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日语(英语:JapaneseLanguage;日语:日本語;假名:にほんご),日本的官方语言,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在日本以外,拉丁美洲的巴西以及夏威夷等地区的日本移民也使用日语。截止2021年,日语的使用人数超过1.2亿人。 日本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学者张守节所著的《史记·正义》中,其中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在《旧唐书·东夷传》中,也对日本的名称作了说明:“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

日语(英语:Japanese Language;日语:日本語;假名:にほんご),日本的官方语言,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在日本以外,拉丁美洲的巴西以及夏威夷等地区的日本移民也使用日语。截止2021年,日语的使用人数超过1.2亿人。

名称由来

编辑

日本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学者张守节所著的《史记·正义》中,其中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在《旧唐书·东夷传》中,也对日本的名称作了说明:“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日本的含义为“太阳起源”。大化革新(645年)后,日本天皇根据”日本“的中文发音,将国名正式确定为日本,假名为“にほん”,日本人所说的语言被称为“日本語”,假名“ご”即为“語”,因此,日语的假名为“にほんご”。

使用主体

编辑

日语的使用人数超过了1.2亿人。其中99.2%将日语作为母语使用,0.8%将日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日语是日本本国的标准语,在日本的国土范围内通用,除了日本本国和移民到他国的日本人聚居区,没有其他使用日语的地方。也就是说,作为日常用语,日语只在日本本国内或者日本人之间使用。

形成历史

编辑

起源

日语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主要有如下一些假设:

同源论

同源论认为,日语与其他语言具有同一起源,也就是承认二者在同一谱系下的亲属关系。日语的同源假说大体可以分为北方说和南方说两类。北方说包括朝鲜语、蒙古语、满语、土耳其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南方说包括南岛语、泰米尔语、高棉语、藏缅语。日语还有南亚语起源说。但上述说法的证据都是个别语音、词汇的对应,没办法系统地进行整体对应模式研究。

重层论

重层论认为日语可以用层次分析法分解出不同的来源层次,具体有二层说和多层说两种。 二层说认为,日语有南方、北方两种语言来源。一种说法是,在绳文时期从琉球群岛扩散至九州和日本西南的南岛语言为底层,在绳文晚期、弥生初期经由朝鲜半岛到九州而后扩散的阿尔泰语、通古斯语是上层。上层语言在日本列岛扩散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底层南岛语要素,其中以混合词汇为主,语法仍维持北方阿尔泰语法。另一种说法认为,来自北方的阿尔泰语言为日本土著语言即现代日语的底层,弥生时代传入的南岛语是上层,并置换了原始北方语言,现代日语的主体是南方系。日语起源重层论中的多层说认为,包含日语、朝鲜语、阿伊努语的原始“古极东亚语”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印度尼西亚系语言、高棉系语言、藏缅系长江以南的语言以及汉语、台湾语等,成为现代日语的模样。

日语

日语的多重混合层次关系网

岛内生成论

岛内生成论认为,日语是日本列岛上形成的有连续性的语言。 日语的祖语就是日本弥生时期的语言,日本历史上的邪台国就在北九州地带,该地区的语言伴随着该部落势力逐渐向日本近畿地区扩散,并同化了当地方言,成为日语的祖语。按照这种推论,日语是没有亲缘关系的孤立语言。

发展

古坟时代、飞鸟时代(3世纪-710年)

日本古代没有文字,人们之间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大约在3世纪,汉语、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日本先民开始接触汉语。由于当时日本的佛经多和南朝有关,汉字音多为音。大化革新(645年)后,日本的官僚机构趋于完善,日本人担任了官吏,需要用文字进行记录。在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用汉字书写文献。

奈良时代(710年-784年)

汉字的使用形式有字和训的正对应,也有仅仅将汉字用作标音符号的用法,即剥离了汉字表意性的特征,只借用汉字来表音,从而形成了最初的假名”万叶假名“。例如,“夜麻”表示的是“やま(山)”や与汉字的“夜”的意思完全无关,只是借用了汉字“夜”的读音。ま与汉字“麻”的意思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借用汉字“麻”的读音。这一时期的所有正式官方文件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在音韵上,奈良时代的日本人使用的清音有61个,浊音有27个,元音数量有八元音、六元音、五元音等多种说法,发音远多于现在。由于日本和盛唐交往密切,汉字音改用汉音。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平安时代,日本人为了理解汉文而发明了训读,即在汉文的行与行之间标有小字体的“レ”“ー”“ニ”等符号和序号,根据这些符号对汉文的语序做向上或者向下的调整,由此就可以把汉语的语序变成日语的语序进行阅读。并且,行与行之间还会用小字体标注日语特有的助词、敬语等,使得日本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理解和吸收汉文的内容。当时,一些僧侣们在训读汉文典籍时,会用汉字楷书的偏旁等局部字体来进行训读,后来演化为片假名,随之出现了汉字片假名混合文体,这种文体成为这一时期日语文章的代表性文体。同一时期,万叶假名草写后形成了平假名,即平假名是由汉字的草书体演化而来的。起初平假名主要用于贵族女性写的和歌、私人书信等体裁,后来适用范围逐渐扩大。

奈良时代曾经存在着的许多发音,伴随着平安迁都在短时期内消失了,元音变成了五个,清音数量变为46个,浊音数量减少到20个。在音韵上,日语形成了与现代语音非常相近的发音体系。

镰仓时代、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这一时期是武士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平安时期由贵族所形成的句法规则,即古典语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语句子的结构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方式得以明确,逻辑性加强。主要表现为:连体形与终止形的合一,系结规则的衰退。系结规则是指在古代文言的句子中出现系助词和疑问词时,句尾要以相应的活用形式呼应,如句子里面出现“や”,句尾就要使用连体形——ぞ、なむ(なん)、や、か。起初使用连体形结句是为了改变终止形的单调特点而产生的,用来添加感动、叹息的意思。后来由于过多地使用连体形,这种表达上的特殊效果逐渐消失,这就使得终止形被连体形吸收合并,两种形式合为一体。同时,“こそ”已然形也随之一并消失。最终,系结规则从日语中消失。从这时候开始,日语中引用了助词来明确句子的结构。进入镰仓时代后,表示主语的“が”开始广泛使用。日语句子的构造从模糊不清开放的状态,转变为严格使用格助词来明确表示逻辑关系。镰仓、室町时期是古代日语和现代日语的重要分界线。

这一时期的片假名字体接近于现代日语,平假名字体仍有很多变体假名,并进一步向男性世界和社会普通人群渗透,平假名成为假名的主流。西方传教士尝试用罗马字拼写日语文章,留下了一些罗马字文献。

在发音上,镰仓时期出现了促音“ツ”的标记,清音数量变为44个。由于汉语词的进一步渗透,汉字字音逐渐远离汉语固有的发音开始日本化。到了室町时代,出现了大量的“连声”(例如:御主、人間は)、连浊(例如:強盗、歡喜)现象。这一时期,随着禅宗传入日本,唐宋音词汇激增。由于和葡萄牙人的接触,一些葡萄牙语进入到日语中来,例如“カステラ、シヤボン”。

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

随着江户幕府的建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江户转移。宝历年间(1751年-1764年),江户取代上方成为日本文化的中心,江户语也取代了上方语,成为当时日本最通用的语言,为近代日语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动词的两段活用出现一段化的趋势。示例如下表所示:

-

未然形

连用形

终止形

连体形

假定形

命令形

平安时代

ーき

ーき

ーく

ーくる

ーくれ

ーき(よ)

镰仓时代

ーき

ーき

ーくる

ーくる

ーくれ

ーき(よ)

江户时代

ーき

ーき

ーきる

ーきる

ーきれ

ーき(よ)

一段动词

ーみ

ーみ

ーみる

ーみる

ーみれ

ーみ(よ)

“起く”(上一段)这个词在平安时代是上二段动词,终止形是“おく”,活用形式为“ーき,ーき,ーく,ーくる,ーくれ,ーき(よ)”。到了镰仓时代,由于连体形代替了终止形,因此活用形式变成了“ーき,ーき,ーくる,ーくる,ーくれ,ーき(よ)”。受到一段动词活用全部带有同一个词干的影响,江户时代活用形式变成了“ーき,ーき,ーきる,ーきる,ーきれ,ーき(よ)”。

江户时代的浊音数量减少到18个,与现代日语一致,发音方法也与现代日语几乎相同。词汇上,汉语词进一步普及,很多佛教词汇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荷兰语、英语、法语等外来词汇也不断增加。江户时代的词汇逐渐接近现代日语。可以说,江户时代是现代日语的开始。

统一

1868年,江户改名为东京,年号改为明治。为了建立现代的统一国家,明治新政府开始制定通行全国的口语。1903年,政府推出了第一套国定教科书《普通小学读本》,这套书主要采用了东京中流社会通行的语言,让国民了解国语的标准。1913年,国语调查委员会公布了《口语法》,确定了口语的规则。东京话最后被确定为口语的标准,定名为“共通语”。

当时,文章的撰写采用汉文和汉字假名混合文,所使用的词语多是日常会话不用的书面语。只有用书面语写的正统的“文言文”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书面语与口语产生了严重的偏离。1866年,日本开始了言文一致运动,致力于促进口语与书面语取得统一。与此同时,日本兴起了国语国字运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语言,平假名、片假名的字体逐步得到了统一。1883年,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假名会”成立,大力推进言文一致运动。1903年,政府推出的《普通小学读本》中,采用了众多的标准语口语素材。1911年,国定读本的素材全部采用了口语体撰写。1945年,日本政府公文也采纳了言文一致体,标志着日本文章的书写全部采用了言文一致体,口语与书面语达到了一致,所采用的文体为汉字假名混合文,一直沿用至今天。

语系

编辑

日本基本属于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国家。德国学者罗比茨(Martine Robbeets)、美国学者米勒(Roy Andrew Miller)等人都主张将日语归入阿尔泰语系;日本语言学家西田龙雄(にしだ たつお)对日语和藏缅语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语的基础是藏缅语系的语言这一学说;日本史学家安本美典(やすもと びてん)认为,高棉语和印度尼西亚语在六七千年以前伴随杂谷培植技术传入日本,日语与印度尼西亚语所属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有相似之处。迄今为止,日语谱系尚无定论。

地理分布

编辑

日语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在日本。在日本以外,主要使用日语的有拉丁美洲的巴西以及夏威夷等地区的日本移民,但其中也有很多人在经过三代以后就不再说日语了。明治到昭和期间(1868年-1898年),台湾、库页岛南半部、朝鲜半岛以及加罗林群岛,都将日语作为标准语。可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使得这些地方连同千岛地区全部从日语适用范围内脱离了出去。

根据国际交流基金于2019年的调查,2018年,日本国外将日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共计约384万人,在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有约100万人,在印度尼西亚约有70万人,在南韩约有53万人,澳大利亚约有40万人,台湾约有17万人。东亚、东南亚学习者占全部学习者的约76.8%。14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日语教学。此外,根据文化厅于2015年的调查,日本国内的来自海外的日语学习者已达到约19万人,其中亚洲人约有16万。

各地方言

编辑

日本是一个方言种类众多的国家,细分可达几百种甚至上千种。日本方言可分为东部方言、西部方言、九州方言、琉球方言四大体系,前三种方言又被称为本土方言。东西部方言的界线大致上穿过新泻和富山、长野和岐阜、静冈和爱知之间的县界。

日语

日本方言划分图

每一种方言还可以细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本土方言

东部方言

北海道方言、东北方言、关东方言

东海东山方言、八丈岛方言

西部方言

北陆方言、近畿方言

中国方言、云伯方言、四国方言

九州方言

丰日方言

肥筑方言、蕯隅方言

琉球方言

奄美大岛方言、冲绳方言、先岛方言

(参考资料:)

语言特点

编辑

世界上的语言从形态上分类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多式综合语。日语为黏着语,其特点为实词后面附加各种要素表示语法功能。不过,这种形态上的分类是相对的,日语的活用变化还具有屈折语的性质,其特点是通过词形内部发生变化,添加词缀等表示语法功能。从句子结构上来看,根据主语(S),谓语(V),宾语(O)排列顺序,日语属于SOV型语言。

文字

大约在3世纪末期,日本从中国引入了汉字。现代日语里主要有三种文字,一种是表意文字”汉字“,起源于中国;另一种是日本人根据汉字草书创造的表音文字”平假名“;还有一种是日本人根据汉字楷书偏旁创造的,在现代日语中主要用于表达外来事物的表音文字“片假名”。

日语

平假名与汉字对应表

日语

片假名与汉字对应表

语音

根据在音节中所处的地位分类,日语可以分为:元音、辅音、半元音。

元音

日语是典型的音拍语言,只有五个元音:ア、イ、ウ、エ、オ,分别标记为:/a/、/i/、/u/、/e/、/o/。与汉语相比,日语的元音/a/与汉语的元音/a/重合度较高,但整体上舌位的活动范围更小,上下开口小,发音时舌位稍微靠后。日语的元音/i/在口型的上下张开程度上与汉语的/i/基本相同,但紧张程度通常不如汉语高。日语的元音/u/的发音与汉语的/u/具有较大的不同,汉语里发/u/的时候,唇形较圆,且明显向前突出,而日语发/u/时,唇形平坦,不向前突出,舌位更靠前。日语的元音/e/接近于汉语的/ei/的前半部分发音,且口型保持不变。日语的元音/o/发音时唇形呈圆形,相较于汉语的元音/o/,舌位稍微靠后。

半元音

半元音也称作半辅音,包括/j/和/w/,两者都是接近于元音的有声音,但半元音无法独自成为音节,具有辅音特征。

辅音

辅音(子音)是气流受到口腔等调音器官内的闭锁或变窄等显著阻碍而发出的音。日语中,根据调音方法的不同,辅音可分为塞音(闭锁音)、擦音(摩擦音)、闪音、鼻音等。

音拍与声调

音拍

在语言学上,一般把人可以发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称为“音素”。由一个或者几个音素组成的语言单位叫做“音节”,现代日语中,一般一个假名构成一个音节,即日语的假名是以音节为单位的音节文字。从语音特征上看,日语基本上属于开音节语言,即日语的音节一般以元音结尾。日语音节的另一个特点是,任何一个音节,其发音时间基本上是等长的,日语中称之为“拍”。日语属于典型的音拍语言,也称莫拉语言。

声调

在日语中,有些词虽然发音一样,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比如同样是“ハシ”这样由两个假名组成的词,如果发音为前低后高,表示“桥”的意思,如果发音为前高后低,则表示“筷子”的意思。这种以声音高低进行区分的声调叫做“高低声调”。日语的词和语素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所以日语的高低声调是发生在音节和音节之间的。

特殊音拍

日语中的特殊音拍“长音、促音、拨音”分别以片假名“ー、ツ、ソ”表示。长音是将普通音节中的元音拉长一拍的发音。元音拉长一拍表示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元音的长短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例如:“ふうりん”意思是风铃,而“ふりん”意思是婚外恋。汉语词及外来词中长音较多。出现在词中或者句中的促音,是做即将发音的嘴型而不发声的音,需要保持一拍。在日语中有许多词,有促音和没有促音意思完全不同,例如:“サシカ”意思是作家,“サカ”意思是山坡。有时候在词中加入促音可以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とても”与“とつても”。拨音一般跟在元音后面,在时长上具有和普通音拍相同的长度,它的具体发音随着后续音的调音部位进行改变。

五十音图

常见的日本传统的音拍一览表有五十音图。五十音图把日语的假名按照语音的性质进行了分类,排成了五段十行的图表,其中,辅音相同者为行,元音相同者为段。五十音图至今在日本的国语教育和对外日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语

五十音图

汉字音

日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文字只有口语。日本人从中国学习汉字时,也学习了中国的汉字读音,这种读音方式被称作“音读”。根据读音传入的时间,音读可分为三种类别:吴音、汉音、唐宋音。其中的吴音和汉音占据了音读的主要部分。另一种读音方式为“训读”,即之前没有写法只有读音的日语本土词在书写上采用了相同意思的汉字,这些汉字的读音采用所对应的日语本土词的读音。这两类汉字读音,组成了现代日语中汉字词的读音。

词汇

日语词汇从构成和来源上可以分为和语词、汉语词、洋词以及由这些词混合而成的词。

  • 和语词是纯粹的日语词,是在与其他国家发生语言接触之前,日语中固有的词汇,以及它们的变形、组合,或者是模仿它新造的词。例如:あめ(雨)、かぜ(风)、やま(山)等等;

  • 汉语词也称作“字音词”,是指从中国引进的词以及模仿它造的词。来自中国的词是使用汉字书写的词的形式进入日语的,所以日本诞生的汉语词也是以汉字为基础形成的。例如:天地、立春、太陽等等;

  • 洋词中,有一部分是战国时代以来从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荷兰语中传来的,大部分则是明治维新以后,从英语以及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等语言中引入的词汇,来自英语中的洋词数量是最多的,洋词原则上用片假名书写;

  • 和语词、汉语词、洋词有时候会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词。其中,和语词和汉语词的组合最多。例如:重箱、手数、結納等等。

语法

词法

日语的词法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词类的划分,词类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显。

名词

日语的名词没有性的区别,不区分阴性、阳性,取而代之的是有“类属区别”,日语将物体分为有生命的、能活动的和没有生命的、不能活动的两大类。在日语中,表示存在的动词有两个:いる、ある。有生命的物体后跟いる,无生命的物体后跟ある。当无生命的物体作主语时,一般不使用被动形式。日语的名词没有数的区别,无法对单数、复数做出区分。

每一个名词,在句子中与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名词构成某种关系,这样的差别叫做格的变化。在日语中,名词后面可以接“が、の、に、を”这样的后置词,即格助词来表示这种差异。这同阿尔泰诸语言的方式很相近,所以日语在语言分类上被认为属于“黏着语”。日语“格”的数量如下:

が:主格,表示做出动作、产生作用的事物,表示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

を:对格,除了表示接受某种作用的对象外,还表示移动的场所,分离的对象;

に:位格,表示场所、时间、范围,此外还表示归着点、变化的结果、目标;

の:连体格,表示广义上与名词相接的词语;

と:共格,除了表示对方外,还表示变化的结果、谈话、思考的内容;

から:夺格,表示出发点;

へ:与格,表示方向、归着点;

より:比较格,表示比较的基准;

で:具格,表示动作的场所、工具、原因。

に、と、で有时候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日语的格总计达到了13种。

动词

1)类型:动词主要表达动作,还表达变化、状态、存在以及关系等。动词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段动词、サ变动词、カ变动词、五段动词。

  • 一段动词:词尾都是る,而且る前面的假名都在い段或え段上。例:食べる(たべる)、起きる(おきる);

  • サ变动词:サ变动词的特点是,する或带する的汉字词汇,并且这一汉字词汇既带有名词性又带有动词性。例:洗濯する(せんたくする)、予習する(よしゆうする);

  • カ变动词:カ变动词只有一个,即:来る(くる);

  • 五段动词:五段动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词尾不是る。例:書く(かく)、行く(いく)。也有的五段词,词尾是る,但る前面的假名不在い段和え段上,在变化时按五段动词来变化使用。

2)活用形:动词的活用是根据它在句中的用法和后续词来决定的,动词的这种变化形态叫“活用形” 。现代日语动词活用形有六种,即未然形、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假定形、命令形。 以“書く”为例,活用形分别为“書か、書こ”“書き、書い” “書く”“書く”“書け”“書け” 。

  • 未然形:后接助动词“ない”“ぬ”表示否定;后接助动词“られる(れる)”“しある”等构成动词的被动态、可能态、使动态、自发态,或表示尊敬;后接助动词“う(よう)”表示意志和推测两种意义;

  • 连用形:表示并列等语法意义。后接助动词“ます”构成敬体;后接助动词“そうだ”表示即将发生某动作或有可能性;后接格助词“に”表示来去等移动的目的;后接助动词“た”表示过去、完了以及状态等意义;后接助动词“たい”“たがる”表示愿望。后接并列助词“たり”表示并列或举例;后续接续助词“て”“ながら”“ても”等表示原因、方式以及让步等内容;后接提示助词“は”“も”“でも”等表示对比、强调等含义;

  • 终止形:位于句尾,用来结句。此外,后接助动词“そうだ”“らしい”“だろう”表示传闻、推测等意义;

  • 连体形:后接体言,表示该体言的定语。后接接续助词“ので”“のに”等,表示顺接或逆接等关系;后接助动词“よう”“みたいだ”,表示比喻、判断等多种意义;后接副助词“だけ”“くらい”“ほど”“しか”等,表示限定或程度等各种意义;

  • 假定形:后接接续助词 “ば”,构成假定式,表示假定条件;

  • 命令形:位于句尾,表示向对方发出命令。

形容词

日语形容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事物的客观性质、状态,例:大きい、长い、赤い等;一类是描述人的感情、感觉,例:懷かしい、楽しい、寒い、痛い等。此外,还有“补助形容词” ,即由形容词本来的用法转换过来的,例:来てほしい、してもいい、 したほうがいい、してはだめだ。

副词

日语的副词主要是用来修饰用言,用言主要是指动词和形容词。根据其修饰方法和意义可分为状态副词、程度副词和陈述副词三种:

  • 状态副词:也叫情态副词,本身表示一种状态的概念,主要对某一动作的状态进行修饰,从样态、方式、时间、数量等方面说明行为、动作的状态;

  • 程度副词:本身表示一种程度的概念,主要对某种性质、状态的程度进行修饰,即从程度上修饰或者评价某种状态;

  • 陈述副词:表示说话者的某种心情或语气,与后续的表示心情或语气的谓语形式相呼应,因此陈述副词是限定谓语的陈述方式的副词,它不只是单独修饰用言,而是修饰整个叙述内容。

代词

日语人称代词分为三类: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

  • 第一人称:わたくし、わたし、わし、あたし、おれ、わが、ぼく等;

  • 第二人称:あなた、きみ、おまえ、あなたちま、きちま、てめえ等;

  • 第三人称:かれ、彼女。

与汉语中的指示代词是由“这”和“那”为代表的二分法不同,日语中的指示代词是以“こ”“そ”“あ”为代表的三分法。对用于指代离说话人较近的事物的指示代词称“近称”,用“こ”系列指示代词;对用于指代离说话人较远的事物的指示代词称“远称”,用“あ”系列指示代词;当说话人一个人占有空间时,用“こ”和“あ”这两个系列的指示代词就足够了。如果有听话人出现在这个空间时,这时指代属于对方区域范围内的事物时,就需要使用“そ”系列指示代词。

句法

日语的句子成分可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独立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用于构成句子的主要框架。其他成分则是句子扩展时所需的补充成分。

语态

日语中的语态,广义上是指一切与格成分相关的谓语形态。 狭义上讲,通常指主动态、被动态、可能态、使役态、自发态等。

  • 主动态:用动词本来的形态表示的语态为主动态;

  • 被动态:当描述某一动作、行为时,不是以实施者为主角,而是以承受者为主角进行描述,该动词的形态,就是被动态。被动态一般用“…は(が)…に(…を)…れる(られる)”来表示;

  • 可能态:当叙述的焦点不在动作本身,而转移到实现动作的能力或者可能性时,动词的形态为可能态;

  • 使役态:在描述某一动作、行为时,不是以实施者的角度,而是以指使者、容许者或者促成者为主角描述,该动词的形态就是使役态。一般用“…は(が)…に…を…せる(させる)”来表示;

  • 自发态:描述的焦点在于动作行为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结果时,动词的形态变化,就是自然发生态。常用于表示人的感情、感觉、直觉、判断、思考等方面。在动词的自发态做谓语的句子中,动作对象用“が”格表示。

时态

时态,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动作、作用、状态的发生时间与某一基准时间之间的关系。日语时态不是动词特有的现象,但是动词表现得比较典型。日语中只有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形态,过去时用时相助动词“た”来表示,现在时用动词终止形或动词连用形+ます(敬体)来结句。日语无将来时的形态。

体态

在日语中,体态用来表示某事处于何种状态,或者某动作、作用处于怎样的进程。简单地说,即指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的三个阶段。语法中把这三个阶段概括为三种体:开始体、持续体和完成体。

表达方式

日语的文章和话语,主要有几种句尾形态,包括“だ”体、“である”体、“です·ます”体、“であります”体、“(で)ございます”体。“だ”体被称为简体,也叫做常体、普通体,“である”体和“です·ます”体被称为敬体,也叫做丁宁体。“であります”体、“(で)ございます”体被称为最敬体。简体、敬体、最敬体的语言形式与分类可见下表:

-

简体

敬体

最敬体

名词

である/だ

です

であります/でございます

ナ形容词

である/だ

です

であります/でございます

イ形容词

基本形

です

であります/でございます

动词

基本形

ます

ます

(参考资料:)

敬体和简体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口语、书面语的语篇类型和简体、敬体、最敬体的选用可见下表:

-

である

です·ます

であります

でございます

A 闲聊

O

-

-

-

B 交谈、发言、授课

-

-

O

-

-

C 演说、致辞

-

-

O

-

D 待客服务

-

-

O

-

O

E 日记

O

-

-

-

-

F 小说、报刊

O

O

-

-

G 论著

-

O

-

-

-

H 童话、女性期刊

-

-

O

-

-

I 公告、通知

-

-

O

-

-

J 书信、电子信函

-

-

O

-

(参考资料:)

表中A~D为正式程度由低到高的口语形式,正式程度越高,参加的人数越多,选用的语体越慎重。E~J为书面语形式,日记的读者是本人,报刊、论著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信息,一般不考虑特定对象,因此E、F、G的句尾形式为简体,其中“だ”比较随意,“である”语感郑重;小说、报刊多有“だ”“である”混合使用的现象;学术论著一般为“である”体。H、I、J一般有特定的读者群,J有具体的收信人,因此常用“です·ます”体,J如果为商务公函或社交性信件,则有可能采用“でございます”体。

语言保护

编辑

使用现状

除了日本本国和移民到他国的日本人聚居区,例如巴西、夏威夷等地区以外,没有其他使用日语的地方。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日益西化,外来语、尤其是英语在日本大行其道。青年人大多喜欢用外来语表达最时髦的思想和事物,而将日语中原有的词语抛到一边。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不少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担心外来语的大量涌入将威胁日语的地位,甚至导致日语的退化。除了日常生活用语受到西方语言的冲击之外,日语中的技术词汇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保护措施

国内推行标准化国语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从制度层面推行“国语=国民=国家”三位一体的现代国家构建工程,“国语教育”成为日本“制造现代国民”的重要政策之一。日本的语言教育政策的核心是推行标准日本语并以中央集权的方式来实施这一语言政策,教育部还规定日语的读写教学必须先于外语教学。

1902年,日本文部省下设“国家语言研究委员会”,并于1903 年公布了第一批“现代标准日本语”,正式开启了日本的“国语”教育。1920年,该组织变更为“临时国语调查会”,至1934年又被“国语审议会”所取代。“国语审议会”致力于日本的语言标准化建设。日本对 “国语”教育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并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推动“国语”教育的发展。不仅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趋于周密、精致,而且中学高年级教材还增加了古典文学、美化日本历史及尊崇国语的内容。

推进日语的国际化

为了推进日语的国际化,使得日语的价值能够得到全世界更多的人的共识,从而扩大日语的使用范围,在日本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日本采取了建立日语国际输出管理机构、进行日语教师的培养、开发日语教材、大量招收国际学生、重视日本语能力考试、对战争遗孤、难民等外来特殊群体制定相应的语言教育政策、构建全球日语学习网络平台等措施。具体如下:

时间

措施

1957年

文部省成立日本国际教育协会

1959年

日本设立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对海外来的国际学生进行日语培训

1962年

外国人日本语教育学会成立,并发行杂志

1964年

文部省设立留学生科

1965年

文部省主持编写了大量日本语教材,如《外国人的日本语读 本》《外国人用专用语词典》等

1972年

日本政府资助50亿日元设立国际交流基金会,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国外开展日本语学习活动和日本文化交流活动,向国外输出日本语

1984年

日本启动“留学生10万人接受计划”,即在21世纪之前要将日本国内的国际学生达到10万人。 这个时期日本国内的国际学生数量逐年大量增加。 以此为标志,全球出现了学习日本语的高潮

国际交流基金会开始举办日本语能力测试,并开发出一批参考教材

国际交流基 金会推出《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教学丛书》

1985年

东京外国语大学等一批大学开设日本语国际教育专业。 同年,日本政府制定了 《培养日本语教师的标准教育内容》,规范了日本语教师的培养标准

1987年

国际教育支援协会启动了“日本语 教育能力考试”,以对日本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1988年

国际教育协会开始举办日本语教育能力考 试

1989年

国际交流基金会成立日本语国际中心

1990年

国际交流基金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开设日本语教学机构

1992 年

文部省开发出适用于外国儿童的教材《学习日本语》

1993年

促进日本语教育实施政策调查研究合作者会议针对日本语国际输出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调查报告《关于促进日本语教育的措施——面向日本语国际化》。 该报告是这一时期针对日本语国际 输出政策比较权威的指导性文件

1996年

日本贸易振兴会开发了商务日本语教材《课长》

-

日本贸易振兴会开始举办商务日本语能力考试

2001年

早稻田大学开设日本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博士专业

2002年

独立行政法人国际交流基金法要求在文化领域对世界做出贡献。 同年,“日本留学考试制度”开始启动,这使得外国学生可以在海外参加日 本语考试

2004年

国际交流基金会开始通过互联网针对 海外学习者举办日本语考试

2006年

国际交流基金会启动了旨在加深理解日本文化、针对海外普及日本语的奖学金赴日研修活动。 同年,日本政府提出通过援助项目使海外日本语学习人数达到500万的目标

2008年

日本国际 交流基金会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与海外日本语教育机构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日本语教学规模

2015年

日本语国际教育在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办学机构已经达到16179个,从事日本语教学的教师为64108名,学习日本语的海外学生达3655024 名

(参考资料:)

语言文化

编辑

文学

在日本文学历史上的第一部文字典籍《古事记》诞生之前,日本文学处于口头传诵阶段,后来从中国大陆传来了文字,日本文学史进入了文字记载的阶段。在平安时代初期,日本创造了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竹取物语》是日本第一部以假名书写的文学作品。《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歌总集,被誉为日本民族心灵的故乡。《源氏物语》是世界第一部完备的章回小说。20世纪前半叶,夏目漱石、森鸥外、芥川龙之介三位文学巨匠将日本近代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20世纪后半叶,日本文学通过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走向世界。

艺术

音乐

日本音乐分为两大类,邦乐(日本音乐)和洋乐(西洋音乐)。邦乐指古代朝廷的音乐——雅乐;中世武士阶段的音乐——能乐; 还有江户时代平民百姓的音乐——俗曲;近代的三味线、筝的音乐。明治时代,洋乐进入了日本。日本歌曲中有民谣、童谣、演歌、和歌、谭 歌、流行歌曲、歌谣曲和唱歌。其中演歌、和歌具有浓厚的日本风情色彩。

戏剧

日本的四大传统戏剧是能剧、狂言、歌舞伎和文乐。能剧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之一,是日本最早的戏剧,结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为表演要素。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技巧的意思。歌舞伎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1779/

(44)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使用主体
  3. 形成历史
  4. 起源
  5. 同源论
  6. 重层论
  7. 岛内生成论
  8. 发展
  9. 古坟时代、飞鸟时代(3世纪-710年)
  10. 奈良时代(710年-784年)
  11.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12. 镰仓时代、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13. 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
  14. 统一
  15. 语系
  16. 地理分布
  17. 各地方言
  18. 语言特点
  19. 文字
  20. 语音
  21. 元音
  22. 半元音
  23. 辅音
  24. 音拍与声调
  25. 音拍
  26. 声调
  27. 特殊音拍
  28. 五十音图
  29. 汉字音
  30. 词汇
  31. 语法
  32. 词法
  33. 名词
  34. 动词
  35. 形容词
  36. 副词
  37. 代词
  38. 句法
  39. 语态
  40. 时态
  41. 体态
  42. 表达方式
  43. 语言保护
  44. 使用现状
  45. 保护措施
  46. 国内推行标准化国语
  47. 推进日语的国际化
  48. 语言文化
  49. 文学
  50. 艺术
  51. 音乐
  52. 戏剧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