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瞪羚(拉丁文:Gazella),是偶蹄目牛科瞪羚属的成员,又名小羚羊。它们的体型比其他羚羊略小,身材匀称矫健,背部和侧面通常呈现浅或深的褐色,腹部则为白色,尾巴短小。如果雌雄都有角,那么雄性的角比雌性更为发达;或者只有雄性有角。 传统上认为瞪羚属包含14个物种。然而,分类学专家使用遗传技术研究羚羊族(Antilopini)系统发育关系,科学论证瞪羚不是来自一个而是来自几个不同的祖先。因此,非洲的6...

瞪羚(拉丁文:Gazella),是偶蹄目牛科瞪羚属的成员,又名小羚羊。它们的体型比其他羚羊略小,身材匀称矫健,背部和侧面通常呈现浅或深的褐色,腹部则为白色,尾巴短小。如果雌雄都有角,那么雄性的角比雌性更为发达;或者只有雄性有角。

物种简介

编辑

传统上认为瞪羚属包含14个物种。然而,分类学专家使用遗传技术研究羚羊族(Antilopini)系统发育关系,科学论证瞪羚不是来自一个而是来自几个不同的祖先。因此,非洲的6个物种,已经被一些分类从瞪羚中移除,并归入两个不同的属。最大的三种瞪羚——苍羚、葛氏苍羚和索马里苍羚被归入苍羚属(以前被认为是一个亚属),三个较小的物种——汤氏瞪羚、赤额瞪羚和蒙加拉美羚——已成为美羚属(Eudorcas)的成员。传统上定义的瞪羚属包括仅在非洲出现的8种,仅在亚洲出现的5种,以及在非洲和亚洲都出现的1种。在修订后的分类中,瞪羚包含11个物种——3个完全是非洲的,6个完全是亚洲的,2个是两大洲共有的。

相关知识

  • 瞪羚可以在几秒钟内提高它们的速度。该属有些物种可以将它们的速度加速到97公里/小时。

  • 瞪羚虽然看起来像鹿,但不像一些鹿那样掉角,它们并没有表现出这个特征。

  • 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西北部国家的人们称瞪羚为“dangelo”。意为“迅捷的鹿”。他们仍然相信它是一种鹿。事实上,并非如此。

  • 许多非洲家庭,如Joof家族(塞内冈比亚地区)、Bagananoa族(博茨瓦纳)和Eraraka族(乌干达)将瞪羚视为图腾或圣物。他们不会杀死或触碰瞪羚。

  • 在2016年迪士尼电影《疯狂动物城》(Zootopia)中,由夏奇拉配音的流行歌星实际上是汤氏瞪羚(已划入美羚属)。

形态特征

编辑

瞪羚属的动物比羚羊类别中的其他动物要小得多。它们的高度为60-110厘米,体重13-29千克。该属物种有像小鹿一样的浅棕色皮毛,身体的下部一般是白色的。然而,有些个体在背部和腹部的相邻部分有一个长长的黑色标记。雄性瞪羚有长而弯曲的角。瞪羚在受到捕食者的威胁时会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在运动中,它们跳入空中,同时将所有脚抬离地面,这被称为径直起跳。两种熟悉的非洲瞪羚物种汤氏瞪羚和跳羚表现出这种行为。

栖息环境

编辑

瞪羚一般生活在沙漠和半沙漠、干旱的草原、树木繁茂的稀树草原、灌木丛生的草原、丘陵和浅林中。大多数瞪羚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炎热干燥的热带稀树草原和沙漠中。根据发表在生理学和生化动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为了在这些艰苦的环境中保持水分,瞪羚会收缩它们的心脏和肝脏。呼吸会导致动物失去大量水分。较小的心脏和肝脏需要较少的氧气,因此动物可以减少呼吸并减少水分流失。居氏瞪羚是唯一生活在山上的瞪羚。它在冬季迁徙到较温暖的地区。

主要品种

编辑

汤普逊瞪羚是诸多瞪羚中最出名的一种,它和我国的藏羚羊、蒙古黄羊同属一类。它们身材娇小,体态优美,是草原食肉动物渴望的美餐。汤普逊瞪羚对付强敌的办法就是“逃跑”。非洲草原上,它的速度仅次于猎豹。而且它的纵身一跳可高达3m,跨度9m。雄性瞪羚是好斗的,尤其表现在争夺伴侣和领土上,他们通过对抗或者彼此用角的顶撞来决定谁是胜利者,战败者将会离开此地去寻找新的领地。小瞪羚出生五分钟后,就能跟着母亲跑动了,六周左右,小瞪羚就已经是短跑健将了。这是他们天生的本领,因为周围的猛兽太多了,不如此就难以存活,小瞪羚还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保持低调,躲在草丛中,这个方法十分管用,就连强大的猎豹,也无法发现它,再加上小瞪羚还未发育成熟,身上也没有过重的气味,瞪羚母亲还经常舔小瞪羚,让它身上仅有的一点气味也消失不见,让它更不容易被发现。汤普逊瞪羚胆小而敏捷,一旦发现危险,就会撒开长腿急速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90km。羚羊的寿命较短,一般不超过20岁。瞪羚虽然也是个奔跑健将,但它比不上自己的仇敌猎豹。两个同样善跑的动物为了各自的生存,常常展开“追逐战”。但往往猎豹在汤普逊瞪羚的几次突然转向后,只能望“羊”兴叹了。瞪羚能飞快的逃离捕食者。当危险临近时,它们四条腿直直的向下伸,身体腾空高高跃起。这种被称为腾跃的动作,用来警告其他瞪羚有危险,同时也能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

瞪羚

分布范围

编辑

分布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撒哈拉沙漠西部、乍得、吉布提、埃及(西奈地区)、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以色列约旦、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索里、苏丹、阿富汗、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以色列、阿曼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阿富汗、巴基斯坦。其中鹅喉羚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及西北地区。

生活习性

编辑

领地

像干旱地区的大多数羚羊一样,瞪羚是游牧和迁徙的,或两者兼而有之。由于捕食者的威胁,瞪羚聚集在一起。这增加了它们的生存机会。然而,一只成年雄性领头瞪羚会标记其领地。它们不会进入其他族群的领地。如果一只雄性不小心进入了另一个雄性的领地,领头的雄性就会把入侵者赶走。瞪羚是社会性动物,它们一直试图在特定群体内部保持和谐。

聚群

瞪羚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所有的瞪羚都是群居的。一些群有多达700名成员,尽管一些瞪羚群很小并且按性别隔离。例如,雌性和年轻的幼羚生活在一起,还生活在10-30只雌性的群中。雄性单独生活或自己组群与其他雄性一起生活。雄性族群被称为单身汉族群。在迁徙过程中,雌雄混群,在交配季节,畜群的隔离更为突出,但只要有繁殖机会,它们就会被领地雄性分开。

瞪羚和其他羚羊及食草动物一样,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年中食物丰富的时候,它们会大量游牧。族群分散得更多,并为繁殖建立了领地。年轻的雄性瞪羚在单身汉组度过了它们青春时光。成年雄性阻止它们进入繁殖区。雌性瞪羚也与幼小瞪羚成群结队,一起吃草。

生理

瞪羚已经适应了栖息在无水草原、亚沙漠甚至沙漠中。它们可以从游牧的植物中提取水而无需喝水。该属物种有狭窄的颌骨和门牙行,可以高度选择性地以最有营养的生长植物为食。它们的尿液被浓缩,并且在排泄之前,水分从粪便颗粒中提取出来。由于皮毛是浅色和反光的,它们可以忍受核心温度升高多达5°C。瞪羚在最热的天气里通过在植物水分最多的夜间和清晨觅食来寻找阴凉处并避免活动。如果所有其他方法都失败了,它们可以通过快速的鼻腔喘气来冷却。瞪羚具有不同寻常的腺体。

它们位于蹄之间、腹股沟(腹股沟腺)、前腿前部和眼睛前部(眶前腺)。在某些物种的雄性中,眶前会产生一种粘稠的黑色分泌物,涂抹在树枝和草茎上以划分领地。然而,在瞪羚族群的所有成员中,彰显领地的主要方式是用尿液和粪便,雄性将尿液和粪便沉积在粪堆上,这是一种相互关联、高度仪式化的表演。

活动

瞪羚是快速移动的动物。它们在跑步时动作迅速。在高速下,成年瞪羚可以轻松改变方向而不会失去动力。一些瞪羚可以以高达97公里/小时的速度奔跑。一般来说,瞪羚可以以50公里/小时的持续速度奔跑。

食物

瞪羚是食草动物。通常吃柔软且易于消化的植物和叶子,也吃中小草,一些物种也吃高草。在雨季,它们更喜欢新鲜的叶子。在旱季,它们表现出游牧行为并吃杂草、三叶草和灌木的叶子。

防治方法

编辑

疾病防治

  1. 切实做好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病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大多数羊病都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应依据羊的生活习性做好“吃、住、行”三个字:吃——喂饱草、补精料、配制日粮标准化。住——夏通风、冬保暖、清洁卫生栏干燥。行——舍饲羊群要运动、孕后期羊防跌倒。

  2. 禁止到疫区购羊。从非疫区购来的羊也应先隔离饲养1个月,待确实证明无病后,方能混入自家已养的羊群内。

  3. 做好疫苗和菌苗的接种免疫(打预防针)。大多地区必须注射以下4类苗:山羊痘弱毒冻干苗:用生理盐水稀释50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其尾根下侧皮内注射0.5mL,每年注射1次。羊四联灭活疫苗:可预防4种传染病(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每年注射2次,可安排在3月和9月各1次。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可安排在每年4月1次,肌注或皮下注射,6月龄以下的羊每只用3毫升,6月龄以上的羊每只用5毫升。牛O型五号病灭活疫苗,每年注射2次,剂量按说明书。

  4. 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最好每10-15天消毒1次。可供选用的消毒液有0.5%的过氧乙酸液、双链季胺盐(民星5号消毒液)、3%的来苏儿溶液、抗毒威400倍稀释液。

  5. 定期驱虫。在山羊放牧和肉羊舍饲喂食青草期间,易感染寄生虫病。要求每个季节驱虫1次,可选用以下驱虫药: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每公斤体重用15mg灌服。左旋咪唑。片剂,每公斤体重用10mg;针剂,每公斤体重用7.5mg,肌注。此药副作用较大,慎用。伊维菌素(灭虫丁)。可同时驱除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虱、蜱、螨虫),但对吸虫和绦虫无效。使用针剂,每公斤体重用0.2mg,皮下或肌肉注射;使用粉剂,每公斤体重用0.2g,可混入少量精料内喂饲或用水调匀后灌服。美里哒唑。本品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优良性能,对体内各种寄生虫均能驱除,每公斤体重用15mg灌服。

  6. 种羊场应有防疫设施和防疫管理制度。在羊舍下风处设兽医室、病羊隔离舍(距健康羊舍100m以上;羊的粪便、污物应运到离羊舍200m以上下风处堆积发酵处理;场外人员要求参观种羊场时,无原则遵守场内防疫制度,征得兽医同意并经场长许可,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一旦发生传染病,应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做好隔离、治疗、消毒、处理等工作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生长繁殖

编辑

交配季节通常在雨季,以便新生的幼羚有足够的饮水。在交配期间,一些雄瞪羚会举行仪式来吸引雌性。雌性瞪羚在要生产的前几天,会离开族群一段时间。它们每胎可产1-2只幼羚。小瞪羚出生后不久就能站立和行走。但第一周内会闭眼蜷缩在它与母亲隐藏的位置。母羚就在附近觅食并看守它的孩子,击退小型掠食性动物诸如狐狸等,或试图将较大的捕食者如豺、狼等引出小瞪羚隐藏的地方。3-6周后,幼羚就开始逐渐陪伴自己的母亲左右行走,并开始吃固体食物。哺乳期可以持续3-4个月。瞪羚在分娩后会养育幼羚最长达6个月。年青的雌性会留在母亲的群族中生活,雄性在6个月左右则要离开原来的族群,加入到一群年轻的单身雄性群族中。小瞪羚被称为“鹿仔”(fawns)或“牛犊”(calves)。

保护现状

编辑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

灭绝(EX)——2种;濒危(EN)——3种;易危(VU)——5种;无危(LC)——1种。

下级分类

编辑

瞪羚属(11种)

-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阿拉伯瞪羚

Gazellaarabica

Lichtenstein,1827

2

印度瞪羚

Gazellabennetti

Sykes,1831

3

也门瞪羚

Gazellabilkis

Groves&Lay,1985

4

居氏瞪羚

Gazellacuvieri

Ogilby,1841

5

鹿瞪羚

Gazelladorcas

Linnaeus,1758

6

山瞪羚

Gazellagazella

Pallas,1766

7

细角瞪羚

Gazellaleptoceros

F.Cuvier,1842

8

阿拉伯沙瞪羚

Gazellamarica

Thomas,1897

9

沙特瞪羚

Gazellasaudiya

CarruthersandSchwarz,1935

10

斯氏瞪羚

Gazellaspekei

Blyth,1863

11

鹅喉羚

Gazellasubgutturosa

Güldenstaedt,1780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瞪羚.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4-03-24].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2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4123/

Like (16)
词条目录
  1. 物种简介
  2. 相关知识
  3. 形态特征
  4. 栖息环境
  5. 主要品种
  6. 分布范围
  7. 生活习性
  8. 防治方法
  9. 疾病防治
  10. 生长繁殖
  11. 保护现状
  12. 下级分类
  1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