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公元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另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景、武年间司马迁出生于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另说龙门今山西河津),司马迁家族的祖先曾是周代的史官。八世祖司马错在战国秦惠文王时是武将,因主张伐蜀有功而留守于蜀;六世祖司马靳在秦昭襄王时是武安君白起得力武将;...

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公元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另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时期

西汉景、武年间司马迁出生于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另说龙门今山西河津),司马迁家族的祖先曾是周代的史官。八世祖司马错在战国秦惠文王时是武将,因主张伐蜀有功而留守于蜀;六世祖司马靳在秦昭襄王时是武安君白起得力武将;高祖司马昌是秦始皇时的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是长安四市的市长;祖父司马喜也是五大夫;到其父司马谈时,虽耕牧为生,但仍保持家族好学求知的传统,并先后师从天文学家唐都、易学家杨何、哲学家黄生等求学,成为有名的学者,后在汉武帝建元年时成为太史令。

司马迁童年时期,受父亲影响,很早便开始学习古文,并在十岁时能够诵读古文。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约19岁时,汉武帝在修建茂陵,司马谈举家迁至茂陵,时年司马迁分别拜师于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公羊春秋》与《古文尚书》,并为后来的《史记》的诞生奠定了一定基础。

巡游与出使

巡游天下

公元前140~135年间(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来到长安。司马迁的的父亲为将司马迁培养成史学家,开始漫游江淮、黄河、泗水等地,访问名胜古迹,"网罗天下放失旧事"。司马迁二十岁开始从长安出发,经过南阳,至南郡渡江,再到汨罗江畔凭吊屈原;顺湘江往上至零陵郡的九疑山,考察舜的葬地和事迹;又从湘南到湘西、顺沅江而下东孚大江,又登庐山,了解大禹疏九江的传说;随后顺江而下,向东南上会稽山,探究大禹曾去过的山穴,此外,还在县攀爬了姑苏山、眺望了五湖、参观了春申君的故城宫室;此后,渡江北上,到淮阴了解韩信生平,走访淮阴父老;紧接着,渡过淮水,沿泗水北上,到达曲阜、临淄,了解了齐、鲁国的文化,向儒者学习,讲习学业,并观赏了孔子的遗风;随后一路向西,虽在薛城与彭城时已经很穷困,但依然没有停止漫游计划,并历经沛县、丰县、砀县到睢阳,一路访问秦汉之际重要人物(如孟尝君、曹参、萧何、刘邦等人)的故乡;最后由睢阳向西至楚汉相争的大梁观"夷门",最后又回到长安。

出使西南

约公元前122~116年,司马迁被封为郎中,在皇帝左右侍从,开始仕途生涯。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汉武帝为巩固中央政权,命驰义侯遗平定西南夷,其部下中郎将郭昌、卫广率八校尉之兵,攻破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定南夷为牂柯郡。夜郎震恐,自动入朝。汉朝的西路军,诛邛君,杀笮侯,冉駹震恐,请臣置吏。于是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笮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郡西边的白马为武都郡"。此时正值汉武帝东巡,约35岁的司马迁在仕途已表现很出色并受到汉武帝的信任,遂授命随从司马迁以监军身份征略西南夷,设郡置吏,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司马迁奉命首先置南夷牂柯郡,随后至西夷境,经巴郡、蜀郡到沈犁郡,再到越郡。这次西南出使,不仅完成使命,更丰富了司马迁对西南的地理、物产、风俗、民情的认知。

史官生涯

继父遗命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司马迁36岁。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在前往泰山准备举行"封禅"大典的途中,随从的司马谈因病重留在洛阳,此时正赶上司马迁从西南出使归来,司马迁便先去探望父亲,诀别之时,司马谈将自己毕生未完成的论述历史的遗愿传命给儿子司马迁,他说"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他教导儿子,修史的重要意义,不亚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等伟大历史人物的创业。铸造伟大人物品格尽孝、尽忠、立身缺一不可,而完成一代大典不仅可以光宗耀祖、垂名万世,而且也是完成歌颂大一统的汉家业绩的忠臣,更是可以与孔子修《春秋》相媲美的立身之事业。随后他又强调"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他希望司马迁能继承他太史令的位置,如孔子一般自觉肩负使命,牢记心中,将"太史公书"完成。司马迁含泪接受遗命并答应父亲自己一定完成整理历史旧闻的论述。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赶去泰山参加封禅,随后跟随汉武帝沿海北上,至碣石(海畔山,在今河北昌黎县北),巡辽西(治所阳乐,今辽宁义县西),历北边,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五月,回到甘泉。

任太史令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司马迁约38岁正式被任命太史令,开始史官生涯。他经常陪汉武帝四处巡视,这种机会有很利于他撰整理史料。司马迁上任太史令后,发现一直沿袭秦的《颛顼历》不精确,导致"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便上书汉武帝建议改历法。公元104年(太初元年),汉武帝授命司马迁主持改历工作,他与邓平、唐都等人完成新历法《太初历》。完成《太初历》后,司马迁更加感到修史责任之重大,并将自己继承父亲遗愿的思想告诉了一同制定历法的好友壶遂,这时汉兴百年,封建国家出现统一局面,司马迁认为继承孔子论述历史的时机到来,便于同年以论述历史人物为中心开始创作继孔子《春秋》之后的《史记》。

遭受腐刑

司马迁撰写《史记》5年后,李陵之祸从天而降。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汉武帝攻打匈奴,李陵率兵五千吸引匈奴主力,最终因寡不敌众,不仅全军溃败,还投降于匈奴,汉武帝收到消息情绪很差,王侯公卿在大堂之上也附和谴责李陵的背叛,当汉武帝向司马迁问他对李陵的看法时,司马迁想到他虽然和李陵没有交际,但据他平日对李陵操行修养的观察,他认为李陵有"国士之风",便直言不讳的称赞李陵,不料汉武帝大怒,认为司马迁不仅为李陵开拓,还贬损贰师将军。便得了一个诬罔主上的罪名,被判死刑。据当时的法律,犯死罪的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是用钱赎罪,二是受"腐刑"。但司马迁入狱后,亲朋好友都离他远去,他自己也没有钱,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一度心灰意冷,他便在生与死的斗争中挣扎,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到,在监狱他感悟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古今成大事者的所经历的磨难让他备受鼓舞,更有父亲的遗愿《史记》的著述还未完成,让他转变思想,忍辱负重活下去。

完成使命

公元前96年(汉武帝太始元年),汉武帝改元大赦。约50岁的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以宦者身份在内廷侍候。他内心忍者煎熬与愤恨,除继续著述《史记》外,对朝廷内外再无兴趣。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司马迁完成《史记》的撰写,时年约53岁。此后,关于司马迁的经历无从记录,据《太史公年考表》约公元前86年(约汉武帝末年至汉昭帝初年)司马迁逝世。

主要著述

编辑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录赋八篇,但都无从考究,只有《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

《史记》

《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唐修的《隋书》正式著录为《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创作理念,所谓"究天人之际",即研究天与人的关系。因此,司马迁不仅仅是史学家还是天文星象学家,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即春秋242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等星象,联系"国家兴衰"、诸侯力政、五伯代兴及至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荡,可以得出,天体运行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记》通过"本纪、世家、列传、表、书"这五种不同体例,其中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转以传人,以人事为中心记载了上起五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被称之为"纪传体"。《史记》不仅为中国历史学奠定了独立的地位,还开创了散文叙事的传记文学,对后世的史学、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史记》中,十二《本纪》含五帝、夏、殷、周、秦、始皇、项羽、高祖、吕后、文、景和今上,《本纪》编年,具有统领其他四体的功能,除记天子之言之事外,还有"纲纪庶品,网罗万物"的作用。《表》分为世表、年表、月表,包括《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把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了纲目式的表述,简要明晰地展现了历史的演变,使纷繁的史实厘然有序,从而构建了大一统历史观,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书》有《礼书》《乐书》《历书》《律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其中《礼书》和《乐书》排在最前,即用礼仪道德来替代严刑苛法的主张,《天官书》和《封禅书》则借助天象、人事来抒发他的政治主张。《世家》内容三十篇记诸侯、封国的历史及其与王朝或皇朝的关系,其中孔子、陈涉作为特例列入其中。《列传》为古往今来能够"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各阶层人物立传。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5920/

(13)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时期
  3. 巡游与出使
  4. 巡游天下
  5. 出使西南
  6. 史官生涯
  7. 继父遗命
  8. 任太史令
  9. 遭受腐刑
  10. 完成使命
  11. 主要著述
  12. 《史记》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