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瞄具
- ▪ 自行底盘
- 4 口径与编制
- 5 典型型号
- ▪ 苏联VM37型37毫米迫击炮铲
- ▪ 美国M224型60毫米迫击炮
- ▪ 俄罗斯2B25型82毫米迫击炮
- ▪ 法国MO120RT型120毫米迫击炮
- ▪ 中国56式160毫米迫击炮
- ▪ 苏联2S4型240毫米自行迫击炮
- 6 典型实战运用
- ▪ 击毙阿部规秀
- ▪ 三次炮打日军将官
- ▪ 冷枪冷炮狙击作战
- 7 参考资料
迫击炮(英语:Mortar),是一种倍径较低、多采用前装弹药的曲射型火炮,虽然存在精度低、射程短等缺点,但它具有重量轻、破坏力大、射速高、成本低、生产简易等诸多优点。如同其名称“迫近射击”,可直接部署在基础步兵单位中由步兵操作,非常适用于短兵相接的场景下进行直接火力支援,也可对掩体后的目标和水平目标射击,用途广泛,是装备量最大的火炮之一。
词源追溯
编辑在英语等大部分印欧语系中,“臼炮”和“迫击炮”一直为同一词“Mortar”,对于英语来说,臼炮和迫击炮的区别就是古代迫击炮和现代迫击炮的区别。只有汉语、日语和俄语等少部分语言才区分“臼炮”和“迫击炮”(汉语中的“迫击炮”是日文“迫撃砲”的直译舶来词),它们与英语的区别就是对于“臼炮”和“迫击炮”的区别则不局限于年代,而是更加科学的将一些超大口径迫击炮也称之为臼炮,如“卡尔臼炮”(一般是将15倍径以下230毫米以上口径的划分为臼炮)。就渊源来说,这些用于攻坚和轰击重要目标的超大口径臼炮与古代臼炮是一脉相承的,而迫击炮则可以视为臼炮在20世纪初期开始小型化、步兵化的分支。
发展沿革
编辑研制背景
通常认为,迫击炮的前身是古代的“臼炮”,由于外形类似于捣米的石臼而得名,口径较大,能够发射很重的弹丸,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常被用来轰击距离较近的坚固目标,清朝时期的威远将军炮就是臼炮。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战和1489年的邓巴顿围城战等战役中,攻城方都使用了大口径的臼炮。即便进入近代后,由于金属铸造技术仍然不够,无法制造长身管火炮,因此在19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大口径火炮也都是臼炮,例如1832年法国制造的“列日臼炮”。
法国的“列日臼炮”
早期发展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鉴于旅顺口双方在堑壕战过程中步兵互相投掷炸弹的需求,日本炮兵司令部今泽义夫中佐利用烟花筒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简易的铁箍木质炸弹发射器,能够将炸弹投送到最大百余米的距离,按照其与其他火炮不同的“接近敌人射击”(日语:敵に迫って撃つ)的特点其命名为“迫撃砲”。沙俄也有类似的考虑,1904年,炮兵中将戈比亚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在旅顺口战场上将海军的47毫米舰炮装在一种带车轮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前装炮弹发射,炮弹以非常弯曲的弹道射入堑壕中,有效地杀伤了躲在堑壕里的日军。由于日俄战争中很多国外的军事观察员随着日俄军队参战,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这种曲射武器的未来前景。
尼古拉耶维奇利用47毫米舰炮改装的超口径迫击炮
一战前后
一战时期,堑壕战发展到高峰,西线战壕从瑞士一直延伸到北海,总长度达4万公里,传统的炮兵压制、步兵突击的战术很难突破敌军阵地。无论投下了多少炮弹,都无法彻底消灭隐藏在战壕中的机枪,而机枪又能有效阻挡步兵的进攻,战线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日俄战争中开始显露的迫击炮概念便被各国用来打破这种僵局,协约国在这种概念的基础上研制出了1915年型斯托克斯式81毫米迫击炮,同盟国则研制出了米嫩韦尔弗式170毫米口径重型堑壕迫击炮,但由于米嫩韦尔弗式过于笨重,到战后只有更加灵活也能够用于步兵冲锋支援的斯托克斯式继续服役了下来。斯托克斯式已经具备现代迫击炮的所有特征,结构和外观与现代迫击炮几乎相同,炮弹自重滑向火炮膛底,触及膛底击针后点燃发射药包,将炮弹射离炮口。1927年,法国制成结构更加完善的勃兰特式81毫米迫击炮,发射同口径水滴状带尾翼的迫击炮弹,并在炮身与脚架间安装了缓冲器,使射击速度和精度显著提高。
1915年型斯托克斯式81毫米迫击炮
二战时期
由于1915年型斯托克斯式迫击炮一经问世就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完善度,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迫击炮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已经发展壮大为步兵的基本装备,如当时美国101空降师的步兵连的编制一般为140人,分为三个排和一个连指挥部。每排有3个12人的步兵班和1个6人的迫击炮班,每个迫击炮班配备一门60毫米迫击炮。但由于二战中随着步兵开始大规模机械化,经由车辆助力的自行迫击炮开始装备部队,此时迫击炮的结构已较为成熟,基本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种种优点,如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据统计,二战期间地面部队50%以上的伤亡都是由迫击炮造成的。二战之后,一些口径在100毫米以上的迫击炮与普通榴弹炮一样,开始采用炮尾装填炮弹,而且炮内有膛线,并装有反后坐装置,威力和精准度有所提高。
二战澳大利亚陆军的3英寸迫击炮车
冷战时期
冷战时期,各国军队的机械化势不可挡,迫击炮的地位一度滑坡,大有被榴弹炮取代之势。但此后不久,一些国家着眼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作战,开始组建轻型间瞄火力支援分队,这为迫击炮的再度崛起提供了契机。随后在一系列实战中的不俗表现,令“个小力大”的迫击炮,重新赢得各国军队的青睐。由于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及配用火箭增程弹,迫击炮的操作便利性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苏联就高度重视迫击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发展,较早的推出了诸如M120型牵引式迫击炮、“矢车菊”82毫米自动迫击炮等现代化迫击炮系统,设计思想和结构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法国的M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配有火箭增程弹,射程可达17.5千米,其精度和射程已达到105毫米榴弹炮的水平。中国曾先后研制出1953年式82毫米迫击炮、1963年式60毫米迫击炮和1967年式82毫米迫击炮等,并大量装备部队。
M120型牵引式迫击炮
现代发展
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双方激战往往发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以及草木丛生、地势险峻的山地丛林,步兵作战明显增多。为适应类似战场需求,特别是反恐作战需求,现代迫击炮与军队信息化同步发展,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不断发展新技术,主要体现在自动定向定位、自动装定射击诸元、自动瞄准、自动装填击发、炮弹自寻的等方面适应新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射程更远、制导更准、携带和操作更方便的新型灵巧迫击炮弹层出不穷,各种专用炮弹也研发成功,为迫击炮这一传统兵器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北方工业公司的GP120智能制导迫击炮弹
基本设计
编辑主要结构
迫击炮可以按照重量分为轻型迫击炮和重型迫击炮,也可以按照口径分为小口径迫击炮、中口径迫击炮和大口径迫击炮,又可以按照使用方法分为随伴迫击炮、支援迫击炮和加强迫击炮,还可以按照运动形式分为携行式、牵引式、自行式等等但这些分类方法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国均有所不同,且随着年代的不同也都有不同的解释,但按照迫击炮的发射结构可以很好的将迫击炮进行分类:
斯托克斯式迫击炮
斯托克斯式迫击炮即现代最常见的前装式被动击发迫击炮,撞针固定在炮尾内,炮弹从炮口填入后在炮管内落到炮尾的炮针上从而完成击发,因为这种迫击炮自1915年型斯托克斯式81毫米迫击炮问世以来基本结构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被称之为斯托克斯式。
斯托克斯式迫击炮主要由炮身、支架和座钣三部分组成,其中,炮身较短,一般小于20倍径,管壁都较薄以减轻重量,如英国L16A2型81毫米迫击炮的炮管长度为1.28米,倍径为15.8,炮管厚度约4毫米。迫击炮炮身不需要像一般火炮身管那样给以预应力,虽然有些迫击炮炮身为了加大散热面积表面制成翼片形,但通常外表面都是光滑的,炮身尾部内设置有发火装置,与炮身成直角结合或与炮膛轴线成一个小角度(10-20°)结合的,这种迫击炮的发火装置不需要主动控制击发,只要一装填就能发射;支架则有多种形式,常见的为两脚架式,与座钣形成三点支撑以保证稳定性,此外也有轮架、K形脚架、三脚架和单脚架等;座钣也就是反后坐装置,一般直接放置于地面,通常为圆形或方型的铁板,将后坐力传递到地面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面积不至于陷入土中。
1919年的斯托克斯式迫击炮宣传照片
主动击发式迫击炮
主动击发式迫击炮则与一般的火炮相似,以拉绳、扳机或自动机主动控制撞针锤发炮弹,与斯托克斯式迫击炮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炮尾不是全封闭的,除了留有击发活动机构外,炮闩也能设计成可开启式,炮弹可以从炮尾装入,也意味着炮弹可以采用弹匣的形式连续进行装弹,亦可以采用活动炮闩的形式做到自动发射,成为自动迫击炮。
主动击发式迫击炮一般口径大,多采用线膛炮管,炮管较厚,加上炮尾结构较为复杂,导致重量较大,很难再由步兵携行操作,因此主动击发式迫击炮多为牵引式或车载自行式。如最早的自动迫击炮是苏联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的“矢车菊”82毫米牵引式迫击炮,采用四发弹匣的炮闩自由后坐及浮动式自动机,迫击炮的身管与炮箱刚性连接,炮闩在炮箱中作后坐及复进运动,并带动供弹机构、自动发射卡锁和自动击发机构工作。“矢车菊”取消了座钣和支架,改由两个车轮中间的伸缩式支杆和两个助退锄稳定炮身,与一般的牵引式榴弹炮结构类似。
“矢车菊”82毫米自动迫击炮
插杆式迫击炮
插杆式迫击炮也称之为超口径迫击炮,是以英国陆军中校斯图尔特·布莱克于二战时期研制的29毫米杆式迫击炮为代表的无炮管或炮管极短、炮弹发射时裸露在外的迫击炮。插杆式迫击炮的发射原理与斯托克斯式恰好相反,炮管被一根发射杆取代,炮弹插在发射杆上,发射时炮弹套筒和发射杆之间的火药燃气膨胀将弹丸从杆上推出,插杆式迫击炮的优势在于与同等常规迫击炮相比,其发射装置更小、更轻,制造也更简单。
此外,插杆式迫击炮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口径,这意味着可以发射不同重量和直径的弹药。但插杆式迫击炮需要炮弹有能够容纳插杆的套筒,增加了炮弹成本与重量,且没有炮管约束容易造成发射药燃烧时泄压浪费,射程也较低,一般为几十至百米。二战期间,插杆式迫击炮由于制造简单,曾被部分国家运用,如英国PIAT步兵用反坦克发射器、丘吉尔AVRE坦克上搭载的230毫米帕塔德迫击炮、日本在冲绳战役和硫磺岛战役中使用的320毫米九八式臼炮等,海军舰艇上装备的反潜刺猬炮也属于插杆式迫击炮。二战后插杆式迫击炮逐渐被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取代。
法国在二战使用的58毫米2型插杆式迫击炮
弹药和配件
普通迫弹
迫击炮的炮弹分为引信、战斗部和发射药三部分,其中引信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与弹壳分离,在发射前安装,引信除了基本的碰炸引信和延时引信外,现代迫击炮弹也可以配装具备定炸高能力的无线电空炸引信或者用于提供弹道修正的PGK引信等;战斗部也是除了常见的高爆破片战斗部外,还有化学毒剂战斗部、照明战斗部、子母战斗部、反坦克末敏战斗部,甚至核战斗部等多种战斗部;迫击炮弹的发射药位于炮弹尾端,发射药的量决定了迫击炮的最大射程,对于50毫米以下的迫击炮,所能耐受的膛压较低,一般不能额外附加药包,但一些大口径迫击炮弹可以通过附加药包的形式增加迫击炮弹的射程。
滑膛炮管和线膛炮管
此外,部分迫击炮弹还有尾翼,由于迫击炮根据炮管内有无膛线可分为滑膛炮管和线膛炮管,斯托克斯式迫击炮大部分为滑膛式炮管,加工便利,炮弹可自由滑落到炮尾,但炮管不能赋予炮弹自稳性,因此需要使用带尾翼的迫击炮弹,弹丸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靠尾翼保证;但主动击发式迫击炮多采用线膛炮管,可以在发射过程中赋予炮弹纵轴自转,出膛后螺旋转动飞行,通过陀螺仪效应角动量守恒原理保持弹道精度,比滑膛炮管发射的炮弹更好的抵御飞行过程中横风的影响。也有少部分斯托克斯式迫击炮采用线膛炮管,但线膛炮管由于需要炮弹和膛线啮合,会增加前装炮弹时的难度。
制导迫弹
迫击炮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近程火力系统,成为地面部队倚重的重型武器之一,能够以急促射击方式杀伤、迟滞敌冲击或反冲击,或集中射击同一目标,确保打击效果,但用于精确打击任务时,其优势就变为了劣势,尤其是首发命中率低,不利于把握战机。因此,迫击炮主要由营、连级部队集中使用,发挥批量群射效果。但制导迫击炮弹的出现使得这种缺点大大改善。相较于大部分火炮,迫击炮发射迫弹在出膛后的弹速较低,弹体本身所承受的加速度压力也就更小,因此更容易在炮弹内部集成精密脆弱的制导用电子元器件,所以迫击炮的制导炮弹出现的历史也较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有多种问世。由于制导元器件需要占用部分炮弹体积,制导迫弹一般不会用于较小口径的迫击炮上,多常见于80毫米以上的中大口径迫击炮。制导迫弹的制导方式有激光制导、GPS制导等,修正方式有弹翼修正、脉冲火箭修正,PGK简易修正引信等。
较早的一代制导迫弹如苏联70年代研制的1K113“梦魇”240毫米半主动激光制导迫击炮弹,采用的是人工半主动激光照射后炮弹寻的的方式,炮弹制导头追寻激光反射信号,通过弹体上的8个微型低功率固体脉冲火箭发动机做功来修正飞行路径,校正时间在0.1~0.3秒,击中直径是2~3米大小的圆圈的概率为80-90%。意大利BPD的120毫米“格里芬”制导迫弹则相对高级,其采用的是全天候毫米波雷达导引头,迫弹在发射后抵达预定目标上空时,在大约900米的高度迅速打开降落伞降速并使迫弹维持一定的滞空时间,雷达导引头对地面进行扫描,发现目标后立即启动炮弹的火箭发动机加速,通过调节弹翼对准目标,相当于通过迫击炮发射的在空中点火的小型导弹。
1K113制导迫弹
瞄具
除自行迫击炮外,大部分迫击炮在支架顶端设有简单的瞄准具,但部分射程较近的小口径迫击炮不配备瞄具,靠射手目测和经验装定射击诸元。迫击炮的瞄准装置和普通曲射火炮的类似,包括供装定方向和高低的刻度和调整装置以及水平调整装置。对于大部分迫击炮而言,射程是通过适当改变射角和装药来实现的,这些信息可以从射表或小型弹道计算器获得。在瞄准装置上可以设置距离装定器。当瞄准装置安装在迫击炮上时,通常是安装在炮身紧定器上的瞄准镜座上。无论安装在哪里,瞄准装置和炮身之间必须有一种连接装置,以保持它们在水平和垂直面上保持一定的角度关系。迫击炮的瞄准装置可以从炮架上拆卸,以便在行军期间保护它。
英制L61迫击炮的瞄具
自行底盘
迫击炮除步兵携行和牵引式外,还有安装在车辆上的自行迫击炮,也称之为迫击炮运输车(Mortar carrier)。最早的一代自行迫击炮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将斯托克斯式迫击炮与马克Ⅳ型坦克相结合,简单的固定在坦克车尾的平台上,需要乘员从坦克爬出来进行操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更多的国家装备了自行迫击炮,如德国使用Sd.Kfz.250半履带装甲运兵车改装的自行迫击炮车、美国使用M2半履带火炮牵引车改装的自行迫击炮车等等,迫击炮被露天放置在车厢内部,这时炮手可以在有装甲保护的车辆内部操作迫击炮了。到今天,自行迫击炮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像二战时一样的传统露天型自行迫击炮,如日本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二是半自行迫击炮,只有迫击炮的运输能力,无法在车辆上进行发射,发射时需要将迫击炮从车辆上卸在地面上,如苏联的2S4“郁金香”;三是自动自行迫击炮,像一般自行火炮一样,迫击炮装备在炮塔中,车内设有有自动或半自动装弹与发射伺服机构,自动化程度更高,防护能力更强,如瑞典AMOS自行迫击炮。
马克Ⅳ型坦克尾部的迫击炮
M21火炮运输车上安装的迫击炮
口径与编制
编辑现代,常见的迫击炮口径主要在60-120毫米这一区间上。由于便携式导弹、火箭筒、榴弹发射器、枪榴弹等步兵用直接支援火器的多样化和成熟化,历史上一些需要直接暴露在步兵压制火力下操作的小口径的迫击炮由于射程不足逐渐被淘汰。编制方面,中小口径的迫击炮的一般独立编制是排或者连,大口径或超大口径的迫击炮则有营一级的编制。如在北约军队中,迫击炮的最大独立编制是排,每个排一般装备有6门迫击炮。俄罗斯军队由于还装备有如“郁金香”等超大口径迫击炮,因此最大编制是营,作为师属单位使用。除了独立编制,迫击炮更多的是直接配属在普通部队中,如在俄军中,82毫米自动迫击炮主要配给山地作战的摩托化步兵营、空降营和摩步团,每个营或团配备4门。新M37型82毫米迫击炮则主要配给伞兵营和空降突击营,每个营配备6门,2S12“雪”120毫米牵引迫击炮也主要配属给营级单位。另外,2S9和2S9-1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主要配给空降师伞兵团,每个团配备6门。而“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则主要和203毫米自行火炮一起,配给重型炮兵旅,每旅8门。同时,2S23式120毫米轮式自行迫击炮于1990年开始装备摩步师和海军陆战队。
美军主要应用的有三种迫击炮:分别是轻型步兵营、空降营和空中机动营主要装备的M252型81毫米迫击炮;还有于1991年3月开始取代机械化步兵营和坦克营原来装备的M30型107毫米迫击炮的M120型(索尔坦K6)120毫米迫击炮;连一级主要装备的M224A1型60毫米迫击炮。
典型型号
编辑苏联VM37型37毫米迫击炮铲
1938年,苏联设计师米哈伊尔·季亚科诺夫别出心裁地依托工兵铲,以铲把为炮管,铲把套塞兼作迫击炮支架,铲头为座钣,研制出一款既是工兵铲,又是迫击炮的迫击炮铲并列装苏军部队,具备了斯托克斯式迫击炮的所有基本结构。该炮口径37毫米,可发射500克重的炮弹,炮管部分全长400毫米,发射的炮弹初速65-70米/秒,射程在60米至250米之间,在空降兵部队中尤其受到欢迎。不过,因为威力小、射程低,该款迫击炮最终于1942年退役。
VM37型迫击炮铲
美国M224型60毫米迫击炮
美国M224迫击炮于1978年开始生产,1979年装备美军,是一种斯托克斯式前装滑膛迫击炮,提供近距离炮火支援,被称为“步兵战神”。炮长1.016米,重20.8千克,采用滑膛结构,炮口初速每秒237.7米,最大射程3489米,最小射程50米,最大射速每分钟30发,持续射速每分钟15发。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已于2012年5月装备新的M224A1型60毫米便携式迫击炮,采用新材料和减少部件数量等方法使炮身重量减轻20%,例如采用镍合金制造炮管,使用铝和钛等高性能材料制造支架。M224的价格仅为1万美元,是美军最便宜的火炮之一。
俄罗斯2B25型82毫米迫击炮
俄罗斯2B25型“海鸥”迫击炮是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海燕”中央科研所于2011年亮相的新型静音迫击炮,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首款新研制的迫击炮。是自苏联解体以来首款新研制的迫击炮。该迫击炮净重约13千克,最大射程1.2公里,最大射速每分钟15发,垂直射角45-80度。它使用具有特殊尾部结构的弹药,该弹药除了传统迫击炮弹的球形战斗部外,还有一个空心金属管与弹头相连。金属管内靠近弹头的地方装有发射药,紧挨发射药的后方设计有活塞。发射时,长导杆插入金属管内并击发、引燃发射药,推动炮弹出膛。同时,管内的活塞被反冲能量向后推动并卡在金属管末端形成封闭结构,减少声音、火光和烟雾的产生,确保最大程度的隐蔽性。的隐蔽性。虽然实际射击时仍能听到不大的声音,但和装配消音器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射击声相差无几。
法国MO120RT型120毫米迫击炮
法国MO120RT型迫击炮于1973年投入使用,是一种前装线膛牵引轮式重型迫击炮,采用了既能装弹当场被动击发、又能装弹后拉绳主动击发的两用击发方式,炮管内有膛线,战斗全重565公斤,发射普通迫击炮弹时最大射程为8135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达13000米,最大射速20发/分,正常射速6发/分。全炮空重582千克,最大初速240米/秒,炮身长2080毫米。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的特点,可与射程约10公里的传统轻型榴弹炮相媲美。MO120RT型迫击炮出口到超过24个国家/地区使用,如日本的96式自行迫击炮、美国的M327远征火力支援系统都是MO120RT型迫击炮的延伸型号。
中国56式160毫米迫击炮
中国56式160毫米迫击炮是前苏联M-160式迫击炮的仿制品,是一种后装滑膛牵引轮式重型迫击炮,1955年由南京307厂开始试制,1956年6月完成样炮装配,并通过定型测试开始量产。该炮由炮尾装填,配用M式炮架和绞车,最大公路牵引速度为50公里/小时。火炮弹丸威力较大,但射程不足,机动性较差。在金门炮战中,一个营的56式迫击炮对小金门、大担岛、二担岛岛上目标进行打击。该炮威力颇大,形成的弹坑有一人多深,国军很多隐蔽在山背面的阵地都被摧毁。从1971年至1974年,沿黄河地区驻军先后派出多个56式重迫击炮连执行防凌任务。1984年收复老山后,根据实战需求,已经退役的56式重迫击炮重新服役,重点打击越军坚固工事和屯兵洞。该炮曾在1984年7月12日大战前夕,对越军潜伏地域进行2轮炮击,取得击毙2名越军营长在内的大批越军官兵,重创其潜伏部队的战例。
苏联2S4型240毫米自行迫击炮
苏联2S4“郁金香”自行迫击炮是1960年代末由乌拉尔运输工程厂研制的240毫米20倍径特种自行迫击炮,主要用于摧毁敌方的坚固防御建筑、防御工事、地下设施等目标,该迫击炮相当于将M240式1950年型240毫米后装滑膛迫击炮固定在一块宽大厚重的金属板上,整个结构安装在改装后的苏-100P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底盘上。发射时,金属板和迫击炮向后支撑在地面上,而后装弹射击。根据发射炮弹种类的不同,射程在0.8至20公里之间。除了非制导爆破弹外,这种迫击炮还可使用高爆弹,炮弹重量范围为130至228公斤。“郁金香”首次实战使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期间,当时是用来摧毁阿富汗激进分子在山洞和石堡中的火力点。在车臣战争和俄乌战争期间也使用了“郁金香”迫击炮。
2S4“郁金香”自行迫击炮
典型实战运用
编辑击毙阿部规秀
1939年11月7日,日军在晋察冀的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时,与八路军在涞源黄土岭爆发战斗,日军被八路军包围猝不及防急忙抢占附近高地,向八路军阵地反扑,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争夺战。晋察冀第1军分区的4门迫击炮和120师特务团的3门迫击炮参加了黄土岭战斗,分区副司令员陈正湘发现,在山谷中间教场村一个独立院落以南中间的小山头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日军军官在用望远镜向我方观察,随即下令用迫击炮轰击。迫击炮连在连长杨九坪率领下,操纵4门迫击炮开炮射击,准确命中目标,被日本国内誉为“名将之花”的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被炮击伤重不治毙命。他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正面战斗中被八路军击毙的军衔最高的日军将领,也是日本陆军自创设以来首位阵亡的中将。
三次炮打日军将官
1944年6月22日,衡阳保卫战爆发,守卫衡阳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官兵创下三次炮击日军将官的壮举。首次炮击发生在6月28日,当时日军第68师团的师团长佐久间为人和其他军官正在视察阵地时突然受到中国军队的炮击,佐久间为人、师团参谋长原田贞三郎以及联队长都被炸成重伤,不得不送往后方医院治疗。第二次炮击发生在8月2日,因为衡阳城坚守不下,日军第11军军长横山勇和参谋长中山贞武乘坐飞机前往衡阳督战。守军发现敌机陆续着陆,推测必有高级将领在其中,立即指挥迫击炮进行射击。第一架飞机刚着陆,飞行员因为地面爆炸声而慌乱,误操作导致飞机翻倒,横山勇同机的一名军官当场死亡。第三次是8月6日中午,第八团迫击炮连连长刘和生在市民医院附近发现一名挥舞指挥刀指挥部队的日本军官,刘和生判断他是高级将领,下令朝他所在位置发射最后8发炮弹,该日本军官当场死亡。事后据上级敌情通报得知,他是日军第67师团第57旅团的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体现了迫击炮操作快捷、反应迅速,能够抓住机会的特点。
冷枪冷炮狙击作战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开展了冷枪冷炮狙击作战。“冷枪”即狙击手游击,主要狙击500至1000米范围内的敌人;“冷炮”则是指迫击炮毙敌运动,主要打击的是距离志愿军500至3000米的目标。二者相互配合而行。第15军45师135团八二迫击炮连炮手唐章洪是志愿军首位“单炮游动”歼敌百名的神炮手。上甘岭战役中,他日夜配合步兵坚守阵地,使用一门20式82毫米迫击炮(简称八二迫击炮,是以法国布朗德1930式81毫米迫击炮为基准和参照,由南京金陵兵工厂于1931年仿制而成。该炮初速每秒196米,射速最大可达每分钟20发,最大射程2850米,具有操作简便、机动性强等特点),保护坑道,掩护反击,操炮先后歼敌400余人,荣立特等功。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 2011-12-21: 392.
[2]李津. 军事武器百科全书. 2010-11: 67.
[3]迫击炮:抗战中屡创传奇
.人民网. [2023-10-24].
[4]Широкорад А. Б.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миномёты и реактивная артиллерия. Как мортира стала минометом(臼炮是如何成为迫击炮的). 2000: 8-14. ISBN 985-13-0039. (7)
[5]臼炮.中国军网. [2023-10-24].
[6] 「満大日記 10月下」. 「迫撃砲献納の件」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Ref.C03026742500, 明治38年
[7]文娟. 武器百科. 2016-11-01: 90.
[8]世界火炮手册. 北京: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1-12-01: 245.
[9]《兵典丛书》编写组. 火炮. 2017-04-01: 164.
[10]近战利器——现代迫击炮系统简介(组图).搜狐网. [2023-10-25].
[11]功能与威力齐增: “炮”“弹”携手推动迫击炮性能跃升
.新华网. [2023-10-25].
[12]尖端武器装备:尖端陆军武器.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4: 95.
[13]Миномёты. 2Б9М «Василёк». Цветочек со своей историей
.topwar. [2023-10-26].
[14]船坚炮利︱从“超迫弹”到“炮榴弹”:被抹去身世的奇迹兵器.澎湃新闻. [2023-10-26].
[15]Стержневой миномет: насколько реально его повторное рождение
.topwar. [2023-10-26].
[16]Арсенал: «ДВОРНИК» ДЛЯ ОЧИСТКИ ОКОПОВ
.Сергей МОНЕТЧИКОВ
. [2023-10-26].
[17]以军完成精确制导炮弹测试.人民网. [2023-11-08].
[18]功能与威力齐增: “炮”“弹”携手推动迫击炮性能跃升
.新华网. [2023-11-08].
[19]尚剑宇, 邓志红, 付梦印, 汪顺亭. 制导炮弹转速测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自动化学报, 2016, 42(11)
[20]Комплекс корректируемого вооружения 1К113 «Смельчак»
.Topwar.ru. [2023-11-08].
[21]81-mm guided mine Merlin
.Topwar.ru. [2023-11-08].
[22]郭彪,董治华,邓博. 迫击炮射角测量装置及方法的改进.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009年第 30 卷 第 8 期
[23]Mk IV "Female" WWI Airship tug, Mk IV "Male" WWI British heavy tank, Mk IV "Male" Tadpole WWI British heavy tank - case report
.Panzerserra. [2023-11-12].
[24]Hanomag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s: SdKfz 250 and SdKfz 251
.Topwar. [2023-11-12].
[25]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科普中国. [2023-11-12].
[26]2S23 Nona-SVK 120mm Self-Propelled Gun System.Army-technology. [2023-11-12].
[27]Миномёты: эволюция большого калибра.Soldat. [2023-11-12].
[28]A GUIDE TO MODERN MORTAR SYSTEMS
.UK Land Power. [2023-11-12].
[29]M252 MORTAR
.美国陆军. [2023-11-12].
[30]M224 MORTAR
.美国陆军. [2023-11-12].
[31]M120/M121 MORTAR
.美国陆军. [2023-11-12].
[32]趣话工兵铲 :步兵手中的一件“神器”
.新华网. [2023-10-26].
[33]советский миномёт-лопата калибра 37 миллиметров.soldat. [2023-10-26].
[34]步兵战神:M224轻型迫击炮.人民网. [2023-10-26].
[35]袁泽函. 兵器控.中国军网. [2023-10-26].
[36]朱京莹. "高卢雄鸡"的利器——法制MO120RT迫击炮[J]. 环球军事, 2010: 2. DOI:JournalArticle/5ae993ecc095d713d890d35e.
[37]肖宁. 越山惊雷——国产56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与实战[J]. 兵器, 2016, (B10): 12.
[38]Самоходный миномет 2С4 «Тюльпан» и его боевые возможности
.topwar. [2023-10-27].
[39]俄媒:俄军“郁金香”迫击炮成为摧毁“亚速营”的最佳武器
.新华网. [2023-10-27].
[40]乌公布“击毁俄军网红大炮”视频 系现役世界最大口径迫击炮.中国宁波网. [2023-10-27].
[41]8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三集浴血坚持.人民网. [2023-10-27].
[42]档案春秋︱阿部规秀之死详探.澎湃新闻. [2023-10-27].
[43]迫击炮成日军噩梦.青岛新闻网. [2023-10-27].
[44]70年祭·烽火衡阳:日军中将命丧迫击炮急袭.中国衡阳新闻网. [2023-10-27].
[45]深藏功名“英雄炮”,上甘岭一战志愿军战士用它歼敌4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2023-10-28].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3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