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翅目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膜翅目(学名:Hymenoptera)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下的一目,因其前后翅均透明如膜而得名,包括各种蜂和蚁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膜翅目中的昆虫体长0.21~50毫米,大多数体长在25毫米以下。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多数种类有翅两对,其中前翅较大;头顶部有两对复眼,另有3支单眼;口器为嚼吸式;触角多为中等长度,少数种类的触角比身体更长。膜翅目昆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膜翅目(学名:Hymenoptera)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下的一目,因其前后翅均透明如膜而得名,包括各种蜂和蚁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膜翅目中的昆虫体长0.21~50毫米,大多数体长在25毫米以下。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多数种类有翅两对,其中前翅较大;头顶部有两对复眼,另有3支单眼;口器为嚼吸式;触角多为中等长度,少数种类的触角比身体更长。膜翅目昆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

命名

编辑

膜翅目昆虫的学名“Hymenoptera”来源于古希腊语,其中“hymen”意思是膜,“ptera”意思是翅膀,指的是其透明如薄膜状的翅膀。英文统称“Hymenopterans”或“Hymenopterous insects”。

起源与分类

编辑

物种起源

关于膜翅目昆虫的起源时间,不同的昆虫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有不同的观点。苏联昆虫学家 S.I. Malyshev认为,第一批膜翅目昆虫出现在中生代三叠纪(2.522 亿至 6600 万年前),他认为膜翅目源自真翅目——现代蝎蝇(Mecoptera)的祖先。其他专家认为第一批膜翅目动物出现于侏罗纪中期(2.013亿至1.45亿年前)。另外,美国古昆虫学家在堪萨斯州的的二叠纪地层(2.5亿年前)中也发现了可能属于膜翅目昆虫祖先的化石。有些学者认为膜翅目起源于原直翅总目,认为膜翅目是长翅群panorpoid复合群的早期分支,可能出现于上石炭纪(3.6亿至3.2亿年前)。据膜翅目年代最老的长节叶蜂科化石记录,膜翅目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三叠纪(约2.24亿年前)。细腰亚目的针尾部(Aculeata)和旗腹蜂类(Evaniomorpha)起源于晚三叠纪(约2.10至2.06亿年前),其他非针状总科起源于侏罗纪和早白垩纪

据化石记录,最早的蜜蜂和蚂蚁大约出现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大部分寄生蜂是生活在二叠纪或三叠纪的单个内寄生蜂祖先的后代。中国有关蜂化石的记载,最早见于陶景弘对当代《明医别录》中的一则注释:“俗有琥珀中有一蜂,形色如生。”中国最早的蜜蜂类化石见于早白垩纪早期的琥珀中。对于膜翅目中蚁科的起源,早期的蚁学家认为蚁蜂科是蚁科的祖先。然而也有蚁学家认为臀沟土蜂科(Mutillidae)的臀沟土蜂祖先型是蚁科的祖先。中国古代初期蚂蚁和白蚁的认识常常混为一谈,从南宋起才将蚂蚁和白蚁真正分开叙述。

分类

膜翅目是昆虫纲的第三大目,其已知物种数量仅次于鞘翅目和鳞翅目。截止到2023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收录的分类标准中,该目共有22总科下分96科69亚科6819属118234种。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收录的分类标准中,该目共有13科469属2300余种。已描述的现生类群超过15万种, 已知绝灭物种2,000种以上,实际物种数量约超过100万种。

关于膜翅目的分类,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分类系统。J.H.Comstock于1924年提出广腰亚目(Chalastogastra)、尾蜂亚目(Idiogastra)和细腰亚目(Clistogastra)三个亚目,其中细腰亚目分为7个总科49科的分类系统;E.O.Essig于1942年提出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13个总科151科的分类系统;C.T.Brues和A.L.Melander于1954年提出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细腰亚目又分为锥尾部Terebrantia和针尾部Aculeata16总科106科的分类系统;周尧教授1964年提出分为广腰亚目(Symphyta)和细腰亚目(Apocrita)和针尾亚目(Aculeata)17总科112科的分类系统;1977年修订出版的《伊姆斯普通昆虫学教程》采用分为广腰亚目等和细腰亚目20总科75科的分类系统;1979年E.F.Riek提出分为广腰和细腰两个亚目,细腰亚目分为针尾部(Aculeata)和寄生部(Parasitica),20总科89科的分类系统。

膜翅目昆虫根据其胸部与腹部的连接方式, 可分为广腰亚目(Symphyta)和细腰亚目(Apocrita)。广腰亚目包括叶蜂类(sawflies)、树蜂类(woodflies)和尾蜂(parasitic wood wasps);细腰亚目分为针尾部(Aculeata)和寄生部(Parasitica),针尾部又从行为和生态功能上被分为蜜蜂(bees)、蚂蚁(ants)和其他螫刺蜂类(stinging wasps)。寄生部则包含了除针尾部之外的所有细腰类群。

广腰亚目

广腰亚目的胸部与腹部宽阔相连,腹部的第一与第二节间不收缩成细腰,也不成柄状。口器咀嚼式,不特化。翅脉较全,前翅有数个缘室和封闭的臀室,后翅有三个基室,足的转节2节,腹部为圆桶状或略扁,产卵器多为锯状或锥状,后翅有3个基室(包括中室、亚中室、亚臀室),其幼虫有胸足及腹足。广腰亚目除尾蜂总科外,均为植食性。

细腰亚目

细腰亚目的腹部第一及第二节间窄小缩成细腰状,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成为并胸腹节,因而胸部好似4节,口器有咀嚼式和嚼吸式两类,有两对翅,翅脉较复杂,如姬蜂、青蜂、胡蜂、蚁等;也有翅脉较退化的,如小蜂、细蜂、瘿蜂、螯蜂等。细腰亚目依产卵器外露或缩入体内可分为锥尾组和针尾组,其幼虫无足。细腰亚目食性多样,有捕食性、寄生性和植食性。成虫主要取食花蜜、植物、昆虫及动物体液等。

锥尾组(Tenebrantia)

锥尾组也叫寄生部(Parasitica),腹部末端腹板纵裂,产卵器外露,位于身体腹面,从腹末前方腹面伸出,足转节多为2节。包括姬蜂总科、小蜂总科、瘿蜂总科、细蜂总科等。

针尾组(Aculeata)

腹部末端腹板不纵裂;产卵器出自腹部末端且特化成螯针,不用时缩在体内;足转节1节;触角雌虫12节,雄虫13节;有前缘室。多为肉食性,包括胡蜂科、土蜂科、蚁科、青蜂科、蜜蜂科等。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3473/

(8)
词条目录
  1. 命名
  2. 起源与分类
  3. 物种起源
  4. 分类
  5. 广腰亚目
  6. 细腰亚目
  7. 锥尾组(Tenebrantia)
  8. 针尾组(Aculeata)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