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泰国(泰语名: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英文名:Thailand),全名泰王国(泰语名: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文名:TheKingdomofThailand)。为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中部,向南延伸到马来半岛北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接安达曼海(AndamanSea)相接,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国土面积为51.312万平方千米,总海...

泰国泰语名: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英文名:Thailand),全名泰王国(泰语名: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文名:The Kingdom of Thailand)。为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中部,向南延伸到来半岛北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接安达曼海(Andaman Sea)相接,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国土面积为51.312万平方千米,总海岸线为2637千米,截至2023年泰国人口有7180万人。首都城市为曼谷,佛教是泰国国教。官方语言为泰语,通用语言为英语。2016年10月13日,现任国王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即位,是为拉玛十世。

名称由来

编辑

泰国,全称为泰王国。据《明实录》卷一五零《洪武实录》载,明太祖朱元璋曾给到访的使臣赐阿瑜陀耶国王以“暹罗国王之印”。从此,阿瑜陀耶王国正式被称为“暹罗国”。“暹罗”可能起源于梵语,有黄金或金黄色的意思,也可能与掸族和阿萨姆邦同根。另一种说法是,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人称这个地区为“西安”。1939年之前都被称为“暹罗”,1938年后随着銮披汶·颂堪政府上台鼓吹民族主义,希望用“Thai”取代汉语文化圈使用的“暹罗”,1939年6月将国名“暹罗”改为“泰国”。根据乔治·科德斯(George Coedès)的说法,“Thai”一词在泰语中的意思是“自由人”,可以与被统治阶级统治的奴隶区分开来。到了20世纪中叶由于銮披汶·颂堪政府统治不得民心,1947年军方发动政变建立新的军政府,泰国名称再次变动,直至1948年銮披汶·颂堪重新出任总理并于1949年正式确立国名为“泰国”。

历史

编辑

史前时期(公元2世纪以前)

泰国史前时期的时间范围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主要包括了班清文化和在泰国东北乌隆府(Udon Thani)发现的班菩(Ban Phu)史前文化遗址。距今约1.3万年至7000年间,在泰国河流附近的岩溶洞穴里生活着一些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居民,已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中国南部(今贵州、广西)的内陆河流域有使用“原始傣语”的民族逐步向南迁徙,直到越南北部的高地和老挝东北部。公元前6000年,泰国人类活动的地域已从山区转向低地,从狩猎和采集的经济方式向农耕经济方式过渡,进入到低地原始农业村社时期到了公元前2000年前泰国农业村寨便已有水稻种植的记录,青铜制作工艺也可追溯到公元前1250年,今泰国东北部的班清(Ban Chiang)遗址便发现了公元前700—公元前500年间铸造的铁器,其中制作年代最早的铜戈便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随着耕作技术的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阶级、国家等社会等级也随之产生。

关于泰族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以英国人拉古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认为泰族或傣泰民族起源于中国北方或更远的地方,后来,泰族不断向南方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一度停留在云南,建立了南诏王国。忽必烈平大理以后,泰族才被赶到他们今天居住的地方并建立起他们的邦国。而中国不少学者,以历史学家陈吕范、民族学家黄惠焜为代表认为,傣泰民族是华南百越后人。黄惠焜指出:“就泰族来源而言,他的祖先是越人;就泰族的形成而言,他是经济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

从金邻国到堕罗钵底国(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238年)

据《汉书》所记载的行程路线推断,公元1世纪泰国境内已存在谌离国和夫甘都卢国,位于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东侧和西侧。在泰族来到今天的泰国领土之前,泰国领土上出现的最早国家为缅甸的孟人所建立,分别是以下的几个国家:公元1世纪泰国南部地区被哥王朝的前身扶南王国所统治,并在公元初的2至6世纪中在东南亚保持了无可匹敌的强国地位;公元3世纪在泰国中部湄公河盆地建立了金邻和林阳。林阳的领土在今泰国西南地区一直延伸到缅甸西部,首都在今泰国莲边;金邻又名金陈,位于林阳之东的湄南河流域地区,首府在今泰国的佛统(Nakhon Pathom);公元五六世纪,扶南王国开始衰落,被北方属国真腊所蚕食,公元6世纪后半夜在今泰国佛统地区存在着由孟人建立的堕罗钵底国,其前身为金邻和林阳。此同时,在南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盘盘、赤土等具有商业性的城邦国家,它们也都是孟族人建立的国家,各自为政,互不统属,都处于奴隶制的阶段。到了六世纪末,堕罗钵底国已成为暹罗湾沿岸的重要国家,统治着湄南河下游的广大地区。

公元7世纪下半叶在泰国北部南奔地区建立哈利奔猜国,即中国文献中的女王国,13世纪末被兰纳王国所灭。此外,这一时期同时还并列着9世纪高棉人建立的吴哥王朝、10世纪兴起的单马令王国等其他国家。在10世纪时,吴哥王朝将堕罗钵底国和整个湄南河平原地区都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堕罗钵底国国也就此消亡。

除了上述孟人、马来人、高棉人等民族建立的政权外,傣族和苗一瑶族定居在云南西部,并在8世纪建立了庸那迦国,8世纪30年代时,其首领皮逻阁统一云南西部大理湖周围的六个小王国,皮逻阁也被唐朝册封为“云南王”,8世纪40年代,皮逻阁其子阁逻凤统治时期与中国交恶。在752年至754年间,南诏击败唐朝军队,将统治范围扩展到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直到公元939年南诏的力量开始衰退。

素可泰王国时期(公元1238年至公元1438年)

13世纪时,泰人已经在陀罗钵地王国和罗斛国的核心土地到南部的洛坤府中定居。素可泰在当时是附属于柬埔寨吴哥王朝的一个城邦,由于吴哥王朝势力衰微,公元1238年泰族首领邦克朗刀攻克了素可泰城,宣布独立,建立起素可泰王国(The Sukhothai Kingdom),邦克朗刀成了第一任国王,尊号为“室利·膺纱罗铁耶王”(Kamornteng Si Intrati)。当时,泰国北部还有两个由泰族人建立的国家:兰纳王国和帕耀王国,。1275年,素可泰王国第二任国王逝世后,其弟兰甘享(Ram khamhaeng,1279年—1298年在位)继承王位。

兰甘亨国王执政时期建立了一整套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在军事方面他规定国中成年男子皆为士兵,各地贵族首领,既是各地方的行政官长,又是各地方武装部队的统领。国王自任军队统帅,其下分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棚目等级别。和平时期,人民各自从事生产,一旦国家有对外战争,成年人便组成军队。各地方行政官长,应统领各地军队,听候国王的调遣。在国内政治方面,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实行家长制统治,带有比较原始的部落民主成分。国王还没有被称为“王”,而是称作“泼”(带有父亲之意)。国家社会结构主要由诏、派、子民三个阶级构成。

泰国

兰甘亨石碑

在经济上,兰甘亨国王鼓励生产,予民生息。文化上,为适应已形成的独立及统一的国家建制,兰甘亨国王在对高棉文字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发明了泰文字母表,创立了统一的文字,奠定了泰国以文字记载历史的基础。立于公元1292年的兰甘亨碑铭是第一块用泰文书写的碑铭,其上留有“所有的马族、卡瓦族、老族和在苍穹之下陆地上的泰族,以及沿乌河和湄公河边居住的泰族,都跑来向膺纱罗铁王的儿子兰甘亨王致敬。”等历史信息。宗教上,佛教在素可泰王朝非常盛行,积极引进经过锡兰改造后的上座部佛教,他还大兴土木,兴建了许多外形各异的寺庙,由此建立了泰国佛教的锡兰教派;同时吸收了邻近文明的优点,如从柬埔寨借用了政治组织、书法和相当数量的词汇,还从孟人和缅人那里接受了来源于印度的法律传统。在劳动生产方面,素可泰王国以农业为主,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国,但渔业、畜牧业、热带水果种植业和手工业(如制陶业)也比较发达。在外交上,为巩固素可泰的独立地位,兰甘亨国王在外交上同北方两个邦国兰那王国和帕耀王国友好结盟。公元1283年兰甘亨登基不久,便与兰那的孟莱王和帕耀的昂孟订立友好盟约。据《元史》记载,1297-1323年间,素可泰王朝共派遣使者来到中国7次,1299年元朝送给兰甘亨国王“金缕玉衣”和“虎符”,这是历史上中泰最早的官方关系。文书由广东宣慰使转呈朝廷。公元1294 年,元朝还派专使到暹国,邀请兰甘亨国王到中国访问。公元1338年,素可泰王国与兰纳王国和帕耀王国结联盟关系宣告破裂,兰那泰王国并吞了帕耀王国。

13世纪末,素可泰的疆域包括今泰国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北达老挝的琅勃拉邦,南抵马来半岛北部,西及今日缅甸东南的丹那沙林(Tenasserim)地区。当时的素可泰王国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强国。兰甘亨国王去世后,素可泰王朝逐渐走向衰落,1378年,素可泰向阿瑜陀耶王朝(Ayutthaya Dynasty)投降。阿瑜陀耶把素可泰一分为二,一部分由阿瑜陀耶直接管辖,另一部分由昙摩罗阇二世(Phaya Leuthai)治理,但迁都到彭世洛,成为阿瑜陀耶的属国。1438年,由昙摩罗阇二世去世,素可泰王朝消亡。1526 年,披耶考(1495—1525年)去世后,兰纳王国开始走向衰落。1558年,兰纳王朝被缅甸兼并,结束了孟莱王的统治;1774 年,兰纳王国摆脱了缅甸的统治,成为泰国的藩属国。1939年曼谷王朝初期兰纳王国正式成为泰国领土的一部分。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1349年至1767年)

对外扩张

在素可泰利泰王统治时期,罗斛国的中心从华富里迁到阿瑜陀耶。后来通过政治联姻罗斛国与素攀国合并,成为称雄湄南河中下游的强国。公元1347年,由于乌通城内爆发瘟疫,乌通王决定将首府迁至湄南河口的阿瑜陀耶,并于1349年宣布独立。1350年,乌通王重建阿瑜陀耶城,自称拉玛铁菩提一世(Ramathibodi I),封其子为拉梅萱(Ramesuan),让他统治华富里。封坤銮泼旺照旧统治素攀地区。并同北方的素可泰王朝形成40余年的南北对峙局面。

阿瑜陀耶王朝建立后,公开对日益衰落的吉篾人进行挑战。1369年,阿瑜陀耶国王拉玛铁菩提一世派兵攻打真腊首都吴哥。此后,阿瑜陀耶国王波隆摩罗阇一世(Boromoraja I,1370—1388年在位)多次派兵北伐。1371年,攻打北方诸城。1378年,攻打甘烹碧。1386年,攻打喃邦和清迈,不克。1388年和1431年,暹罗又两次出兵吴哥。最后,于1431年攻陷吴哥,迫使吉篾人迁都金边,以致最后成为暹罗的属国,1438年,又彻底灭掉素可泰政权。

对外交往

与此同时,1377年,阿瑜陀耶国王的侄子访问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专门派使者赐阿瑜陀耶国王“暹罗国王之印”,阿瑜陀耶王国遂正式称为“暹罗国”。通过朝贡贸易,阿瑜陀耶王朝获得了当时国际市场上需求最大、利润极高的生丝、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而中国从贡品中也获得沉香、苏木、犀角、象牙、翠竹、花锡之类的奢侈品。14世纪末,泰国还派出留学生到中国的国子监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明代,阿瑜陀耶派遣使臣到中国访问110次,中国明王朝的使臣访问阿瑜陀耶也有19次之多,期间还发生过两次华人移民的浪潮。

阿瑜陀耶王朝还是泰国最早开始与西方接触的王朝。这个时期,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纷纷进入泰国经商和传教。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最先来到泰国,在1518年葡萄牙殖民总督与阿瑜陀耶王朝签订协议,允许葡萄牙人居住暹罗,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葡萄牙则答应暹罗在马六甲建立据点;

与缅甸王国的战争

为了争夺清迈和孟人所建王国的霸权,阿瑜陀耶王国与缅甸王国对立起来。16世纪40年代缅甸的东吁王朝在莽瑞体(Tabinshwehti,1530-1550年)和莽应龙统治时期(Bayinnaung,1551-1581年)与阿瑜陀耶王国发生数次战争,1549年阿瑜陀耶王朝内部发生内乱,缅王莽瑞体趁机攻打阿瑜陀耶城,纳黎萱(Naresuan)王子被俘。查克腊帕特王(Maha Chakkraphat)只好向莽瑞体求和,缅王以暹罗不得偷袭缅军撤退和贡献两头战象为条件同意议和,并遣返了纳黎萱王子。1563年,莽应龙率领90万大军进攻阿瑜陀耶,而阿瑜陀耶方只注重防守,而忽视了北方防御力量的组织,其后缅方逼迫阿瑜陀耶方谈判,向阿瑜陀耶提出了如下条件:第一,将纳黎萱王子等3人入质于缅;第二,每年必须向缅甸贡战象30头,白银300斤,丹芜(mergui)港的税收全归缅甸;第三,暹罗必须向缅王贡献4头白象。1564年2月,这场战争以暹罗失败而结束,史称“白象战争”。

1569年阿瑜陀耶王国第一次沦陷,沦为缅甸的附庸国长达15年之久。1581年,莽应里即位后,认为纳黎萱不忠,密令缅军准备把纳黎萱捕获处死。消息的走漏,促成了纳黎萱宣布独立。其后缅军于1584年12月发兵3万征讨阿瑜陀耶,大败。其后缅方1586年、1590年、1592年的先后进攻均以失败告终,纳黎萱因为打败缅军侵略,护卫了国家独立,成为泰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五位大帝之一。1605年纳黎萱去世后,其弟“白王子”继位,号称厄迦托沙律王(Ekathotsarot,1605-1610年在位)。纳黎萱大帝之后,泰国历代国王再也没有重现其先祖的荣光。虽然鼙鼓在耳,这些帝王却耽于梵音,溺于安逸。而此时泰国的世仇缅甸却再度崛起,并趁阿瑜陀耶王国内忧外患之时大举入侵。

与西方接触

16世纪,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与阿瑜陀耶国王签订条约,规定暹罗必须为葡萄牙的商业活动提供方便,通史葡萄牙向暹罗提供武器弹药。16 世纪末到17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紧随其后。1591年,西班牙暹罗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1601年,泰国同荷兰开始发展外交关系,1612年,英国与暹罗进行贸易往来,由于荷兰人障碍,1626年英国暂停了在该地区的贸易往来。然而后续由于荷兰葡萄牙在暹罗的利益归属问题发生争执,在1664年,泰国被迫同荷兰签订了一份不平等条约。法国与暹罗发生交涉的时间是在17世纪下半叶,1662年法国传教士在暹罗传教,意图让暹罗接受天主教;1685年在暹罗任职的希腊人华尔康的招引下,法国使臣来到暹罗开始了传教事业,先后签订了有关宗教和商业贸易的两份条约;1687年法国使节带兵进入泰国,激起了泰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斗争,帕碧罗阇(Phetracha)为代表的亲王派坚决反对法国殖民者。1688年,那莱王病重,华尔康王茹先发制人,打着勤王旗号命令的赶赴驻跸的华富里,以确保信奉天主教的亚派耶脱王子能够继承王位。消息传出后,以帕碧罗阁为首的亲王派立即给予反击,一场由暹罗民众驱逐殖民入侵的斗争终于爆发,史称暹罗革命。其后帕碧罗阇逮捕亚派耶托王子和华尔康并将其斩首,同年九月泰法签署停战协议,将人驱逐出泰国,自此,泰国对西方关上了门户。1688年以后的140年中,泰国与西方国家断绝了几乎所有的交往。

黄金时代

经过血腥的王朝斗争,王朝进入了所谓的暹罗“黄金时代”,这是 18 世纪下半叶相对和平的时期,艺术、文学和学术蓬勃发展。除了从 1715 年左右开始与阮领主争夺柬埔寨控制权的冲突外,很少发生对外战争。王在文化上,继续发扬上座部佛教,印度的婆罗门教也经由柬埔寨传入泰国的上层社会,从柬埔寨吴哥王朝引进了一整套宫廷礼仪和一种特殊的宫廷语言。同时,阿瑜陀耶国王还根据印度的法制,结合泰人的习惯制定了一部用巴利文写成的法典。通史阿瑜陀耶前期,被认为是“泰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借鉴巴利文的音韵规则,形成了许多种类的律诗,有律律体、克隆体、莱体、嘎体和禅体等,标志着诗歌创作进入成熟的阶段。

王朝灭亡

1760年1月—5月缅甸借口暹罗境内的孟人经常从土瓦边境侵犯缅甸,开始了对暹罗的入侵。雍笈牙(Alaungpaya)死后,缅甸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讧,暂时停止了对暹罗的侵略活动。1764年缅王辛标信(Hsinbyushin)率领一支拥有100头大象、2万名士兵的步兵联队和拥有1000匹战马的10个骑兵营,于1764年12月向暹罗进发。而暹王波隆摩罗阇五世(Somdet Phra Chao Ekkathat,11758—1767年在位)不思应对之策,而是整天拜神求佛。1767年,波隆摩罗阇王(1758年—1767年在位)面对缅军入侵紧闭城门,将郑信(Taksin,又叫披耶达信)率领的暹军拒之门外,在缅军围困阿瑜陀耶城14个月之后,用大炮将城墙轰塌,攻破阿瑜陀耶王国首都阿瑜陀耶城,至此阿瑜陀耶王朝覆灭。

吞武里王朝(1767年至1782年)

1766年底,当缅军围困阿瑜陀耶城时,郑信奉命率领达府军队前往勤王,1767年,郑信部队到达泰国东南部罗勇,为了便于号召军民参加抗缅复国战争,郑信自立为王,采用暹罗一等城市统治者仪仗。阿瑜陀耶城被缅军攻破后,郑信率残部约500人以东南沿海的尖竹汶作为根据地,继续与缅军展开斗争;又用和平方式取得了达叻城,这样暹罗东南部沿海地区全部为郑信所控制,成为抗缅复国的基地。1767年10月便收复了阿瑜陀耶城,光复国土,1768年1月4日,郑信被加冕为吞武里王。其后又于缅军进行了万公区之战、宋胶洛保卫战,并取得胜利,大大挫败了缅军的士气;又先后消灭了国内的彭世洛、旧王族、僧伽长老等地方割据势力。1770年11月至12月郑信在彭世洛城举行了三天的庆祝会议,庆祝暹罗复归统一,并决定将新王朝的都城迁至吞武里(Thonburi),1776、1778、1782年先后发动了对老挝(Laos)、万象(Vieng Chan)、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柬埔寨(Cambodia)的对外扩张战争。王朝在存在了短暂的15年之后,1782年,朝内发生军队政变,郑信被叛将废黜,后被处死。

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

曼谷王朝初期(1782年至1851年)

1782年,吞武里王朝被推翻后,郑信王手下的部将昭披耶却克里(Chao P'ya Chakri,1782—1809年在位)被加冕为王,1782年,吞武里发生叛乱,昭披耶却克里从柬埔寨前线回京,自立为王,是为拉玛一世,将首都从吞武里迁都到曼谷,开创了曼谷王朝,亦称却克里王朝。

政治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拉玛一世即位后恢复并健全了封建等级制度。他首先给王室成员授予封爵。正宫皇后所生的王子,授予“昭法”爵号;皇妃所生的王子,授予“帕翁昭”爵号,皇孙授予“蒙昭"爵号;王朝设立了6个部,即军务部、内务部、财政部、官务部、政务部、农务部,还设有宗教厅、皇家驯象厅、宫廷安全厅和皇库;并将全国行省分为四等,一等省和二等省都是指派亲王去统治,三等省和四等省也多由王室成员或国王的亲信官吏去当省督;同时对户籍制度、税收徭役等部分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强调。在社会经济上,19世纪初曼谷王朝(暹罗)经历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新耕地的开拓和大田作物种植,尤其是水稻,标志着农业结构的变化。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暹罗种植了甘蔗、黑胡椒、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同时,家庭小手工业向手工业作坊转变,制糖、榨油、酿酒等行业兴起,伴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航海和造船业也得到了发展。。在文化领域,曼谷王朝早期成立了国家宗教事务厅,将佛教活动纳入政府管控。拉玛一世登基后,迅速颁布多项法令,调整佛教圣职体系。此时期,王朝投入大量财力建设佛寺,如明珠皇寺、大佛骨寺等。

在对外关系上,1785年,缅甸欲再次攻打暹罗,暹罗以乌巴腊(副王)为首率军三万,对付缅军主力;与缅军主力的激战取得胜利之后,乌巴腊立即挥师南下,结束马来半岛战事;1786年、1787年缅军又先后两次进攻暹罗均以失败告终。1797年缅军攻入暹罗北部边界,直到1802年,暹军攻占缅军在泰北的最后一个据点——景线,才把缅军完全从泰北驱逐出去。1809年,拉玛一世的继位者为拉玛二世( 1809 ~1824年在位),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并允许葡萄牙在曼谷设立第一个西方国家的大使馆。清朝道光及嘉庆年间他曾两次遣使赴北京。

1824年,拉玛三世( 1824~ 1851年在位)继位,他不仅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贸关系,还鼓励美国的传教士把西药和印刷术引进泰国。印刷技术经过改良后使泰国拥有了泰文的印刷,天花疫苗也是当时从美国引进的。同年,英缅战争爆发后,对暹罗上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双方很快订立了《伯尼条约》,打破了暹罗100多年来闭关自守、不与欧洲国家往来的局面。1828年,法国、美国等国的传教士相继在暹罗开设了基督教堂和教会学校。国王拉玛三世对基督教传教士的活动感到不安,担心传教士的活动会影响泰国的文化和安全,遂下令取缔教堂和修道院。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项命令最终没有完全落实。西方列强在进行经济渗透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化渗透。1841年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引起了暹罗的警惕。1843年,暹罗政府收回英国在暹罗收购食糖的权益,还禁止私人对其他物产如木材等进行贸易。同时,传教士也纷至沓来。

拉玛四世至拉玛五世改革时期(1851年至1910年)

1851年,拉玛四世蒙固王(Mongkut,1851—1868年在位)登基之后,英国女王拟派香港总督鲍林爵士(Sir John Bowring)前往暹罗,针对《伯尼条约》等相关条款进行修订。1855年3月27日鲍林使团抵达暹罗,双方谈判进行不到一个月,在4月18日便签署了《鲍林条约》,这是暹罗近现代外交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了:英国在暹罗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臣民在暹罗所有港口都可以自由贸易,并且可以在曼谷长期定居,可以在曼谷周围购置或租赁房屋地产。此外,在条约中还规定英国享受最惠国待遇条款以及英国军舰可以驶入内河及停泊在北榄的特权。

英国与暹罗成功地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刺激了法国在暹罗的统治争夺。1855年年底,驻上海的法国领事蒙蒂尼这些东南亚的国家与法国结盟,以扩大法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暹罗政府出于争取法国在外交上的支持,以平衡英国在暹罗的影响,1856年8月15日与法国签订《法暹通商航海条约》。1863年,法国在保护其属国越南的“历史权利”的幌子下,宣布法国是柬埔寨的保护国,暹罗政府虽持反对意见,但最后,暹罗使团被迫作出让步,于1867年7月19日签订了《暹法条约》(又称《曼谷条约》)。1868年8月,蒙固王驾崩,其子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1868—1910年在位)继位,是为拉玛五世。

同时,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先后进行改革。拉玛四世主要实现了军事装备、交通、教育体制等社会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拉玛五世的改革则更为彻底,逐步废除奴隶制和各式各样的封建依附关系;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教育制度、军事制度、立法和司法制度。1874年的前宫危机阻碍了进一步改革的尝试。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他将北部的保护地并入王国,后来又扩展到东北部和南部的保护地。1888年,他建立了十二个相当于现今部委的机构。1893年,由于法国对湄公河以东老挝领土的要求,爆发了一场危机。泰国是唯一一个从未被西方大国殖民的东南亚国家。直到20世纪,暹罗才能够重新谈判《鲍灵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包括治外法权。月顿制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泰国民族国家的建立。1905年,古老的巴底地区、乌汶、帕耶等地爆发了反对削弱当地领主权力的叛乱,但没有成功。朱拉隆功国王的改革,使暹罗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础。拉玛五世国王朱拉隆功统治曼谷长达42年,于1910年结束。

泰国

拉玛五世

进入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也把它的扩张触角伸向亚洲,英法为了共同对付德国,保住各自利益,在1896年双方签订了《英法公约》,依照协议暹罗被划分为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将湄南河流域设为缓冲国,湄南河谷以西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往东则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也因此泰国成为了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西方殖民的国家。在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蚕食东方领土的世界局势下,仅1867—1907年间,暹罗领土便被法国割去了50多万平方千米。

拉玛六世至拉玛八世统治时期(1910年至1945年)

1910年10月23日,朱拉隆功国王驾崩,由其次子时年20岁的王储瓦差拉冗(Vajiravudh,1910—1925年在位)继位,是为拉玛六世。执政期间军队中的一群年轻军官不满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君主立宪,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成立了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宗旨的青年军官联谊会,在曼谷、阿瑜陀耶、班武里(Changwat Prachuap Khiri Khan)、北榄坡(Pak Nam Pho)、彭世洛、巴真(Prachin Buri)和洛坤等地活动,1912年发动政变,由实差突上尉、差伦纳·班猜中尉和春柿·沙旺少尉领导,以武力胁迫拉玛六世接受君主立宪政体。但政变并未成功,由于内部有人告密,还来不及动手,他们就在1912年2月27日被全部逮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暹罗加入协约国,参加对同盟国作战,作为战胜国,暹罗在巴黎和平会议上获得了一个席位,并获得了税收自由和撤销治外法权。

1925年,拉玛六世的胞弟帕恰迪波(Prajadhipok,1925—1935年在位)即位,是为拉玛七世。拉玛七世执政时泰国受世界局势的影响处在剧烈变动之中。1927年曼谷军政界任职的留学生比里·帕侬荣(Pridi Phanomyong)与銮披汶·颂堪等6人在巴黎召开第一次会议,组建泰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民党,试图将暹罗的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君主立宪制,确定了民党的六大纲领:捍卫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争取人民的平等权利,开放人民的自由。在民党组建伊始便存在着两个派别,分别是青年法学家比里·帕侬荣为首的左翼,称为“革新派”;另一派以出身于高级军官家庭的陆军上校披耶·帕凤(Phot Phahonyothin)为首的右翼,即所谓的“军事派”。

1932年发生了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拉玛七世被迫颁布了该国第一部宪法,从而结束了几个世纪的封建和绝对君主制。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困难、米价大幅下跌以及公共支出大幅减少的综合结果引起了贵族的不满。1933年6月10日,再次发生密谋政变。6月22日议会正式复会,会上决定取消国王4月1日的复辟令。6月25日,组成了披耶·帕凤为总理的新的立宪政府,母旺绿亲王(保皇派武装的总头目)于是潜逃到呵叻府。1933年6月,披耶·帕凤正式就任内阁总理。1935年3月2日,拉玛七世在英国宣布逊位,保留亲王头衔。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其在瑞士念书的侄儿阿南达·玛希敦(Mahidol Adulyadej,1935—1946年在位)任国王,是为拉玛八世王。1934年3月21日,比里·帕侬荣就任内务部部长。在任期间,比里·帕依荣向国会提出《地方自治条例草案》,并获得通过,正式颁布为国家法律;同外国商讨废除与泰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38年,军人銮披汶·颂堪任总理,并把国名暹罗改称泰国,对内推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鼓吹大泰族主义。从此泰国开始了长时期的军人独裁统治,陆续颁布了12项通告(统称为《唯国主义信条》),对非泰族人民(主要是华人)采取歧视政策,1941年,銮披汶·颂堪政府面对国际局势逐渐走向亲日派,导致了泰国许多有识之士奋起反抗,动摇了披汶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1年泰国被日本占领,被迫宣布加入“轴心国”,次年泰国共产党成立。1945年,日本投降,泰国脱离日本控制,同年恢复使用“暹罗国”名。1946年拉玛八世在寝宫饮弹驾崩,其弟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1946年—2016年)即位,尊号拉玛九世,由于年纪仅19岁,没有立即勤政,1951年才正式即位。1947年,披汶军人集团发动政变,推翻了时任政府。1949年5月暹罗又改称泰国,海军发动“大王宫”政变,试图推翻披汶政府未遂。从1950年起,泰国与美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两国签订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以及《军事援助协定》,美国给予泰国大量的军事援助。泰国于1954年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成为美国的积极盟友。

拉玛九世统治时期(1946年—2016年)

自1955 年以后泰国国内长期反复发生政变,政局动荡不堪。1956年上半年,泰国出现了20多个政党。1957年,国防部长沙立·他纳功(Sarit Thanarat)发动了不流血政变,披汶逃亡国外,议会解散,宪法终止。1959年2月,沙立任总理兼任陆海空三军司令。1963 年12月,沙立病逝,其副手他侬·吉滴卡宗(Thanom Kittikachorn)元帅接任总理。这一时期泰国社会日益现代化和西化。当农村人口到不断发展的城市寻找工作时,快速城市化就发生了。农村农民获得了阶级觉悟,同情泰国共产党。经济发展和教育促进了曼谷和其他城市中产阶级的崛起。 1971年10月,发生了反对他侬·吉滴卡宗独裁统治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导致平民伤亡。

1973年,爆发泰国历史上著名的“10·14”事件,他侬政府倒台。1974年5月拉玛九世任命讪耶·探玛塞(Sanya Dharmasakti)为总理,这是国王自1932年以来首次直接干预泰国大选。1975年1月,泰国再次举行大选,克立·巴莫(Kukrit Pramoj)出任政府总理。1976年10月8日海军上将沙岳发动军事政变,推举他宁 ·盖威迁(Tanin Kraivixien)组织内阁。1977年10月,沙鄂·差罗如(Sangad Chaloryu)上将以“革命团”的名义又一次发动政变,三军最高司令江萨·差玛南(Kriangsak Chamanan)上将出任总理。1978年12月2日,泰国新宪法生效,次年成立江萨为总理的新内阁,但就任不到一年即辞职。1980年3月,国会提名陆军司令、国防部长炳·廷素拉暖(Prem Tinsulanonda)上将为政府总理并且借助国王的力量成功挫败了1981年和1985年的两次军事政变。炳 ·廷素拉暖总理还曾两次访问中国。1988年7月,差猜·春哈旺(Chatichai Choonhavan)出任总理。1991年2月军事政变,武装部队总司令顺通·空颂蓬(Sunthon Khongsompong)和陆海空三军司令及警察总监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接管了国家权力,任命阿南·班雅拉春(Anand Panyarachun )为临时政府总理。次年3月经过大选,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素金达·甲巴允(General Suchinda Kraprayoon)上将出任总理,引发曼谷街头“五月流血”民主运动,在拉玛九世干涉下,素金达被迫辞职。1992年9月13日,泰国再次举行大选,以民主党为首的几个反对党在选举中获胜,组成了新的联合政府。民主党领袖川·立派(Chuan Leekphai)出任泰国第19任总理。1995年8月成立由 7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泰国党主席班汉·西巴阿差(Banharn Silpa-archa)出任内阁总理。1996年11月25日,泰国国王颁布谕令,任命新希望党差瓦立·永猜裕(General Chavalit Yongchaiyudh)出任泰国第22任总理。1997年初,差瓦立先后访问了6个东盟国家并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泰国

拉玛九世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泰铢大幅度贬值,泰国经济日趋恶化。差瓦立总理于11月提出辞职,川·立派再次出任泰国总理。1998年他信·西那瓦(Thaksin Chinnawat)组建泰爱泰党,2001年1月的下议院选举泰爱泰党牵头组阁,他信出任泰国第23任总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民选总理,并且成为首位“一党内阁总理”。2001 年至 2006 年执政。他的政策成功地减少了农村贫困并在该国启动了全民医疗保健。泰国南部的叛乱从2004年开始升级。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啸袭击了该国,大部分地区发生在南部。他信在担任总理的第二个任期内就开始了由人民民主联盟(PAD)领导的针对他信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2006年泰国发生“反他信”政治运动,军方发动“9·19”政变,推翻他信政府,前陆军总司令素拉育·朱拉暖出任总理。2007年,他信联盟的人民力量党(PPP)领导的文官政府当选。人民民主党领导的另一场抗议活动以人民党解散而告终,民主党领导联合政府取而代之。支持他信的反独裁民主联合阵线(UDD)曾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抗议,后者以暴力军事镇压结束,造成88人民死亡。2008年他信密友沙玛·顺达卫(Samak Sundaravej)出任总理,自2008年5月起再次掀起反政府的运动浪潮,要求沙玛政府下台。9月9日沙玛被宪法法院判决违宪而解除总理职务后,人民力量党随即推举他信的妹夫颂猜·翁沙瓦(Somchai Wongsawat)于9月17日出任总理。2008年12月15日,民主党党首阿披实当选总理。2011年8月,以他信妹妹英拉(Pu)为总理的政府成立。2013年12月,英拉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重新大选。

拉玛十世统治时期(2016年—)

2016年10月13日,九世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哇集拉隆功国王即位,是为拉玛十世。2019年3月24日泰国举行新一届大选。6月5日新届国会上下两院投票选举总理,巴育·占奥差(Prayut Chan-ocha)高票当选连任。2020年8月,巴育改组内阁。2023年5月,泰国改革派反对党进步党(MFP)和民粹主义保泰党赢得大选,这意味着支持总理的保皇派军事政党失去了权力。2023年8月22日,民粹主义为泰党的赛塔·他威信(Srettha Thavisin)成为泰国新总理。

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泰国地处亚洲东南部,经纬度为北纬5°30′—21°,东经97°30′—105°30′之间,位于东七区,无夏令时。国土面积51.312万平方千米,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印尼、缅甸。其中海域面积2230平方千米,总海岸线为2637千米,其中暹罗湾海岸线1700千米,安达曼海岸线937千米。境域形状宛如象头,南北距离1620千米,东西宽775千米。泰国东南临太平洋泰国湾,西南濒印度洋安达曼海,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东北湄公河为天然国界与老挝毗邻,东南与柬埔寨交界,疆域沿克拉地峡向南延伸至马来半岛与马来西亚相接。陆地边界线总长4863千米,其中与缅、老、柬、马来边界线长度分别为 1800千米、1754千米、803千米和506千米。

泰国

泰国及周边国家

气候

泰国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普吉岛和甲米等地区则属于海洋性气候。全年分三季,即热季(2月中旬-5月中旬)、雨季(5月下旬-10月中旬)和凉季(11中旬-翌年2月中旬)。年平均气温27.7℃,其中热季平均最高气温可为34.5℃以上,最低气温为23.8℃;凉季平均最高气温为23.48℃,最低气温为20.53℃。

由于地形不同,泰国各地的气温有一定差异。东北部远离海洋,四季冷热分明,热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5℃,凉季平均最低气温为18.3℃。东部沿海,气候宜人,热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3.9℃,凉季平均最低气温为21.8℃。以首都曼谷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全年炎热潮湿,热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5.5℃,而凉季的平均最低气温为21.1℃。南部普吉岛和甲米等地,年温差小,热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3.4℃,凉季平均最低气温为22.45℃。北部气候较为凉爽,年平均气温为33℃,但很少存在真正闷热的月份。

泰国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但各地的雨季和降水量并不统一,北部、东北部以及半岛西海岸的降水量最多是在8月,中部和东南部在9月,半岛东海岸为11月。降水量最大的两个地区都濒临大海且处于迎风坡面,如东南沿海地区的达叻府年平均降水量为4767毫米,南部半岛的拉依府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32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中北部地区的素可泰府、甘烹碧府以及西部的达府和北碧府,年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东北部地区除了高原边缘年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外,其他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0毫米左右。泰国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3000小时,平均日照时数在10小时左右,夏季日照时间大约在上午6点到晚上6点40分钟左右,12月至次年2月,日照时间相对会短一点,大约在上午6点45分至下午六点10分到6点半之间结束。

地质

从地质构造看,泰国大地构造位置上又处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古大陆三者相邻处,东部属于印支板块,西部归马来巽他板块(Sunda Plate)的一部分。向北经缅甸东北部可与中国西南三江地区近南北向构造带相连,向南经马来半岛和北加里曼丹则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近东西向构造带相接,从而使泰国地质构造线轮廓自北向南呈现出由NNW(北北西)向SEE(南东东)转化的特点。泰国西北部和北部是前寒纪隆起区,其向西与缅甸东,向东与老挝西北的前寒武纪隆起区相连,向南它很可能延到泰国东北部的呵叻高原之下。在现今清迈—南奔—北碧一线以西地区,自古生代至中三叠世是处于大陆架环境,接受了巨厚的海相沉积物,其中大约在中奥陶世、早二叠世和早三叠世发生了海侵,构成了3个明显的“沉积旋回”(岩性岩相的交替化)。在清迈—南奔—北碧一线以东地区比较接近陆地,则表现出许多层位的缺失,特别是中志留世以来,火山喷发活动使该区域地层具有明显的横向变化。

泰国

东南亚地区大地构造图

泰国西部大陆架的构造活动在古生代至中三叠世不断加强,在中志留世之前,除寒武系底部与前寒武系呈明显角度不整合外,其他各段地层基本是连续沉积的。中志留世以后,受华力西晚期运动影响,局部地方二叠系与三叠系呈不整合接触,并且大约在344—266Ma(百万年)发生一次小规模岩浆侵入活动,而在二叠纪以后地壳不稳定性仍在加剧。直至中三叠世晚期,西部大陆架形成了NNW(东东西)向褶皱带。大约在212—198Ma(百万年)发生一次较大的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岩体沿着褶皱带方向呈带状分布。晚三叠世以后,泰国基本上处于盆山构造环境,形成了呵叻盆地地形。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活动影响,侏罗纪早期西部局部地方发生中酸性火山喷发;晚白垩世初期呵叻盆地曾遭短暂的海侵;大约85—65Ma(百万年)之间半岛南部发生一次较大区域性岩浆侵入活动‚沿马泰边境一带形成近NNW(北北西)—SEE(南东东)向的花岗岩带;古近纪初呵叻盆地完全隆升为高原,而西部与南部一些构造盆地继续下陷;更新世又发生一次以玄武岩喷发为主的岩浆活动等等。经过漫长的构造演化,泰国如今在构造上大体可分如下4个分区:西部印支褶皱带、东北部中生代坳陷、半岛南部燕山晚期构造-岩浆带和泰国东南部包括泰国湾的新生代凹陷。

从地层上看,地层分区比较明显。东部主要为中、新生界,西部主要为古生界。泰国前寒武系分布比较零散,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清迈、达府、东南春武里一带,主要岩性为云母石英长石片麻岩黑云母微斜长石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角闪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变质程度属角闪岩相。寒武系与奥陶系零星分布在泰国西北部清迈西部、南奔南部、夜丰颂南部及泰国半岛南部的也拉、是贪玛叻和德鲁道岛等地。西北部主要岩性为细粒至粗粒的砂岩和石英岩,半岛南部主要为红色页岩和砂页岩,说明泰国西北部寒武纪是处于大陆架沉积环境,南部半岛属于三角洲沉积环境。志留系—泥盆系分布范围比较广,扩展至中部北碧和东南部武春里一带,主要岩性为页岩、泥岩、砂岩、杂砂岩。石炭系、三叠系分布广泛,但各有差别。侏罗系主要分布在呵叻高原,西北部与半岛南部仅有零星出现,主要岩性为淡色、浅红色砂岩、砾岩;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呵叻高原,半岛南部有零星出现;第三系在西北部较发育其次在西部、半岛南部以及呵叻高原小范围出露;第四系广泛分布于河流、海湾海滩以及海洋中,主要为砾石、砂和黏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地形地貌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形复杂多样,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既有山岭、峡谷、高原,也有平原、洼地和海洋地区,其中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按地形特点,全国分为六大区域:北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北部地区面积9.3万平方千米,80%为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1600米,为全国地势最高的地区,有泰国最高峰因他暖山(海拔2576米);东北部地区为呵叻高原,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由西向东南方向倾斜,形成呵叻和沙功那空两处盆地;中部地区大部分为平原,北部为山脉,南部为三角洲平原,河网密布;东部地区的北边为平原,中部为山地和丘陵,南边为沿海平原,近海处有大量的半岛、海湾和各种石滩;泰国西部地区为山脉,西部地区的部分平原与中部地区平原相连;泰国南部位于克拉地峡分布带上,狭窄的平原分布在中间,蒂迪旺沙山脉(Titiwangsa Mountains)构成了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的分界线。

泰国
泰国碳酸盐岩及主要岩溶类型分布

除了常规的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外,泰国岩溶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5%左右,主要分布在泰国西部,呈南北向分布,从泰国北部湄宏顺(Mae Hong Son,又被称为夜丰颂府)高原岩溶区(北纬19.3°)到南部甲米省攀牙湾(Phang-Nga)滨海岩溶区(北纬8.5°),横跨近11个纬度。具体范围为沿马来半岛西岸泰国—马来西亚边界一直向北延伸到泰国—缅甸交界处的掸邦高原境内。受气候、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泰国的岩溶地貌由北至南有湄宏顺省北部为代表的泰国北部高原峰丛洼地坡立谷、以北碧府中部为代表的泰国中部峰丛洼地谷地、以攀牙湾地区为代表的南部滨海岩溶。

泰国

甲米省Thanbok Khoranee国家公园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泰国的两大水系分别是湄南河水系和湄公河,还有许多其他水系和个别河流从泰国境内流入南部泰国湾和安达曼海。泰国境内包括大大小小的河流约60多条,总长超过1.5万千米,其中湄公河、湄南河和蒙河三条主要河流占泰国国土总面积的65%,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泰国北部分布着宾河、汪河、庸河、难河、麦果河、录河、因河、白河;东北地区有蒙河、栖河、颂堪河;中部地区有湄南河、素攀河、湄公河、邦巴河、巴萨河、萨盖甘河;南部地区有克哩拉河、达比河、朗宣河、董里河、北大年河、甲武里河。此外,泰缅之间有甲武里河、麦赛河、洛河、梅河、萨拉翁河和丹劳河作为分界线;泰国和老挝之间有湄公河和棱河作为分界线;泰国和柬埔寨之间有巴奥河、南赛河、胆河、功河和本南隆河等一些流量较小的河流作为分界线;泰国和马来西亚之间有哥洛河作为分界线。

泰国

泰国河流及流量(2000年数据)

湄公河(Mekong River)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上游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等地,被称为澜沧江,向南流经老挝,其中游至下游部分被称为湄公河,又先后向南流经泰国、柬埔寨、越南。湄公河总长4909千米,在泰国境内的河段长约825千米。受地势影响,泰国东北部的蒙河、颂堪河、莱河等支流分别向东汇入湄公河。

湄南河(Chao Phraya River):又名昭披耶河,是泰国唯一一个从境内进入印度洋的河流,发源于泰国北部的滨河、永河、难河、巴塞河等几条支流汇合而成,长1352千米,年平均流量229.76亿平方米。该河流是泰国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7万平方千米,约占泰国总面积的1/3,流经泰国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

蒙河(Mun River)发源于那空叻差是玛(Nakhon Ratchasima)北通差县境内的翁山和拉曼山,全长641千米,流经武里南府、素林府、黎逸府和四色菊府,在乌汶府与湄公河交汇,境内流域面积达11.5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为250亿平方千米,是泰国境内第二大河。

湖泊

泰国湖泊不多,南部半岛的宋卡湖是泰国最大的湖泊,东西宽20千米、南北长80千米,湖泊面积为1040平方千米,宋卡湖北面与海湾相连,因此其北部湖水略咸。此外位于中部那空素旺府的博拉碧湖(Bung Boraphet),面积 212平方千米。东北部沙功那空府的农汉湖中,面积170平方千米。此外,泰国还有一些较小的淡水湖,如乌隆府的公博哇丕湖和那空帕侬府的农雅湖,面积不足100平方千米。

水利

泰国拥有悠久的灌溉发展历史。在过去的七个世纪里,历任君主建造了堰、运河、蓄水坝、运输系统等。现代灌溉发展始于1902年,当时拉玛五世国王聘请了一位荷兰水利工程师来制定先进的灌溉系统计划。1957年,湄南河大坝,随后,主要蓄水库竣工,1964年普密蓬大坝(Bhumibol Hydropower Station)和1971年诗丽吉大坝(Sirikit Hydropower Station)。从那时起,泰国建造了许多带有运河系统的大型,中型和小型蓄水坝和堰,以服务于扩大的灌溉区域。截至2020年,泰国总共有682座水坝,其中33座是大型水坝;517座中等蓄水池,总蓄水量为4799立方米,4156个被归类为小型水库。

拉贾普拉巴大坝(Rajjaprabha Dam)是素叻他尼府班塔昆(Ban Ta Khun)区内的一座多用途水坝。其目的是发电、灌溉、防洪和捕鱼。于1982年2月9日开始施工,1987年9月30日建成,大坝高95米,长761米,容量为5.639亿立方米,覆盖面积达185平方千米,该发电厂拥有三台80兆瓦的发电机,总发电量为240兆瓦。拉玛九世将其命名为Rajjaprabha”,意思是“王国之光”,由于其风景又被称为“泰国桂林”,部分湖泊在考索国家公园的监督下。

普密蓬大坝(Bhumibol Dam)位于泰国达府(Tak)桑高县,是湄南河支流平河上的一座混凝土拱坝。1957年7月25日,普密蓬·阿杜德国王陛下授予皇家许可,允许在大坝上使用吉祥的名字“普密蓬”。1964年5月17日,工程竣工后,普密蓬国王陛下按下了第一台发电机的启动按钮。水坝高154米,蓄水量达13.642亿立方米,坝基的水电站由八个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为779.2兆瓦。朱拉蓬大坝(Chulabhorn Dam),前身为“南佛姆大坝”,位于那空拍侬府(Tambon Thung Phra)。该工程于1970年开始,自1972年10月起完工并为该系统供电。大坝水库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淡水鱼类养殖源地。大坝为旱季种植提供灌溉。由于周围风景优美,全年气候凉爽宜人,朱拉蓬大坝被誉为“泰国瑞士”。

潮兰湖(Cheow Lan Lake)水库,位于泰国素叻他尼府(Changwat Suratthani)的考索国家公园,是一个185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在1987年由泰国发电局(EGAT)建造。

华洞道水库(Huay Tueng Thao Reservoir)位于清迈府,是普密蓬国王陛下为解决附近地区缺水问题而修建的。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泰国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无干旱土纲外,有九种土纲分布。其中新成土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12%,主要分布于泰国海湾沿岸的低地上,大部分属于潮湿新成土,排水良好的新成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砂丘和有沙质沉积物的阶地和海滩;变形土约占全国面积的1.34%,主要分布在中央平原与中央高地的石灰岩区,大部分为湿润变性土和半干润变性土;始成土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11%,主要是潮湿新成土,分布于昔日的泛滥平原和低阶地上,此类土壤主要用于种植水稻;软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1%,主要集中与中央平原南部的泥灰岩地区,泰国仅见湿润软土和潮湿软土两种;灰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1%,主要见于泰南半岛和沿海海湾的海滩和沙丘地上,仅见腐殖质灰土;淋溶土分布广泛,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37%,最多为潮湿淋溶土,主要见于中北部平原的低阶地上;老成土是泰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4.5%,其中潮湿老成土、半干润老成土和湿润老成土最为常见,腐殖质老成土较少,限于北部高地;氧化土和有机土各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26%、0.16%。按成土条件划分土类,泰国都属于砖红壤。

泰国
泰国土壤资源分布(2015年数据)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在泰国已发现和勘查的矿种有60种以上,其中钨、锡、铀、钾石盐、宝玉石以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这些矿产资源可分为三类,即燃料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燃料矿有天然气、石油、煤炭和油页岩,泰国天然气最大储量为5464亿立方米,石油最大储量为1.64亿吨,目前在泰国以发现油气田19个,主要分布在泰国湾、安达曼海、南部平原、中部平原、呵叻高原和北部山间盆地,美国雪佛龙公司经营的本扎玛油田是泰国最大的海上油田,泰国湾的邦库气田是泰国最大的天然气田,泰国煤炭主要是褐煤和烟煤,其中80%分布在北部的清迈府、南奔府、达府、帕府和乌达叻滴府一带。

金属矿有锡、钨、锑、铅、锰、铁、锌、铜、钼、镍、铬、铀、钍等,锡是泰国最重要的矿产,矿床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中部和北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钨是仅次于锡的重要矿产品,主要分布在清莱府、清迈府、夜丰颂府等地区。非金属矿有钾盐、萤石重晶石石膏、岩盐、杂盐(光卤石)、磷酸盐、高岑土、石墨、石棉、石灰岩和大理石。泰国是世界萤石主要生产地,储量约为1150万吨,主要分布在南奔府、清迈府、夜丰颂府等地;重晶石储量为3353万吨,分布在那空是贪玛叻(洛坤)府、莱府、清迈府和素叻他尼府;石膏产地主要分布在披集府、那空沙旺府、南邦府等地;岩盐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猜也奔府、那空叻是玛府等地,储量29亿吨。

非金属矿主要有叻武里府、巴蜀府、南邦府的磷酸盐;南邦府、乌达叻滴府的高岭土;占他武里府、清迈府的石墨;乌达叻滴府的石棉、滑石;沙拉武里府、那空沙旺府的大理石等等。此外泰国还生产各类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黄玉尖晶石、电气石、锆石、石英、翡翠等,占他武里府的宝石产量占全国的70%。

水资源

泰国的降水量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少,泰国每年降雨量约800亿立方米,扣除蒸发、蒸散和入渗后,剩余部分为2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如图)。泰国的地下水系统主要由有约4亿立方米的降雨量和河流渗漏补给。水文平衡研究估计,泰国每年有大约12.5%至18%的降雨量会渗入土壤,大约9%的降雨量会到达含水层。然而,这只适用于如北部高地、中部平原上游和海湾沿岸平原等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区。对于其他流域,如曼谷和呵叻高原等下中部平原的流域,估计只有5-6%的降雨量到达含水层。

地区

集水区(平方千米)

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

降雨量(百万立方米)

径流量(百万立方米)

北部

169640

1280

217140

65140

中部

30130

1270

38270

7650

东北部

168840

1460

246500

36680

东部

34280

2140

73360

22000

西部

39 840

1520

60560

18170

南部

70140

2340

164130

49240

总量

512870

-

799960

198880

参考资料

能源资源

泰国长期以来一直促进和支持能源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已从多方面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包括太阳能,风能,小型和大型水力发电厂,生物质,沼气,城市固体废物(MSW),地热发电和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

泰国的水力发电每年可发电190亿度。截至2018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3603兆瓦,较2017年增长1%。泰国风能资源较好,境内50米高度风速每秒5.5米。截至2018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1018兆瓦,较2017年增长62%。泰国光照资源丰富,全国平均每平方米单日日照辐射发电量为4.129千瓦时。截至2018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572兆瓦,较2017年增长1%。

2018年,泰国的发电总量为178亿千瓦时。其中,天然气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5.17%,煤炭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22%,生物质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5.62%,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50%,太阳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50%,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0.56%。根据2022年数据统计,电力行业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同比2012年增加了2倍。其中,生物质发电厂(约 29%)和太阳能(约 25%)以及水力发电(约25%)占大多数,其次是风能(约13%)、沼气(约5%)和城市固体废物(约3%)。

动物资源

泰国家禽养殖主要以鸡鸭饲养为主,尤以养鸡生产发展见长;泰国水产养殖主要以淡水养殖和咸淡水养殖为主,淡水养殖主要养殖种类为对虾、贻贝、尖吻鲈、罗非鱼、杂交鲇鱼、银无须鲃、罗氏沼虾、蛇皮毛足鲈等; 咸淡水养殖主要种类是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翡翠股贴贝、泥蚶和牡蛎

植物资源

泰国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木薯、橡胶、甘蔗、绿豆、黄麻、烟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此外,泰国草药资源也十分丰富,在2017 至2022年间,泰国是东南亚第一大优质草药原料和草药产品出口国,价值超过122.11亿泰铢,有姜黄、穿心莲、黑沙姜、积雪草、余甘子、高良姜、生姜、沙姜、芦荟、葛根、苦瓜、白粉藤、卡痛、大麻、印度草等。

海洋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泰国的泰国湾和安达曼湾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海洋渔场,曼谷、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渔业中心和渔产品集散地,全国77个府市中有23个临海,良好的地理条件使泰国具备了发展海洋渔业的天然优势。泰国的海岸线分东西两侧,天然形成泰国东、西两块海洋渔业产区。东侧接泰国湾,是泰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产区,渔场面积为3428万公顷,最高持续渔获量91万吨,其中中上层鱼类14万吨,底层鱼类77万吨;西侧通安达曼海,渔场面积为1942万公顷,最高持续渔获量29万吨,其中包括中上层鱼类9万吨,底层鱼类20万吨。泰国海洋渔业资源种类丰富,经济鱼类约有850多种,其中中上层鱼类包括青干金枪鱼、马鲛鱼、小沙丁鱼、羽鳃鲐等;底层鱼有鳝鱼、金线鱼、石首鱼、大眼鲷等;另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生物,如鱿鱼、对虾、蛤、梭子蟹和乌贼等。

海洋矿产资源

泰国的石油天然气大部分来自沿海大陆架和海洋区域。和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泰国海洋油气资源相对匮乏,2016年底泰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为4亿桶和0.2万亿立方米,储产比分别为2.3和5.4,即保持2016年的产量,2016年底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能持续2.3年和5.4年,远低于50.6年和52.5年的世界平均值。2016年底,泰国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0.1%,而2016年底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比重更是低于0.05%。

生物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

同时泰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得益于良好的自然资源,泰国拥有包括近1000种鸟类、1721种陆生脊椎动物、2000种海鱼、11900种海洋无脊椎动物、2000种海洋软体动物、294种哺乳动物、360多种爬行动物物种、160多种两栖动物、淡水鱼570种。以及7000种已知的节肢动物。但另一方面,泰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包括偷猎、农业扩张和非法木材采伐造成的森林砍伐、破坏性捕捞做法、污染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发展造成的干扰,同时随着外来物种的引进,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土著牲畜数量大幅减少。1975年泰国政府将长尾猴、大灵猫、野象等170余种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将虎、金钱豹、黑熊等29种动物被列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根据202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显示,已有65中哺乳动物、67种鸟类、42中爬行动物、12中两栖动物、154种鱼类、16种软体动物被纳入受威胁物种。139种动物被列为濒危物种,351种属于易险物种。如印度支那豹在21世纪之后在泰国北部和中南部森林公园当中不再有记录,2017年,爪哇野牛的数量大约在5000到8000之间、野生亚洲水牛约为2500只、印度象数量至少下降了75%,伊洛瓦底江种群数量在2023年不断减少,全球仅存约90头。林牛(kouprey)现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7973/

(76)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历史
  3. 史前时期(公元2世纪以前)
  4. 从金邻国到堕罗钵底国(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238年)
  5. 素可泰王国时期(公元1238年至公元1438年)
  6.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1349年至1767年)
  7. 对外扩张
  8. 对外交往
  9. 与缅甸王国的战争
  10. 与西方接触
  11. 黄金时代
  12. 王朝灭亡
  13. 吞武里王朝(1767年至1782年)
  14. 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
  15. 曼谷王朝初期(1782年至1851年)
  16. 拉玛四世至拉玛五世改革时期(1851年至1910年)
  17. 拉玛六世至拉玛八世统治时期(1910年至1945年)
  18. 拉玛九世统治时期(1946年—2016年)
  19. 拉玛十世统治时期(2016年—)
  20. 地理
  21. 位置境域
  22. 气候
  23. 地质
  24. 地形地貌
  25. 水文水利
  26. 水文
  27. 河流
  28. 湖泊
  29. 水利
  30. 自然资源
  31. 土壤资源
  32. 矿产资源
  33. 水资源
  34. 能源资源
  35. 动物资源
  36. 植物资源
  37. 海洋资源
  38. 海洋生物资源
  39. 海洋矿产资源
  40. 生物多样性
  41. 动物多样性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