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称由来
- 2 位置境域
- 3 历史变迁
- ▪ 古生代-中生代初-新生代时期
- ▪ 侏罗纪-晚第三纪-第四纪初
- ▪ 上新世末-晚更新世末-全新世
- 4 地理特征
- ▪ 气候
- ▪ 温度
- ▪ 降水量
- ▪ 蒸发量
- ▪ 日照
- ▪ 地质
- ▪ 地质构造
- ▪ 地层特征
- ▪ 矿产资源
- ▪ 地形地貌
- ▪ 水文
- ▪ 入湖径流
- ▪ 主要支流
- ▪ 布哈河
- ▪ 沙柳河
- ▪ 哈尔盖河
- ▪ 泉吉河
- ▪ 水位
- ▪ 水体情况
- ▪ 水资源
- ▪ 土壤
- ▪ 生物多样性
- ▪ 动物
- ▪ 鸟类
- ▪ 脊椎动物
- ▪ 鱼类
- ▪ 植物
- ▪ 自然保护区
- 5 人类活动
- ▪ 历史沿革
- ▪ 民族文化
- ▪ 人口分布
- ▪ 宗教文化
- ▪ 祭海
- ▪ 转湖
- ▪ 农业发展
- ▪ 青海湖农场
- ▪ 合作社模式
- ▪ 交通运输
- ▪ 布哈河大桥
- ▪ 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
- ▪ G0612高速
- ▪ 科考研究
- ▪ 考古活动
- ▪ 卡约文化
- ▪ 151遗址
- ▪ 加隆岩画
- ▪ 研究活动
- ▪ 151基地
- ▪ 体育赛事
- ▪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 6 环境问题与保护
- ▪ 环境问题
- ▪ 水质恶化
- ▪ 草地退化
- ▪ 土地沙漠化
-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 渔业资源减少
- ▪ 环境保护
- ▪ 水资源保护
- ▪ 土地沙化治理
- ▪ 动物资源保护
- ▪ 渔业资源保护
- 7 主要景点
- ▪ 鸟岛
- ▪ 沙岛
- ▪ 海心山
- ▪ 三块石
- ▪ 二郎剑景区
- ▪ 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
- ▪ 青海湖诗歌广场
- ▪ 吉祥四瑞
- ▪ 风马四缘
- ▪ 高原圣湖坛
- 8 文化相关
- ▪ 影视作品
- 9 参考资料
青海湖(藏语:“措温波”藏文写法;英语:Qinghai Lake),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咸水湖泊。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北部,湖面海拔3193米,湖面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7千米,湖水面积4557.9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约360千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
名称由来
编辑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的内陆咸水湖,古称西海(相传为西海小白龙的居所)、又称仙海、鲜水海,北魏以后称青海。藏语称“措温波”,意为“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蓝色的海”。青海湖之名始于清代,1949年后通称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的内陆咸水湖,中国第一大内陆湖泊,被誉为“高原蓝宝石”。
位置境域
编辑青海湖,距青海省省会西宁约150千米,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是一个四面群山环绕的封闭式内陆盆地。经纬度范围北纬36°15′~38°20′,东经97°50′~101°20′,北起大通山,南至青海南山,东靠日月山之间,西邻阿木尼尼库山,湖面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7千米,湖水面积4557.95平方千米,青海湖流域东西长约109千米,南北宽约165千米,流域面积29661平方千米。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岸线长约360千米。青海湖流域在行政区划上分别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县和海晏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其范围涉及3州、4县、45个乡(镇)。
历史变迁
编辑古生代-中生代初-新生代时期
青海湖在古生代时期与共和盆地为一体,形成菱形断陷沉积盆地,中生代初,受西北断裂的影响盆地中间隆起,逐渐发育形成青海南山,将盆地一分为二成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明显隆升,断裂产生,形成若干大小不同的隆起带。
侏罗纪-晚第三纪-第四纪初
在早、中侏罗纪时期青海湖地区已成陆地,当时地壳稳定,处于长期剥蚀夷平阶段,形成青海湖地区最古老的夷平面。青海湖地区的盆地貌最早出现在晚第三纪,为“青东古湖”的一部分。到第四纪初—早更新世末,青海湖盆地开始大幅度沉陷,河口抬升。
上新世末-晚更新世末-全新世
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布哈河流经青海湖,通过倒淌河流入贵德盆地汇入黄河。距今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河水倒灌,外泄无径,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由外泄湖变成封闭湖泊。到距今2万年前后的晚更新世纪,湖水面受次冰期的影响,青海湖水面下降,进入距今1.2万年的全新纪,青海湖盆地开始抬升,开始咸化。
地理特征
编辑气候
青海湖地处中国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的交汇地带,并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气候特点是干寒、少雨、多风、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日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属于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
温度
湖区气温多年平均值为0.26℃,最热月平均气温10.4~15.2℃,最冷月平均气温-31℃。气温自流域东南方向向西南方面递减,由于“湖泊”效应,湖区气温较高,边远上帝较低,海拔3800米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以下。
降水量
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39.54毫米,全年降雨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70%~80%。湖区降水量受地形。海拔差异影响,湖北岸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减,大通山一带约为500毫米,至湖滨地带降至约340毫米,湖南岸则从南向北递减,湖西在布哈河下游河谷地带自东向西递减,湖区东侧则从东向西至湖滨递减,湖滨四周向湖中心递减。
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203.54毫米,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湖面封冻,冰厚可达60~80厘米,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蒸发量空间分布则为湖滨平原与河谷地带蒸发量较大,海拔较高的山区蒸发量较小。
日照
青海湖日照时数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逐渐增加,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13.4小时,在1980年达到日照时数的最高值,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42.3小时。90年代后,日照时数呈波动变化并逐渐增加。湖区风速多年平均为3.07米/秒。
地质
地质构造
青海湖构造属于断陷湖。青海湖地区在晚中新世或者上新世,造成了青海湖北侧的祁连山、西侧的洼洪山、东侧的拉脊山、南侧的青海南山等的隆起,之后青海湖盆地和共和盆地成为两个独立的盆地。青海湖盆地分为两个坳陷带和一个隆起带,北部坳陷带呈NEE向,其内发育1个盆地—青海湖北部盆地,南部坳陷带呈NEE向,其内发育两个次一级盆地—青海湖南部盆地和东部盆地,盆地内自北向南的五条断裂控制了青海湖盆地的构造格架,形成以海心山为主体的中央隆起带和南北两个拗陷盆地。
地层特征
共和盆地大体上以NW—SE向展布,盆地断陷发生在古近纪末期,盆地的基底为强烈变形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了新近纪以来一套湖相—河湖相地层,那头沟剖面位于共和盆地西北部那头沟两侧,根据地层接触关系、产状变化等将地层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剖面零星出露角度不整合面及其上的产状近水平的砾岩,厚约0~3米;第二部分,生长地层,厚度约1155米,主要为土黄—土灰色粉砂及黑灰色泥岩,夹有层状或尖灭的杂色砾岩层;第三部分,生长前地层,厚度约865米,主要为褐红—蓝灰色泥岩夹灰绿—灰色砂岩层。
矿产资源
在祁连山的中东段和青海湖的东北部,发现了长石,石英岩,石灰岩等3个矿点,圈定了3个重砂,金属量异常区及25个含有锡石,辰砂,金,刚玉,黄玉等有益重矿物。
青海湖地貌、构造
地形地貌
青海湖水面海拔3193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青海湖北部和东部是风沙堆积区,湖边和低洼地带分布着沼泽地,湖区西部和北部分布着河漫滩、三角洲及河道堆积地,山麓与平原交替地带有冲积洪积扇,形成以高原湖泊为主,兼有草原、湿地沼泽、沙漠和雪山等的地貌。湖面以上由低至高,依次分布低山台地带、山麓洪积冲积扇带和湖积平原带,3500~3700米为古剥蚀残余的平坦中山带,4000米以上为古冰川雕刻残余的高山带。
青海湖浅水区主要分布在湖东北部和湖中海心山以东湖西局部地段,深水区主要分布在湖中西部。此外由于湖面萎缩、水位下降导致青海湖的东北部产生了一系列与母湖完全分离的新湖泊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只有一个面积达48.6平方千米的朵海湖,而2001年的图像表明,两个面积分别为16.3平方千米耳海湖和96平方千米新耳海湖的新湖己形成。
青海湖地貌
湖底物质由岸边至湖心,首先为粗沙及碟石,渐变为韧沙及粉沙,湖心底部主要为灰黑色及黑色淤泥。青海湖湖中有小岛三处,最大的为海心山,长约1千米,宽约600米,山顶鄂博高出湖面约77米,次其为海西山,在湖的西北部三块石,靠近湖西南岸。
水文
入湖径流
青海湖入湖河流中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干支流有16条,流域多年径流量为16.68亿立方米,其中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泉吉河四河的径流量达13.71亿立方米,总和占全流域入湖径流量的80%以上,其中布哈河最大,年径流量为7.09亿立方米,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3%。沙柳河入湖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占青海湖入湖总流量的16%,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
青海湖流域
主要支流
布哈河
布哈河是一条内陆河流,位于中国青海省青海湖盆地西北部,发源于祁连山脉支脉疏勒南山曼滩日更峰北麓。源头海拔4600米,大致呈西北—东南流向,在刚察县泉吉乡注入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布哈河全长约有3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6,000多平方公里,是汇入青海湖的各河流中水量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
沙柳河
沙柳河又称伊克乌兰河,位于刚察县城北侧0.2公里处。发源于大通山西段桑斯扎山南坡,源头为冰冻沼泽区,由瓦彦河、尔爱河汇流而成,流入青海湖,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136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7.5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374亿立方米。
哈尔盖河
哈尔盖河位于刚察县哈尔盖乡以东5公里,发源于台布稀山南麓与海晏县境内的察那河汇流后折转向南,最后流入青海湖。南段是刚察、海晏2县的界河,全长129公里,年均流量39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2551亿立方米。
泉吉河
泉吉河又名乌哈阿兰曲、巴哈乌兰河,为海北州刚察县南部的一条汇入青海湖的内陆河,河长65千米,流域面积74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6396万立方米。
水位
从1959年青海湖水位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来看,湖泊水位总体持续下降,湖水位由1959年的3196.55米急剧下降到1992年的3193米,34年水位下降了2.86米,平均每年下降8.7厘米,2005~2009年来水位持续上升为近50年来首次出现,累积上升幅度达0.57米。
青海湖水位变化趋势
水体情况
青海湖水中氮化合物含量高,2002-2004年监测全湖总氮含量平均为9.243毫克/升,磷化合物含量低,总磷含量全湖都<0.01毫克/升,处于贫营养水平。青海湖水体含盐量较高,且钙、镁、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平衡,碱度比海水还要高。青海湖水的含盐量只有海水含盐量的40.3%,远远低于海水,比海水的PH值却高出46%。
青海湖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包含水动力搬运的贡献和风尘物质的输入,水动力搬运通过河流搬运的方式进入湖泊,而到达湖心的沉积物则主要为河流悬浮物,青海湖湖相碳酸盐主要是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壳体所形成的自生碳酸盐,而通过湖盆流域由地表径流搬运至湖泊的外源碳酸盐所占的比例很小。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TP(总磷)、TN(总氮)及TOC(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59、1.74克/千克和19.60克/千克,TN、TP及TOC含量与覆水深度及扰动程度有一定关系;NAIP(溶解性磷酸盐)在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变异较大,平均含量为1.62毫克/千克。
水资源
青海湖系封闭的内陆湖,来水量包括湖面降水、地表水人湖量、地下水的人湖补给量三部分,据1959~2000年水量计算,青海湖多年平均入湖的地表水量为15.26亿立方米,湖面降水量为15.61亿立方米,地下水入湖的补给量为6.03亿立方米,湖泊水面蒸发量为40.5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3.6亿立方米。
土壤
青海湖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栗钙土、黑钙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高山寒漠土等。流域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湖滨平原和冲积平原,黑钙土分布于3200~3500米的山体下部、山前冲积与洪积平原、台地、缓坡、和滩地。高山草甸土分布于3700~4200米的山地,海拔380~4400的山地河谷和缓坡地带分布着高山草原土,海拔3900米以上、雪线以下的高山流石破还有高山寒漠土。
生物多样性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青海湖也被称为“鸟的王国”,有鸟类288种;流域内野生脊椎动物有340种,兽类39种,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也是青海湖裸鲤的唯一栖息地,流域被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759种,类植物34种,青海湖流域也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
动物
鸟类
青海湖鸟类17目48科171属288种,截至2021年,水鸟总数达57.1万余只,种群数量大的有:雁形目鸭科的斑头雁、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鸥形目鸥科的棕头鸥、鱼鸥;鹤形目鹤科的蓑羽鹤、灰鹤、黑颈鹤;鹈形目鸬鹚科的鸬鹚等。青海湖又被称为鸟的王国。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雕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鹮嘴鹬
脊椎动物
青海湖流域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7目70科209属340种,兽类6目15科30属3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9种,Ⅱ级保护动物14种。青海湖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作为青海湖的旗舰物种,普氏原羚数量已从2001年的300多只恢复到2021年的2800余只。
鱼类
青海湖鱼类资源独特,共有2科3属6种,包括青海湖独有鱼类青海湖裸鲤,青海湖裸鲤因流经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河而得名湟鱼,占到青海湖鱼类资源的95%以上,是维持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的关键性物种,每年六至八月产卵期洄游至环湖周边淡水河流产卵,形成“湟鱼洄游”奇观。
植物
青海湖流域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4科269属759种,其中种子植物70科265属754种,蕨类植物仅有4科4属5种;藻类植物5门29属34种;重点保护植物有25科36属47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种(星叶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
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繁殖、栖息的岛屿、滩涂和湖岸湿地,地跨二州三县,环湖40余条河流以及众多泉水形成了大面积高原湿地,主要河流有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倒淌河、黑马河,面积4952平方千米。保护区始建于1975年,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青海湖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青海省首个5A级旅游景区。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涵盖青海湖整体)内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种,包括金雕、鹮嘴鹬、白腰杓鹬等。
青海湖美景
人类活动
编辑历史沿革
青海湖地区建置始于汉代。汉宣帝神爵元年至二年(公元前61年一前60年),西汉军队进击湟水流域的先零羌等部落,部队曾西进到青海湖附近。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西海郡,筑5县(即海晏县三角城、尕海古城、刚察县北向阳古城、共和县草多隆古城、兴海县支东加拉古城)。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随之废弃。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鲜卑秃发乌孤进入湟水流域,建立南凉国。与此同时,臣服于南凉的鲜卑乙弗部落由甘肃迁徙到青海湖地区。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吐谷浑王夸侣建立政权,在青海湖西7.5千米。处建伏俟城(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后于公元540年建都于此。从此,青海湖流域完全置于吐谷浑统治之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朝濒于覆灭,吐谷浑又率部重新回到青海湖。
唐朝,吐谷浑为其属国。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占领了吐谷浑王国地盘,青海湖地区旋即置于吐蕃政权统治之下。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吐蕃遣使者向唐提出划分疆界,唐玄宗乃以赤岭(今湟源县日月山)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右武卫员外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哥舒翰在青海湖北设神威军,又筑城于青海湖龙驹岛上,谓之应龙城。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为牵制西夏,宋朝对甘青一带的吐蕃部落采取笼络手段。宋仁宗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青海东部出现了河湟吐蕃唃厮啰地方政权,青海湖大部归属唃厮啰,并臣服于宋朝。元朝,则将青海地区变“边郡”为“内郡”,河州设置吐蕃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辖青海湖等地的藏区。清雍正以后,每年派钦差大臣来湖边举行“祭海”仪式。
民族文化
人口分布
青海湖流域刚察县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西部,青海湖北岸,政府驻地为沙柳河镇,截至2016年,总人口数为4.59万人,以藏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70%,海晏县位于青海湖北畔,总人口数为3.65万人,其中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48%,天峻县位于青海湖西部,政府驻地为新源镇,总人口为2.26万人,以藏族为主,汇聚汉族、回族、蒙古族等15个民族,共和县位于青海湖南部,政府驻地为恰卜恰镇,总人口为13.6万人,藏族占约54.9%,还由汉族、回族等20多个民族。
宗教文化
青海湖被蒙藏族群众和藏传佛教信徒称为“圣湖”,青海湖是身、语、意之圣地,是世代居住在青海湖畔的藏族群众的多元文化集结地。该区主要信仰活动和方式有:
祭海
青海湖祭海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在海滨搭建煨桑台,点燃松柏枝,由喇嘛诵经,藏、蒙古等族群众投献哈达、白酒、五色粮食、酥油炒面等祭品,向空中抛洒纸风马“隆达”。祭献完毕,法师手持五色丝线缠裹的五谷包,率领手持各种法器的喇嘛仪仗队及吹着藏唢呐和法号,头戴鹿首、牛首面具的鹿神、牛神和其他地方神拥向湖岸。祭祀青海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唐天宝十年(751)正月朝廷在敕封东南西北四位海神时,将西海海神封为广润公并遣使礼祭,青海湖祭海活动由此延续下来,至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
转湖
藏族视青海湖为圣湖,步转湖甚至磕长头朝拜是众多佛教信徒毕生的夙愿,一年四季,随处可见转湖僧俗信徒的身影和足迹,虔诚的信徒或徒步、或磕长头转湖一周,既是对信仰的完美追求,又是心灵的洗涤和抚慰,以期乞求神灵保佑一生平安幸福。
农业发展
青海湖地区自有人类活动记载以来,以畜牧业为主,青海湖流域范围由5个国有农牧场,分别为三角城种羊场、湖东种羊场、铁卜加草原改良实验站、青海湖农场、黄玉农场。
青海湖农场
青海湖农场位于刚察县境内的青海湖北岸湖滨平原,地势平坦,总面积15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农场土地租赁收入1273万元,全年燕麦青贮饲草3000吨,收储燕麦青干草400吨,养殖牛1735头,羊1105只,补植青海云杉146万株,实现经济收入3000万元。
合作社模式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新源镇梅陇村于2008年建立股份合作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仅梅陇村合作社,便从2009年的年终分红23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200.2万元,增长了7.7倍,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万元,较2008年增加了1.6万元,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梅陇模式”也成功登录央视《焦点访谈》成为牧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交通运输
青海湖流域除西北山区外交通相对较为便利。青海湖南北两岸曾是丝绸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现有109国道于青海湖南岸穿越流域,315国道则从青海湖北经刚察县及天峻县的驻穿境而过,此外还有S206,S207及S302等省道贯穿全区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及乡村道路四级交通共同构成了工区的交通网。
布哈河大桥
布哈河大桥横跨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长507米,桥共15孔,桥宽25.5米,主跨跨度为60米,最大水深3.5米,横跨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主流域和关角山隧道,对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
2022年,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Ⅰ期)工程开工建设,公路起点位于倒淌河镇,终点位于黑马河乡,路线全长121.3千米。
G0612高速
2023年4月,G0612西宁至和田高速湟源至西海公路开工建设,工程路线全长50.7千米,路基宽度26米,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该工程项目大幅提升环青海湖地区的影响力、竞争力。
科考研究
考古活动
卡约文化
2010年,青海湖畔发现31处距今3000多年的卡约文化遗址,包括长廊遗址带、淡水湖遗址和湖边支流遗址带,遗址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其历史可追溯到青铜时代,属于卡约文化遗存。
151遗址
151遗址位于青海湖南岸的青海南山山前河流阶地上,2007年被联合调查队发现,2014年正式开始考古,该遗址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出土石制品主要由小石片、细石叶、细石核、断块和碎屑等构成。
加隆岩画
2015年,位于青海湖南岸黑马河乡加隆村首次发现“加隆岩画”,加隆岩画与湖里木沟岩画、切吉岩画等为同一时期遗存,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研究活动
151基地
1965年,新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实验基地在青海湖开始筹建,因该基地距西宁市151千米,被称为“151”基地,该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对874总厂生产的鱼雷进行逐条检验,以及水下性能部分的测试,其服役的20年间,该基地共成功试验发射鱼雷3300枚,1984年中央决定撤销“874分厂”,基地设施移交海南州共和县政府。
青海湖“151”基地
体育赛事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2002年,环湖赛开始举办,至2023年已举办22届,仅2023年,共有四大洲的22支队伍、154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全程约1384千米,共8个赛段,分别为:第一赛段西宁绕圈赛(109千米),第二赛段多巴到贵德(132千米),第三赛段贵德到互助(201千米),第四赛段互助到门源(189千米),第五赛段门源到祁连(170千米),第六赛段祁连到西海镇(206千米),第七赛段西海镇到共和(127千米),第八赛段共和到茶卡天空壹号景区(200千米)。
至2023年,环湖地区每年骑行游客超10万人次,创造了18.09亿元的赛事综合影响力价值,成为宣传青海、推介青海的一张金名片。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环境问题与保护
编辑环境问题
水质恶化
随着青海湖水位的下降、湖面萎缩,湖水的矿化度增加,由1962年的12.49克/升增加到1986年的14.15克/升,甚至有的年份达到了16克/升。碱度比海水还要高,平均pH值已由过去的9.0上升到9.2以上,有的水域高达9.5。青海湖水的盐碱化对水生饵料生物和鱼类的生存及繁衍造成严重威胁。
草地退化
青海湖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牧业基地,全省牧区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场退化不断加剧,退化面积达93.3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9%。由于草场退化,毒草、鼠害和虫害大面积发生。
土地沙漠化
青海湖1956、1986、2000年沙丘及沙化土地面积分别达到452、757、1248平方千米。与1986年相比,14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491平方千米,平均每年以35.07km2的速度增加,年扩散速率约为4.63%。水土流失面积天峻县最为严重,达到1.39万平方千米,占整个流域流失面积的62.8%。
生物多样性减少
青海湖野生动植物资源有15%~20%濒临灭绝,藏原羚、野牦牛以及鹰、雕等动物,几经捕猎或草原灭鼠引发的二次中毒而大量死亡。鸟岛连陆、萎缩也使大量的鸟类迁徙。
渔业资源减少
湖区气候相对较为寒冷和鱼类饵料相对贫乏,湖中鱼类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过度捕捞和偷捕使鱼类资源锐减,可捕量下降,鱼体变小,性早熟,产卵量减少。200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仅为2592吨。
环境保护
水资源保护
截至2022年,青海湖流域建成日处理规模分别为1000吨和3000吨的黑马河乡、二郎剑景区污水处理厂,刚察县污水处理厂,鸟岛污水处理站扩容等工程,入湖污染得到改善。并在黑马河、倒淌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甘子河建设了5个水质监管工作站。
土地沙化治理
1978年,“三北”防护林生态修复系统工程开始实施。至2023年,青海省相继完成一期至五期工程建设任务,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林地总面积达到11.025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目前的6.3%。1980年开始,海晏县成功摸索出“沙棘营养土坨造林、乌柳截杆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适合高寒沙区的实用方法,截至2022年,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约350平方千米。
1989年,青海省启动了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截至2023年,南北山绿化工程完成绿化344平方千米,栽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青杨、河北杨、山杏、山桃、沙枣、暴马丁香等乔木8728余万株。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7.2%提升到79%。
动物资源保护
青海湖畔普氏原羚
2007年,刚察县哈尔盖地区建立了国家首个普氏原羚专属保护区——“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区域总面积为161.8平方千米,区域内有稳定的7个普氏原羚种群,并成立联合巡查小组,每年每月定期开展巡护,保护区内还设立野生动物监测站,2021年,中国首个普氏原羚通道、青海省第一个单一物种野生动物生命保护通道建成,防止普氏原羚被撞伤亡。
渔业资源保护
青海湖裸鲤鱼种
青海省自2003年启动保护工程,连续20年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鲤,至2023年,累计向青海湖放流青海湖裸鲤2亿余尾,202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已恢复11.41万吨,保护初期的44倍。
主要景点
编辑鸟岛
鸟岛景区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青海湖西岸、布哈河口以北4千米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
青海湖风景
青海湖鸟岛
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是青海湖畔具有灵气和生机的地方。每年4到6月间,有近10万只候鸟陆续迁徙到这里繁衍生息,是青海湖一大奇观。为了保护鸟类的世袭领地不受干扰,同时保证更多的游人可以近距离观鸟,鸟岛新建了集观鸟室、休息室、咖啡厅、多媒体展示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半掩体观鸟室。掩体通道长443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沙岛
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现已成为半岛,表面均由沙砾覆盖,基本无植被,曾是鱼鸥的栖息繁殖地。泉湾、那尕则滩涂沼泽地,位于青海湖西南边,主要生长有湿生植物苔草、扁穗草、杉叶藻等。这里有多处泉水涌流形成沼泽湿地,冬季不封冻。黑颈鹤、大天鹅就生活在这里,它是保护区的核心区,游人可沿环湖西路观光。
海心山
海心山,又名龙驹岛,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8千米,面积1.22平方千米,岛上遗存唐朝大将哥舒翰修建的“应龙城”遗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是鸬鹚的繁殖场所。
三块石
三块石,又名孤插山,位于青海湖西南部,南距湖边8千米,距鸟岛20千米,三块石由礁石、碎石滩及沙埂组成,这里是青海湖鸟岛栖息繁殖的“大后方”,鸬鹚、鱼鸥的总体数量在2万只以上。
二郎剑景区
二郎剑风景区,是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109国道旁的一个风景区。二郎剑风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景区主要景点包括:
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
1965年,经中国中央政府批准在青海湖建立了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因基地位于青藏公路151公里处,故又称为151基地。军事禁区现已成为参观景点。景区由一座屹立在湖面中的三层小楼组成,保留着基地部分原有的生产车间、实验区和鱼雷、电台等实物,开放供游人参观。
青海湖诗歌广场
诗歌广场是青海湖“诗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青海湖国际诗歌墙”是一座长45米、高4米并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一座诗歌纪念墙,将历史上29位伟大的中外诗人的头像、《青海湖诗歌宣言》、诗人的签名及荣获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的诗人的名字、肖像和简历都镌刻在此。
青海湖诗歌广场
吉祥四瑞
“吉祥四瑞”由和睦四瑞、莲花、藏八宝浮雕基座组成,雕塑高13.69米,重6.5吨,以藏族民间传说中的大象、猴子、兔子、鸟从纷争到和谐的故事为原型,寓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吉祥四瑞
风马四缘
位于青海湖景区大门口入口内,是一座奔马背驮经书的大型石刻雕塑。寓佛俗相成之意,即佛光普照、富裕兴隆、人间和睦、众生安乐。
高原圣湖坛
该坛位于二郎剑景区,直径50米、高16米,周围有108个小转经桶,每个装有20万句经文,有8个大经桶,重达1吨,也装有3亿句经文。圣湖坛有4个入口,雕有四面佛像,分别是大日如来、四臂观音、护法神、绿度母。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各界人士和湖区藏族群众到这里祭湖祈福。
高原圣湖坛
文化相关
编辑影视作品
2011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电视台首部藏语电视剧《终极的黑帐篷》开拍,拍摄地点都是在青海湖北岸天峻草原,演员都是本土牧区土生土长的牧民群众,该剧也荣获第八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人文类三等奖。
2015年,以青藏铁路建设为时代背景的影片《青海湖畔》上映,该片由沈星浩执导,秦怡、舒畅等主演,讲述了一群气象工作者为保障青藏铁路修建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
2019年,大型文化纪录片《大湖·青海》在青海广播电视台首映,全片共三集,分别为:《生灵》《家园》《世界》,每集50分钟,是一部聚焦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文自然系列纪录片。
2021年,电视剧《圣地可可西里》在青海湖沙岛取景拍摄。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于得江, 逯克胜.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J].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 2001年: 1. DOI:10.3969/j.issn.1674-9227.2007.03.038.
[2]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 [2023-07-18].
[3]周立华.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 青海环境, 1993, (1): 1. DOI:CNKI:SUN:QHHJ.0.1993-01-000.
[4]青海湖概述.海晏县人民政府. [2023-07-18].
[5]青海湖水域面积达到近十年来最大值 湟鱼洄游迎来高峰期.国际在线. [2023-07-18].
[6]佚名. 中国最美的湖泊之——青海湖[J]. 统一论坛, 2007, (3): 1. DOI:CNKI:SUN:TYNT.0.2007-03-030.
[7]科普 | 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中国测绘学会. [2023-07-19].
[8]彭毛. 加快环湖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推行现代设施畜牧业路子的思考[C]. /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003, 2003.9: 1. DOI:ConferenceArticle/5aa5920ac095d72220ddd8d3.
[9]孙永亮, 李小雁, 汤佳, 等.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J]. 资源科学, 2008.3: 2. DOI:10.3321/j.issn:1007-7588.2008.03.006.
[10]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水体面积增至17年来最大值.中国新闻网. [2023-07-27].
[11]“高原蓝宝石”青海湖 碧水蓝天美如画.中国新闻网. [2023-07-18].
[12]《青海湖流域》.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7.11: 2-15.
[13]冯宗炜, 冯兆忠. 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 生态环境, 2004: 1. DOI:CNKI:SUN:TRYJ.0.2004-04-000.
[14]王艳姣, 周晓兰, 倪绍祥, 等. 近40 a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4: 5-6. DOI:10.3969/j.issn.1674-7097.2003.02.010.
[15]杨建新, 祁洪芳, 史建全, 等. 青海湖水化学特性及水质分析[J]. 淡水渔业, 2005: 1-5. DOI:10.3969/j.issn.1000-6907.2005.03.008.
[16]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地址. 2019年12月: 3-4.
[17]海北·云上非遗.海北文旅. [2023-07-26].
[18]青海湖祭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3-07-21].
[19]转湖——青海湖畔一道靓丽的风景.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 [2023-07-21].
[20]青海湖景区成为青海省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政府网. [2023-07-21].
[21]第二十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帐号. [2023-07-21].
[22]【聚焦第二十二届环湖赛】金名片 展示大美青海形象.新浪财经. [2023-07-21].
[23]《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9.12: 2.
[24]《青海湖漫话》.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5.10: 2-15.
[25]《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8.4: 1-15.
[26]常宏, 李乐意, 关冲. 新近纪以来青海南山的隆起高度:再论青海南山的隆起[J]. 地球环境学报, 2015, (5): 2. DOI:CNKI:SUN:DQHJ.0.2015-05-002.
[27]王平, 艾莉, 安芷生, 等. 青海湖第四纪晚期沉积地震地层特征分析[J]. 盐湖研究, 2009: 3. DOI:CNKI:SUN:YHYJ.0.2009-01-003.
[28]安芷生, 王平, 沈吉, 等. 青海湖湖底构造及沉积物分布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J]. 中国科学, 2006: 5-9. DOI:10.3321/j.issn:1006-9267.2006.04.004.
[29]常宏, 李乐意, 关冲. 新近纪以来青海南山的隆起高度:再论青海南山的隆起[J]. 地球环境学报, 2015, (5): 2. DOI:CNKI:SUN:DQHJ.0.2015-05-002.
[30]黄春阳. 海晏幅J-47-29 1/20万地质图矿产图说明书[R]. 青海省区综大队(原区测队).(1966), 1966: 1.
[31]刘佳, 王芳, 于福亮. 青海湖水位动态趋势预测[J]. 水利学报, 2009, (3): 1. DOI:10.3321/j.issn:0559-9350.2009.03.010.
[32]胡东生. 青海湖的地质演变[J]. 干旱区地理, 1989.6: 4-6. DOI:CNKI:SUN:GHDL.0.1989-02-004.
[33]付碧宏, 石许华. 青海湖近三十年来环境演化和地貌景观变迁的遥感分析[C]. /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0[2023-07-19], 2005: 1-2. DOI:ConferenceArticle/5aa39701c095d72220b85b1e.
[34]施雅凤, 陈梦熊, 李维质, 等. 青海湖及其附近地区自然地理(着重地貌)的初步考察[J]. 地理学报, 1958, (01): 4. DOI:10.11821/xb195801003.
[35]施雅凤, 陈梦熊, 李维质, 等. 青海湖及其附近地区自然地理(着重地貌)的初步考察[J]. 地理学报, 1958, (01): 3-4. DOI:10.11821/xb195801003.
[36]李林, 时兴合, 申红艳, 等. 1960~2009年青海湖水位波动的气候成因探讨及其未来趋势预测[C]. /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气象学会, 2010: 3-4. DOI:ConferenceArticle/5a9fbe1dc095d72220573916.
[37]布哈河.天峻县人民政府. [2023-07-26].
[38]州情概况.海北州人民政府. [2023-07-26].
[39]海北河湖概览之青海湖流域水系.海北州水利局. [2023-07-26].
[40]周陆生, 汪青春. 青海湖水位年际变化规律的分析和预测[J]. 高原气象, 1996.11: 1-2. DOI:CNKI:SUN:GYQX.0.1996-04-010.
[41]李林, 时兴合, 申红艳, 等. 1960—2009年青海湖水位波动的气候成因探讨及其未来趋势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9: 1-2. DOI:10.11849/zrzyxb.2011.09.012.
[42]董吉宝, 安芷生, 卢凤艳. 湖泊沉积物中风成和水成组分定量判据的初步研究——以青海湖为例[J]. 地质力学学报, 2010.12: 2. DOI:10.3969/j.issn.1006-6616.2010.04.008.
[43]刘兴起, 沈吉, 王苏民, 等. 16ka以来青海湖湖相自生碳酸盐沉积记录的古气候[J]. 高校地质学报, 2003.3: 2-3. DOI:10.3969/j.issn.1006-7493.2003.01.005.
[44]陈学民, 朱阳春, 伏小勇, 等.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6-7. DOI:.
[45]刘小园. 青海湖流域水文特征[J]. 水文, 2004: 1-2. DOI:10.3969/j.issn.1000-0852.2004.02.016.
[46]曹生奎, 曹广超, 陈克龙, 等. 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J]. 土壤, 2013: 2.6. DOI:10.3969/j.issn.0253-9829.2013.03.002.
[47]冯宗炜, 冯兆忠. 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 生态环境, 2004: 1. DOI:CNKI:SUN:TRYJ.0.2004-04-000.
[48]远方︱鸟的王国.民族画报. [2023-07-24].
[49]青海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丨青海湖野生动植物综述.青海省司法厅. [2023-07-24].
[50]青海湖的珍稀鸟类.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 [2023-07-24].
[51]生态科普丨保护生物多样性 了解青海湖野生动物.青海湖景区管理局. [2023-07-19].
[52]青海湖历史沿革(一).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 [2023-07-20].
[53]青海湖农场:在奋进拼搏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海北党建. [2023-07-21].
[54]10年收入增长3倍多 全国牧区都在“山寨”青海湖畔的这个小村.中国西藏网. [2023-07-21].
[55]布哈河上架起的“生态公路桥”.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2023-07-21].
[56]青海省再添一条东西向高速大通道.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2023-07-21].
[57]布哈河大桥实现精准合龙.青海日报官方帐号. [2023-07-21].
[58]青海省生态环境厅.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2023-07-21].
[59]海晏县召开G0612西宁至和田高速湟源至西海公路工程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协调会.海晏县人民政府. [2023-07-21].
[60]G0612西宁至和田高速湟源至西海公路正式开工.每日经济青海. [2023-07-21].
[61]青海湖畔发现31处卡约文化遗址.青海湖网. [2023-07-21].
[62]攀登“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旧石器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网. [2023-07-21].
[63]青海湖畔发现千年岩画.共和新闻网. [2023-07-21].
[64]【壮丽70年·阔步新征程】青海湖畔的军工印记.海南州广播电视台. [2023-07-21].
[65]冯宗炜, 冯兆忠. 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 生态环境, 2004: 1. DOI:CNKI:SUN:TRYJ.0.2004-04-000.
[66]冯宗炜, 冯兆忠. 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 生态环境, 2004: 1-2. DOI:CNKI:SUN:TRYJ.0.2004-04-000.
[67]青海省20年累计放流青海湖裸鲤超2亿尾.荆楚网. [2023-07-21].
[68]青海省生态环境厅.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2023-07-21].
[69]中国生态大省青海的绿色之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07-21].
[70]光明日报丨巩固拓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成效——青海省湖泊型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实践.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 [2023-07-21].
[71]中国生态大省青海的绿色之变.中国新闻网. [2023-07-21].
[72]“草河湖鱼鸟”和谐共生绘就青海湖绿色生态画卷.潇湘晨报. [2023-07-21].
[73]直播中国精彩慢直播.央视网. [2023-07-26].
[74]二郎剑景区概况.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 [2023-07-26].
[75]青海海西首部自创影视剧获奖.中国西藏网. [2023-07-21].
[76]青海湖畔 (2015).豆瓣电影. [2023-07-21].
[77]纪录片《大湖·青海》在青首映.搜狐网. [2023-07-21].
[78]电视剧《圣地可可西里》在青海湖沙岛取景拍摄.青海羚网. [2023-07-21].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794/