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马六甲海峡(马来语:SelatMelaka;英语:MalaccaStrait),又译作麻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峡通道,位于亚洲东南部,处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海峡呈漏斗状,为西北-东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经新加坡海峡连接中国南海,间接连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连同新加坡海峡,共长1185千米。西北口宽370千米,东南口宽37千米,总面积为65...

六甲海峡(马来语:Selat Melaka;英语:Malacca Strait),又译作麻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海峡通道,位于亚洲东南部,处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海峡呈漏斗状,为西北-东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经新加坡海峡连接中国南海,间接连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连同新加坡海峡,共长1185千米。西北口宽370千米,东南口宽37千米,总面积为65000平方千米。航道最窄处只有5.4千米宽,峡底较平坦,水深约25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增,最深处达200米。

命名

编辑

马六甲海峡,又译为麻六甲海峡,因沿岸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而得名,马六甲是“满剌加”的音译,由满剌加衍变而来。大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南中国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但马六甲海峡在15世纪以前无名,15世纪初满刺加王国的兴起后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城市。在中国明朝,亲历下西洋的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记》和《郑和航海图》皆称“满剌加”,《东西洋考》称为“麻六甲”。

位置境域

编辑

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Sumatra)之间,其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26′~104°35′,北纬5°40′~1°65′。其西部以苏门答腊最北端到泰国普吉岛(phuket)最南端的连线为界限,东部以柔佛东南端经霍斯堡礁到宾坦岛东北端的连线为界限,北部界为马来半岛西南岸和东南岸、新加坡岛南岸和柔佛浅滩,南部为苏门答腊东北岸向东延伸到丹绒科达布(Tanjongkedabu)后,再由此延及克莱因·卡里莫恩(Klein Karimoen),经普洛大平格(Pulo Pemping Besar),再沿巴淡岛北岸和宾坦岛到普洛科科(Pulo Koko)的连线。

马六甲海峡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口宽370千米,东南口宽37千米,航道最窄处有5.4千米宽,总面积为65000平方千米,海峡平均水深约25米,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唯一有效海运通道,是大洋洲与亚洲的十字路口,也是亚、非、欧三洲的海上交通纽带。

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海上生命线”等,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的咽喉要道,也是环球航线的重要环节,平均每日通过200多艘船只,每年可通过10万多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马六甲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贸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2008年,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城市一马六甲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地理特征

编辑

气候

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低压带附近,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湿热,气候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年平均温度在24℃以上,最高气温约为37℃~38℃,最低气温为18℃,沿岸区域日平均最高气温在32℃,最低气温在23℃。海峡湿度较高,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年平均降水量很大,全年降水量为1940~2565毫米,降雨量最多的月份是10月,有243.5毫米,最少的月份是2月,为69.9毫米。海峡盛行季风和信风,风力比较弱,全年最多风向为北风,频率占19%;然后是东北风,频率占16%;全年各级风速的频率最多的是2~3级风,偶尔会出现热带气旋和大风。马六甲海峡全年晴好天较少,阴雨天多,常有雷暴天气。海峡的能见度良好,能见距离在95%以上的时间要超过10千米,雾很少发生,但在雷雨天气下,能见度可能会降低。

地质

马六甲海峡属于巽他大陆架,在第四纪初期(约2万年前),是一个广阔的地表,并且可能在过去大约6万年中未受到地壳运动的干扰。高纬度地区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马六甲海峡地区被淹没,形成了目前的格局。

马六甲海峡西北角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截至1963年,邻近杜迈市的油田的产量已经占到印尼全国石油产量的50%。亚齐省也有大面积的油田,到1980年,亚齐省的油气产量已经占到了印尼全国油气产量的30%,并且亚齐省的阿伦油田富集液化天然气被认为是东南亚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基地。苏门答腊的海上油田每天产出55000桶石油。总部设在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在马六甲海峡沿岸建立了四个主要的炼油厂:穆西、杜迈、巴宁河和庞卡南布朗丹。总的来说,马六甲海峡西北角蕴藏的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地形地貌

马六甲海峡底部平坦,多泥沙质,水流平缓,峡内还有不少浅滩,其中水深不足23米的就多达37处。此外,由于马六甲海峡处于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交汇处,潮流涌动使海底形成了很多的沙波,长度从250~900米不等,高度4~15米不等,同时顺着潮流的方向也有又大又长的沙脊。

马六甲海峡西岸是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东西两岸地势低平,淤积旺盛,多红树林海滩,两侧海岸线每年可伸展60~500米。西岸多为大片的沼泽和广大的泥质岛屿,东岸有零散的岬角和岩岛。

水文

海浪

马六甲海峡的平均浪高为0.5~0.7米,平均涌高为0.8~1米,最大浪高为10米。海峡的海浪方向与风向一致。东北季风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海浪主要朝向是西北方,每年6月至9月海浪朝向以南向为主。

潮汐

马六甲海峡的潮汐一般是半日潮,每天有两个高潮和低潮,高度基本相同,但是海峡的东部靠近新加坡港附近的地区为不规则半日潮。马六甲海峡的潮汐主要受印度洋潮波影响,而太平洋潮波影响较小。潮差最大的地方在巴眼亚比附近,有5米左右,海峡东西两端潮差较小,在2米左右,总的来说,不同的地点潮差变化范围一般在1.6~3.7米之间。

海流

马六甲海峡在东北季风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海流主要流向是西北方,流向较稳定;每年6月至9月海流流向以南向为主,流向稳定性差,全年流速在1节左右。开阔水域的海流通常比较弱,但在一些狭窄航道处,海流较强。

潮流

马六甲海峡的潮流为往复流,一般顺水道流动,受地形和洪水影响,流向流速不稳定。在涨潮时,流向为东南向,在落潮时,流向为西北向。最大流速为2.2节。海峡东部的新加坡海峡受中国南海和印度洋海水交换的影响,涨潮时流向为西南向,落潮时流向为东北向,流速在1~2节之间。

温度

马六甲海峡的水温终年较高,月平均水温为27.9~30.5℃之间,季节变化不大,年较差为2.6℃,冬季水温为全年中最低季,月份平均水温为28.55℃,最低水温值为27.89℃,海峡中水温的水平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升高。春季月是全年中水温最高的季节。月份海峡各区的水温都普遍超过30℃。月平均水温为30.18℃,月最高水温为30.58℃。夏季月水温有所降低,海峡各区的水温为28.91~30.06℃之间,水平分布海峡的东部略低于西部,平均水温为29.67℃。海峡的东部,水较浅,冬季垂直混合作用较强,夏季波浪较大,尤其是涌浪,致使冬夏两季的水温垂直分布趋于较均匀的状态。

盐度

马六甲海峡的盐度,由于受大量降水的影响,盐度不高,季节变化较大,冬季月海峡月份各区的平均盐度为29.64~31.92%,其水平分布为海峡两端高,海峡中部较低,此与海峡中部有江河淡水流入有关。春季月份降水量较少,气温高,水汽蒸发强烈,所以盐度为全年最高季节。夏季月由于海峡地区降水增多,盐度略有下降,其水平分布为海峡的东部低,向西部逐渐增高。

生物

马六甲海峡及其沿岸有着天然的沙滩、海洋生物丰富的珊瑚礁、大片的红树林和滩涂、广阔多样的热带雨林等,是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的栖息之地,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海峡靠近苏门答腊岛一侧的沿海地区有着成片的沙滩、红树林沼泽和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动、植物最多样化的地方之一;海峡靠近马来西亚一侧的沿海地区有丰富的红树林植被、泥炭沼泽森林和泥滩,并且马来西亚的红树林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品种最稀有的红树林之一,其中一些地区因为有着成片密集的红树林而被确定为拉姆萨尔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为许多稀有和濒危物种,如候鸟、猴子、湾鳄等提供了栖息地。马六甲海峡沿岸的拥有广阔的泥滩,这些泥滩是贝类和各种水鸟(包括留鸟和候鸟)的天然栖息地,也是重要的鸟类繁殖地。

相关海域

编辑

中国南海

中国南海北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邻菲律宾群岛,西为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其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是一个由周边向中心有较大坡度的菱形海盆,平均深度为1212米,最深处为5377米,整个中国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

中国南海处在亚洲大陆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热带海洋性气候显著,长夏无冬,终年高温高湿,空气湿润,雨量充沛。中国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为25℃~28℃,年温差小,为3℃~4℃。

中国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新型资源、航道资源等,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爪哇海

爪哇海位于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婆罗洲)、苏拉威西和爪哇岛之间,是南海、印度洋及澳大利亚之间的重要航道,位于巽他大陆架(179万平方千米)南部。东西长约1450千米,南北宽420千米,总面积43.3万平方千米,容积2.2万立方千米。一般水深40~50米,最深82米。9月至次年5月,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其他月份向东流动。西部、南部及东北部近岛海域有石油和天然气,西部海域还有海底锡砂。南部多珊瑚礁。沿岸港口有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三宝垄、泗水和马辰等。

安达曼海

安达曼海是印度洋一部分。在亚洲中南半岛同支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之间。南北长1200千米,东西宽645千米,面积79.8万平方千米。最深达4171米。气候和海水受东南亚季风变律的影响和控制,冬季海域湿度低,海面上很少有降雨或出现径流,因此海水表层含盐度较高,盐度北部约20%,西南部约33%;夏季季风到来时,巨大的径流从缅甸涌入安达曼海,在北部的1/3海域造成显著的表层海水含盐度低现象。海中渔业和矿产资源不多,但东侧有250种经济鱼类及海底砂锡矿。安达曼海古代曾是中国与印度商船往返的必经之所,现主要港口有仰光、毛淡棉和沙璜等。

主要城市

编辑

新加坡

新加坡是亚洲东南部的港口、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东口。北以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柔佛州相邻,有1056米长的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连。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相望。扼新加坡海峡咽喉,为东南亚海空交通枢纽。海岸线长193千米。面积714.3平方千米。南距赤道136.8千米,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均温24~27℃。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便利,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水运业发达,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航空业发展迅速,已开通60个国家和地区的188个城市的航线。

马六甲

马六甲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岸南段、马六甲河东西两岸冲积平原上,海拔8米。面积1664平方千米,人口约93.27万,为马六甲州的主要城市。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6.8℃,平均年降水量1950.3毫米。始建于15世纪初,曾为马六甲王国都城,中世纪东南亚的国际贸易中心。郑和七下西洋中的5次访问马六甲,并以该港作为他的庞大舰队在海外的中转站。以后历经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由于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槟城、新加坡的兴起,城市地位下降。以旅游业和制造业为经济支柱,港口可泊1.5万吨海轮,起卸大宗散装货,为橡胶出口和大米、蔗糖等杂货的进口港。

主要港口

编辑

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新加坡岛,西临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宽敞,很少受风暴影响,辖区面积达538万平方米,水深适宜,吃水在13米左右的船舶可顺利进港靠泊,港口设备先进完善,是亚太地区目前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居欧亚海上航线的要冲,总计200多条海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600多个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皇京港

马六甲皇京港项目由中国和马来西亚共建,该码头的全部配套工程将于2025年竣工,届时将取代新加坡港成为马六甲区域最大的深水港。皇京港项目由3个人造岛和1个自然岛屿组成,占地1366英亩。按照规划,第一岛将建造旅游、文化遗产及娱乐区,第二岛将建成物流中心、金融、商业、补给与高科技工业区,第三岛为综合深水码头及高科技海洋工业园,第四岛则为码头、临海工业园。皇京港深水码头的建成会打破新加坡港对马六甲海峡的长期统治地位,提高马来西亚的港口竞争力,符合该国的港口发展战略。皇京港深水码头建成后,将可能取代新加坡港成为马六甲海峡上最大的港口,意味着之前新加坡港在马六甲海峡的垄断地位将受到冲击。

战略地位

编辑

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是印度和中国之间最短的海上航道,其重要性远超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咽喉要道,连接了中国、日本、印度与印度尼西亚,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每年约有万艘船舶通过马六甲海峡,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据估算这数字在年后将增加一倍,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都经由马六甲海峡运输世界。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航行的最短路线,是亚、非、欧三洲海上交通要冲,为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多佛尔海峡的第二大海上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马六甲海峡

繁忙的马六甲海峡

对马六甲海峡沿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来说,在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高政治利益之下,在经济上海峡是它们一个主要的国家财政来源。虽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三国对海峡的具体经济利益有所不同,但是港口贸易和运输是它们所共有的主要经济利益,也是他们能达成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急剧增多。马六甲海峡也是亚洲许多国家重要的国际贸易运输线,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安全利益。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航线可以说是东亚各国的能源“海上生命线”同时也是各国对外贸易的主航道。

人类活动

编辑

马六甲海峡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马六甲海峡地区马来人建立的最早的港口是瓜己或者狼牙修,最早出现于公元3世纪的某个时候。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中国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公元7~13世纪时,室利佛逝帝国控制了这条海峡,掌握了海上中转贸易的垄断权,维持了五个多世纪的繁荣。公元13世纪末,满剌加(即马六甲)王国继满者伯夷王国衰亡后开始控制马六甲海峡,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联结中国、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更加凸现。

自从新航道开辟,殖民扩张开始,马六甲就成为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的必争之地,是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殖民者斗谋赌智、角逐较量的场所,西方殖民者为了扩张和掠夺,一直为占据马六甲海峡而争夺不休。1942年,作为后起之秀的东方殖民者日本在东南亚击败昔日的盟友英国,入主马六甲海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六甲海峡地区的去殖民化运动日渐高涨,马六甲海峡重归沿岸国家所有。1971年11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三国共管海峡事务。

马六甲海峡西北角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883年在北苏门答腊一个名为庞卡南-布朗丹的乡村就发现了石油,并且开始进行石油开采。二战结束后,嘉德士公司在廖内省发现了印度尼西亚最重要的油田:杜里油田和米纳斯油田。

马六甲海峡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海盗,新加坡附近的海峡最狭窄处的宽度仅为2公里,过往的船只极容易遭到袭击。据国际海事局2004年发布的公告指出,从全世界范围看,2004年仅前9个月马六甲海峡就发生了25起海盗袭击,差不多相当于该地区2003年发生次数的总和。国际海事局称,马六甲海峡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占全球总数的65%,这些还仅是已知的案例。据他们估计,至少有一半袭击事件没有报告。日益猖獗的海盗袭击活动将使这条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变成最危险的海峡。

为了维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海上联合巡逻,以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2006年9月4日,由日本主导的《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地区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将对该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打击海盗与武装抢劫船舶活动造成重要影响。

环境问题与保护

编辑

环境问题

马六甲海峡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其污染主要有两大源头:源自于陆地上的污染和源自于船舶上的污染。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濒临马六甲海峡的沿海地区人曰非常稠密,工业发达,越来越多的居民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流,加上与日俱增的城市固体废物大多采用传统的简单填埋处理,使河流受到污染,河流汇入海洋,最终导致马六甲海峡的海洋环境受到污染。

马六甲海峡海详环境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就是源自于船舶的污染。经过马六甲海峡沿海水域的船舶经常进行船上废水处理、油罐清洗、压舱水排放等操作,排放出的油料及危险有毒物质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而在运载石油和其他危险物品的超大型油轮的出现后,操作或事故引发的燃料溢出一直以来都是海运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典型现象,由于马六甲海峡是一片半封闭的海域,石油泄漏或其他有毒物质造成的海上事故必将对海峡海洋环境会造成灾难性污染,会摧毁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破坏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海峡所有国十分关注海峡的环境安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控制环境污染。新加坡对海峡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城市污水的排泄和生活垃圾的倾倒,对此新加坡政府建设了环境基础设施——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高度有效的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这有助于将新加坡内地和海岸水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其环境基础设施在污染防范工作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持了港口水质和海峡生态平衡。马来西亚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措施以减轻污染。1974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了环境质量法该法案,包括控制水污染、水土污染和石油污染等内容。根据该法案,马来西亚政府建立了环境局,其职责之一就是监测海洋的环境污染状况。另外政府还加强对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并实施清洁计划,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马六甲海峡的环境安全除了海峡所有国维护外,过峡船只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海峡的各类船只必须严格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三十九条,在过境通行时遵守一般接受的关于海上安全的国际规章、程序和惯例,包括《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遵守一般接受的关于防止、减少和控制来自船舶污染的国际规章、程序和惯例。

风景名胜

编辑

马六甲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沧桑的历史,造就了港口城市马六甲独特的风貌。东方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这里既有封建时期的寺庙,也有殖民时期的教堂;既有木质建筑,也有石质建筑;既有兴盛的商业区,也有传统的住宅区。红楼建于1650年,是当时荷兰统治者的官邸,它是东方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现为马六甲历史与民族博物馆。圣保罗教堂由葡萄牙总督于1511年建立,是欧洲人在东南亚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马六甲市还有很多和郑和有关的遗址,如三保山、三保殿、郑和井、郑和船等。2008年,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城市一马六甲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

浮罗交怡岛

浮罗交怡岛位于马来半岛西北部沿海,由一个主岛和其他约100个热带岛屿组成,植物资源丰富。浮罗交怡岛拥有东南亚最古老的岩层,以及数个森林保护区,文化遗产呈现多元化,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国家地质公园。浮罗交怡地质公园所特有的特色是海岸和软沙,包括岩石海滩、沙滩卵石海滩、磨蚀平台、沉积平台、砾石坝、洞穴和残岛等。

马六甲海峡

浮罗交怡岛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周斌. 马六甲海峡航行环境安全性评价[D].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 2009

[2]刘洋, 杨晓丹, 毛新燕. 马六甲海峡的潮汐特征分析[J]. 海洋预报,, 2013,, 30(3):: 18-25.

[3]马六甲海峡.世界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5-06].

[4]李勇主编. 世界地理[M]. 哈尔滨, 2013: 150.

[5]祝正洲, 周文涛主编. 经典阅读馆中华上下五千年[M]. 上海, ��2016: 145.

[6]李强. 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保障气象信息应用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7]王斌传. 冷战后马六甲海峡海上安全的国际介入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8]李淑杰, 郭正中编著. 世界地理百科知识[M]. 长春, 2012: 122.

[9]本刊编辑部. 马六甲海峡——不朽的“海上生命线”[J]. 珠江水运,, 2014,, No.355(06):: 38-39.

[10]翁惠明. 早期殖民者对马六甲海峡的争夺(1511-1824)[J]. 东岳论丛,, 2001(05):: 85-91.

[11]庄静文. 小国大视野——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安全观[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2]盖广生总主编. 美丽海洋[M]. 青岛, 2016: 104.

[13]陈君慧编著. 世界地理知识百科第3册[M]. 长春, 2013: 424.

[14]马六甲.亚洲.世界遗产.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5-06].

[15]万明. 马六甲海峡崛起的历史逻辑——郑和七下西洋七至满剌加考实[J]. 太平洋学报,, 2020,, 28(03):: 94-102.

[16]张丽丽. 马六甲海峡断航对我国产业部门的经济影响分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12

[17]吕雨生. 前殖民时期马六甲城市研究(1403-1511)[D]. 山西师范大学, 2022

[18]Strait of Malacca.britannica. [2023-06-29].

[19]黄丽华主编. 邮轮概论[M]. 青岛, ��2018: 195.

[20]俞慕耕. 略论马六甲海峡的水文特点[J]. 海洋湖沼通报, 1987, (02): 6-16.

[21]南海.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5-06].

[22]概说南海.中国南海网. [2023-05-06].

[23]第四节 南海气候.海南史志网. [2023-05-06].

[24]爪哇海.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6-29].

[25]辞海修订稿地理分册外国地理[M]. 辞海修订稿地理分册外国地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05: -.

[26]安达曼海.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6-29].

[27]新加坡港.亚洲.世界国家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5-06].

[28]罗振编. 我的第一本交通百科书[M]. 南宁, ��2014: 171.

[29]新加坡港.交通运输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5-06].

[30]赵宇. 皇京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分析[J]. 港口经济, 2017, 167(07): 28-30.

[31]段玲玲. 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初探[D]. 暨南大学, 2009

[32]廖新年, 李玉华. 大国争夺中的马六甲海峡[J]. 当代世界,, 2005(03):: 15-16.

[33]李金明. 马六甲海峡与南海航道安全[J]. 南洋问题研究, 2006, (03): 1-6+14.

[34]杨翠柏. 《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地区合作协定》评价[J]. 南洋问题研究, 2006, (04): 28-34.

[35]吉克. 马六甲海峡溢油应急反应合作机制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6]冯慧娟编.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M]. 长春, ��2015.: 85.

[37]王宇著. 国家地质公园大观[M]. 延吉, ��2012: 5.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1834/

(33)
词条目录
  1. 命名
  2. 位置境域
  3. 地理特征
  4. 气候
  5. 地质
  6. 地形地貌
  7. 水文
  8. 海浪
  9. 潮汐
  10. 海流
  11. 潮流
  12. 温度
  13. 盐度
  14. 生物
  15. 相关海域
  16. 中国南海
  17. 爪哇海
  18. 安达曼海
  19. 主要城市
  20. 新加坡
  21. 马六甲
  22. 主要港口
  23. 新加坡港
  24. 皇京港
  25. 战略地位
  26. 人类活动
  27. 环境问题与保护
  28. 环境问题
  29. 环境保护
  30. 风景名胜
  31. 马六甲
  32. 浮罗交怡岛
  3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