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布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廷布(宗卡语:ཐིམ་ཕུག;英语:Thimphu),是不丹王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不丹西部,面积26平方千米,分为12个区。截至2024年1月,廷布总人口为144197人。 “廷布(Thimphu)”这个地名源于德钦颇章僧院(Dechenphumonastery)前一块下沉的石头。在民间传说中,这块石头曾被用于压在一名被制服的食人女妖身上,以防止她飞离。在当地语言中,“Thimpu”意为下沉,...

廷布(宗卡语:ཐིམ་ཕུག;英语:Thimphu),是不丹王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不丹西部,面积26平方千米,分为12个区。截至2024年1月,廷布总人口为144197人。

名称

编辑

“廷布(Thimphu)”这个地名源于德钦颇章僧院(Dechenphu monastery)前一块下沉的石头。在民间传说中,这块石头曾被用于压在一名被制服的食人女妖身上,以防止她飞离。在当地语言中,“Thimpu”意为下沉,“phu”意为飞翔。

历史沿革

编辑

早期历史

廷布始建于13世纪,早期是由散布在山谷中的一群小村庄组成,最初名为东贡城堡,意为“蓝石城堡”,是不丹宗教之父帕角·达冈·斯普戈(Phajo Dagon Shipgo)喇嘛修建的小寺庙。1641年,夏仲·阿旺南嘉将小寺庙扩建为大城堡,改名为扎西曲宗,意为“吉祥法宗”。扎西曲宗是不丹统治者的夏宫,每年夏天不丹统治者会前往此地居住(冬宫位于廷布东北部的普那卡)。在历史上,廷布原有的大部分建筑均毁于火灾、地震,后又多次重建。

英国入侵时期(1772年-1907年)

1772年,东印度公司驻孟加拉总督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出兵入侵不丹境内,第一次英不战争爆发。1774年4月25日,不丹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签订了和平条约,同意对1730年以前的边界进行恢复,允许英国人在不丹采伐木材。同年,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派出一个代表团经由不丹前往中国西藏,寻找“珍贵且易于运输的”货物,这是第一支抵达不丹的英国远征队。这支远征队由乔治·博格尔(George Bogle)率领,在廷布停留了5个月,后前往中国西藏。1776年至1777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率领代表团两次到访普那卡和廷布,以商讨不丹要求索回库奇比哈尔西北的一个小镇的事宜,同时进一步确定博格尔代表团从不丹过境前往中国西藏的事宜。1783年,萨缪尔·特纳(Samuel Turner)率领的大型英国远征队沿着博格尔远征队的路线抵达廷布,随后进入中国西藏。

1870年,不丹的帕罗和通萨这两个敌对山谷之间的权力斗争导致了不丹的内战,最终导致了通萨总督乌金·旺楚克(Ugyen Wangchuck)的上位。1885年,敌对双方在廷布的羌黎密塘阅兵场进行了一次会议。会议期间,双方因争执而引发了一场战役,乌金·旺楚克在战役中击败了他的政敌并取得胜利,并在不丹中部的权力基础上统一了国家。

旺楚克王朝(1907年至今)

1907年11月,佛教高僧、政府官员和重要家族的首领召开大会,结束了长达300年之久、奄奄一息的不丹二元政体,建立了新的绝对君主制。乌金·旺楚克当选为不丹首位世袭天龙嘉波(Druk Gyalpo)。旺楚克王朝时期,在历代改革派君主的统治下,不丹局势和平,经济发展平稳。1952年,不丹的第三任国王吉格梅·多吉·旺楚克登基,他通过废除农奴制、重新分配土地和改革税收,改革了旧的伪封建制度,此外还推行了许多行政、立法和司法改革。1952年,不丹国王决定将首都从古都普那卡迁至廷布。1955年,不丹国王定居廷布。1961年,吉格梅·多吉·旺楚克决定重修城堡,约有2000名工人从全国各地抽调到廷布,开始了重建工作。1962年,廷布正式被定为不丹的永久性首都。

廷布成为首都后,不丹先后加入科伦坡计划、万国邮政联盟、联合国。数个外交使团和国际资助组织在廷布设部,廷布开始迅速发展。1974年6月2日,不丹第四任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在廷布的扎西曲宗举行加冕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名宗教界知名人士参加了这次为期三天的豪华庆典活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大量外国来宾进入不丹,是外界了解该国的里程碑事件。在登基仪式之后,一些小型观光团获准进入廷布的宗堡以及佛寺参观,廷布的旅游观光行业模式渐趋成形。

2001年,位于廷布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开始起草《不丹王国宪法》,为结束世袭君主制,建立议会民主制国家。2005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将第四稿宪法草案对社会公布,在达到全国的共识后,经国民议会审批,成为不丹首部宪法宪法。2005年,不丹第四任国王宣布决定将王国的统治权移交给其子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加冕典礼在廷布的羌黎密塘体育场举行,该年恰逢旺楚克家族成立一百周年。2010年,廷布举办了第16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廷布位于不丹西部的旺河上游廷布谷地,介于北纬27°28′00″~27°46′66″,东经89°38′30″~89°64′16″之间,总面积为26平方千米,东北部为不丹的旧首都普那卡,两市相距70千米。廷布属于东6区(UTC+6),不实行夏令时。

气候

廷布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较高,但由于纬度较低,并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高原气候,季节差异明显,夏季温和,冬季相对寒冷。尽管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较高,廷布的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城市。该市的年平均气温7.9℃。冬季漫长,从10月至翌年4月,月平均气温均不足9℃;每年5至9月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其中7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15℃。廷布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400毫米,65%的降雨量集中于雨季。雨季从每年5月持续到9月,旱季则覆盖一年中的其余月份。

地质地貌

廷布属于不丹境内的中央片麻岩群,岩基主要由岩浆岩和生物花岗片麻岩,以及薄层石英岩、云英岩、钙硅酸盐岩和大理石组成,少数地区零星分布有石灰岩床、闪长岩岩基或岩体。

廷布地处旺河上游廷布谷地的狭长地带,是亚洲海拔最高的首都。谷地海拔从2248米至2648米不等,周围山脉总体呈南北走向,海拔高达3800米。旺河及其支流横穿廷布周围的山脉,塑造了廷布谷地和周围山脉的地形。廷布谷地由紧接河床的陡峭东部山脊和地势逐渐倾斜的西部谷地组成,谷地从旺河西岸的德肯奇林向西姆托卡宗延伸。

水文水利

水文

廷布地处廷布楚河(Thimphu chhu)沿岸,该河全长370千米,发源于中国西藏,为雅鲁藏布江支流,向东南流经不丹中西部,流过哈河谷、帕罗河谷和廷布谷地,与帕罗楚河交汇后,形成了旺楚河(Wang chhu),流入印度境内的西孟加拉邦后,也被称为莱达克河(Raidāk River)。

廷布

廷布楚河

水利

廷布水电站位于旺河上游,于1967年建成并投产,是不丹的第一个装机容量为360千瓦的水电站,主要用于廷布的电力供应,满足该市的照明能源需求。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森林占廷布总土地面积的19%,住宅用地占18%,农业用地占15.5,果园占11%,公共机构用地占8.5%,交通运输用地占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2%,其他用地占14.5%,未开发土地占7%。

森林资源

截至2010年,廷布的树木覆盖面积为68.4千公顷,占其土地面积的38%。2022年,廷布的树木覆盖面积减少了38公顷。

水资源

廷布的主要水源为河流,该市约90%的人口可获得饮用水,但由于渗漏和消费者需求量大、以及缺乏长期的饮用水供应总体计划,导致供水时断时续,饮用水短缺。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廷布的海拔范围和气候带决定了其植被类型。由于境内山脉总体呈南北走向,极易受到席卷喜马拉雅山内部及其低谷的潮湿季风的影响,同时廷布谷地位于山脉的背风面,相对干燥,导致其植被类型与迎风面截然不同。廷布谷地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针叶林对水分的需求较少。

动物

廷布的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境内观察到有188种野生动物,其中哺乳动物14种,鸟类110种,昆虫62种。褐鳟(Salmo trutta)是廷布唯一的野生鱼类。此外,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距翅麦鸡(Vanellus duvaucelii)、喜马拉雅斑羚(Naemorhedus goral)等14种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物种。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0706/

(11)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早期历史
  4. 英国入侵时期(1772年-1907年)
  5. 旺楚克王朝(1907年至今)
  6. 自然地理
  7. 位置境域
  8. 气候
  9. 地质地貌
  10. 水文水利
  11. 水文
  12. 水利
  13. 自然资源
  14. 土地资源
  15. 森林资源
  16. 水资源
  17. 生物多样性
  18. 植物
  19. 动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