅政,在商辂、彭时、刘定之的辅佐下,朱见深严明刑法,整顿吏治,实行仁善开明的政策,英宗时期留下的朝廷乱局开始出现好转。

军事方面

成化时期,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忧方面,荆襄百万流民造反、四川蛮苗造反,两广壮瑶造反、宁夏陕西土官造反、扬州盐商造反,两京都盗贼烽起,各地饥荒水旱地震不断。外患方面,蒙古进犯宁夏、陕西,占领河套,后来建州女真崛起,吐鲁番侵犯哈密卫,并最终占领哈密卫,此外还有其他各类饥荒、灾害、民乱和进犯。

西南平乱

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大藤峡瑶族土司叛乱。朱见深任命都督同知赵辅、佥都御史韩雍前去平叛。同年十二月,韩雍在大藤峡大胜瑶族叛军,并将大藤峡改名为“断藤”。第二年十月,断藤峡的叛贼再次抬头。

安抚流民

自天顺八年(1464年)起,荆襄地区有以刘通为首的流民起义,成化元年(1465年),朱见深派抚宁伯朱永、太监唐慎、工部尚书白圭共同领兵前往镇压。成化二年,朱永在南漳大胜并生擒了起义的头目刘通,刘通的部下石龙逃到了四川。同年,石龙也被朱永生擒,成华初年的流民之乱平息。

成化六年(1470年)十月,荆襄地区又有流民作乱,朱见深派都御史项忠前去讨伐,成化七年叛乱平息,此次流民之乱,朱见深通过一系列举措,使“流民复业者一百四十余万人”。

成化十二年(1476年),朱见深再派副都御使原杰安抚荆襄地区流民。

成化犁庭

成化犁庭又名“丁亥之役”,指的是成化三年(1467年)明王朝对建州女真的大规模进剿。

成化初年,建州女真在市上强买强卖,并在交界的辽阳等地对当地百姓烧杀抢掠。成化三年,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派赵辅、李秉集结五万大军,兵分三路抗击女真,朝鲜也参与了出兵。《李朝实录》载朱见深要“捣其巢穴,绝其种类”。本次行动中,明军斩首女真人六百三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余人,首领李满住被朝鲜军队斩杀,另一个首领董山也在押送途中被杀。

十年后,建州女真又开始侵犯边境。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月,朱见深再次下令清剿建州女真。这次的剿虏行动由大太监汪直带队,抚宁侯朱永为总兵。两个月后,汪直大胜女真,杀敌近七百人,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缴获了一千多头牛马和无数盔甲军器。

固原平盗

成化四年(1468年),固原地区已归化的蒙古人,也是当地蒙古首领满四召集了万名“土达”军举兵叛乱,其中有四千骑兵。明朝廷调集大军十万,先后派多名大将前去镇压,经历了多次战败、耗时近一年才平定。战斗中明军伤亡惨重,多员大将也有伤亡,“杀一伯三都指挥,官军死者数千人。”后来满四在北京被处以凌迟。

屡胜蒙古

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鞑靼趁当时明朝内忧外患,频繁骚扰中原,成化年间蒙古诸部对边境大大小小的侵扰多达四十次,一度占领了明朝与鞑靼的缓冲地河套地区。

面对蒙古来犯,一方面,朱见深对外的政策和手段相对强硬,如任命王越为将领,主动出击,收复了河套,一雪土木堡之耻;另一方面,安抚境内归顺的“土达”,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境内外势力的勾结。

内忧外患下,朱见深整顿吏治,精兵简政,亲自裁汰老弱,提拔精英,加强京营;改革武举,使武举制度化、常态化;重用名将朱永、赵辅削平不臣,安定两广,平定荆襄,使流民安居乐业。《剑桥中国史明代》对明宪宗一朝的军事评价是:对内整顿军备,建立九边长城防御体系,对外咄咄逼人,呈现出强硬的军事姿态。

弊政怠政

大兴皇庄

成华初年,朱见深没收了大太监曹吉祥庄田35顷为宫中庄田,即皇庄,“皇庄”之名由此而来,后世皇帝也逐渐效仿。皇庄的土地来源主要是将交不起税的百姓田地据为己有,把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变成佃户为自己劳作,成为后期土地兼并的开端。皇庄大多由宫廷直接委派管庄太监管理经营,土地不允许买卖,且庄头对佃户极暴虐,占地、敛财、侮辱妇女,百姓申诉无门,民心伤痛。

朱见深的皇庄遍布顺义、宝抵、丰润、新城、雄县等处,并且带起了一股权势兼并土地的风气,从而毁坏了明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传奉官制

“传奉官”指的是不由吏部选任、也不经大臣举荐和皇帝简选,而是通过宦官“传奉圣旨”的方式任命的官员,始见于明成化初。这一制度破坏了朝廷举荐和选拔官员的正常流程,一些奸佞之人借此机会接近皇帝获得官职的不在少数;此外传奉官不需要吏部审核,因此皇帝宠信的嫔妃或太监可以直接借皇帝之名买官卖官,从中获利。

官场形态

朱见深执政初期比较勤勉,加上当时朝中的内阁除了李贤之外,“其可称者”,还有“彭时、商辂”,因此,成化早期内阁的“尚儒”辅政风气尚且清明。

成化七年以后,朱见深逐渐不问政事,很多奏章不再由内阁大臣参与裁决,只给宠信的宦官汪直,朝廷官绅对汪直极力谄媚攀附。一些有能力提出有效建议的阁臣如刘定之,也不敢在朝堂畅所欲言。

成化十二年(1476年),朱见深为安全起见,设立西厂特务组织,并任用万贵妃宠信的太监汪直为厂督。汪直领导下的西厂地位不仅凌驾于锦衣卫与东厂之上,还掌控了内廷的司礼监和御马监,地位日益稳固。此后,汪直结党营私、大兴冤狱、诬告忠良,势力嚣张,政治气氛极其紧张。 商辂因此上表奏请罢免锦衣卫。朱见深及时认识到西厂的危害和汪直的无法无天,西厂成立六年后,成化十八年(1482年),朱见深撤销西厂,汪直被贬往南京。

成化年间,坊间流传一句玩笑话“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讽刺阁老和尚书们只为保住自己的官位,尸位素餐、不为百姓做事,对国家大事置而不问。

盛年病逝

入葬茂陵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初,比朱见深大17岁、朝夕相处近40年的宠妃万贵妃暴毙。

朱见深

明茂陵

几个月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朱见深驾崩,终年四十岁,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葬在茂陵(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

明茂陵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和皇后孝贞王氏、孝穆纪氏、孝惠邵氏的合葬陵墓,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始建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茂陵占地约2.56万平方米,茂陵陵寝制度基本仿裕陵建造,陵宫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形状。茂陵陵址由礼部右侍郎倪岳及钦天监监正李华等人卜选。陵寝建筑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十五日开工,由内官监太监黄顺、御马监太监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师保国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陈政奉命提督军士工匠营造。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二十四日竣工,用时七个多月,占地约2.56万平方米。

感情生活

编辑

忘年恩遇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获,朱见深被孙太后立为皇太子,朱见深的叔父朱祁钰登上皇位。孙太后将宫女万贞儿调遣至两岁的太子宫中侍奉。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五岁的朱见深废为沂王、另册立自己四岁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在这期间,明宪宗朱见深生活大起大落,万贞儿对他不离不弃。

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朱祁钰病重,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复辟,十岁的沂王朱见深被重新册立为太子,当时万贞儿27岁。《明史·废后传》记载,二人在朱见深还是太子期间已有私情。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祁镇驾崩,17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当时万贞儿34岁仍被朱见深专宠,《明史·万贵妃传》描述,每次皇帝出游,万贞儿都穿着戎装在一旁侍奉。

朱见深

万贞儿画像

立后吴氏

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前,曾亲自为皇太子朱见深挑选了吴氏、王氏、柏氏三位皇后人选,并向钱皇后和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表示他更中意吴氏,要求二人务必再严格审查。

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一度想立万贞儿为皇后,但让一名年长皇帝十七岁的宫女掌位中宫有违先帝遗诏,只能作罢。钱太后观察后也认为吴氏在三人中更出色些,与朱祁镇的遗愿一致。吴氏是顺天(今北京)人,名门闺秀出身,“聪敏知书,巧能鼓琴。”她的父亲、哥哥都在朝为官,舅舅孙镗曾在天顺五年(1461年)的宦官曹吉祥之乱中救过明英宗朱祁镇的性命,并因此被封为怀宁侯。

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十六岁的宗室女吴氏被册立为皇后。

为妾废后

吴氏被封皇后时,万贞儿仍然是宫女身份。朱见深几乎无视年轻貌美的吴皇后,很少留宿在吴皇后宫中,仍然与已经34岁的万贞儿恩爱如常。万贞儿恃宠而骄,对吴皇后出言不逊,也有说是吴皇后嫉妒万贞儿专宠,万贞儿不堪挑衅顶撞吴皇后。吴皇后苛责几次后,下令杖责了万贞儿。“时万贵妃……谲智善媚,上宠专宫。后恶之,数加诘责。”“吴后初立,犹以宫人礼视之,加扑责。”

明宪宗朱见深见爱妃被杖责,便与钱、周两位太后商议废黜皇后,对朱祁镇身边的老太监牛玉严刑逼供,编造吴皇后的父亲吴俊行贿牛玉,让吴氏正位中宫的谎言。朱见深连下三道诏书宣告废黜吴皇后,改立王氏为后。

天顺八年(1464年)十月,册立王氏为皇后。新皇后王氏吸取吴氏的经验教训,对万贞儿“处之淡如”。同时,王氏的父亲王镇因女儿被封为皇后,由南京千户升至左军都督府。王皇后不和万贵妃争宠,宪宗去王皇后处,她便尽到做妻子的责任,不去,她也不恼怒。“后终其身不十幸无所妒忌。”至此,后宫中再也没有敢于和万贵妃争宠的人了,万贵妃成了实际上的六宫之主,这为她对朝政施加影响准备了条件。

多年独宠

成化二年正月(1466年),36岁的万贞儿生下皇长子,明宪宗朱见深大喜,让官员行山川祭祀之礼,一个月后将万贞儿由宫女身份晋位到贵妃。同年十一月,婴儿夭折,皇长子的葬礼一切交由当时的礼部按照八岁以下皇子丧葬标准执行,一切从简。朱见深为了抚慰万贵妃,并且为了让两人能尽快再有孩子,更只专宠万贞儿一人,但万贵妃从此再没怀孕。

皇长子死后,皇帝膝下无子,朝廷上下忧心,群臣进言恳求朱见深广施雨露,宠幸其他后妃确保子嗣绵延,却被皇帝以家事自主为由,不予理会。这更加助长了万贵妃的骄横跋扈。

影响子嗣

万贵妃所生的皇长子薨逝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曾有多位后妃在朱见深偶然的宠幸下怀孕,都被万贵妃灌药堕胎。明史记载,柏贤妃所生的悼恭太子(1469-1472年)也被认为是万贵妃害死的。明孝宗朱祐樘出生时,头顶有一寸的地方没有头发,也被认为是在纪淑妃腹中被万贵妃灌药导致的。

纪氏死后,万贞儿又想除掉已被立为太子的朱祐樘。当时朱祐樘跟随周太后居住,祖母严加防范,不让他吃万贵妃赐食,才保全了性命。万贞儿因为小太子无意间的一句“我怕饭菜有毒”而大怒,认为太子长大之后一定会对自己不利。

明宪宗朱见深被记录在册的儿子有十四个之多,从皇子们的生卒年来看,能够部分验证万贵妃早年间对后宫有身孕的嫔妃加以迫害的说法。

成化二年(1466年),万贵妃所生的皇第一子出生;

成化五年(1469年),贤妃柏氏的皇第二子朱祐极出生,两岁被立为太子,三岁夭折;

成化六年(1470年),宫女纪氏所生的皇三子、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出生;

成化十二年(1476年),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出生。

从1466年万贵妃生子到1476年第四子出生前夕,十年的时间,公开出生的只有朱祐极(后被追谥为悼恭太子)。这十年朱见深青年体健,却没有留下血脉;31-40岁这9年,却先后有十名皇子出生。

其人轶事

编辑

口吃成疾

《万历野获编》描述,朱见深有轻微口吃。据明人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朱见深每次朝见大臣时,如果同意大臣所奏之事,只回复一个“是”字。

大臣彭时等因天象异常这类重大事件让人恐惧而启奏朱见深,皇帝却只回复知道了;彭时又启奏其他事宜是否照旧,朱见深只回复可以。场面一时尴尬,群臣只能叩头高呼“皇上万岁”并退出宝殿,宦官玩笑说朱见深平时不见大臣,每次召见,大臣只需要喊“万岁”即可,成为廷间笑谈,朱见深从此更加不愿意召见大臣了。

改名风波

朱见深是宪宗的本名,后来改名为朱见濡。《明实录·宪宗实录》载“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改名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下诏书立朱见深为太子,诏书中写的是立“朱见濡”为太子,但没有说明改名原委,导致天下臣民见到后以为立了其他人为太子。

《明史》中对于朱见深改名的说法与《明实录》不同。《明史·宪宗本纪》的记载是:“宪宗……讳见深,……初名见濬。”依这段记载,明宪宗的名字是朱见深,原名朱见濬。经过朱见深各类作品中的落款考证,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名字是“见濡”,“见深”才是他的本名,因此《明实录》中的记载更加贴合实际。至于“见濬”,则尚未发现《明史》以前的任何史料记载。

沉迷方术

中年以后的朱见深越来越浮躁和糊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沉迷方术,供养了大量的方士僧道,搜寻大量的名贵药材炼丹,追求长生不老,李孜省等很多官员因为通晓方术被接连拔擢,官员们勾结梁芳、钱义等宦官,大量进献邪淫方术、“房中术”等奇技淫巧以谋求权力和利益,并且逐渐开始干预政事。朝中大学士万安也为了博得朱见深宠幸也进献房中术。

相关人物

编辑

父母与长辈

父亲,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

生母,孝肃皇后周氏,1430-1504年

叔父,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14日

皇后与嫔妃

皇后,吴氏,后被废

继后,王氏,孝贞皇后

宠妃,万氏,恭肃皇贵妃

其他嫔妃:

纪氏,孝穆皇后

邵氏,孝惠皇后

柏氏,端顺贤妃

张氏,庄懿德妃

姚氏,端懿安妃

王氏,恭懿敬妃

杨氏,荣惠恭妃

潘氏,康顺端妃

王氏,庄靖顺妃

唐氏,靖僖荣妃

章氏,昭顺丽妃

梁氏,恭惠和妃

郭氏,靖顺惠妃

岳氏,和惠静妃

王氏,端荣昭妃

子女

儿子(按出生顺序):

1.皇长子(无名),母万贵妃,成化二年正月十九日(1466年2月4日)生,成化二年十一月薨。

2.悼恭太子朱祐极(1469年6月7日-1472年3月5日),母贤妃柏氏。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甲寅受封皇太子,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癸亥(3月5日)去世,追封为悼恭太子。

3.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母孝穆皇后纪氏。

4.兴献王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母孝惠皇后邵氏。

5.岐惠王朱祐棆(1478年11月12日-1501年12月2日),母孝惠皇后邵氏。

6.益端王朱祐槟(1479年1月4日-1539年8月24日),母庄懿德妃张氏。

7.衡恭王朱祐楎(1479年12月8日―1538年8月30日),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

8.雍靖王朱祐枟(1481年6月29日-1507年1月17日),母孝惠皇后邵氏。

9.寿定王朱祐榰(1481年12月2日-1545年),母安妃姚氏。

10.无名(1483年8月19日-1483年10月8日),母敬妃王氏。

11.汝安王朱祐梈(1484年10月13日-1541年),母德妃张氏。

12.泾简王朱祐橓(1485年3月31日-1537年7月10日),母恭妃杨氏。

13.荣庄王朱祐枢(1486年1月22日—1539年2月16日),母端妃潘氏。

14.申懿王朱祐楷(1487年2月3日-1503年8月20日),母恭妃杨氏。

女儿(按出生顺序):

1.仁和公主,母王顺妃,嘉靖二十三年薨。  

2.永康公主,下嫁崔元。  

3.德清公主,母不详。下嫁林岳。

4.四公主,早薨。  

5.长泰公主,成化二十三年薨。  

6.仙游公主(?―1492年),母岳静妃,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去世,未下嫁,被异母兄明孝宗朱祐樘追封为公主,并按照长泰公主标准行葬礼。

历史评价

编辑

历史上对于朱见深在位期间的治世行为毁誉参半,一部分认为朱见深在位期间瑕不掩瑜,是一位体恤臣民、知人善任的明君,另一部分认为朱见深是一名沉溺宠妃、听信宦官、迷信方术的昏聩国君。

守成之君

对于朱见深在位期间不追究景帝废其太子、为于谦平反、百姓安居乐业等功劳,大部分史书是持正面评价的。

《明实录》认为朱见深是守成之君,在位期间没有大动兵戈,百姓安居乐业:“盖上以守成之君,值重熙之运,兵革不试,万民乐业,垂拱而天下大治矣。”《名山藏》记载,朱见深勤奋孝顺,不追究景帝废太子之事的宽容大度,以及对大臣、百姓的宽厚仁德:“上聪明仁恕,渊默勤恭,孝事母后如古帝王。……景皇帝尝有封沂之命,未尝一语及之。委任大臣,略无猜忌。……一闻四方水旱,戚戚然下所司赈济……隆寒盛暑,或减奏事,以恤卫士侍立之劳。”《国榷》中描述朱见深是个勤政爱民、体察百姓的好皇帝:“恤饥察冤,求言课吏,先后史不绝书,而于胡僧幸阉斜封墨敕之滥,亦不能为帝掩也。当其时,朝多耆德,士敦践履,上恬下熙,风淳政简,称明治者,首推成弘焉。……末谕太子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之道,俨然成周之遗训也。”《明史》的描述中,朱见深气度恢弘,知人善用,减少税负、减轻刑罚:“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写道:“朱见深与他的有军事头脑的祖父和父亲相同,向往他们的生气勃勃的、甚至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姿态,并且厚赏有成就的军事将领。”

荒唐昏君

部分史书对于成化年间朱见深听信宠妃和奸佞、沉迷方术、不辨善恶等行为给出了负面评价。

査继佐在《罪惟录》中表示,成化年间的大小灾害,都是上天在给荒淫无度、宠信万贵妃和宦官的朱见深以警示:“灾异之警,无有酷于此二十三年者也。宫中位一女戎,……而帝又旋悟旋迷,嘉言罔入,边衅苗残,几无宁岁。天乃至仁,历以所警,贯耳而呼,而其如溺柔听者,袖不闻也”《明史纪事本末》认为,朱见深管理松散混乱,导致没能有好的政绩:“宪宗躬法桓、灵,养奸甫、节。卿贰大臣,直皆收问;局司近侍,直得更张。槛车逮治,南署空曹;缇驰行边,北门不守。明世中人,多窃宠灵,亦未有显挈利器,授人断割如宪宗者昔。”蔡东潘在《明史演义》中表示,朱见深并不是不辨善恶,而是身边奸佞太多,而正人君子太少,导致他受到了蛊惑,因此呈现出登基初始比较开明,而后日益昏聩的特点,《史记》之所以称成化是太平治世,只是因为百姓在这期间还算生活安稳:“凡此皆成化时朝政之秽浊,而国无大乱,《史》称其时为太平,惟其不扰民生之故。”“宪宗非无一隙之明,观其优答李俊,立斥佞人,何尝不辨明善恶。……误在小人日多,君子日少,内嬖近臣,互相炀蔽,于是中知之主,往往为所盅惑,忽明忽昧,有始鲜终。”

个人作品

编辑

明宪宗朱见深所作《岁朝佳兆图》。画幅右上方有明宪宗朱见深御题:“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款署:“成化辛丑文华殿御笔”,钤“广运之宝”。图中画的是传说故事中的钟馗。他面似锅底,须髯如虫,皂衣、皂帽,右手持如意,神情威武、严峻,气势凛然,一个小鬼紧随左右,双手托盘高举,盘内置柏树枝和柿子。画面上有朱见深自题的诗一首“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署款“成化辛丑文华殿御笔”,上铃“广运之宝”四字印一方。人物的面部描绘细致,尤其是钟馗的双眼,张目圆瞪,炯炯有神,衣纹的线条顿挫飘动,变化多端。明代以前,悬挂钟馗像是年节时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用以驱鬼辟邪,至明清之交此风俗才渐渐移向端午,所以这幅“岁朝佳兆图”可以看作是一幅祈祥祝福的宫廷年画。此图作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画法老练,衣纹的勾描顿挫有力,人物的造型生动夸张,显示了这位皇帝画家的娴熟技能。

明宪宗朱见深所作《一团和气图轴》。作品线条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作者纯熟的绘画技艺。落款署:“成化元年六月初一日”,钤“广运之宝”。诗堂有明宪宗朱见深御题“一团和气赞”。

此图作于1465年。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作品构思绝妙,人物造型诙谐,用图像的形式揭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题思想。

影视形象

编辑

时间

剧名

扮演者

2011

《后宫》

蒋毅

2020

《成化十四年》

蔡珩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清]张廷玉等. 明史·宪宗本纪[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2][明]刘吉. 明实录·宪宗实录[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1962

[3][清]张廷玉等. 明史·列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4][清]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5][清]张廷玉等. 明史·本纪第十一·景帝[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6][清]张廷玉等. 明史本纪·英宗后纪[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7]赵轶峰. 明中期皇帝的即位诏——从景泰到嘉靖[J]. 古代文明, 2013

[8]刘光临. 银进钱出与明代货币流通体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9]王毓铨. 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M].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

[10][明]张燮. 东西洋考卷7[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1]刘婷玉. 成弘之际的“盛”与“变”——作为转折时期的成化、弘治时代[C]. 明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 2010: 81-98.

[12][清]张廷玉等. 明史·于谦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13]方志远. 明宪宗传[M]. 北京: 人民, 2019

[14]于默颖. 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D]. 内蒙古大学, 2004

[15]郑学醇. 汉书·匈奴传下[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16]崔瑞德. 剑桥中国明代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17][清]张廷玉等. 明史·食货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18][明]陆容. 菽园杂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19]陈时龙. 恢弘谨慎——朱见深小传[J]. 紫禁城, 2009

[20]方志远. “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J]. 历史研究, 2007

[21]郭雅茹. 论明代内阁“尚儒”辅政风气的倾斜与恪守[D].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

[22]张雪霏,徐文婷. 论内阁对弘治中兴的影响[J]. 新西部, 2017

[23]钟宪章,赵琰. 从内阁制度变化看明代成化后期的政治[J]. 兰台世界, 2013

[24][清]查继佐:罪惟录[M]. 北京图书馆, 2006

[25]赵克生. 明朝后妃与国家礼制兴革[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6]明茂陵建筑规制初探[C]. 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27]毛奇龄. 胜朝彤史拾遗记·万妃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

[28]杜永娇. 明清干政后妃比较研究[D]. 安徽大学, 2020

[29][清]张廷玉等. 明史·吴废后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30][明]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M]. 上海: 古籍, 2012

[31][明]陆容. 菽园杂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32]张建桂. 明代成化时期道教与政治关系研究[D]. 云南大学, 2017

[33][清]张廷玉等. 明史·纪太后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34][明]何乔远. 名山藏[M]. 福建: 福建人民, 2021

[35][明]谈迁. 国榷[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8

[36]蔡东潘. 明史演义[M]. 北京: 中央编译, 2014

[37]【朱见深岁朝佳兆图轴】.故宫博物院. [2022-11-09].

[38]后宫 (2011).豆瓣电影. [2022-11-09].

[39]成化十四年 (2020).豆瓣电影. [2022-11-09].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7298/

(38)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波折
  3. 在位举措
  4. 弊政怠政
  5. 盛年病逝
  6. 感情生活
  7. 忘年恩遇
  8. 立后吴氏
  9. 为妾废后
  10. 多年独宠
  11. 影响子嗣
  12. 其人轶事
  13. 口吃成疾
  14. 改名风波
  15. 沉迷方术
  16. 相关人物
  17. 父母与长辈
  18. 皇后与嫔妃
  19. 子女
  20. 历史评价
  21. 守成之君
  22. 荒唐昏君
  23. 个人作品
  24. 影视形象
  2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